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9 章

2025-03-22 06:59:49

一早卫长缨和李星回出城去黄梁山, 黄梁山是离京畿最近的一座山,大约二三十里地,山上树木繁茂, 清泉幽深,是老百姓最常去的踏青之所。

初夏已过, 天气渐炎热,进山的石阶长满野草,将一条上山的路径掩埋。

李星回背着卫长缨上石阶,他一步跨两级, 到了半山腰仍是气不喘。

这里有一处水潭,水不太深,大概只有半丈, 正是适合新手学习泅水。

两人吃了干粮,饮了水, 歇息了一会,李星回便脱掉衣裳准备下水。

卫长缨将绳子绑在他的腰上,一旦李星回发生溺水, 她便扯动绳索将李星回拉上岸。

你且先站在浅水处,用水打湿自己全身, 等身子适应了再完全下水, 不然腿会抽搐。

卫长缨教导他。

好。

李星回依照她的嘱咐,先站在浅水处,用水打湿身子。

这山泉水可比草场的湖水凉得多, 皮肤一接触, 李星回便打了一个哆嗦。

长缨, 你说得真对, 我要是冒然就入水肯定会抽搐。

这山泉水真凉, 比我们北狄的河水还要凉。

卫长缨笑起来,道:北狄的河水是在地面上,而这山泉水除了地面上的水,也可能来自地下,凡是大山有山泉水,基本这山下就有地下河,一旦地下河涨水就会漫出来。

这地下河水埋藏地下几千万亿年,自然是比地面上的水寒凉了。

长缨,你懂得真多!也都是书里写的。

李星回适应山泉水的温度,开始向深处走去,等水深到了腰部时,他双手向前一伸便扎到了水中。

可是他根本不懂泅水,一扎下去整个人就往下沉,慌得卫长缨在岸上猛扯绳索,这才将他拖到岸边。

不过李星回还是饮了好几口水,卫长缨按在他的腹部,按了十多下便将他胃中的水给按得吐出来。

发生了什么?李星回脑中一片空白,刚才他扎下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卫长缨叹了一口气,道:你溺水了。

那你救了我!李星回眼中露出笑容。

你歇歇。

卫长缨轻轻擦着他面上的水珠。

李星回坐起来,道:不行,我还得学。

泅水时要全身放松,手脚并用,像鸭子一样划水。

卫长缨又教他。

鸭子划水?李星回重复。

唉!他大概没见过鸭子划水。

卫长缨在四周看了看,不远处有根被雷击断的大树干,遂道:阿郎,你把那根树干的枝叶削掉,然后你抱着树干游。

李星回手起刀落,马上将树干的枝条砍断,留了大约三尺的长度。

他抱着树干下了水,借助树干的浮力,他勉强能用一只手划,只是姿势极不自然。

卫长缨想了想,让他将树干置于双臂的腋下,这样双手都能划动。

但李星回刚双手划了一下,树干便从腋下飘了,慌得他扑腾几下抓住树干。

长缨,没想到学泅水比练武还要难。

李星回嘟囔。

阿郎,你累了就抱着树干不动,身体放松。

在水里学了一个多时辰,李星回感觉全身僵硬,手和脚都不听自己的指挥,他怏怏地爬上岸,便就在岸边的岩石上躺下。

可有些心得?卫长缨笑道。

好累,真难。

多练习几次就会了。

卫长缨摸着他的面颊,道:北狄也有河流,难道你们就不下水吗?不下水,草原上的水很珍贵,除了人要用,牲畜也要用,如果下水就会污染水源。

北狄的气候和中原是不同的,雨水稀少,只有春天时积雪融化后流入河中,水对他们来说异常珍贵。

歇了一会李星回还要下水,但卫长缨却阻止他,他身体已经累了,再下水容易出危险,劝他隔两日再来。

李星回穿了衣裳,他要背卫长缨下山,卫长缨哪里肯同意,只说先走一段路。

山道两旁荆棘丛生,只听嘶拉一声,李星回襕袍的下摆被荆棘撕掉了一道一尺来长的口子,他干脆扯下来,将布条子系到路旁的一株槐树的树枝上。

你这是做什么?祈福。

是你们北狄的风俗吗?嗯。

这个在北狄叫风幡,我们将各种颜色的风幡系在羊皮编织的绳索上,当风起时,风就会将风幡上的祝福吹遍大草原。

卫长缨陡地沉默,她蹙起眉头,手指放在唇下思索。

长缨,你想什么?卫长缨没理他,仍是皱眉沉思,忽然她就在石阶上坐下来。

长缨。

李星回叫了一声,卫长缨恍若未闻,他知卫长缨应该是想到什么,遂不再打扰她。

过了半炷香时间,卫长缨笑出声。

长缨。

阿郎,你这个祈福的风幡帮了我,我知道该怎样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北狄的风俗给了卫长缨灵感,她一下子就找到解决那批布匹的途径。

怎么置之死地而生后?李星回高兴地抓住卫长缨的手臂,以崇拜的眼神望着卫长缨,那像望着他心中的神一般。

我们那些布的颜色是不适合做衣裳的,但是可以用来做风幡。

那,那中原没有做风幡的风俗?李星回提出疑问。

没有不要紧,可我若将这种风俗在中原传播,便就会有人效仿了。

难道你忘记了,二妹三妹都积极效仿北狄的风俗,还有大周的一些风俗也是胡人传进来的,而且这是祈福,他们更会效仿。

李星回挠着头发,又提出疑问道:长缨,就算他们也做风幡祈福,难道他们就不能用自己家剩的布吗?我会说做风幡只能是这几种颜色,而不能是其他颜色。

这些颜色不适合做衣裳,一般人也不会买这种颜色的布料,他们必须来我的铺面才能买得到。

那你打算将做风幡祈福的风俗传出去?李星回的问题很多,当然他是关心卫长缨,生怕一个疏漏致满盘计划皆输。

届时我便在紫金园邀请阿娘、二妹、三妹、周阿姊,还有一些国公夫人,一起来紫金园系风幡祈福,自然这些风幡我会事先做好。

有了这些人,你还怕在树上系风幡祈福传不出去吗?几日之内必定传遍京畿。

顿时李星回喜得拍手,他狠狠亲了卫长缨一下,道:长缨,你真是太聪明了。

嘿嘿,我运气太好了!他先是夸卫长缨,但后来那得意的样子怎么看都是像在夸他自己。

我们下山。

让卫长缨愁眉不展的事,在不经意间就被轻易解决,李星回真是她的福星。

申时后小珠从南街铺面回府,她自从得知是自己着了别人的道,就一直心怀愧疚,今日一整日都在卖力卖布,但别人也只挑一些打眼的颜色,卖不出去的还是卖不出去。

缨娘,婢子真是没用。

小珠恨得要掌自己耳光。

卫长缨赶紧拦住她,道:小珠,没事了,我想到解决办法,这几日你照常去铺面,尽管开心些,很快你就能看到那些布卖出去。

真的吗?缨娘,你不是安婢子的心故意这样说吧?小珠睁大眼睛。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自然是有了解决之法,但你不要说出去。

小珠看卫长缨笑容满面,似乎真有了法子解决那批布匹,道:缨娘,那婢子就放心了,不然婢子就真的万死难辞其咎。

哪有那样严重,小珠,你在我心里可比那批布重要得多,以后不许这样想。

小珠,你快去洗脸歇一会。

翌日辰时卫长缨和小珠准备去南街,这时李星回下朝回来。

长缨,我送你们去铺面。

不用,你去草场吧。

夫妻俩在门前说了两句便各去忙。

李星回隔两三日会去草场一趟,给族人们带去生活所需的物品和药材,如果那边有什么事,则会每日都去。

小珠挑起马车帘子看着李星回的背影,叹道:君侯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没想到北狄人也会这样好!想起赤骨了?小珠确实想起赤骨,只要看到李星回,赤骨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小珠的脑中。

这个人没随时间的消逝而遗忘,反而更加清晰起来。

每到深夜时小珠躺在榻上都在回忆与赤骨的过往,可想来想去都是他们发生争执的片断,印象中她没给过赤骨好脸色。

是想起了赤骨。

如果赤骨在,应该是赤骨去草场,君侯就不用这么累。

不会,君侯依然会去草场,那都是他的责任。

小珠咬了咬嘴唇,向车窗外看去,远远地看到李星回正在向马车上搬运麻袋。

缨娘,婢子和你说实话,这些日子婢子反而越来越想赤骨,也梦到过他,可是在梦里,他还是和婢子吵架,然后婢子就向他头上扔了一把菜刀。

卫长缨嘴角一笑,握住小珠的手,道:如果有一日君侯回北狄,那我是一定跟他去的,小珠你呢?缨娘在哪里,婢子就在哪里。

好。

那我相信,你和赤骨还有见面之机。

窗外阳光照眼,小珠放下帘子,近日天气一直放晴,估计到端午就会特别热。

缨娘,离端午没些日子了,我们要做粽子了。

对,这次要多做一些,好让君侯带去给他的族人。

说笑间马车已到南街,绣娘们早就忙碌开,卫长缨让她们先放下活,将前日来的布匹裁成一条宽半尺,二尺长的布条。

缨娘,这些颜色的布匹都要裁吗?小珠咋舌。

全部裁了,按照这个尺寸裁。

众人不知何意,但只好按照卫长缨的吩咐,将布匹全部裁成半尺宽二尺长的布条,并按颜色摆放好。

直忙到下午才裁出一半布匹,看样子明日还得忙一天。

临出门前有个小丫头在门前张望,小珠认得那是应红妆家的粗使婢女。

缨娘,那小丫头准是来打探消息的。

让她看吧,没事。

没有人知道裁成布条是做什么,任凭应红妆想破头也想不出,自然她背后的韩国公夫人也不知晓。

大家先回去歇息,明日继续裁。

等回来长安侯府,李星回还未归,卫长缨坐在案台前写请柬,邀请李元青、卫长绡、卫长绫、周灿、魏国公夫人、定襄郡主于后日去紫金苑用北狄挂风幡祈福方式,给自己和家人祈福。

有这些人参与,那在紫金苑祈福便必会传遍京畿。

时间一晃到后日,卫长缨先在紫金苑中摆下果宴,请众人品尝佳果。

这紫金苑是建于前朝的一个园子,原是个月老祠,周边多种植花草树木,卫长缨正是看中这里树木多,可以系风幡,才将祈福的地点放在紫金苑。

众人先是品尝果子,然后品尝北狄风味的酸奶。

听说今日来是祈福,要怎样祈福?卫长绫等不得。

卫长缨这才让小珠拿来裁好的风幡,李元青瞧了一眼,道:长缨,你把好好的锦缎裁成布条做什么?哪有你这样浪费的?阿娘,这不是布条,这是风幡。

在北狄,风幡是用来祈福的,像祈祷丰收、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等等,便将风幡系在高处随风飘扬。

好有意思。

周灿听入迷了,她去了一趟草场,对北狄的风俗尤其感兴趣。

卫长缨瞟了众人一眼,道:当然,祈福用的风幡是有规定的颜色,必须是沉香、虾子色、蒲桃青、鱼肚白、东方亮、苗色、千草色,不能是其他颜色。

说着,卫长缨便从小珠端着的文盘里取出一条蒲桃青色的风幡,走到前面的一株含香樟树下,将风幡系下去。

卫长缨最爱凑闹的人,当即也学着卫长缨的样子,拿了一条鱼肚白色的风幡去树枝上系了。

当然,也可以系在家里的花枝上,风拂动时,风幡飞扬,幡动,福动。

这最后的四个字幡动福动太打动人心,在场的除了周灿,皆是士族女子,哪个都有希望自己夫君飞黄腾达的心愿,另外家宅平安也是众人在寺中常求的。

当即李元青便去系风幡,定襄郡主正在为她的女儿婚事发愁,心有所动,便也去系风幡。

大阿姊,可以系几条风幡?卫长绡问道。

有多少心愿就系多少条。

卫长绡对这个北狄风俗深信不疑心,况且北狄的风俗就是与中原不同,女子向男子表达爱意是将花环戴在他脖颈上,男子向女子表达爱意竟是送一张完整的羊皮,这些风俗都有趣得紧。

她拿了五条风嶓去系,周灿见她们都去系风幡,赶紧也拿了几条。

紫金苑中有不少游玩的老百姓,看见她们拿着风幡系在树枝上,便就停下驻足观看。

胆大的还去询问,小珠热情地将卫长缨的话复述了一遍,这下众人都听懂了。

小珠瞧着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笑道:我家主子说了,今日在场的人可以送一条风幡,先到先得,送完了就没有了。

霎时,几十条风幡就被人领光。

这时还有许多人没领到,其中有一名六旬的老妪,向小珠索要风幡。

小珠解释半天说已经没有了,但老妪还是坚持索要,说自己的一只耳环刚刚掉了,那是她过世的夫婿给她的,必须要找回来,所以想要一条风幡去祈愿。

卫长缨听她如此说,便将自己手中的一条风幡给了她。

小珠,你去帮帮这位阿婆。

卫长缨见她年纪大,怕她挂不了风幡。

小珠扶着老妪走向一株梧桐树,撑着她的身子,总算帮老妪挂好风幡。

忽然老妪大叫一声,吓得小珠打了个冷颤,还以为老妪身子不舒服。

阿婆,你怎么了?老妪指着右手袖子,道:在这里,找到了。

小珠定睛一看,一只极小的耳环挂在她的右袖上,这老妪大概太心急一时没有察觉挂在袖子上,便以为是掉了。

老妪取下耳环,兴奋得手舞足蹈,逢人便说挂风幡祈福太灵验,她才挂上去就找到失踪的耳环。

李夫人,老身太感谢你了!说着,那老妪竟落下了泪,慌得卫长缨和小珠赶紧安慰她,才让她止住泪。

卫长缨见这老妪衣衫陈旧,知其家境不好,便拿出几两散碎银子,叫小珠悄悄给了她。

周围众人见老妪挂风幡就马上找到耳环,一些不信的立即就相信了,相信的就更信了。

他们都嚷着要挂风幡,只是风幡早就挂完了。

小珠正要说让他们去南街织襕去买风幡,有个人认出了卫长缨。

这位夫人就是长安侯的夫人,前几日在南街,以三面绣打败京畿最负盛名的应红妆。

明日我们就去南街李夫人的铺面买风幡挂起来,大家一起祈福。

小珠喜得合不拢嘴。

到了明日,果然许多人来铺子买风幡,卫长缨没有加价,只在成本价上核算,因此风幡的价格不算贵。

一日之内,所有裁出的风幡销售一空,京畿内到处可见风幡招扬,迎风飞舞。

渐渐挂风幡祈福越传越盛,不只是京畿,便连周边也开始盛行挂风幡。

原来只是裁出一条宽半尺长二尺的布条,便逐渐发展成在风幡上绣福字,真正的风动福动。

还有的在风幡上挂铃铛,风一吹铃铛响,便是福至家门。

小珠也在长安侯府挂了风幡,树上挂了她不满足,便就爬到塔顶上挂风幡。

因这里是京畿的最高处,挂得越高,风就吹得风幡越响。

转眼端午节已过,进入七月,还有几日便是乞巧节,这是个女子们的节日,未婚的女子祈求美满姻缘,已婚女子祈求早生贵子,甚至还可以祈求手巧。

小珠这几日忙着捉蜘蛛,准备用于乞巧节验巧。

官府也准备在乞巧节这日举办一个斗巧赛,参赛者不分年龄,只要是女性皆可参加。

参赛的内容为穿针,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穿的针最多便胜,另外还有一种,就是一次性穿好几口针,这个难度稍大,比上一个更考眼力。

在斗巧赛这日,女子们可以将自己做过的女红展示出来,官府会委派几名评判,评选出最巧的手工。

这次官府除了颁给胜者赏银外,还会推荐她入宫进绣衣局。

据说,京畿各大绣坊都已经派人参加斗巧赛,而且已经有人开始下注押斗巧赛的胜者,本来大家都想押卫长缨,但传说的消息是卫长缨不参加斗巧赛,那么赛果就是扑朔迷离。

随时乞巧节的临近,京畿喜气洋洋,这时又传来消息,离京畿较近的几个州府,诸如腾州、保凤、临阳等,已经有绣娘准备赴京畿参赛。

缨娘,你真不打算参加吗?你要是参加准赢,可没人会绣三面绣了。

小珠颇为卫长缨可惜。

不参加,我的目的只是想发现一些手艺好的绣娘,请她们来我的绣坊。

那我可要参加,穿针我是不怕的。

说着不怕,小珠还是在灯下练习穿针,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这时门上传来敲门声,小珠只当是李星回回来了,兴冲冲地去开门。

啊——卫长缨听到小珠的惊叫,只当她出了意外,慌地赶到门前,只见门外站着一名脸色黝黑的汉子,昏暗的光芒打在他的脸庞上,他抿起的嘴角显得孤傲又野性。

赤骨。

门外的那汉子居然是回了北狄的赤骨,可是他又突然出现在京畿。

夫人。

赤骨喊了一声。

小珠看着他眼神呆呆的,脑中不知想了什么,朝思暮想的人就这样突然出现,甚至在她没有准备的情况下。

赤骨,你是从北狄来的?你进来说话。

夫人,我还是在门前说吧,王子他在吗?赤骨神色很着急。

君侯在草场还没回来。

那我等君侯回来。

卫长缨猜测他必是要和李星回说北狄的事,这样自己倒不好问了,便道:赤骨,君侯估计还得一会才能回,你先去你房间歇息,我让小珠给你煮饭。

不用了,我就在外面院子等君侯。

说着,赤骨便向院子外走去。

过了几个月,赤骨一点都没变,当然,除了性格,他变得更黑了,更不驯了。

小珠愣着没动,卫长缨推了推她,道:小珠,你去给赤骨煮饭。

好,好。

小珠这才醒悟过来。

卫长缨向院外望了望,夜色中伫立着一道影子,那影子一动不动,与夜色融为一体。

赤骨多半是从北狄来的,那他要向阿郎说什么呢?是说清玉公主吗?还是其他的?想着,卫长缨摇了摇头,赤骨应该不是为了清玉公主而来,有可能是北狄那边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

她抬起头,刚才还是晴空明月,此时已是乌云遮月。

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