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所在地为宋家村,是的,宋子墨就住在那,他爹还是里正。
这年头,人口流动性很小很小,连带的,外地人很难融入到当地社区,为了不受人欺负,唐高林选地的时候一直在宋家村打转,好歹还认识个熟人不是。
宋子墨兄弟五人,好像还有几个姊妹,他爹倒也不迂腐,除了大儿子,其余儿子是结婚一个,分一个家,因此,他们家虽然兄弟妯娌和下一辈都很多,但是,倒没什么大的口舌纷争。
宋子墨比唐高林大两岁,如今已经有三个儿子了,老大今年10岁,老二和唐烨同岁,小儿子才四岁,分到手有30多亩地,因宋子墨将两个大儿子都送去读私塾了,而他自己又在衙门帮忙,她媳妇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家里的田大部分都佃了出去,每年收些租金,日子过得倒还算有滋有味。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秀才这个看似很好考的级别了,宋家五兄弟都读了私塾,但没一个人考中了秀才,宋子墨最有恒心,连考了四五回,但也通通败北,唐烨知道后,不由咋舌,算是有点理解李真的畏难情绪了…唐家搬过来后,虽然已经背负了外债,但还是弄了一桌子的菜,热情的请宋子墨和他爹以及他的兄弟们来搓了一顿,还给四邻右舍端了些吃食去,以搞好关系。
当然,对于以前租房子的地,唐王氏也找了个时间,带着两闺女,给那些旧相识每家送了一大碗肥肠土豆,还一个劲儿的赔不是,说搬家搬的急,没来得及请客,新家又有些远,请客不方便…其实倒不是唐王氏不会做人,为了省钱将宴请给略去了,而是如果自己请客,那么家家户户都得送礼,大家都不富裕,心里还不知会怎么嘀咕呢,如今这般行事,自己节约了,旁人也节约了,礼节又尽到了,皆大欢喜。
所以唐王氏母女三人受到了旧邻居的热烈欢迎,当然,大家也一个劲儿的怪唐王氏,说她没提前打招呼,害得她们连礼物都没备下…大家乐呵呵的吹了一会儿牛后,唐王氏就起身告辞了,临别前还告诉大家,如果大家要写春联什么的,尽管拿着红纸去摊位上找唐高林就是,和以前一样,不收钱…总之,唐家依旧维系着以往的关系圈,虽然也在努力的结交新朋友。
宋家村的人其实还是挺和善的,大家没怎么观望,就试探着和唐家开始了接触,虽然双方的关系没一日千里,但是好歹有个不错的开头。
唐家的屋子在坡地上,孤零零的立在村子外,离村子口大约有10多分钟的路程,宅基地的选址是宋子墨建议的,他的说法是,哪个村子没点是非啊,唐家这样的外来户如果和大家挨得太近了,难免不会卷进去,一旦卷进去了,那肯定会被人拿来开刀的,还是住的稍微远点比较好,等站稳了脚,再说其他。
唐烨对宋子墨这番类似于距离产生美的说法很欣赏,但是心里却不以为然,自己老爹和宋子墨的关系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人要收拾宋子墨,自家住得再远,也一样会被人拿来当敲门砖的…但是,目前为止,好像宋子墨的人缘还可以。
而搬了新家后,唐家一家人都比以前更忙碌了。
为了多赚些银子,肥肠摊子并没舍弃中午的生意,但为了不让下午的顾客认为肥肠是中午剩下的,所以唐烨只好每天在家和城里来回跑两趟,也就是说,每天要走四个小时的路。
每天走四个小时路程的除了唐烨,还有李真。
唐王氏每早送唐烨进城,下午就不去了,地里的活也不少,所以下午就是李真返回家接唐烨两姊妹和那一大锅的肥肠。
而唐蜜中午则没跟着进城,而是跟着村里的孩子满山遍野的捡牛粪,牛粪可以当柴火烧啊…好在接近年关,肥肠铺的生意比往常好,有时候连中午都会卖上个20多碗呢,所以,看着踹进兜里的铜板,唐烨觉得这些辛苦倒也值得。
但唐烨虽然认为辛苦付出是值得的,但是却对这样的日子很不满足,虽然家里如今有两间屋了,但唐高林两口子却还是和自己两姐妹挤在一个炕上,确切的说,是半个炕上,为了节约烧炕的柴火…不过,李真倒让唐烨还比较满意,自从唐烨说日后要让他去学堂后,每日老爹没生意的时候,他就会很尽力的当一个好学的、很求知若渴的笨鸟,不是为考取功名,而是为了将老爹的写字摊发扬光大,他私下给唐烨说了,就算日后许多人都会写字了,但不见得能将字写好,有红白喜事什么的肯定还是会请人写的…唐烨连忙夸他孺子可教,凡事都得一步一步来不是。
对于老爹给定的这个上门女婿,唐烨是一肚子的不满意,可是再不满意又能怎样,难道自己还能退婚不成?一个不到9岁的女孩,能将婚事给退了?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是,唐烨也没法直接将李真给做掉,先不说能不能成功,关键是唐烨有时候虽然嘴很毒,但心肠还是很好的,害人的事唐烨还真做不出来。
所以,唐烨目前只能试着给李真创造些成才的机会,至于日后,自己和李真该怎么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唐烨有时候都在想,老爹要是将李真定给唐蜜就好了,自己可就没那么多的烦心事了,可是转眼一想,自己瞧不上眼的,凭什么就推给唐蜜啊,唐蜜又不是捡破烂的,所以啊,还是打起精神,走一步看一步吧…对于李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但对于这个家的生活改善,唐烨却不打算这么消极。
搬家后没多久,唐烨就建议唐高林两口子搞反季节蔬菜,养小鸡、养猪,力求一年之内还清外债还略有盈余。
但是,唐烨的每一个提议都遭到了无情的否决,搞反季节蔬菜,上哪儿弄玻璃去?要知道整个宋家村,也就只有宋子墨他们这个大家庭装上了玻璃,养鸡、养猪说着轻巧,用什么喂,如今全家人还在靠买口粮过活呢!唐烨一点也不犯憷,表示可以借啊,可以找宋子墨借,不白借,给他利息。
唐高林当时就晕了,提醒唐烨,自己家还欠着宋子墨两吊多钱呢,真以为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唐烨很郁闷,又不是不还钱,干嘛这么说啊。
唐高林则问道:那些菜种出来谁买?大户人家有自己的庄子,鲜少会在外头买,酒楼也有固定的庄子送,咱们卖给谁?这大冬天的,鸡和猪要生病怎么办?生病还是好的,若得了鸡瘟、猪瘟那可就是血本无归了!说真的,别以为农民致富容易,田里的收成得靠天吃饭,养鸡养猪又有风险,难啊…于是,唐烨便只好闭嘴了,因为不管是种菜还是养家禽,她都不会,所以便不敢拍着胸脯给唐高林立下一定会赚钱的军令状。
然后,唐烨便开始打鱼的主意了,可李真已经够辛苦了,总不能让他晚上去河里砸冰捞鱼吧…又只得放弃。
于是,唐烨好些天都唉声叹气的,本以为遇着个可以帮上忙的贵人,结果贵人逗你玩似的现了个身,就没了影踪,本以为搬新家后,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就开始了,结果过得比以前还艰难了…也许是见唐烨这些天叹气的次数过多,有天下午李真返家来接唐烨两姊妹的时候就告诉唐烨,说如果唐烨真想种大棚蔬菜,他有祖传的一块玉可以拿去当了换钱,俺娘藏在屋后头的大树下的,俺跑到破庙的时候偷偷给挖了出来呢。
唐烨无精打采的摇摇头,表示不需要,李真的亲爹想来也是穷人一个,那玉没准就是地摊上几文银子买的,能当几个钱?李真大概也不是真的很想当玉,没继续做说服工作,而是马上转了个话题,说他昨天去聚客庄问过那里的小二,小二说,他们的确有专门的庄子供应蔬菜,不过,如果有那种少见的,送去后,他们还是会买的…叶子,咱们要不先试试用茅草将菜苗捂着?唐烨没好气道:不见阳光,那些菜能活嘛?唐烨虽然没种过菜,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是知道的,在黑屋子里种菜,也真亏李真想得出来,是不是庄家人啊!唐蜜则叹气道:怎么就没在黑屋子里也能长的菜啊。
唐烨放慢脚步,黑屋子,咿,蘑菇行不行呢?想到这,唐烨略带激动的问李真,你会种蘑菇嘛?李真摇摇头,不会。
唐蜜则问蘑菇是什么。
对于蘑菇,李真倒知道,他说以前他在山上捡过,不过,他娘怕有毒,没煮来吃,给扔了。
唐烨真他妈后悔,上辈子就算是没拜袁隆平为师,好歹也该去个农学院啊…不过,作为一个现代人,唐烨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每样都知道一点点,比如大棚蔬菜在21世纪是长在塑料棚里的,比如,家禽会打预防针的,再比如,蘑菇是可以在木材上培养的…于是,唐蜜就忙了起来了,是的,忙的是唐蜜,小姑娘这三天都没去城里,而是满山遍野的捡木枝,还偷偷拿了一碗肥肠土豆和宋子墨的三儿子宋慈惠换了一大堆的麦草来,很大一堆,反正搭建黑棚是够了。
唐高林知道后,狠狠训了唐蜜一顿,当然,李真和唐烨两个从犯也没逃脱,然后,唐高林还拎着三个孩子去给宋子墨赔礼道歉…宋子墨自然是表示不在意,还说唐蜜已经拿肥肠土豆换了,是自家的小子笨,将茅草换便宜了而已,怨不得唐蜜。
不过,宋子墨却好奇的问,干嘛要自己悄悄找麦草。
唐蜜便交代了,说李哥和姐姐要种蘑菇。
唐高林神色讪讪的,急忙说孩子不懂事,整天就知道瞎琢磨,蘑菇哪能种啊…宋子墨则很好奇,我倒听说过有人种蘑菇,但是那都是祖传的手艺,好像不好种啊,李真,难道你亲爹以前是种蘑菇的?唐高林一听,也不确定了,急忙看向李真,不过心里却在想,李真还没出生他亲爹就过世了,如果他们家是种蘑菇的,这门手艺他娘应该知道,不至于日子过不下去非得带着他改嫁,而且,怎么也没听李真说过呢。
古代都流行传媳不传女,所以,唐高林认为如果有这么门技术,李真他娘不至于守了好几年寡后还改嫁,要嫁那也早嫁了不是…李真还没来得及做答,就听唐烨抢回道:就是,他亲爹以前是种蘑菇的。
李真傻了…唐蜜也很奇怪的看着唐烨,明明李哥说过他不会种啊…小声求收藏和推荐,多谢大家的支持全文免费阅读 发家的路子 (下)见李真那有些傻又有些吃惊的模样,宋子墨和唐高林都以为李真是不愿意唐烨如此这般的将他供出来。
而唐烨马上就说了,他太小了,他娘没来得及教他,他只是依稀隐约仿佛还记得那么一点点,所以便没好说出来,害怕花了钱没办成事…两大人都很了悟的点点头,唐高林还拍了拍李真,道:没事,没事,做不出来也没什么…宋子墨则对唐高林道:唐老弟,你这女婿找得好,是个稳重的…李真给窘得脖子都全红了。
回家后,唐王氏知道了,便叫李真从明日起不用去写字摊了,专心倒腾蘑菇就好。
唐烨急忙道:娘,李真都说了,他不怎么记得他娘当时是怎么做的,不见得能弄成,你那么心急干嘛,你那么急切,李真没准晚上都会给愁得睡不着觉了。
唐王氏一听,忙做了个自我检讨,瞧我,还没叶子想得周到呢,真娃子,你别想多了哈,蘑菇能种成当然好,种不成也没什么,咱们家又不是没入息。
唐高林也附和了两句,然后又问道:真娃子,那玩意儿是不是很不好做啊?大概得花多少银子?李真支吾着不知该怎么回答,见李真那手脚无措的模样,唐高林忙道:我就问问,我的意思是如果花费不大,我们家还是可以想法子凑凑的,赔了也没关系。
李真还是低着头不说话,一直忍着没吭声的唐蜜见如今没了外人,就开始揭发了:李哥那天说他不会种的…说完还看向唐叶,姐姐,那天李哥明明说他不会种啊…李真的头低得更低了,不停的搓着双手。
唐高林两口子对视一眼,然后便不准唐烨说话,叫唐蜜详细的说说到底是怎么个情况,等唐蜜说完,唐高林两口子就开始训唐烨了,你瞎倒腾就算了,怎么将什么东西都推到真娃子身上?瞧将真娃子窘的。
唐烨心跳一点也没加快,非常镇定的、面不改色的说,爹,娘,李真没说假话,他是真的不会种。
不过,他亲爹的确是种蘑菇的,你们会想出盖茅草屋种蔬菜的主意嘛?李真这么说,是因为他以前见过啊,这是我后来悄悄问出来的,问了很久才问出来的。
唐高林两口子一想,是啊,正常人谁会说将菜种在见不着阳光的屋里啊,于是,又都开始拿探究的眼神瞅李真了…李真的头更是低得不能再低了,唐烨见状,很怕李真顶不住压力说大实话,于是,急忙道:爹娘,这事你们就别管了,瞧将李真给逼的,他可怕让爹娘失望呢…唐高林两口子一听,忙安慰李真,表示千万不要有压力,他们都会以寻常心来对待的…当然,是否真的能保持一颗寻常心,那就只有他们两口子才知道了。
直到第二日,唐烨才找到了个机会悄悄的给李真道歉,李真,对不起,我怕不这么说,爹娘不会同意我们搭茅草棚的,所以只好拉你出来了,你放心,如果最后没种出蘑菇来,我会给爹娘说实话的,你现在先帮我瞒着好不好?李真低声道:我主要是觉得骗爹娘不好…唐烨急忙循循善诱,我也不想撒谎,可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对不对?有时候,一些善意的欺骗其实是必要的…李真想了想,可爹娘如今都对种蘑菇抱了好大的希望,到时候他们失望怎么办?的确,虽然唐烨再三强调,李真不会种蘑菇,脑子里只隐约有点点印象而已,虽然唐高林两口子都说种不种得成都没关系,可是,是人都知道,唐高林两口子有多希望蘑菇能种出来,家里需要新的进项啊…唐烨叹了口气道,如果到时没种出来,不光爹娘会失望,我和你,甚至妹妹也都会失望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只能好好做,这样就算日后没做成,至少我们也能给自己一个交代。
李真很没信心的问道:怎么好好做啊?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弄呢。
唐烨想了想,问道:你能识多少字了?李真略微思考了一下,道:应该有一百多个字了。
说这话的时候,李真的脸又红了一下。
唐烨在肥肠摊子没什么生意的时候,也会凑到唐高林的写字摊前跟着认字,虽然认繁体字有些困难,但比起李真来,唐烨真的可以当起神童两字了,害得唐高林越发的遗憾,为什么唐烨不是儿子呢,所以,李真一听唐烨问这话,就觉得有些惭愧。
而唐烨压根就没注意到李真的情绪波动,而是自顾自的问道:你会认的字里包括了蘑菇两字吧?见李真点点头,就交代道:那你挤出时间去书摊逛逛,试着找找农书,看有没有和种蘑菇相关的…唐烨不知道蘑菇人工种植技术源于何时,但是却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很有信心。
李真真的在繁忙的春节前去书摊逛了两次,第二次回来犹犹豫豫的说,他发现了两本书,里面写了关于种菌的方法,然后问唐烨,俺觉得这个菌就是蘑菇。
唐烨没嘲笑李真,而是给了一番表扬,对,你肯定是对的,这菌绝对就是蘑菇。
李真咧嘴笑了,有写字我不认得,不过没关系,我明天再去看看,将那模样给记下来,回头问叔。
唐烨自然是给了一个赞许的笑容。
结果,李真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才将两本书的种植方法给背了下来,唐烨以为内容肯定很多,所以李真才会花这么多天的功夫强行记忆,可等李真用树枝给唐烨在坡地上默写完后,唐烨实在没法由衷的夸赞他,因为,李真所写的总共还不到150个字。
它们分别是唐代《四时纂要》里记载的三月种菌子,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
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又法,畦中下烂粪,取构木可长六、七尺,截断磓碎,如种菜法,于畦中匀布,土盖。
水浇长令润。
如初有小菌子,仰杷推之。
明旦又出,亦推之。
三度后出者甚大,即收食之……以及元代《王祯农书》里的以蕈碎剉,均布坑内。
虽然李真已经就不认识的字请教了唐高林,但唐烨最终还是没赞李真聪明,实在赞不出口,于是就直接和李真讨论起这文言文了,文言文可不是每个字都认识就能弄对意思的。
不过,经过连蒙带猜,唐烨和李真还是明白了个大概,唐烨终于知道,为什么古代有农书,但是有些技术也没流传的原因了,这也记录的太简陋了,看来更多的还得靠自己摸索啊。
而且,唐烨记得以前在家转电视台的时候,曾瞄到过某个频道正在说蘑菇种植,依稀记得好像没种在地里的啊,而且好像全是长在一根一根的木头里的。
因此,唐烨便决定了,反正都是摸索,那就地里也种,地面上也放,双管齐下,来个双保险。
对于李真提出的时间问题—农书里可说种植时间的--,唐烨也没在意,咱们不是要用茅草来保暖嘛…于是,大年初一刚一过,李真就在坡地上开始搭建茅草棚了,茅草棚建的不大,只占了很小很小的一块地,这样即使等到种玉米和土豆的时候还没产出,也不用全给拆了。
唐高林没去帮忙,大概是怕给李真压力,所以让茅草棚的建成耽搁了些时日。
唐烨和李真都没明白,是不是需要找些菌种将其弄碎了和烂树木混在一起,唐烨本想让唐蜜在山上找找有没有蘑菇之类的,反正都可以试试不是,但是,又担心找到的蘑菇有毒,便作罢,准备从头培养蘑菇来,反正这种菌类应该是环境温度条件合适了就会自然长出来的…于是,唐蜜的工作便只有一样,四处找朽木枝,也不管树种了,只要是朽木就朝家搬,宋慈惠天天都跟在唐蜜身后帮忙,连去姥姥家走亲戚都要拒绝,说忙,气得他娘宋张氏拎着他的耳朵死命揪了好几下。
宋慈惠在姥姥家也就待了一天,--过年走亲戚嘛,大家都不会多待的,---在回来的半道上还顺手捡了两根烂木头,要死要活的非要放在他们走亲戚的驴车上…总之,在唐蜜和宋慈惠小朋友的帮助下,唐烨和李真赶在正月十五前完成了种蘑菇的铺种工作,将大部分木头埋在了地理,只留了很小的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当然不论这些烂木头是否裸露在外,唐烨都让李真施肥了呢,就是浇了一遍粪的。
为了给茅草屋加温,唐烨还让李真在小茅草屋的中间架了个简易灶台,每天一日三餐以及煮肥肠都在茅草屋里进行,为了致富,唐烨不怕臭。
当然了,李真每天早晚都得将水缸挑满,蘑菇一般都是长在潮湿的地方,这水可少不了。
到了晚上,唐烨便在简易灶台里添些柴火,保持火苗不歇,免得屋子里骤然降温,本来蘑菇要发出来的,结果又给冷得缩回去了,自然,也没忘在屋子里放了两个大水桶…请大家多多支持,收藏和推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