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姜母就醒了。
她因为担心阿娘,所以一晚上都没睡好。
姜母起来,见阿娘和女儿两人都睡得很沉稳,还没醒来,便出去和大嫂一起准备早食了。
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姜叶在厨屋门前看见姜母,有些意外。
她知道姜母昨天晚上一直守着姜氏,都没怎么睡。
她还以为姜母今早会起来晚些。
大嫂,我想熬些米汤给阿娘吃。
姜母走进厨屋,没注意到自家大嫂有些意外的表情。
让我来熬吧,你回屋休息去。
看着姜母苍白的脸色,姜叶感到心疼。
大嫂,我不累。
姜母继续手里的动作。
不累才怪!赶紧给我回屋再睡一会儿。
你这样下去,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姜叶上前夺过姜母手里的煮器。
大嫂,我睡不着,你让我来熬吧。
闻言,姜叶气得瞪大双睛。
我让你大哥去接你回来,不是让你回来帮我的活干的!而是为了让阿娘见见你,也让你见见阿娘的!姜叶大声道。
大嫂,我只是想熬碗米汤而已。
姜母不明白,为何大嫂会那么的生气。
不行,你赶紧回屋去。
看你脸色苍白的,如果你出事了,让我们怎么跟妹婿交代!姜叶推着姜母往厨屋门外走。
如女站在一旁不敢插嘴,见两人都出去了,才开始做早食。
姜母回到屋里,便见女儿醒来了,正安静的睁着圆圆的眼睛看着她。
见女儿安静的样子,姜母不由心生爱怜。
走过去抱起她,便给她喂食。
乖婐儿,我们在外婆这里哦。
你要乖乖的啊,不要吵到外婆。
姜母低头,便见宝贝女儿一边吃奶,一边睁着圆圆的眼睛看着她。
不由柔声哄着她。
姜母哄完宝贝女儿,抬头便是一惊。
就见姜老氏已经醒了,正睁着眼睛看着她怀里的婐儿。
阿娘,你醒了!姜母激动的说道。
姜婐听见姜母的叫唤声,也好奇的放开嘴里的食物,转头看去。
姜母见女儿不吃了,赶紧扯好叶衣,抱起女儿走了过去。
阿娘,我回来了。
姜母抱着女儿坐到姜母的旁边,说道。
见阿娘只是看着她怀里的姜婐,也不说话,姜母便继续开口说道:阿娘,这是我的女儿,叫姜婐呢。
闻言,姜老氏终于看向姜母,困难的开口说道:茗,儿。
姜母见阿娘开口说话都是困难,不由心里一惊。
她,她的阿娘,已经病得这样严重了吗!阿娘,是我,你的茗儿。
姜母红了双眼。
姜婐在心里计算着姜母的年纪,来猜测姜老氏的年纪。
按照她的推算来看,她的外婆如今也就60多岁。
看着,这个时期的人们,存活的年纪不会有多长。
茗,儿,阿,娘,想,你。
姜老氏见真是自己的女儿,而不是自己的幻觉。
便激动着继续困难的开口说道。
阿娘,茗儿也好想你。
是茗儿不孝,这么晚了才回来看你。
听见阿娘说想她,姜母心里一窒。
声音哽咽却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
婐,儿。
姜老氏又转回视线,看着姜母怀里的姜婐。
是的,阿娘,你的第一个外孙女,叫姜婐呢!姜母把姜婐抱今些,好让躺着的姜氏看清楚。
姜老氏就只有姜驻和姜茗两个孩子,而姜驻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
姜婐看着眼前的外婆,根据她刚才的观察,初步判断她的外婆应该是中风。
中风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
姜婐前世的爷爷是一名老中医,开有一家中医管。
姜婐从小跟着爷爷学了一些药理知识,长大了还总被爷爷拉去中医管帮忙。
回神,姜婐忍不住叹气,如果她不是婴儿,还可以帮现在的外婆治好来,调理好后,再活个两三年不是问题。
可是现在,她什么都做不了。
她现在还是一个连针都握不了的毛毛娃。
阿娘,你醒了。
这时,姜叶端着熬好的米汤走了进来。
嗯,。
姜老氏还是连一个字的发声都困难。
阿娘,我熬了些米汤,你喝点吧。
姜叶继续小声的问。
嗯,。
姜老氏困难的应道。
见阿娘答应的这么爽快,姜叶有些吃惊。
是因为茗妹的原因吗?自从阿娘病后,每次进食,都要她劝说好久才肯吃一点。
姜叶便猜测,阿娘定是存了不想再活着的念头,才不肯进食的。
也因为这样,姜叶才和姜驻商量,去把姜母接回来。
阿娘这辈子最疼爱,最挂念的就是姜母了。
大嫂,让我来伺候阿娘进食吧。
见状,姜母连忙说道。
好。
姜叶笑着应道,伸手抱过姜母怀里的姜婐。
只要阿娘肯进食了,要她怎样,她都是愿意的。
姜叶回想到她嫁过来后,阿娘对她的好。
心里早就决定,她得让阿娘毫无牵挂的去才行。
所以,姜叶在姜老氏生病的这段时间,她什么都是亲力亲为,尽心尽力的去照顾好姜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