姜婐见状,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小家伙一脸迷糊的样子真的是可爱极了!姬女走近,看了一眼儿子手里的树枝,忍俊不禁:启儿,是谁和你说这树枝上沾着的白虫是雪花的?姬女不明白,儿子平时明明挺精明的,怎么也会相信这树枝上的白虫是雪花呢?是向叔叔说的。
姜启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咬着牙气愤的把骗他的人供了出来。
向叔叔是坏蛋!竟然骗他这树枝上的白虫是雪花!姜向比姜冉大三岁,小时候都是他带着姜冉和姜明几人一起去玩的。
姜向这家伙没别的爱好,平时就爱哄骗部落里的小孩子。
而姜向的这一爱好却是来自他的爷爷,因为他小时就是这么被爷爷哄骗着长大的。
很多小孩子都很单纯,不管别人和他说什么都会相信。
白虫?姜婐闻言一怔,脑子里快速的闪过一抹记忆,却又太快,姜婐来不及抓住,便被院子里姜启小不点接下来的动作给吸引了过去。
只见姜启伸出手指去掰那树枝上的白色小虫,掰下来后,还用两个指头不停的捏揉着,姜婐见到,不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嘿!真的是小虫。
姜启用两个指头捏着手里的白色小虫,立马忘记了气愤,惊喜的叫了出来:滑溜溜的!可是,它怎么没有眼睛?小家伙继续研究。
也没有鼻子,没有嘴巴。
这是小虫吗?姜启又疑惑了。
好了,赶快去洗手吃午食了,你姑姑给你做了你喜欢吃的蒸蛋哦!姬女拿过儿子手里的树枝,再把他两个小指头捏着的白虫弄掉。
真的?姜启闻言,馋得直流口水,立即把手里正在研究的虫子给抛到脑后去了。
他好久都没吃到姑姑做的蒸蛋了!还不快去把你的小脏手洗干净。
姬女扔掉手里的树枝才对儿子说道。
小家伙欢呼的朝厨屋走去,姜冉却是一脸兴奋的快速往厅屋走去。
嘿,好久没吃到小妹煮的食物了。
春耕过后,部落里也没有什么很急的活要做。
姜母早上忙完便打算下午休息一下晚点再去制器屋看看。
用过午食后,姜婐准备回屋去睡午觉,姜启见到,怎么都要跟着。
姜婐无奈,只好牵着姜启回屋里睡午觉。
进屋后,小家伙却变成了小怪兽,兴奋得很!在屋里抓着球羊玩个不停,任由姜婐怎么哄都不肯睡觉。
姜启玩闹的动静太大,姜母在屋外都听见了。
姬女皱了眉,说道:阿娘,要不我去把启儿他带出来吧。
他这样吵闹,婐儿要怎么睡午觉?家里的人都知道,姜婐每天午时都是要睡午觉的。
儿子那么吵,婐儿她怎么睡得着?嗯,去吧。
姜母心疼女儿,闻言立即点头应道。
女儿她没睡好的话,醒来后整个人都会没有精神。
姬女进来把那顽皮的小家伙带出去后,姜婐才得以好好的睡个午觉。
早上醒来得早,此时姜婐正犯困呢。
躺在木床上,姜婐很快便睡着了。
这一觉姜婐睡得很沉,就连姜母进来了,她都没有感觉到。
看着女儿睡着了的小脸,姜母不由爱怜的低头亲了亲她的小脸蛋。
自从女儿闹着要自己睡一个小屋后,姜母便很久没有再和女儿睡在一起了,她也很久没有仔细看女儿睡着了的模样了。
姜婐小时候胖嘟嘟的,现在长了几岁反而瘦了些,没有以前胖了。
姜婐刚瘦下来的那一年,姜母还担心心疼了好一阵子,每天不停的给姜婐喂食物,想让她再长回来,可惜没有效果,姜婐却却大越瘦了。
后来,见女儿身体好好的,也没生什么病,便停止了毫无意义的喂食举动。
而姜母却不知道,这是姜婐在有意的减肥呢。
姜母待了一会儿,见女儿睡得安稳,便安心的出去了。
待姜婐睡醒,姜启那小不点也醒来了。
见身旁阿娘睡的沉,小家伙眨巴了下眼睛,安静的起身出屋去了。
姜婐走出屋子,便见到姜启蹲在院子里的一角,正在玩他中午时带回来的树枝。
树枝上的白色小虫已经被他掰下来一半,露出了下面的树枝原本的颜色。
姜婐站在屋门口,正愣愣的看着姜启用大拇指和食指一个一个的把黏在树枝上的小虫掰下来。
小家伙的动作,让姜婐觉得异常的熟悉。
这让姜婐想起了她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的时候,她也像启儿这样掰过这样的小虫子。
想到这,姜婐突然兴奋了起来,快步的朝姜启走了过去。
她想起来了,但还不确定。
姜启感觉到有人在他身旁蹲了下来,圆圆的小脑袋微微转动了一下,看清来人后不由开心的笑了出来:姑姑,你起床啦!姜婐闻言,拍了拍小家伙的头,便伸手去翻看地上被小家伙掰下来的白虫子。
姜启见状,明亮了双眸,以为姑姑是想要和自己一起玩虫子,便更快速的把树枝上的白虫子掰下来。
是白蜡虫没错!姜婐兴奋得想大笑出声来。
白蜡虫也叫虫白蜡,这种虫可以分泌白蜡。
而这一种虫,只会寄生在一种树的树干和粗枝上,所以,这种树也因此得名白蜡树。
白蜡虫在这种树上,只寄生在表面上,连成一片,吃树里面的汁,分泌出来的便是白蜡。
到了该收获的时候,连片割下,稍微加热,白蜡就分离出来。
古时候的人们便是用白蜡虫分泌出来的白蜡制作蜡烛的,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便有人们人工养殖白蜡虫了。
姜婐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的时候,村子里就有人养了很多这种白蜡虫,产出来的白蜡却不是用来制作蜡烛,而是买到工厂去。
因为这白蜡不仅是蜡烛的原材料,还是很多东西的原材料。
不过,那养白蜡虫的老爷爷却有教过姜婐怎么用这白蜡制作蜡烛。
启儿,这个树枝你是从哪里摘回来的?姜婐压下冲上心头的兴奋,转头缓声问道。
南边的树山林里呀!姜启还在继续摘树枝上的白蜡虫。
你还记得怎么走吗?带姑姑去好不好?姜启闻言,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眨巴着眼睛说道:姑姑,你敢和我去南边的山林啦?就连姜启都知道,姜婐一个人是不敢去南边的山林的,更别提是带着一个比她小很多的小不点了。
以前农忙的时候,姜婐经常负责在家照看姜启。
当时,姜启几次闹着姜婐要去南边的山林里玩,姜婐是死活都不同意。
长大了一些,姜启的小脑袋里也明白了,姑姑是不敢去南边山林的。
所以姜启便消了这念头,之后就再也没闹过姜婐要去南边的山林里了。
姜婐闻言一怔,想到南边山林里各种恐怖的动物,抿着红唇答不上话来。
要不,等四哥回来再说吧!姜婐弱弱的想到,这事也不急,说不定,小家伙不记得路呢!晚上姜冉回来,姜婐便让姜冉带她去南边的山林。
姜冉闻言,答应得爽快。
两人第二天一早躲开姜启那磨人精后便出发了,去之前,姜冉带着姜婐去叫了姜明一起走。
姜明闻言,也没问去南边的山林做什么,便欣然同意了。
路上,姜冉才慢慢的和他说他们去南边的山林里是要做什么。
君女,你要那白虫做什么?姜明闻言,好奇的问道。
姜冉也好奇的扭头看向小妹。
昨晚他答应的速度,却忘了问小妹要那白虫做什么。
姜婐却皱了眉,正努力思考着这蜡烛要怎么解说,他们才能明白。
明哥哥,这种白虫又叫做蜡虫,用水煮过后可以分泌出一种白蜡,而这种白蜡可以用来制作蜡烛!说到这,姜婐不由偏头想了想,不等姜明问蜡烛是什么,便继续说道:蜡烛就类似于我们平时用的火把,可以用来照明的。
姜冉听得迷糊,不过后面的几句到是听明白了。
婐儿,这什么蜡烛既然和火把差不多,那就没必要把它做出来啦!姜冉觉得,这蜡烛既然是和火把一样的东西,那他们就没必要跑那么远去摘那白虫了。
哥哥,不一样的,这蜡烛比火把燃烧得久一些,用起来也会比火把方便很多!姜婐闻言,连忙解释道。
这蜡烛肯定比火把好用一些,不然姜婐也不会想要把蜡烛给制作出来。
进了南边的山林后,姜冉自觉的走在前边拿出骨刀开路。
姜婐和往常一样紧跟在哥哥的身后,而姜明便走在两人的后边。
那白蜡树长在山林的里边,姜冉带着姜婐走了很久,在绕过了一座山峰后才走到。
姜婐站在高处,远远的便看见白茫茫的一大片,就像是山脚下积满了白雪一样,视觉上,让人感觉到了寒冷。
但一想到,下面却是爬满了白蜡虫,姜婐就没心情欣赏了。
三人脚步不停迅速的走了下去,而到了白色树林的外围便停住,没有走进这白色的树林里。
姜婐在长在最外边的一颗白蜡树下停下,仔细观察着树上的白蜡虫。
这一片白蜡树长得非常的密,姜婐可不想走进这满是虫子的树林里。
婐儿,你要多少虫子?姜冉拿出骨刀,打算速战速决,直接砍下这白蜡树的枝条带回去。
姜婐见状,连忙伸手阻止。
四哥,等等。
说完,姜婐拿出昨天缝制的布袋,顶着双脚拉下一条长得最低的树枝,然后把树枝上的白蜡虫全都撸到布袋中,说道:四哥,这样把虫撸到布袋中就行了,不用连树枝也砍下来。
如果像四哥那样直接把这树枝的枝条砍下来的话,不好拿回去不说,还特别的重,收的白虫也不多。
说完,姜婐便把布袋递给了姜冉,让他照着她的方法收集白蜡虫。
君女,你就只拿了一个布袋来吗?站在一旁的姜明见状,开口问道。
我还带了一个。
姜婐从她的小背包里又拿出了一个布袋。
她没想到姜明也会跟来,昨天下午的时候,她就只缝了两个布袋而已。
而且,布袋一个大一个小。
大的那个是给四哥用的,小的这个是给自己用的。
把手里小的布袋递给姜明后,姜婐就站在一旁看着两人劳动。
这白蜡树都有一定的年份了,长得都非常的高大和茂密。
树上的爬着的白蜡虫也很多,没过多久,姜冉两人便把手中的布袋装满了。
走吧,回去了。
姜冉提着满满的一袋白蜡虫走了回来,两只手上满是白色的粘稠。
嗯!裂开小嘴,姜婐笑的甜甜的。
回到部落后,姜婐便开始制作蜡烛了。
取白蜡的方式很简单,把白蜡虫放进锅里面熬煮,等白蜡虫全部融化后立即熄火,降低温度,白蜡就会分离出来漂浮在水面上。
接下来,用木瓢将浮在水面的蜡脂舀入盆内,冷却后便成了白蜡。
厨屋内,姜冉拿着木棍不停的搅拌和挤压着锅里面的白蜡虫,而姜明做在火堆前往里面加木柴。
这小不点去拿个东西,怎么拿这么久?姜冉手里的动作不停,频频往门口看去,问道:这锅里的白蜡虫要煮到什么时候?君女她没说。
姜明收手,见火已烧得很旺了,便不再往火堆里加木柴。
姜冉继续不停的回头看向门口,却见到姬女提着一个木桶走了进来。
嚇!大嫂,婐儿不是说了,你不能提这么重的东西!姜冉见状,唬了一跳,急忙丢下手里的木棍跑了过去。
冉儿,这木桶里装的都是一些果子和青菜,不重的。
姬女见小弟朝她跑了过来要提过她手里的木桶,连忙松了手解释。
姜冉提过木桶掂了掂,发现是没有多重,便没在唠叨下去。
你们在煮什么?姬女走进厨屋,好奇的往锅里看去。
白虫。
姜冉放下木桶。
姬女一怔,问道:这白虫能吃吗?大嫂,这白虫不是用来吃的。
姜婐刚进屋,就听见姬女让人哭笑不得的问话。
姬女闻言,笑道:婐儿,你煮这白虫是用来做什么吗?呵呵,等我做出来了,大嫂就知道了。
姜婐走近,放下手里端着的木盆,去查看锅里的白蜡虫煮得怎么样了。
大嫂,启儿去哪了?姜婐一边用木头搅拌着锅里的白虫,一边问道。
跟着阿娘去饲养屋了,那小家伙,早上起来就闹着要去捡雉鸡蛋呢。
说到儿子,姬女双眸里闪过一丝丝的暖色。
姜婐弯了嘴角,脑子里涌现姜启那小家伙在鸡圈里抓鸡的顽皮模样。
过了一会儿,姜婐把锅里的木棍抽了出来,对姜明说道:明哥哥,可以熄火了。
待锅里的水不在沸腾,温度降低后,姜婐便用木瓢将浮在水面的蜡脂舀入木盆内。
君女,这样就做好了吗?姜明看着木盆里的白蜡,问道。
还没有,要等它温度降低些,把这些绳条插进去才行。
姜婐摊开双手,把手里的绳条递给姜明看。
姜婐手里的每根绳条都是用三根粗线绞成麻花形。
姜婐打算用它来做灯心。
之后,姜婐把剩下的白蜡烛又倒进了锅里,加了些水进去,打算在做一盆白蜡出来。
待锅里的白蜡虫快煮好后,开始倒进木桶里的白蜡也稍稍有些凝固了,姜婐便把手里的绳条一根根的插进白蜡里。
等到了晚上,白蜡完全冷却下来凝固后,姜婐用骨刀把这白蜡都切了出来。
姜婐切白蜡的时候,一家人都围过来观看。
当姜婐把切好的蜡烛点燃后,姜启小不点在一旁兴奋的哇哇大叫。
姑姑,给我玩!姜启把双手举得高高的,想要拿蜡烛。
姜婐见状,怕蜡烛融掉的蜡烫到他,便拿过一个小陶碗,把蜡烛固定在陶碗内才递给姜启。
姜启接过陶碗,看着正在燃烧的蜡烛,笑弯了眼。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烛光吸引了过去,没注意到姬女苍白的面色。
阿娘。
姬女左手扶着肚子,右手伸过去拉了拉身旁的姜母,痛苦的呻咛着。
姬女,怎么了,是要生了吗?姜母回头,扶住姬女,见姬女腿上已经流出一些水来,也开始着急起来。
姬女点头,咬着牙,呼吸粗重。
刚才吃晚食的时候,姬女的肚子时不时的就会疼一下,却又没有多疼,姬女便没有在意。
冉儿,你快去把土嫂子请来。
姜母冷静的吩咐。
土嫂子是接生好手,部落里的小孩都是她接生的。
哎。
姜冉闻言,立即跑了出去。
能走吗?见儿子跑了出去,姜母回头问着疼得直流冷汗的姬女。
见姬女点头,姜母和姜怜儿两人搀扶着她慢慢的走回屋。
姜婐见状,拿了十多根刚做好的蜡烛,先跑进姬女的屋里把蜡烛点燃摆好。
十多根蜡烛点燃,照亮了整间屋子。
阿娘,你怎么了?姜启小脸上满是担忧害怕,站在床边看着床上的姬女。
启儿乖,阿娘没事。
姬女忍着疼痛,伸手抚摸着儿子头,柔声安抚道。
启儿,你和姑姑一起去二嫂屋里帮忙照看小月儿好不好。
姜水儿见状,连忙拉过床边的小不点哄道。
姜启抿着嘴角,回头担忧的看着阿娘,不肯走。
姜婐见状,连忙走了过来,牵着姜启哄道:启儿乖,你听小月儿在哭呢!先跟姑姑去看小月儿再回来看阿娘好不好?这回,姜启终于点了头。
姬女疼了大半夜,才把肚子里的小娃娃生出来。
小娃娃从肚子里出来后的哭声特别的响亮。
姬女又生了一个强壮的小男孩!屋外的吵闹生不停,姜婐本就睡得迷糊,刚出来的小娃娃的哭声一响起,姜婐便醒了过来。
床边小桌子上的蜡烛已经烧掉了一半,姜婐坐起身来,察看身旁的两个小娃娃可睡得安稳。
却不料,刚低头,就看见了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姑姑,阿娘是不是生小妹妹了?姜启眨巴着双眸,悄声说道。
小家伙双眸里不见一点困意,看起来精神得很。
姜婐唬了一跳,低声问:启儿,你一直没有睡着吗?小家伙见姑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小脸上满是严肃,坚持的问道:姑姑,阿娘是不是把小妹妹生出来了!是,你阿娘把小妹妹生出来了。
姜婐低声哄道。
姜婐的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躺着的小家伙就迅速的爬了起来。
姜婐见状,连忙伸手把小家伙抱在怀里。
启儿,你要做什么?姑姑,我想去看小妹妹!小家伙仰着头,不忘悄声说道。
现在还不可以去看小妹妹。
姜婐哭笑不得,低声哄着小家伙躺回床上。
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小妹妹她睡着了。
姜婐的话音刚落,外边又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
姑姑,小妹妹她没睡着。
姜启也听见了这响亮的哭声。
等会儿就睡着了。
姜婐抱住姜启,哄道:乖,姑姑抱着你睡,你该睡觉了。
姑姑,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去看小妹妹。
姜启还是不愿闭眼。
等明天早上你醒来就可以看见了。
姜婐轻拍着他的背,轻声哄着他睡觉。
第二天,小家伙倒是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来。
姜婐倒很早就醒来了。
姜婐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
当天晚上睡得越晚,第二天反而会醒得越早,醒来之后就会很难再睡着了。
天还没亮,姜婐就醒来了。
一醒来,姜婐便迫不及待的跑去大嫂屋里去看小娃娃,这才知道大嫂生的是男孩。
看了刚出生的小娃娃,姜婐回屋拿了小背包打算去往饲养屋抓只雉鸡回来给姬女炖汤。
阿娘,我去抓只雉鸡回来给大嫂炖鸡汤。
经过厨屋的时候,姜婐发现姜母已经在厨屋忙了。
等等,你三嫂已经去抓了。
姜母闻言,赶了出来,在见着女儿白净小脸上的黑眼眶后,便心疼得不行:怎么面色这么差,昨晚没睡好吗?嗯,没睡好。
姜婐乖乖的点头。
那还起这么早,快回屋里再睡会儿。
阿娘,我睡不着了。
这刚醒来,哪里还会睡得着。
那阿娘抱着你再睡会儿?姜母说完,就要把女儿抱起来。
阿娘,我不是小娃娃了!姜婐躲开,娇声唤道。
你才七岁,怎么不是小娃娃了。
姜母闻言,哭笑不得。
姜婐一边躲开一边朝阿娘做着鬼脸,下一秒却身子腾空,被人由身后抱了起来。
婐儿不让你阿娘抱着睡,那阿爹抱着你睡好不好?姜父大笑。
阿爹,你回来啦!姜婐见着了自己阿爹开心得不得了,却在消化了阿爹说的话后,立马嘟起了小嘴。
阿娘。
姜立走了过来站在姜父的身后,先是唤了声阿娘,才笑着对姜父怀里的小人儿说道:婐儿,要不,大哥抱着你睡吧?大哥!姜婐闻言,气恼的娇唤了声。
接着圆溜溜的大眼睛骨碌碌的一转,坏心的说道:大哥现在要哄刚出生的小娃娃睡觉都哄不过来了,哪里还有时间来哄我睡觉!见大哥还这么淡定的站在这里逗她,姜婐猜想他肯定还不知道姬女昨晚生了孩子的事情。
姬女昨晚生了一个胖小子,你快进屋去看看吧。
姜母笑着对大儿子说道。
姜立闻言,身子一僵,答应了声便急忙往屋里跑去。
待姜立走后,姜母上前轻拍了女儿小屁股,笑骂道:坏丫头。
阿娘!姜婐扭动着小身子,不依的唤道。
来,阿娘抱着你再睡会儿,等到吃早食的时候再起来。
姜母看着宝贝女儿眼脸下的乌青,心疼的不行。
也不管女儿愿不愿意,抱过女儿,一边往屋里走去,一边柔声哄着她。
姜婐无奈,只好乖乖的待在姜母怀里闭上了眼睛。
神奇的是,姜婐在姜母的摇晃中,竟然睡着了。
她原本还以为自己会睡不着呢!姜怜去饲养屋抓了一条雉鸡后,先是去河边把它宰杀好了才带回来。
咦,阿爹,你回来啦!姜怜进了厨屋,发现姜父在屋里做早食,不由疑惑的问道:阿娘去哪了?在屋里哄婐儿睡觉呢。
好久没进厨屋煮食了,一开始,姜父还不知道先如何下手好。
看着锅里的大米,姜父举着木瓢犹豫着不知道该往里面加多少水好。
姜怜见状,笑着接过姜父手里的木瓢,说道:阿爹,还是让我来煮吧。
最近一段时间,你两个嫂嫂都要忙着照顾孩子,这些活就要幸苦你多做些了。
姜父退到一旁。
阿爹,这些都是我该做的,有什么幸苦的。
姜怜闻言,脸颊上蓦的染上了抹红晕。
对于姜父的客气,姜怜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嫁过来三个多月了,阿娘和两个嫂嫂对她都很好。
下厨做饭是每个做媳妇的人都该做的,有什么幸苦的。
现在大嫂生了孩子,她就应该多做些活,照顾好大嫂才对。
这样,到她生孩子的时候,大嫂也会来照顾她的。
哈哈,好,好,远儿也娶了个好媳妇!姜父闻言,不由开心的笑出声来,夸赞道。
被姜父这么一笑,姜怜的小脸更红了。
结巴了不知道该如何答话才好。
阿爹,你在说什么啊!姜远站在厨屋门口,满脸的哭笑不得。
我夸你娶了一个好媳妇呢!姜父走了出来,说道:你大嫂昨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走,我们去看看!真的?姜木闻言,走了过来,总木着的脸上出现笑意:算算日子,大嫂也该是这段时间生的。
嗯,听你阿娘说,那小家伙可胖了,白白净净的就和婐儿一样!姜父一边走,一边和两个儿子说他刚打听来的消息。
婐儿刚出生的时候可不胖,反而又瘦又小的!姜远回忆着他刚抱到小妹的情景。
后来不是胖了嘛。
姜父说道。
他也想起女儿刚出生时候的小模样,又瘦又小的,哭闹起来的模样可怜的不行。
姜立进屋里没多久,姬女就醒来了。
屋内还有些昏暗,姬女便让夫君把蜡烛点燃。
姜父几人进来,都围着刚出生的小娃娃打量,没注意到床头边上正在燃烧的蜡烛。
阿爹,你给孩子起了名字吗!姜立坐在床上,看着姜父笑得开心,便开口说道。
我早想好了,就叫姜点。
阿爹,让我抱抱。
姜远在一旁等了好久了。
再等会儿!姜父抱着小娃娃,舍不得放手。
屋内的几人见状,都不由弯了嘴角。
又抱了一会儿,姜父才肯把怀里的小娃娃交出来。
没了小娃娃的吸引,姜父这才看到床头边上燃烧的蜡烛。
咦,姬女,这是什么?姜父指着床头边上正在燃烧的蜡烛说道。
是婐儿做的蜡烛。
姬女柔声答道,把刚才对夫君解说的话,又和姜父解说了一遍。
这个蜡烛可以燃烧多久?姜远抱着孩子走了过来。
可以燃烧很长的时间呢,这一支都快烧了一个晚上了。
姬女回答。
好了,我们该出去了。
姜父见姬女面色有些疲惫,连忙说道。
姜婐被姜母哄着睡了一觉,醒来后精神就好了很多。
用过早食,姜婐便打算去西边色山林里挖些山药回来给姬女熬鸡汤喝。
因为西边的山林离部落近些,所以部落用的木材大多都是来自西边的山林。
西边的山林不想南边的山林那样长满了茂密的灌木丛和苍天的大树。
西边的山林的树木低矮而稀少,大多数都是果树。
所以姜婐还挺爱往西边的山林跑的。
姜婐还没出屋,就被姜启那小不点给逮住了。
姑姑,带我去一起嘛。
姜启拖着姑姑的手,死活不放手。
你在家陪小弟弟不好吗?姜婐哄道。
他在睡觉!等一会儿就会醒了啊。
可是,他醒来一下子就又睡着了。
姜启皱起小眉头,委屈的说道。
见眼前小家伙可怜兮兮的模样,姜婐忍住弯了嘴角。
呐,先说好,你走不动的话,姑姑可抱不动你。
我和阿娘去过好几次了,都是我自己走的!姜启闻言,立马挺起小胸膛说道。
姜启说的是,和姬女怀孕的时候去过西边的山上,姬女怀孕也抱不动他,都是他自己走着去,自己走回来的。
呐,知道了,走吧。
姜婐轻轻的甩了甩他紧拉着不放的小手,说道。
姜启闻言,咧着小嘴笑的开心。
姑姑,我们等会儿去看小娃娃鱼好不好。
还未走到西山的山脚下,姜启就惦记上了西山上那条小溪里的娃娃鱼。
不同于姜婐的害怕,小家伙对那娃娃鱼的叫声好奇得不行,每次去西边的山上都要去看一眼不可。
好!姜婐头痛的答应,心里已经有些后悔着把这小家伙带上了。
两人到了西边的山上,姜婐牵着姜启的小手,继续往山上走去。
在两人的身后,有几株矮小的树丛,树丛上长满了黄色的果子。
姜启频频回头观望。
姑姑,我们不是来这里摘果子的吗?虽然刚吃过早食,但是小家伙见到好吃的果子就馋得不行。
乖,我们回去的时候再摘。
姜婐寻着记忆,牵着小家伙往长有山药的地方走去。
喔。
小不点闻言,继续乖乖的让姑姑牵着走。
挖好山药,姜婐打算牵着小不点就回家去。
可惜,小不点虽小,但是记忆力还是很好的。
姑姑,小娃娃鱼在那边!姜启见姑姑走的方向不对,连忙拉住她提醒道。
姜婐无奈,只好调了头,往小溪边走去。
小溪的底部依旧是黑色的,里面爬满了黑色的娃娃鱼,有几只还爬上了岸边。
姜婐牵着小家伙不给他走近溪边。
虽是如此,小家伙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见状,姜婐很是疑惑。
她就不明白了,这娃娃鱼长得这么丑,为什么这小家伙就这么喜欢它了。
部落里的人们都把这娃娃鱼看做成灵鱼,每一个来到这溪边的人都不会去捕杀它,也不会去触碰它。
在二十一世纪,因为稀少,野生的娃娃鱼被列为二级的保护动物,是不可以捕杀的。
但又因为这娃娃鱼它肉嫩味鲜,还是大补之物,也是一味药材,所以市场上有很多人工养殖的娃娃鱼销售。
不过却买得很贵,不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姜婐在现代的时候没有吃过娃娃鱼,来到这里,即使这娃娃多得满地都是,姜婐也没有想过要吃它。
很多东西都是大补的,不一定要吃这娃娃鱼。
而且,这里的人把这娃娃鱼看做是神物,如果姜婐抓了一条回去吃,肯定会被抓上祭祀台的!听说祭祀台上的惩罚可是非常恐怖的。
好了没,我们回去了哦。
就过一会儿,姜婐就开口哄道,要回去了。
喔。
见着了喜欢的小娃娃鱼,小家伙心满意足的让姑姑牵着回去了。
姑姑,去摘果子!走了还不忘记他的果子。
好,我们现在就去摘了呀。
摘果子姜婐还是挺乐意的,因为这里长着的果子她都喜欢吃。
最后,两个贪吃的小家伙摘了满满的一袋果子。
回去的路上却苦了姜婐,满满的一袋水果可不轻,还得加上她刚才挖的山药。
两只手都拿满了东西,姜婐没有多余的手来牵姜启,便让他走在前边。
姑姑,给我拿些!走了几步,小家伙发现身后的姑姑走的太慢,转头看去,才发现姑姑拿着好多的东西,便又走了回去,对姑姑说道。
姜婐闻言,便把一支小一些的山药递给姜启。
她总共挖了三支山药,足够姬女吃好几天了。
之后,两人继续龟速的往部落走去。
回到部落里,姜婐先去了河边,打算先把刚挖的山药洗干净在回家去。
山药很粗,姜婐一只手只能握住一半,这两条山药是姜婐抱回来的。
所以,姜婐的衣服上也染满了泥。
姜婐从旁边便扯了一把草握住手里,左手拿过山药,把它放进水里搓洗起来。
一旁的姜启见了,也有样学样,把他怀里的那支山药放进水里洗。
嘿!嘿!向叔叔!姜启小家伙刚搓了两下,见着了河下游的姜向后,便兴奋的举起右手朝他打招呼。
小家伙的手里还握着一把沾了水的草,被他这样一摇,水滴漫天飞,弄得身旁的姜婐满身都是。
姜婐抬头望去,却吓得她差点掉进河水里。
就见河下游的不远处,两个光裸着身子的男子站在河水里向她招手。
姜婐爆红了双颊,距离不远,两个男子的重点部位她看得一清二楚,两只大鸟也在向她招手!部落里虽然建了好几个澡堂,但是在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部落里的许多男子都还是喜欢到这河水里来洗澡。
姜婐埋着头,可不敢再往下游看去,身旁的小家伙却还在兴奋的招呼着。
没过多久,小家伙的招呼声换了个人,也换了个方向。
嘿!嘿!明叔叔!水滴又开始飞舞起来。
姜婐闻言,抬头望去,就见姜明从河的对岸向她走了过来。
姜明先向河下游的姜向打了招呼后,才向姜婐走去。
君女,你的蜡烛做好了吗?姜明弯着腰,满脸的阳光,就连声音里也带着些温暖。
看着眼前的两个泥娃娃,姜明忍不住弯了嘴角,明亮的双眸里染满了笑意。
昨天中午,姜明留在酋长家吃过午食就回去了,他下午还要去制器屋做活,所以就没有看到蜡烛制作出来。
部落里,只要是满了十二岁的人,都要开始做活了。
小孩满十二岁后,姜母都会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制作屋去学习做活。
做好了,明哥哥要去看吗?姜婐笑道。
明叔叔,姑姑做的蜡烛可好看了!一旁的小家伙闻言,兴奋的说道。
是吗,那明叔叔一定要去看看了。
姜明哄道,心里也期待着,想看看姜婐做的蜡烛是什么样的。
回去的路上,有姜明帮着提东西,姜婐感到轻松了很多。
两个小家伙两手空空的走在前边,毫不客气的把所有的东西都丢给了走在后边的姜明拿。
到了家后,姜婐便把她做好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了给姜明看。
姜婐见姜明很是喜欢,等他回去的时候大方的送了他十几支蜡烛。
毕竟姜明他也有辛苦的去帮她收白蜡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