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氏返回肥肠摊子的时候,摊子前已经有零星几个客人了。
唐王氏赶紧拿出围裙系上,一边开始忙活一边给唐烨说:那场面可大了,全是人,我挤了半天也没挤到前面去,也不知道你爹和你妹他们看到没。
唐烨好笑道:他们去得早,应该占了好地势的。
唐王氏道:对,待会儿等他们回来好好问问,也不知真娃子咋样。
可唐高林一行人却迟迟未返回,别说唐王氏,就是唐烨也有些担心了,这么多人,别是出什么事了吧,比如说唐蜜或宋慈惠被人拐了之类的…因此,虽然来买肥肠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唐王氏还是准备放下生意,去城门瞅瞅。
唐王氏刚解开围裙,就见唐高林、李真领着唐蜜和宋慈惠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大家身上也没打斗的痕迹,唐王氏和唐烨对看一眼,都猜测大概是李真演砸了…唐王氏挤了个笑脸,笑了笑,回来了,饿了不?要不先吃碗肥肠?唐烨也道:对,对,对,大家先垫点肚子吧…按说唐高林一行人都应该饿了,可连唐蜜和宋慈惠都没欢呼着跳过来,要知道,这两人可是最喜欢吃这个的。
唐高林微微叹气,李真耷拉着个脑袋不做声。
看来李真应该是大庭广众下出丑了,唐烨不好直接问,只好没话找话的问道:宋三伯呢,可是忙去了?就听唐蜜道:宋三伯去找衙门的人去了。
唐王氏一听就急了,怎么回事?怎么要找衙门的人了?唐烨也是神情一凛。
唐高林没好气道:你一惊一乍的干嘛?唐烨想了想,急忙将两小孩给拉到一边,让他们小声的详细将事情说一遍,唐王氏自然也急忙跟了过来,于是,李真便开始一人忙活生意了,唐高林站在那发愣。
唐蜜和宋慈惠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将李真很荣幸的被叫去吃晚宴的事说了,当然,着重对于李真当时没紧跟那个三爷的行为表达了深切的遗憾,因为,后来虽然宋子墨打听到晚宴是在巡抚衙门办,但是,任凭宋子墨好说歹说,衙役都不让李真进去,因为没请柬…宋子墨在那附近晃了许久,也没遇见一个熟人,因为他是在知府衙门帮忙的,所以对巡抚衙门的差役也不熟,最后,便决定去找知府衙门的人,看能不能通过人托人,想出办法来。
唐王氏一听,就郁闷了,大将军明明叫了真娃子去的,那些人怎么就不放行啊?难道真娃子还会骗他们不成?唐烨则是为那个三爷的身份感到有些吃惊,那个年纪竟然就跟着十四王爷去打仗,而且,瞧着身份还不低,想来应该是十四王爷的儿子,唐烨只知道雍正上台后,这个十四王爷好像是给软禁了,虽然如今是敦庆帝,但唐烨对十四王爷的前景也不看好,没准这个十四会重复雍正朝年羹尧的命运呢?因此,唐烨便安慰道:算了,没去成也没什么,反正李真也算是出了风头了。
好了,你们先吃点土豆,垫一下肚子。
唐蜜嘀咕道:李哥今晚本该吃顿好的…宋慈惠也撅嘴道:就是,李哥本来该吃山珍海味的呢…唐烨好笑道:又不是你们吃,瞧你们惦记的…而唐王氏已经在对唐高林说:娃儿爹,你怎么就将真娃子带过来了呢?该在巡抚衙门守着噻,万一大将军想起来了呢,难道还让人家四处找真娃子?唐高林没好气道:那里尽是达官贵人,我们老站在那,差役不许。
唐烨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安慰,只好对李真道:给爹端碗去,劝他吃点,你也吃些。
李真点点头,赶紧盛了一碗给唐高林,因是李真端的,唐高林便接了,叹了口气,唉,你也吃些。
李真应了,方回头给唐烨讲,俺当时真的没想到应该跟着三爷走的…唐烨道:你若当时跟着三爷走也很怪的,你没做错什么。
李真见唐烨没怪他的意思,不觉松了口气,补充道:俺给三爷问了好的。
而这时,唐王氏则在对唐高林道:要不找找学堂的先生?唐高林道:找了的,先生们都没被邀请去赴宴,他们也没辙。
于是,虽然当天晚上的肥肠生意很好,但是,除了唐烨,一家人都没什么劲儿,李真倒是很卖力气,可却给人有那么点将功赎罪的味道。
等到肥肠摊子收摊了,宋子墨也过来了,摇摇头,都没法,好容易找了一人在巡抚衙门当差,可人家也不敢去给大将军递话…唐高林重重的叹了口气,彻底死心了,道:宋三哥,辛苦你了,今晚一定要在我家喝两盅,不许推辞。
唐王氏也忙道:对,对,我这就去打两壶酒,叶子,你反正要去拿肥肠,就顺便买点菜,市场上应该还有的卖,如果还有肉,就多买点,买半斤。
不想,等唐烨买完菜,出了城门后却在官道上只发现了唐王氏、唐蜜和宋慈惠三人的身影,不等唐烨发问,唐王氏就一脸喜色的说道:真是菩萨保佑,你爹他们还没走远,大将军就派人来找真娃子了,呵呵,你爹和你宋三伯便找了个小店喝两盅,顺便等真娃子,免得太晚了,城门关了,真娃子出不了城,又找不着地方歇…唐蜜也是一脸的笑容,道:我去找娘了,本来说再来找姐姐的,可娘说,今晚,咱们几个也吃顿好的,呵呵…宋慈惠则笑眯眯的补充道:叶子姐,俺今晚也在你们家吃。
唐王氏则笑道:对,还请你娘和你两个哥哥一起…唐烨倒没那份喜悦,反倒担心李真。
今天下午,李真只吃了几块土豆,又饿又没油水的肚子见了满桌子丰盛的菜肴,又不能狼吞虎咽,那不是折磨人嘛…唐烨猜对了一半,折磨李真的可不光是那美味佳肴。
李真进去的时候,宴会已经开始了,--要知道大将军可是入席后才问起李真的,---李真一进屋就闻到满屋的香味,那口水差点就不由自主的流下来了。
但是,领李真进去的人并没马上给李真安排个座位,而是领他在一旁站着,等大将军的酒杯终于放下后,才领着李真上前,王爷,李真到了。
大将军抬眼看了看李真,再度很随意的瞅了瞅李真腰间的玉佩,笑道:李真,嘿嘿,原来你姓李啊?是哪里人氏啊?李真忙道:俺继父姓李,是陕西陇南人氏。
大将军皱了皱眉头,继父?旁边的许容道:卑职也不清楚,只知道他双亲均不在世了。
大将军又问道:那你原来姓什么,家住何处?李真道:原来姓贾,是山西太原人氏。
因唐烨这近一个月的培训,李真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说话的仪态还是很得体,让和大将军同桌的一干人等都不由多看了他两眼。
大将军却好似没注意到李真这一和他身份地位不相符合的优点,尤在问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都不在了?李真道:俺一出生就和俺娘一起过活…大将军又瞅了瞅李真的玉佩,道:那你的亲事你是爹生前订下的?许容在一旁道:想必是的,两家应该是世交,他岳父现在还送他上学堂,看来对他不错…李真顿了顿,没做声。
大将军却寻根究底起来,再度问道:你的亲事是谁给订下的?唐高林并没对外宣传过李真是上门女婿的事,这年头,给人当上门女婿是一件颇让人抬不起头来的事,所以,除了宋子墨一家人,外面都以为李真是来投靠岳父的。
唐高林也专门给李真说了,上门女婿的事别到处嚷嚷,因此,李真这时有些为难了,不知道该不该给大将军说实话。
最后,李真还是觉得大将军惹不起,如果让他知道自己在撒谎,没准自家的写字摊和肥肠摊都摆不成了,于是,便将真实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如此一来,许容就更唏嘘了。
大将军则楞了楞,上门女婿?同桌的人看向李真的神情也带了几分说不出来的味道。
那个三爷则笑道:你运气还不错,遇着心善的人家。
李真忙道:是,俺叔俺婶对俺可好了。
大将军顿了顿,方道:弘丰,你身边不是还缺个…三爷忙警惕的看向大将军,大将军舌头打了个滑,咳嗽了一声,你身边不是有一张两百两的银票嘛,赏了这个李真吧,李真这孩子的境遇倒是令人感慨。
三爷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看向大将军,但众目睽睽之下,还是赶紧笑了笑,十四叔说的是。
然后便从袖子里掏了张银票出来,看了看,面额不对,正打算换一张,就听见大将军说,就这张吧,三百两就三百两吧。
三爷只好将原本想塞回袖子的银票递给了李真,李真傻了,300两啊,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有一天能见到这么多钱啊,接不接呢?李真真的很想接,就好比一个每月挣1000块的人很难拒绝别人送来的30万一样,这可不是一般的诱惑,可是又怕接了不好,万一人家只是客气一下呢?于是,李真便傻愣愣的站在那,既没推辞,也没伸手接。
大将军见状,便笑道:这书若要读下去,花费不少,这些银子你就拿着,等你进京赶考时再来给爷谢恩。
大将军这话颇有些意味了,应该是要将李真收为门人了,于是,许容忙道:还不快谢过大将军。
三爷也笑道:大将军赏你的,你就接着吧。
哪知李真却支吾道:俺,俺有些笨,不见得能进京赶考…三爷扑哧一声笑出了声。
许容则有些尴尬,乡野之人,让王爷见笑了。
大将军楞了楞,则笑道:倒是个实在人,哈哈…三爷笑呵呵的再度将银票递给李真,放心,你若没能耐进京赴考,王爷也不会让你还银子的,哈哈…吃了感冒药,有些犯困,所以十福晋的番外今天只好延后了,请关注番外的读者们海涵,明天争取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