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章 差点一命呜呼!

2025-03-25 15:46:36

已近黄昏,姜婐三人正往祭祀台的方向走去。

明哥哥,今天来我家吃晚食吧!姜婐手里捧了一堆的果子,一边走,一边吃着。

而姜婐身上背着的小背包装得满满的,里面装的却不是果子,他们刚才去了西山上不仅摘了果子,也摘了很多其他的东西。

好。

姜明一怔,也不问为什么就开口答应。

姜婐弯了双眸,继续吃着手里美味的果子。

姜冉见状,走到姜明旁边和他嘀咕说晚上姜婐会煮好吃的腊肉。

到了河边,姜冉自觉的蹲下身子,打算背小妹过河,他们没打算走到河的中游绕远路。

姜婐趴了上去。

对于这件事,两人默契十足。

然刚走到河的中央,姜婐手一滑,手里的果子骨碌碌的全掉进了河水里。

啊!我的果子!姜婐在姜冉背上尖叫出声。

河水太急,果子刚掉进水后,就被冲不见了。

不要了,谁让你没拿稳!姜冉见状,也不停下来,直接往前走去。

姜婐郁闷了。

她还没吃几个呢?而且里面有几个特别大看起来特别好吃的,她都没舍得吃一直留到了现在,结果都送水里去了。

看着姜冉背上那小家伙不开心的小脸,姜明不由安抚的哄道:明天明哥哥再去帮你摘,不要不开心了。

谢谢明哥哥!姜婐闻言,立即露出笑容。

三人到了祭祀屋,姜婐条了三条已经烘得比较干的腊肉后,便回去了。

回到家后,三人就见小不点姜启在屋外的空地上放风筝。

见状,姜冉和姜明便走了过去,和小家伙一起放风筝了。

原本,姜婐放风筝的技术是最好的。

后来,姜冉玩了几次后,便比姜婐放得更好了。

姜婐进屋,和姬女一起哄了一会儿两个小不点,便进厨屋里做晚食了!拿回来的三块腊肉份量很多,姜婐决定蒸一盘,再炒一盘。

等姜婐把米饭蒸好,姬女也进了厨屋里和姜婐一起做晚食。

咦,大嫂,小月儿他们睡着了吗?见姬女进来,姜婐不由疑惑的问道。

刚才她出来的时候,两个小家伙还很有精神的,这么快就睡着了吗?没有,冉儿他们看着呢!姬女浅浅一笑,答道。

喔!姜婐应了声,先开始炖汤。

因为汤要炖久一些,所以姜婐先把汤做好。

姜婐做的是连汤肉片。

这是一种汤菜,是洛阳当地很有特色的一到美味佳肴。

因为下午的时候说道做梦,姜婐便想起了她前两天的晚上,就梦到了自己在洛阳吃这道菜。

回来后,就想做来吃。

她先拿出一个陶锅,把它放在灶上,先往里加了水,再放其他的材料。

姜婐拿出猪里脊肉洗净后切成块,先放进了陶锅里。

然后在放进葱苗、平菇、干花菜、青豆、干木耳和一点薄荷。

最后还敲了一个蛋清进去。

葱苗、青豆和平菇是刚才在西山上摘回来的。

姜婐做食的手法很熟练,不一会儿,所有的材料都放了进去,盖上锅盖,姜婐这才蹲下身子生火。

姬女在一旁看得却是目瞪口呆,插不上手,也帮不上忙。

婐儿,你这是要炖什么?姬女见姜婐把很多的食物都扔了进去,她看得是眼花缭乱。

姬女第一次见姜婐这么炖汤,这么多的东西一起炖,会好吃吗?炖好汤后,姜婐便开始炒腊肉。

还是像中午那样,把腊肉洗净后用热水煮一下再切成片,在加入紫菜和葱一起入锅炒。

炒好后,姜婐在蒸了一盘腊肉和一大碗蒸蛋。

之后,姬女再做了几个其他的菜,晚食就做好了。

端上桌,家里的人都已经回来坐在厅屋了。

姜婐拿了六个小的陶碗,给在场的阿爹和几个哥哥都倒了一碗米酒。

在前世的时候,姜婐的爷爷最喜欢的就是吃腊肉,送米酒了!咦,婐儿,这不是你做腊肉用的水吗?看着小妹放在他面前的陶碗,姜冉凑过鼻子闻了一闻,便闻到了一股很熟悉的香味。

那天做腊肉的时候,空气中都是这股味道。

四哥,这不是水,是酒,我用大米做的!姜婐甜笑着继续说道:四哥,你喝喝看,很好的哦!这米酒是为了做腊肉酿的,所以酒精度很高。

姜冉闻言,拿起陶碗喝了一大口进去,碗里的酒都被他倒到嘴里了!姜婐见状,来不及阻止。

这第一次喝酒,还是一点一点的喝比较好。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姜冉咽下,辣了整个喉咙,咳个不停。

黑脸很明显的张了通红,圆圆的大眼睛里难受得涌上了雾气。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姜冉继续咳着,好不容易缓和了一些,就立即开口说道:婐儿,咳,你骗人,咳咳咳,这酒好难喝!姜婐哭笑不得,窘了眉头说道:谁让你一大口就喝进去了,这酒是要一点一点的喝才好喝的。

咳,你,咳咳,不,咳咳咳,早,咳咳咳咳,说!姜冉闻言,咳得更严重了。

我刚想说,就见你喝下去了嘛!姜婐特无辜的嘟起小嘴。

其他人见之,都毫不客气的大笑出声。

姜冉不咳了,而原本涨红了的黑脸,现在变成了黑紫色!使劲瞪了一眼旁边的姜明。

姜明这混蛋,太没义气了!有那么好笑吗?姜冉瞪视。

是,很好笑!姜明也回他一个眼神后,便收了声,但嘴角还是弯的。

不准笑了!我没笑了啊!你的眼睛还在笑着!这我可控制不了!姜明耸肩。

不理两人的眉来眼去,姜父几人都端起眼前的酒,小小的喝了一口。

姜父皱了眉。

好特别的味道,很酸,却又不止是酸味,还有点苦,喝到肚子里后,就感觉到肚子里像是燃了一把火,特别的热。

姜婐一脸期待的看着阿爹和几个哥哥,就见他们把酒喝下去后,表情都是一样的,都是先皱了眉,等咽下去后双眸都变亮了,然后都端起碗再喝了一口。

阿爹,怎么样,好喝吗?姜婐心急的开口问道。

这酒的味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而且她酿的酒很烈,因为姜父他们都没喝多酒,刚开始她都没打算拿出来给姜父他们喝的。

好喝!姜父咧着嘴,笑得开心。

姜冉见状,瞪大了双眸。

真的好喝?婐儿,还有没有,再给我倒些!姜冉举着空着的陶碗说道。

姜婐见状,接过陶碗,去给四哥又倒了一点点。

是的,就一点点,一小口。

姜婐不敢倒多,怕四哥会醉。

结果,姜婐刚给四哥倒酒回来,就见阿爹和大哥都举起手里空着的陶碗,齐声对她说道:婐儿,还有没有?给阿爹(大哥)再倒点来。

他们发现一口菜,一口酒的味道真的很好!姜婐见状,苦笑不得的说道:阿爹,你们今天只能喝这么多了,不能再喝了!再喝的话就醉了!两人闻言,一齐放下陶碗,问道:为什么?因为这酒不能多喝,喝多了就会头晕的。

姜婐把最轻的醉酒症状说了出来。

后又加了一句安抚道:明天再喝吧!姜明闻言,弯了嘴角。

他已经感觉到头晕了。

婐儿,为什么阿娘没有?见了姜父几人的样子,姜母便也想喝喝那酒是什么味道,竟让夫君和儿子这么喜欢。

对呀,婐儿,大嫂也想尝一下这酒的味道呢!姬女闻言,连忙说道。

这酒真有那么好喝?大嫂,你还在奶着孩子,不能喝这酒!姜婐连忙解释。

因为在二十一世纪,就没几个女的喜欢喝酒,姜婐便没想到要给姜母和几个嫂嫂喝。

哦,这样呀。

姬女有些失望。

一旁的姜水儿闻言,本来也想要点来喝,便也止了声。

小月儿也还没断奶呢!那阿娘能喝吗?姜母急忙问道。

当然能,阿娘想喝的话,我这就去给阿娘倒些来!姜婐说完,转头看向三嫂,她发现三嫂今晚特别的安静。

刚转头,就见三嫂红了小脸,正猛吐舌头。

而一旁的三哥端着装酒的陶碗,一脸的哭笑不得。

姜婐咽下要问三嫂要不要喝酒的问话。

看三嫂和三哥的表情便知道,肯定是三哥把他自己的酒给三嫂尝了。

姜母拿到酒后,便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小口,还没咽下,就被呛到了。

咳咳,咳,好难喝!姜母一边咳,一边说道。

姜父见状,急忙伸手拍着姜母的后背,哭笑不得的说道:谁让你喝那么大一口了!我没喝多大口!姜母急道:就是难喝嘛!好,好,那剩下的我帮你喝?姜父端过姜母的手里的陶碗。

这么难喝,为什么你和儿子都还说好喝。

姜母小声嘀咕。

我们觉得挺好喝的!姜母的声音很小,只有坐在她身旁的姜父听见了。

一直没说话的姜启小不点,这时仰起脑袋,一脸迷糊的问道:姑姑,这酒到底是好喝还是不好喝呀?嗯,这要看个人的感觉了,爷爷觉得好喝,那这酒在爷爷那就是好喝的,奶奶觉得不好喝,那这酒在奶奶那就是不好喝的姜婐拿出布巾,一边给眼前的小不点擦他小脸上沾上的油汁,一边解说道。

小家伙眨巴着大眼睛,没听明白。

姜婐见状,好笑的继续说道:就是,启儿觉得这酒好喝,那酒就是好喝了,启儿觉得不好喝呢,那这酒就不好喝了!那姑姑我可以喝这酒吗?听到这,小家伙亮了双眸,满脸期待的开口问道。

不可以!姜婐伸出食指点了一下他的小鼻子,说道:启儿还太小了,不能喝酒的!喔!小家伙闻言,极失望的低下了头。

姜婐见状,盛了一碗连汤肉片汤放到小家伙的面前,哄道:启儿,这个汤比酒好喝哦!这个小家伙已经吃了好多片腊肉了,其它的菜却一点都没碰。

真的吗?小家伙闻言,来了精神。

当然,姑姑会骗你吗?姜婐拿过一个陶勺子,喂他喝了一口。

小家伙小嘴张得大大的,很配合的喝下姑姑喂的汤水。

喔!真的好好喝耶!小家伙咽下嘴里的汤后,双眸睁得大大的,咧着小嘴笑着说道。

姜父几人见状,也都分分的去盛汤来喝。

第二天一早,姜婐就开始让人去大厨屋那边挖地窖。

地窖到不是很难挖,一般往下挖到三、四米左右就可以抵抗严寒了。

姜婐叫上了十个强壮的男子来帮她挖地窖,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挖好了。

挖的地窖也不需要很大,足够储存一个冬季用的蔬菜水果就行了!而西边山脚下的冰窖到是让姜婐很为难。

冰窖毕竟和地窖有些不同,冰窖不仅要放打量的冰进去,而且还要储存打量的肉类,那么这冰窖就一定得比地窖宽大很多。

而且还要里面的冰不融化,那么这冰窖也一定要比地窖深很多。

还有,肉类毕竟不像蔬菜和水果那么轻巧,那么垂直拿放是不行的。

必须得再建一个容易进出的门。

姜婐考虑了很久,便决定挖一个正方形的冰窖出来。

先从上方挖起,往下挖了六米后才往四周扩宽在往下挖了四米高。

这样就在地里挖出了一个四米高的正方体。

等地下的正方体挖好后,姜婐便让人从正方体的东面挖一个长长的能通向地面的通道。

这个通道就像一个长长的缓坡,可以让人直立行走进去,因为挖得长,堵住出口那里,外边的热气就不会影响到里面。

最后,姜婐让人用木柱和木板把正方体顶上的那个洞在里面给堵住后,再从上面埋土。

这样,一个大型的冰窖就挖好了,等到冬天的时候,把冰块运进来摆放整齐,到了夏天就可以储存食物了!然而,地窖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挖好了,而这个冰窖,却用了一个月!冰窖挖好后,天气也开始转凉了!这几天一直不停的在下雨,姜婐待在家里都没出去过。

已近午时,姜婐见雨变小了,披上遮雨用的蓑衣,准备要出门去。

冬天就要到了,她得让人把装冰块的长方形的木盒做出来才行。

因为冰窖里面的冰,必须得整齐搭放好才行。

而去哪里找大小都差不多的冰呢?姜婐就想,像以前自己做冰棍一样的原理,来做这放冰窖里的冰块。

先做好一个个同样大小的长木盒子,等到天气冷的时候,再把水倒进去,一下雪便会结冰。

等水结成了冰,就把木盒抬进冰窖里,把冰倒出来一一摆好就行了!姜婐穿上蓑衣,往制木屋走去。

冬天快到了,她得快点让人把木盆做好,毕竟那么大的一个冰窖去了,要做很多个木盒。

来到河边,因为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姜婐发现河水已经涨过了石桥,河水漫上了河边。

皱了眉,姜婐低头想了一下,便直直接踏进了水里,走上的石桥。

姜婐刚走了小半程就后悔了。

因为中间的河水很深很急,还特别的浑浊,姜婐都看不清石头与石头之间的间距了!姜婐走得很慢,看着还剩一半的路程,便就没回头,咬着牙继续往前走。

然,再姜婐往下一个石头踩过去的时候,却踩空了。

噗通一声,掉进了水里。

姜婐想张嘴尖叫,然而还没叫出声,嘴里就被灌满了河水。

即使这河水不深,但是它却很急,非常的急。

姜婐就这样被湍急的河水冲出了好几米远,还有更远的趋势。

远处的姜向看得是心惊胆颤。

嚇!到底是哪家胆大包天的小不点,这个时候都敢一个人过河!姜向用生平最快的速度冲向河里,把那可怜的小不点提了起来。

咳咳,咳咳咳!姜婐得救,像一只树袋熊一样紧紧的抱着姜向,不停的猛咳着。

嚇!君女,怎么是你?看清了怀里小人儿的模样,姜向受到了更大的惊吓。

咳咳咳,向哥哥。

咳!姜婐闻言,在救命恩人的怀里仰起头,难受的唤道。

姜婐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全都了进水!而且还是浑浊不堪的河水,姜婐现在眼睛难受得要命。

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自己的救命恩人是谁后,就又把眼睛闭上了!你,你,看着怀里小人儿可怜兮兮的小样子,姜向原本还想教训几句,却突然就训不出来了!姜向苦笑,四君子果然没说错,君女真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小不点!今天要不是被他看见,君女的这条小命肯定就没有了!两人还站在河中央,姜婐晕得要命,把小脸埋进姜向怀里,不愿意抬起来。

君女,你有没有撞到哪里?姜向怕小家伙撞到河里的石头上。

姜婐闻言,轻轻的摇了摇头,依旧不肯抬头。

我想,你得快点回家去换件衣服!姜向皱了眉。

现在的气温可挺冷的,抱着这全身湿答答的小家伙,姜向也感觉寒冷。

姜向抱着姜婐快步跑回酋长家中。

酋长!夫人!姜向见屋外没人,便高声唤道。

姜母闻声,急忙跑了出来。

唤得这么急,她以为是出什么事了!出到屋门口,看清了姜向怀里抱着的小人后,姜母被吓得不轻!婐儿!?姜母急忙跑了过去。

阿娘~姜婐终于抬头,可怜兮兮的开口唤着阿娘。

你怎么了,什么时候跑去外边的,还全身湿透了?姜母抱过女儿,连声问道。

姜婐被姜母抱了过去,便把头埋进了姜母的怀里之后就一动也不动了!呜,她头还是好晕!肯定是刚才在河里撞到了头,有脑震荡了!这时,在屋里的人闻声,都急忙跑了出来。

姜向皱着眉,担心的看着姜婐说道:君女她掉进了河里,被冲出了老远!姜向的话音刚落,周围就响起了一片吸气声!嚇!掉进了河水里?这小不点什么时候跑出去的?姜母闻言,心都停止跳动了。

婐儿,有没有撞到哪里?快和阿娘说你哪里不舒服呀!?姜母心疼的直想掉眼泪。

阿娘,你别晃我了,我头晕。

姜婐有气无力的说道。

好,好,阿娘不晃你了!姜母闻言,急忙抱着女儿往屋里走去。

进屋后,姜母急忙把女儿身上的湿衣服脱掉,把她放到了兽皮里。

婐儿,头还晕不晕?姬女在一旁轻轻的给姜婐擦揉着湿掉了的头发。

此时,姜婐的小屋里站满了人,每一个人都满脸担忧的看着姜婐。

这小家伙怎么会掉进河里?!姜婐没出声,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抬手摸去,发现她后脑勺肿了一个大包!后悔个半死!呜!好疼!夫君,你快去把巫主请来!姜母见状,着急的回身对姜父说道。

阿娘,不用了,我躺一会儿就好了。

姜婐闻言,急忙阻止。

如今,脑震荡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躺着不动。

把巫主请来了,她的脑震荡也好不了啊!呜,好像更晕了!乖婐儿,我们让巫主来看看啊。

姜母哄道。

阿娘,我真的没事了!你要相信我,我可比巫主厉害多了!姜婐小声的说道。

嘘!这种话可不准说!姜母闻言,连忙阻止道。

喔。

姜婐轻声应道,这回不敢再点头了。

我还是去请巫主过来看看婐儿吧!见女儿还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姜父皱着眉,转身就走了出去。

姜父一人出去,却是四个人回来。

巫主已经老到不能过河了,姜治便背着巫主走过来。

而姜明却是不放心姜婐,便也跟过来看看。

君女那小家伙怎么会掉到河里去了呢?巫主爷爷~姜婐听见动静,睁开眼睛,便见巫主在她旁边坐了下来。

嗯,乖,告诉爷爷,你撞倒了哪里?巫主温和的问道。

撞到了这里。

姜婐老实的伸手往后脑勺摸去。

巫主见状,伸手摸去。

湿湿的头发下面肿起了一个大包。

屋内的其他人都心急如焚,就见巫主他老人家慢悠悠的从布袋里拿出两根草叶,放在手里搓揉出汁。

姜婐定神一看,发现是小蓟。

等手里的小蓟搓出汁水后,巫主便把手伸到姜婐的后脑勺那里,拔开湿答答的头发,在肿包上轻轻的搓揉起来。

小蓟有散瘀解毒止痛的作用。

姜婐舒服的闭上了眼睛,一下子就睡着了。

巫主见状,再揉了一会儿就停住了。

回去的之前,留了好几根小蓟的叶子下来,交代姜母隔一段时间就帮姜婐揉一下,揉的动作一定要轻、要慢!之后,姜婐被禁足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姜母都把她看得牢牢得,不给她出去。

正好,天气越来越冷了,姜婐也懒得出去。

等身体好了一些,姜婐把木盒子的结构图画在布上,让姜冉带去制木屋去让人开始制作。

然后,姜婐再去厨屋里做了好多好吃的,让姜冉给姜向送去。

其实,掉进河水里,她的生死就在一瞬之间。

被姜向救起来后,姜婐还是后怕不已。

要不是被姜向看见,恐怕自己现在已经在阴曹地府和阎王老爷聊天了!给姜向送了吃的过去后,姜婐就一直躲在屋里写写画画,不出屋了。

婐儿,婐儿?早上,姜母站在姜婐的小屋门前唤道。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

太阳都照到屁股了,姜婐还未起床。

姜母怕饿着宝贝女儿,便想唤她起床吃点早食。

天气一冷,姜婐就喜欢懒床了!喔!姜婐迷糊的应了声,翻个身又睡过去了!婐儿,起床了!姜母见久久不见动静,不由高声唤道。

喔!姜婐这回的回应声大了些,而人却依旧是闭着眼睛的,不见起来。

姜母闻言,哭笑不得。

对女儿的了解,姜母知道那只小懒虫肯定是没有醒来的。

姜母低头笑了一笑,转身走了。

算了,等那只小懒虫饿了就会自己起来找食物的!姜母走后,姜婐又睡了好长的时间才醒过来。

唔,好冷!姜婐把伸出去的小手又收回了被子里。

呜,好冷,不想起床,可是肚子好饿哦!姜婐躲在厚厚的被子里做着思想斗争。

此时,姜母的声音又一次出现。

婐儿,起床了!你明哥哥给你送东西来了!姜母站在姜婐的小屋门前喊道。

姜婐闻言,双眸一亮,迅速的爬起身。

哎!我起来了!姜婐声音宏亮的回道。

拿起床头摆放着的衣服,迅速的穿在身上,最后,在再外边包了层兽皮。

姜婐有试过做羽绒的衣服,不过,做出来后,缝在丝绸下面的羽绒会一直不停的往外冒,没穿几天,里面的羽绒就没了!姜婐欲哭无泪,放弃了做羽绒衣的想法。

虽然兽皮穿在身上很暖和,可是,全身上下都是套着兽皮,都变成一个兽人了,丑得要命。

姜婐到是很想做棉衣,可是她一直都没到棉!明哥哥!姜婐跑进厅屋,咧着小嘴笑得开心。

厅屋的高木桌椅已经被姜婐换成日本式的暖桌。

在一张长方形的矮桌子,下面铺上一块厚厚的兽皮,在在桌子上铺上一块兽皮,兽皮的边缘长度正好到桌脚再长一点点。

姜婐还设计了一个用陶做的暖炉,暖炉里面燃烧着碳,暖炉的盖口是可以锁起来的,姜婐在盖口凿了十个洞!当把暖炉放进暖桌的底下的时候,会先把暖炉放进一个半圆形的陶罐里,再把它放进暖桌下。

这样,这暖炉就不会烫到脚,而且它本身还很重,不会轻易的就被踢翻。

人们可以做在地上铺着的兽皮上面,把腿和脚、甚至整个身子都可以伸进暖桌里去取暖。

等到吃饭的时候,就可以把和暖桌一样大小的薄木板放在上面,吃完饭后就可以把木板移开露出桌子上铺着的兽皮好做其它的事情。

姜婐跑进厅屋,迅速的坐在姜明的旁边,把手和脚都伸进暖桌里取暖。

而暖桌边做了很多的人,姜父几人都坐在桌子边。

姜婐设计的这暖桌很大,足够坐下全家人,还有剩余。

起床啦,小懒虫!姜冉取笑道。

姜婐闻言,对小哥做了个鬼脸才转头对姜明说道:明哥哥,是我的石磨做好了吗?嗯,在院子里放着呢!姜明嘴角含笑。

这懒丫头,现在才起床。

姜婐双眸迅速变亮,起身跑了出去。

屋里的人都迷糊的面面相觑,也跟了出去,就见那懒丫头已经站在院子里的大石头旁边,正在推动着压在上边的石头呢!半个月前姜明来家里看她的时候,姜婐就躲在屋里画石磨的结构图。

姜明进屋里来,就被姜婐画的石磨的结构图吸引了全部的目光。

姜婐就跟他解释了一下这石磨是用来做什么的。

走的时候,姜明就把石磨的结构图带走了,说要做出来。

姜婐却没想到这才半个月,姜明就把石磨做好了!姜明做出来的石磨没有多大,放在地上全高只到姜婐的腰部。

姜婐推了石磨两圈后,就跑进厨屋去拿东西出来,准备用石磨磨磨看!姜婐刚进出屋,就见姜母正在里面煮食。

见状,姜婐眨巴着双眸,不明所以的问道:阿娘,你在煮什么?现在早过了吃早食的时间,而中午又还没到,阿娘这是在忙什么呐?给你这个小懒虫煮早食物呀!姜母看着女儿一脸的迷糊,不由哭笑不得,这小懒虫都不知道饿吗?早上煮的早食早就凉了,姜母便打算再给女儿做一份。

喔!姜婐闻言,这才想起她起来还没吃过东西呢!伸手摸了摸小肚子。

刚才她还感觉到很饿的,现在大概是饿过头了,都没感觉了!见阿娘还没煮好,姜婐在厨屋里转了一圈,最后拿了一些糯米出来。

这糯米是姜婐去年发现,然后让姜母帮她种出来的。

出来后,姜婐先把糯米外边的包着黄色的皮给研磨掉,再放进石磨里面磨。

姜父几人看得是莫名其妙,只有姜明知道姜婐这是在做什么,不过,他却不知道姜婐磨这米粒可以用来做什么。

糯米可是做点心的必备材料!不过,天气这么冷,姜婐打算用糯米做汤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