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早过去了,给了65两银子的四阿哥依旧没个踪影,他的朋友雅朗也没再光顾过肥肠店,九王爷和三爷处都没最新消息传来。
当然了,九王爷家里正忙呢,好像说是他的长子和孙子要去爪哇岛,同行的还有废太子一家人。
唐烨不大清楚爪哇岛的具体位置,但想来应该是在东南亚一带,唐烨琢磨了一会儿,否决了爪哇岛会成为这个时空中的新大陆的可能性,--一嘛是地盘小,二嘛,原住民多,三嘛,离大清近,--便不再关注此事,而是开始思考,期刊办不成的话,还有什么阳光大道能让自己顺利的从蓝领转变为白领,唐烨不是瞧不起蓝领,而是真的宁愿吃费脑子的苦,也不愿意受身体累的罪,自己好歹是女的不是?这边事业转型不顺利,那边家里也出了点小状况。
四川会馆的方掌柜给唐高林介绍了一要去四川的商队,据说,该商队一年要往来四川北京许多趟,方掌柜可以担保,商队的信誉绝对是没问题的,倒霉催的是,该商队要经过唐高林老家所在的县城,于是,唐高林两口子就沸腾了,唐高林开始请人商队的吃饭喝酒,将关系拉得特好,唐王氏则开始满京城的采购,不是见什么买什么,而是精打细算货比三家。
唐烨有些想不明白,自己老爹不是很生气爷爷和小奶奶嘛?自己老爹不是也还防着家里的亲戚闹事嘛?要知道兰州的地契上可都是写的是李真的名字啊,怎么现在却这么兴奋呢?要兴奋也该是自己的老娘啊,毕竟好像没听说外公外婆不待见老娘…但是,唐高林却特有干劲。
而且还叫唐王氏别心疼银子,东西捡好的买!最后,唐王氏准备了一个大包裹,里面布匹居多,北京的特产小吃之类的只占了一丁点儿的位置。
光是这个大包裹,唐烨肯定不会说什么,可让唐烨纳闷的是。
唐王氏竟然还买了200斤的白面,说是北方的面好;而且也不知道从哪家店里淘来了几块去年剩下的腊肉,瞧那模样。
反正如今的唐烨是没胃口的。
看着都咸啊!这还不算,唐王氏还说了,如今和这个商队联系上了,今年冬天就买两头猪来做腊肉,到时给家里捎去。
唐烨这才知道,原来唐王氏会做腊肉啊,在兰州,唐王氏可没做过。
就算得了300两银子,因又新修了房间,唐家还是没敢奢侈。
馋腊肉,等猪养肥了再说吧。
可是。
如今张罗着给人送两头猪的腊肉,这也太搞笑了吧。
于是,唐烨就问了,为什么不直接送银子啊?200斤白面也值不了几个钱,人家商队也不好运不是?唐高林的答案是,商队一般都不喜欢带银子,怕路上掉了,或被人偷了,到时不好交代,货物嘛,就算掉,他总掉不完啊…一句话,安全起见。
然后,唐烨便问了,为什么不能简单送点啊,比如就送点特产小吃,意思意思就行了,难道不怕老家的人知道自己家如今日子过得好了,跟着商队跑到京城来打秋风?唐高林对唐烨的话很不满意,亲戚打点秋风怎么了?怎么那么没心没肺的呢?于是,好几天不给唐烨好脸色。
唐烨就纳了闷了,在兰州的时候你明明不是这种说法嘛!结果还是李真给她解了惑,俺日后要是发达了,俺也会给俺爹送好多东西呢,好让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俺也有出息了呢。
国人就这么喜欢衣锦还乡?可问题是,唐高林如今就算是成功人士了嘛?两百多两银子从手中过,叔还不算有能耐?李真觉得唐烨的要求也太高了,很是心有戚戚焉,看向唐烨的神色满是紧张。
可唐烨真不觉得自己家如今的境况比起在兰州有了将近百亩的土地后有质的飞跃,都在奔小康的路上啊…不过,唐烨仔细琢磨了一会儿后,好歹也想明白了,在兰州,因十四王爷和大将军都在京里,离得远,没准日后就再也想不起李真这个人来了,若家里的亲戚闹起来,唐高林压不住,可如今不一样了,李真被九王爷安排去了私塾,自己一家又住在九王爷给的宅子里,和九王爷的联系在没见过世面的亲戚眼中,那可是紧密得不得了,唐高林说话可就落地有声了,没人敢逼他过继个孩子来继承产业,没了这后顾之忧,唐高林自然也想显摆显摆了,人嘛,又有几个不虚荣的?当然,唐高林给家乡送东西也许是出自虚荣心或者想为自己出口气,但是,如今天天朝甘肃会馆跑则是出于真心的感激了。
唐高林很早就将给宋子墨的信写好了,托了一兰州的学子给捎过去,顺便只捎带了一盒子蜜饯,不好让书生负担太重不是,如今发现可以通过商队送大件东西,于是,便急忙去和人甘肃会馆的掌柜的拉关系去了,瞧这架势,最迟两个月就能和商队搭上线。
见李真若有所思的瞧着自己,唐烨这么一联想,便有些明白了,于是便问李真,是否也想给他的继父捎带些东西,以冲还在贫困线下挣扎的继父显摆一下李真如今好歹也脱贫了,虽然唐烨觉得这种显摆有些瓜,但是,既然李真喜欢,看在李真读书如此辛苦的份上,瓜就瓜吧。
反正如今自己一家人远在京城,李真当上门女婿的文书又齐全,那爹又是后爹,而且还是想卖了李真的后爹,应该没脸找到京城来,还不如彰显一下李真胸怀广阔,不计前仇呢。
唐烨此时才算明白了,以德报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俺书没读好,有些丢人。
李真没想到唐烨会提这事,楞了下后。
旋即就默默的摇了摇头。
嗨,他哪还会嘲笑你书读不好啊,我觉得,还是给他捎些东西吧,让他逢年过节的时候在你娘坟前多烧些纸钱…见李真低头不语。
唐烨便继续轻声道:在兰州的时候,一嘛因为隔得倒远不近的,害怕他来生事。
二嘛,家里也才刚刚缓过气来,爹娘那时肯定舍不得。
可如今不一样了。
咱们远在京里不说,就算咱们什么都不干,每月还有十两银子呢,我给爹说一声,让他要么将东西一并捎给宋三叔,拖宋三叔找商队转交,要么就再去会馆看看…李真还是没出声,但却一直将头低得低低的。
唐烨轻声问道:想你娘了?嗯。
李真重重的点点头。
倒也没隐藏自己的情绪波动。
唐烨叹了口气,李真打小除了他娘,就没见过其他亲人。
也就是说没一个亲戚,当然了。
好处是日后不会有亲戚来烦人,坏处是在天地间孤零零的李真就只有自己一家人可以依靠了…今年咱们给你娘多烧些纸钱…李真到唐家的时候,她娘去世还没满周年,所以李真是在兰州的路边烧的周年祭,唐烨也跟着磕了头的,---当时唐烨还很奇怪,李真不用守孝嘛,怎么在孝期说亲啊,结果后来才知道,穷人是没那讲究的资本的,---而过年时节,唐高林也安排了李真和唐烨冲着个大约方向给李真的娘烧了纸的。
因此,唐烨只能在这上头安慰李真了。
然后第二天打烊后,正好唐高林的交际活动结束得早,李真还没放学回家,因此,唐烨便将给李真继父捎点东西的事单独给唐高林说了,唐王氏在院子里洗衣服,唐蜜找邻居小孩玩去了。
唐高林一听,楞了片刻,问:真娃子给你说的?不是,我自己提的。
唐烨知道,虽然唐高林看着心眼不小,但是这人啊,总会有控制不住小心眼的时候,虽然唐高林知道李真想念亲娘是应该的,但是,难免唐高林不会酸溜溜的想,我对你那么好,还是养不家索…因此,唐烨还补充道:李真觉得有些麻烦,不怎么乐意,我觉得吧,实在不行就请宋三叔帮着找人捎过去…唐高林想了想,道:应该带,应该带,这事是我和你娘没想周到,李真他娘的坟也得好好修修,这样,我给那村的里正还有媒人也都送些礼去,请他们帮着监督一下。
捎点好变钱的东西,对,带腊肉,咱们就给他那后爹送四头猪的腊肉,他好卖钱,拿卖三头猪的钱给他娘包坟…爹,别提肉了行不行,你看能不能从书店那边想想法子,能不能由离那村子近的书店先将钱支着,从货款里扣?这几个大书店都只和省城的书商有联系,再往下就得再人托人了,太费事了,还不如带东西方便。
唐高林想了想,做出了如上答复。
唐烨想了想,觉得有些晕,那今年自己家要买多少头猪来做腊肉啊…唐烨正晕着呢,就听到有人敲院门,刚想出房门去开,就听到唐王氏的声音:哎呀,客官,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快请进。
娃儿他爹,那个客官来了。
唐高林和唐烨出来一瞅,原来是板着脸的雅朗。
叶子,你快去泡茶,客官,屋里坐,屋里坐。
唐高林忙笑着邀请雅朗和他的随从。
雅朗的随从没跟着进屋,而是在院子里站着,唐王氏急忙给他拿了个小板凳,唐烨端着泡好的两杯茶出来后,见状,便先给了那随从一杯,弄得随从直皱眉,太不懂规矩了,怎么也该先给爷送了茶再说啊…唐烨可不知道随从的腹议,犹自笑眯眯的端着剩下的一杯茶进了屋,递给面无表情的雅朗。
正好听到雅朗在说:大家的职责先拟定出来,就算期刊办不成,了不起就是白做嘛。
经过这段时间的推敲琢磨,朝廷终于拟定好了期刊管理准则,决定肥肠店可以用起来了,当然,只用这个牌子,别的嘛,肥肠店也没那能耐掺和,于是,雅朗便来了,想知会唐高林去租个小院子,想来明儿唐家就会获得放行的通知。
听雅朗如此说,唐烨笑道:这么久都没见着你,你那朋友四阿哥说是只出京一个月,结果一个月过后,也没露面,你们忙什么去了?怎么今天想起期刊的事来了…雅朗斜睨道:四阿哥有事耽搁了,爷是代他来的。
唐烨笑道:代他来的,合着你不参与啊?你还叫爷参与啊?你不都找了四阿哥了嘛?雅朗翘起了二郎腿,哼声说道。
你要参与,四阿哥不见得要参与,可四阿哥都要参与了,你怎么可能会不参与呢?唐烨的话有些像绕口令。
你什么意思?雅朗没好气的问道,怎么听这意思好像自己忒没主见似的。
我们和你更熟呢,不熟的四阿哥都参与了,你怎么能不参与啊?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啊,哎,你不可能真的不参与吧?…唐烨笑眯眯的说道。
雅朗心情不觉得舒畅了许多,喔,是这样啊,爷也没比四阿哥和你们多打几回交道啊…唐烨想了想,细想起来还真是这样,不过和你打一回交道说的话可比和那个四阿哥多多了,再说了,要不是你,怎么会有书集啊,许是这样,所以觉得和你更熟些?呵呵…唐高林则见缝插针道:客官,若不嫌弃,不如在家吃顿便饭,当初收你那银子真的是…那银子的事别再提了…雅朗摆摆手。
行,不提就不提,那你今天一定要赏脸在这吃顿便饭,我这就去叫娃儿她娘马上去买菜。
唐高林笑着说道。
雅朗笑了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唐高林一听,赶紧出了房间去交代唐王氏,唐高林就是随口说了句客套话,着实没想到雅朗这个富家子会答应。
粗茶淡饭你可别嫌弃哈。
等唐高林走后,唐烨便笑着打趣雅朗。
别弄肥肠,也别弄土豆,爷见着腻歪。
雅朗挑着眉,摇头晃脑的提着要求。
不知道客随主便啊?唐烨小声道。
唐掌柜…雅朗扬声叫了起来,你家大闺女…我错了还不行嘛?唐烨急忙小声告饶,这人太讨厌了,都多大了,还告状。
怎么了?客官,叶子怎么了?唐高林急急冲了进来。
没,没什么,我是想问你家大闺女在这,怎么没见着小丫头啊?雅朗胡诌道。
在隔壁院子里玩呢。
唐高林没在意的答道。
而就在这时,李真放学回来了,唐烨一见李真,拍了一下脑袋:我怎么忘了这事了。
然后立马拉着李真走到雅朗跟前,客官,李真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盼你来啊…雅朗怔怔的指着李真,问唐烨道:他盼我干嘛?不会是让爷给他指点作业吧?客官真是聪明人啊。
不等李真说话,唐烨就一拍双手肯定了雅朗的猜测。
爷突然想起还有要事没办,得赶紧走了…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未完待续)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八章 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娘,你确信腊肉是这样做的?唐烨看着唐王氏在一肉条上抹了许多盐后就叫唐蜜拿到厨房挂起来,实在忍不住出声了,虽然家里有俩余钱了,可浪费是可耻的不是,这些可都是上好的绿色猪肉啊…你奶奶就是这么做的,我记得你外婆好像也是这么个做法,怎么了?你难道还知道腊肉该怎么做?唐王氏继续给下一块肉条抹盐巴,美滋滋的,谁能料到今年自家竟然一口气订了四头猪啊,四头啊,天啊,就是家乡的大地主做60大寿的时候也没杀过四头猪啊…娘,盐大减价了?你怎么抹这么多,不怕咸死人啊。
唐烨赶紧抢过盐罐,这么下去不行,别送礼反而送出闲气来,--唐家订这么多头猪,不是为了饭馆预备的,还是拿来给亲戚送礼。
就是得咸一些,才好下饭,吃一口肉就喝好几大口稀饭,这样肉才吃得久,快,将盐罐给我…唐烨不由发现,原来自己竟然是如此的孤陋寡闻…想了想,唐烨只好道:娘,咱们家的腊肉我来做吧。
当然,不忘将盐罐递给唐王氏。
唐王氏头也不抬道:行,反正你没事,跟我学着做吧。
唐王氏显然理解错了唐烨的意思。
我也做,我也做。
唐蜜在那积极举着手,一看就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唐烨看着雀跃的唐蜜,真希望自己能像她那样单纯的快乐着。
是啊,唐烨这些日子很不快乐,不仅不快乐。
而且还很憋屈,李真的运气是借来了,但是,与唐烨所想的却是南辕北撤。
期刊已经启动了,唐高林去衙门办了相关手续。
在一偏僻的小胡同里租了个小院子,比自己家现在住的院子大,是个方方正正的一进四合院。
9间房;如今唐高林正和雅朗推荐来的两人一起和印刷厂以及书商谈判,唐氏肥肠店以及附近的四川会馆已经挂出了征稿告示…-因肥肠店只营业中午时段,所以唐高林两头都给兼了下来。
虽然忙了很多。
但精神头却是越来越好。
但是,这一切与唐烨却毫无关系。
唐烨知道,目前这些谈判沟通工作,在这个时代,她的确不适合干,所以,她很识时务的,非常的审时度势的没张口说自己愿意为前期准备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她只是期望等稿子收上来后,能做个版面设计啊之类的办公室文案工作就好,胖子可不是一口吃成的。
但是当唐烨某次貌似无意的将这么个小小的期盼冲雅朗流露了一下后。
却马上就被雅朗一口否决了,你好好做的你肥肠吧。
难道自己的形象就止步于肥肠妹了?唐烨很不甘心。
所以在某天肥肠馆打烊后,唐烨便特意打着去看看自家新产业的旗号,拉着唐蜜去了期刊出版社,期望能就出版社的办公室布局提出些改进意见,以便让大家意识到,自己可是有头脑的,结果却是铁将军锁门。
后来好容易碰到了雅朗,唐烨便主动咨询起了期刊的定位,然后,为了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见解,不等雅朗回答,就告诉雅朗这么笼统的征稿,太无的放矢了,不利于期刊的发展。
雅朗当时还点了头的,说是等稿子收上来再说,至于期刊多久做一期,也视稿子情况而定,反正如今是摸索期嘛,慢慢来吧。
于是,唐烨便马上提议了,最好是搞成诗歌或散文读物,再不济,就搞成论语新说之类的学术性刊物,千万别议论时事,切记莫谈国事,对于文字狱唐烨可不陌生,金庸的祖上不就遭过嘛,谁知却换来雅朗一句,妇人之见。
唐烨急了,急忙拉住雅朗,开始苦口婆心的告诉他,安全第一。
雅朗则说:就算出事也找不到你们家头上去,有爷兜着呢。
唐烨此时还只是认为雅朗爱吹牛、听不进不同意见,但是,当唐高林将股权说明书拿回来后,雅朗在唐烨心里一下便面目可憎了。
唐家最后在出版社只占了10%的股份,连否决权都没有,当然,雅朗没要唐高林出资,用《眼阔天自小》这个品牌折算成的股份,唐高林当时觉得自家占便宜了,脸红的不得了,说什么都不干,雅朗还做了好半天的工作才说服唐高林在股权说明书上签字,临签字的时候,唐高林还在问,要不就占1%好了?让耐心早就消失殆尽的雅朗没好气道:你腻歪不腻歪啊?整件事唐家除了唐烨,所有人都认为是自家占了便宜。
如果只是表面上这般,唐烨对这样的股权安排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看这个但是后面的转折啊,说明书上完全没提雅朗和四阿哥出资多少,只写了雅朗占40%,四阿哥占50%。
整个创意是唐烨提出来的,出版社借的也是《眼阔天自小》的东风,出版社的法人代表也是唐高林,而前期只拿出了65两银子的四阿哥竟然占了50%,一个只能暂时拿出65两银子的四阿哥能有多少身家?这是不是也太有些欺负人了?为了避免冤枉好人,唐烨特意问了一下唐高林,雅朗有没有提过自家可以额外出资多少占多少股,结果,雅朗压根就没提。
后世风投资本家将创业者给踢走,好歹人是实打实的投了许多钱的,雅朗和四阿哥这么干,唐烨认为,委实有些过了。
当然,接下来,唐烨并没跑去质问雅朗,而是花了十天的时间一字一句的推敲这份说明书,在确定雅朗没给自家挖了个陷阱后,才大大的松了口气,然后便拐弯抹角的提醒唐高林防人之心不可无,也不知道唐高林听进去没有。
后来唐烨还是遇到过一回雅朗。
想刺雅朗几句吧,但念在他帮李真减了不少负,---雅朗倒没隔三岔五的来辅导李真,只是给李真传授了一些他完成家庭作业的独门绝技,李真很受用。
虽然还是天天被先生贬,但好歹每天写作业的效率至少提高了10%,--唐烨忍了,不住的告诉自己。
吃亏是福,吃亏是福…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唐高林字都签了,这时说这些太晚了。
还不利于出版社开展工作…唐烨可是个顾全大局的人。
期刊事件让唐烨深刻的认识到。
作为一名古代女子,而且是一名没什么背景的、在世人眼里没读过什么书的女子想干一番事业太难了,尤其是在看着挺文化的行业。
因此,唐烨只好重新回头审视自己目前所从事的餐饮工作。
这回头一瞧吧,唐烨是给吓了一跳,肥肠店状况也不好啊,而更可怕的是自己一家人却没一点危机意识。
随着《眼阔天自小》书集的热闹劲一过,肥肠店门庭若市的境况不复存在。
而单一的菜品也让在京的四川同胞渐渐不那么推崇了,再喜欢吃辣椒,也不能顿顿肥肠吧?好在当时免费大派送的时候赢得了一群京城顾客。
周围人家隔三差五的倒会花5文钱拿着自家的碗到店里买上一份不辣的肥肠土豆打包回去添菜,也幸亏唐王氏舍不得顾客群流失。
在第一天对顾客歉意的说没白味的后,第二天就叫唐烨备了些不放辣椒的。
虽然有新的顾客群加入,但营业额还是非常的差强人意。
唐烨准备在菜单上多增加几种,天气却冷了下来,寻常人家吃的只剩下大白菜了,大棚蔬菜倒是有,也能买得到,可那价钱和小店形象不符啊,没法用,而再高级的厨师也没法将大白菜做成一桌满汉全席,何况唐烨还只会做点家常菜。
因蔬菜品种的限制,火锅也没法弄,全烫肉,肥肠店面向的顾客群可承受不起这个价格,何况更关键的是,唐烨还不会做火锅调料,如今可不是买包调料用骨头汤熬就行了,光凭辣椒和花椒,唐烨实在没信心能弄出一锅火锅来。
也许应该开个稍微高级点的餐馆?这个念头也就这么闪了一下就不见了,唐烨很清楚,高级餐馆的顾客口味那可就有些刁了,自己肯定应付不来。
因此,唐烨不光是白领梦破灭了,就是蓝领生涯也受到了挑战。
可唐高林和唐王氏却不以为意,生意本来就有好有坏,顾客天天都排队候位的事上哪儿找啊,人得知足,唐高林还说了:咱们家虽然得了200多两银子,但是那都是人没来领的稿费,你不要以为赚钱就这么容易,一会儿功夫就会让你得好几百两银子,这种美事千年难得一遇!唐王氏则是说:咱们店如今每天好歹还能赚六、七十文呢,一个月下来差不多也有二两银子呢,活又不累,其他店还不知道怎么羡慕呢…在兰州的时候,你一天在路上就得跑两个多时辰,还挣不到这么多呢,你这孩子,知足了吧。
唐烨很无语,唐烨犹记得自己后世的老妈曾说过,年轻的时候,期盼着工资哪怕涨一块钱也好啊,退休后,有次退休金涨了一百多,老妈说的可是,怎么才涨这么点,同样都是自己的妈,怎么差别这么大呢?好吧,就算称呼有细微的差别,妈是女字旁加个马字,所以老妈知道与时俱进,马嘛,得奔跑嘛,可娘却是女字旁加个良啊,良字和没追求,原地踏步不沾边啊…于是,唐烨只能说,得推陈出新,小店才能发扬光大。
这话唐王氏两口子都赞成,但说出来的话却让唐烨更郁闷,嗯,多想想,看看肥肠还能做什么菜!谁规定肥肠店就只能卖肥肠了,不能将肥肠定为特色菜或招牌菜啊?唐烨只想问,能改店名不?唐烨想起这些事,头又疼了,眉头不由微微皱了起来,却听唐王氏道:楞在那干嘛,将肉拿进厨房啊,你最近是不是太闲得慌了,怎么老跑神啊?赶紧的,将肉拿进厨房就出来学怎么做腊肉,你以为抹盐简单啊…瞧吧,自己为了未来活得更好脑细胞都不知道死了多少了,而这个娘竟然还会认为自己闲得慌,唉,谁还能比自己更冤啊…唐烨叹了口气,接过那块不知抹了多少盐的肉条,道:是,这么多盐,要抹匀了也不容易…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两分钟,唉叹完气后继续求订阅,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这是双更,昨天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