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唐家人都起得早早的。
李真穿着唐王氏给他赶制的新衣服,显得也,也不是那么的让人眼前一亮,反正对唐烨而言是如此,那硬帮帮的蓝布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穿出味道来的…唐蜜歪着脑袋左看右看的,突然冒了句,娘,该给李哥做个香囊的,我看街上好多人都有。
正在给李真理袖子的唐王氏懊恼道:哎呀,怎么将这个忘了…唐高林则急忙道:我有,娃儿娘,你以前给我缝过一个的,你忘了?唐王氏一听,忙朝自己的卧室冲去,不一会儿就拿了个旧巴巴的香囊过来,--这香囊没准在唐烨出生前就有了---二话不说就朝李真腰上一系,一点也不搭,很难看。
不用唐烨开口,唐王氏自己就将那香囊复又给取下来了,太旧了…唐烨以为这事到这就完了,不想又听唐王氏道:待会儿进城在铺子里买一个…唐烨不由翻了个白眼,李真见状,忙道:不用花那钱…唐高林道:该花就得花,今天你可要面对面的见大将军呢…李真见唐烨又瘪了瘪嘴,便道:真不用买,那啥,俺有块祖传的玉佩呢…唐烨一听,更晕了,蓝布衣服配个廉价玉佩,得,上下五千年都找不出比李真更不会搭配穿衣的人了…但唐家其他人却不做如此想,都一个劲儿的催促李真将玉佩拿出来。
于是,李真便在炕上摸索了一会儿,递给了唐王氏一块玉佩。
唐王氏瞅了瞅,道:这个好看。
便给李真系上了,还不忘道:这是个好玩意儿,肯定值十两银子呢。
唐烨一听,值十两银子,便忍不住朝李真腰间看去,唐烨以前虽然买过一个上万的玉镯,但是,对玉还是一窍不通,因此,看了一会儿,也没看出李真祖传的玉佩到底哪里值十两银子来。
然后,唐烨还是忍不住,道:我觉得吧,这玉佩和这身衣裳也不搭,那玉佩上的线也够旧的了…唐烨不好说太深奥的搭配理论,只好拿新旧来做文章。
李真一听,便想将玉佩给取下来,不想唐王氏却道:这可是真娃子祖传的东西,会给真娃子带来福气的,带上,图个好彩头。
唐高林也道:对,有祖宗保佑,真娃子今天一定会得大将军赞的…唐烨心想,就算没祖宗保佑,大将军今天也一定会赞李真和那一帮学子的,因为那是大将军肯定会讲的场面话啊…李真想了想,道:那,那俺就带上。
唐烨懒得再多废话,反正丢人丢到大将军跟前的又不是自己,便道:赶紧吃早饭吧,别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因大将军进城的具体时间并不清楚,所以,李真他们到底会在城外等多久还是个未知数,为了防止李真在关键时刻要上厕所或肚子里咕咕叫,唐家今天早上特意蒸了四个白面馒头,三个让李真当早饭,另外一个则带在身上当干粮。
唐王氏做面食不在行,唐烨也不会蒸馒头,所以这四个白面馒头是焉的、扁的,就是说面没发起来,样子很难看,想必吃着也不咋的。
唐烨觉得还不如做窝头呢。
可李真却还在谦让,叔、婶,俺吃稀饭,这白面馒头给叶子和蜜儿吃。
唐高林道:你这孩子,叫你吃就吃。
唐烨也道:赶紧吃吧,你吃了稀饭,中途去厕所,耽误了事,当心先生们训你。
李真这才赶紧将馒头朝嘴里塞。
大家刚将碗筷放下,就听宋子墨在屋外叫道:唐老弟,你们好了没?对于李真被选为要发言的学生代表,整个宋家村都沸腾了一阵,大家都后悔没将自己儿子送去官学,李真不声不响的都选上了,自家的孩子应该更有可能吧?而宋子墨虽然也有些遗憾,他的两个儿子在另一阵营中没竞争赢,但是,却也为唐高林高兴,夸他有眼光,找了个好女婿,今天是特意带着宋慈惠约唐家一起进城去目睹盛况的。
于是,唐高林便带着李真和唐蜜赶紧和宋子墨父子俩一起走了。
唐高林原本是打算今天不管是肥肠摊还是写字摊都歇业一天的,但唐烨实在没兴趣去凑那份热闹,坚持要做好本职工作,唐高林无法,便也由着唐烨去了。
所以,在中午时分,唐烨便和唐王氏拎着一大锅肥肠进了城,却发现街上冷冷清清的,全城人都去城外瞧热闹去了---大军进的城门和唐家每天往来的城门不在一个方向,所以,唐烨母女俩到了日常的摊位摆放点,才知道另一个城门外是人山人海…唐烨想将摊子移到人多的地方去,但貌似难度很大,便只好原地守着,等大军进城了,瞧热闹的人总会进城了吧?唐王氏则叫唐烨也去瞧热闹,摊子她来守就是了,唐烨自然是劝唐王氏去,那么多人,现在去,肯定瞧不见什么,娘,你去吧,你个子高,也许能看到点呢。
唐王氏推了两下,最后还是抵挡不住看热闹的诱惑,见唐烨是真的不想去,便留下唐烨守摊,自己去了。
唐王氏挤了半天,也没挤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却碰到了以前的一街坊,对于李真很光荣的成了学生代表之一的事情,唐王氏早就给大家宣传过了,所以,那街坊一见唐王氏,就给身边的人进行了一番介绍,面对大家羡慕的眼光,唐王氏觉得很受用,便留在那一起唠嗑了。
唐王氏大概等了一个时辰,大将军一行人才姗姗到来。
宋慈惠和唐蜜坐在树枝上,两人嘴里刚塞了一小块馒头,--李真最终还是将干粮给了唐蜜---,小脸一阵激动,大将军来了,大将军来了。
树下的宋子墨和唐高林都急忙踮起脚尖,努力眺望。
大将军一行人越走越近,甘肃巡抚许容率先迎了上去,见完礼后,领着下马的大将军朝一帮地方官、乡绅和各界代表走去。
等大将军走近了,欢迎团成员便悉数跪了下去,两旁看热闹的人群没跪,人太多了,想跪也没空间。
大将军很亲切的叫大家不必多礼,还说让大家在城外等了这么久,辛苦了等等…然后欢迎仪式便正式开始了首先是乡绅代表献上当地土仪,说了一通赞美之词;然后才是学生代表上场,富家子弟先发言,然后才是以李真等几人为代表的寒门学子。
乡绅一退下后,场外大树上的唐蜜就激动道:李哥,李哥在和大将军说话呢…说完,还不忘给树上的其他人说,我姐夫在那里,那是我姐夫…宋慈惠则不忘朝树下喊:爹,唐叔,李哥和大将军说话了呢…其实等宋慈惠通知完后,大概又过了几分钟,才轮到李真发言。
等学生发言完毕后,许容还给大将军介绍一下学生代表的身份,尤其突出介绍了李真,然后还冲着京城方向感念了一番皇恩等许容做完秀后,大将军旁的一个小将军走近李真身旁,瞅了瞅,道:你媳妇真送你进学堂了啊…李真一直是按唐烨教的那样目不斜视的,但此时却还是忍不住抬头看了看,觉得小将军有些面熟,但想不起来到底是谁,不过,却还是答道:俺叔说多读点书能长见识。
大将军很奇怪的走近道:你认识?小将军笑道:去年途径兰州的时候遇见过,对了,你们学堂的饭菜怎么样?李真忙道:俺自带的干粮,不知道学堂的伙食。
大将军瘪了瘪嘴,看来是个老实孩子,正想往前走,却不经意瞄见了李真带的玉佩,当下一楞,然后又好奇的瞅了一眼,然后又盯着李真看了一会儿。
而李真这时终于想起这个小将军像谁了,有些惊讶的说道:三爷?!小将军呵呵乐道:你想起爷来了?记性不错嘛,呵呵…李真一时有点晕,不卑不亢的热情是怎么做的来着?忘了,于是,只好低下头,小声道:三爷好。
小将军笑道:爷好着呢,你可得好好读书啊。
李真忙应了声:是。
跟着大将军过来的许容此时忙冲大将军比划了个手势,王爷请…大将军点点头,在抬步前却对小将军道:弘丰,既然你们如此有缘,待会儿宴会就叫上这个,这个学子吧…李真一听,楞住了,还要参加宴会,事先没说啊…小将军也楞了楞,方应道:是。
然后便又冲李真道:待会儿来赴宴…李真有些茫然的应下了。
等大将军一行人重新上马进城后,欢迎队伍就地解散,其他学子代表全一脸羡慕的恭喜李真,还纷纷打探那个叫弘丰的三爷是什么身份。
李真很真诚的道:不知道,他以前买过俺家的肥肠。
大家听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样也能套上交情啊,这狗屎运走的…大家还没来得及发表更多的观感,李真立马又被唐高林、宋子墨等四人给围住了,四人七嘴八舌的问:大将军跟你说的什么?等知道李真被叫去赴宴后,几个人都傻了,真是天上掉馅饼啊…还是宋子墨最先反应过来,快,快,赶紧进城,对了,宴会是摆在哪儿啊?是酒楼还是巡抚衙门?李真楞了楞,忙道:没说,只说叫我去赴宴…唐高林巴巴的看向宋子墨,问道:宋三哥,这可怎么办?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这,这,怎么去啊?宋子墨想了想,道:先进城,我马上去打听。
唐高林点点头:行,那就有劳宋三哥了。
李真道:多谢宋三伯了,那俺先去帮着卖肥肠了,反正今天学堂又不上课了…宋子墨急道:你说什么啊,你以为现在离晚饭还早啊,我告诉你,找到地方你就得赶紧进去了,踩着饭点去的是大将军和巡抚大人,还卖肥肠呢,也不看是什么时候…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