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0 章

2025-03-22 06:59:49

夜很深, 李星回依旧没回,卫长缨站在院门前张望,黑暗中赤骨仍是固执地站立, 他挺着笔直的背脊,仿佛一尊无言的石像。

小珠给他做好的饭菜, 他也不吃,甚至都不瞧上一眼。

人若不近人情到赤骨这个地步也是罕见,为何清玉公主在教李星回中原礼仪时,就没教过赤骨吗?她教李星回中原文化, 却教给赤骨执着忠贞的情感。

风有些热,脸上微有汗渗出,卫长缨仰起头, 这一抬头就看见了银河,看到银河两侧的牵牛星与织女星。

乞巧节是牛郎和织女的团聚日子, 虽然小珠与赤骨也重逢了,但还不如不见。

怎么?我做的饭菜有毒,你怕我毒死你是不?卫长缨进入内室, 小珠还是没忍住与赤骨争吵,这或许是他们的相处方式。

就是一顿饭, 也不是什么好菜, 我不会让你吃了就要感谢我,更不会让你娶我。

没骨气,没胆量, 一顿饭都吓得你不敢吃, 赤骨, 你还是不是男人?北狄的男人就是你这样胆小如鼠吗?亏你还长得牛高马大。

小珠大声骂着, 赤骨一声不吭。

卫长缨忍不住又跑到院门前看, 赤骨依旧是那样站成一尊石像,除了发丝在风中飞。

绝情至此是何必呢?卫长缨长叹一声,世间最难解决的事就是感情。

若阿郎也如赤骨这般对我,我大约也不会中意他,因为他心里有了别人,而我是容不得阿郎心里有别人的,一丝一毫都不能。

卫长缨准备去劝劝赤骨,他这样让小珠太难堪了,不知情的还以为小珠是赤骨的仇人。

刚出院子,卫长缨便见小珠的身形向后倒去。

啊——卫长缨尖叫起来。

这时赤骨倏地转身,伸手搂住小珠的腰肢。

小珠气晕了,她不指望一顿饭能让赤骨改变什么,她只是心疼他千里迢迢赶来京畿,想让他吃上口热饭。

她倒在赤骨的臂弯里。

卫长缨蓦地停住,此时她不知自己是否奔过去。

小珠短暂气晕后睁开了眼,视线一对上赤骨,惊得她赶紧推开赤骨,向着后面的屋子跑去。

赤骨没有追,他望着自己的双手,这双手终于拥抱住除了清玉公主以外的女人。

吃饭吧,饿着肚子不舒服。

卫长缨终于走过来。

夫人,其实我有很多不得已,我不希望这世上有任何人和事动摇我对清玉公主的心,所以我不得不无情。

明白,但小珠也不是要求你对她做什么,你就把她当朋友看待就行了。

吃饭吧,不然饭菜就凉了。

卫长缨瞟着放在地面的文盘,里面用碗装着煮熟的牛肉,有一碗马奶酒。

我去前面瞧瞧君侯回来没有。

卫长缨识趣地找了个理由离开。

长安侯府的大门外空荡荡,没有一个行人,其实这时候早就宵禁了,而李星回因得到了昭元帝的腰牌,可以不用守宵禁。

如果李星回从草场回来晚了,甚至还让西华门的守卫特许放李星回进来。

卫长缨正转身回去,耳畔传来了、哒哒的马啼声,她又转过身,苍茫的夜色中驰过来一匹骏马。

马跑得很快,脚下的地面微有震动,卫长缨脸上露出笑容。

是那个彪悍的男人回来了。

长缨。

还未到门前,李星回已从马背上一跃而起,稳稳地落在了卫长缨面前,他一把抱起卫长缨转起圈。

转了十几圈李星回才将卫长缨放下,他轻轻吻着卫长缨的嘴唇,道:这么晚了怎么不歇息?不用等我,我不会有事。

卫长缨一笑,道:赤骨回来了。

什么?李星回一怔。

他愣了一会,他不解赤骨回来的意图,以赤骨的性格是不会再回来。

他没对你……一想到这李星回的气息明显急了。

没有,你别乱想,我看他是有很重要的事要和你说,你快去吧。

李星回点头,一手牵着马缰绳,一手挽着卫长缨进来。

没走多远,赤骨的身影显现出来。

你们聊,我先回屋子。

卫长缨从斜角处的樟树穿过去,其实她没必要听,因为李星回不会瞒着她。

赤骨走到李星回面前,两人四目相视。

王子。

赤骨的态度十分恭敬,单膝跪地。

你起来吧,我已经不再是你的主人,你也不是我的侍从,你是自由之身。

给予赤骨自由,赤骨就能去做他想做的事。

赤骨起身,他看了看四周,用北狄语低声道:王子,清玉公主让你速回北狄。

顿时如惊雷响在李星回的耳畔,他疑惑地瞧着赤骨,眼中蓦地有了怒意的火光。

赤骨,你对清玉公主说了什么?他只能是怀疑赤骨说了很多诋毁卫长缨的话,故而清玉公主才会让自己回北狄。

只说了王子很满意中原的生活,很中意中原的女子,要长留在中原。

赤骨听出他生气,也自然猜到他的疑惑,这瞬间赤骨有些心灰意冷。

从小一起长大的王子,不再相信自己了。

赤骨,是清玉公主让我来大周,她为何又会让我回北狄?当初李星回在北狄被乌桓大单于四处追杀,走投无路,是清玉公主写了书信,要他前往中原,投奔昭元帝。

按理说,清玉公主是不会要他半年就回北狄。

乌桓大单于死了。

赤骨冷冷地道。

李星回又是一震,忙道:大单于死了?怎么死的?突发暴病而亡。

他一死,各部落的首领都争着要当大单于,清玉公主说这是你回北狄最好的时机。

清玉公主还说,她从中原带来的那些人将都会听命于你,另外,北狄的老百姓也都会支持你,要推选你为北狄的大单于。

这真是李星回没想到的结果,乌桓也不过四旬年纪,身体结实,力壮如牛,怎么可能中年就突发暴病而亡?回北狄?李星回迟疑了,那是他的家乡,他时常梦回。

不,我不会回北狄。

赤骨,你回去吧,告诉清玉公主,有长缨在的一日,我不会回北狄。

至于大单于,谁想当就当吧,我没兴趣。

李星回不再说什么,或许回家乡和大单于的位置都很吸引人,但那远没有卫长缨的一颦一笑更能打动他。

王子,清玉公主说,不介意你带夫人去北狄。

赤骨在他身后喊道。

长缨的身子不合适北狄恶劣的气侯。

李星回头也不回地离去。

凄清的夜色中传来赤骨低沉的叹息,李星回恍若未闻,人生是要有取舍的,他既来到中原,那就安心地呆在中原。

男人何处都可以为家。

只要卫长缨在他身边,哪里不是故乡呢。

他虽如此想,但脚步却迈得很慢,不可否认,在赤骨说乌桓大单于已死的时候,他内心里是有过窃喜,是有想过回北狄。

当他踏入与卫长缨居住的小院,走到窗前向里面看,卫长缨正坐在案台那里缝衣裳。

李星回摸了摸身上的襕袍,这是卫长缨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霎时那些惆怅仿佛被微风拂散,他的心头又清明起来。

长缨。

李星回进入屋子。

卫长缨抬起头,笑道:去洗把脸,盆里的水是才打来的。

李星回洗了脸,走到案台前猛地抓住卫长缨的手,他抓得太急,卫长缨猝不及防,针刺到食指里,慌的李星回赶紧拔出针。

他急忙地将卫长缨的手指放到自己唇里,但血还是渗得快,一滴落在地面。

没事了,阿郎。

卫长缨抽出手指。

长缨。

李星回抱起卫长缨。

你怎么了?这么晚不打算歇息吗?李星回好像没听到卫长缨的话,望着她痴痴地道:长缨,以后我们永不分开,我们就在这屋里生儿育女。

长缨,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生孩子?我等不及了。

卫长缨伸手打了他一下,嗔道:生孩子这事不是应该看你吗?对,看我。

李星回嘻嘻地笑。

卫长缨凝视他的面容,他虽在笑,但眼中还是有浓得化不去的哀愁。

阿郎,你很不开心啊!没,没有,我很开心,真的,长缨,我很开心。

卫长缨伸出手去摸他的眼睛,他在说自己开心时,明显眼眶已经红了。

赤骨给你带来了什么消息?是南飞的雄鹰要飞回北方了吗?说完,她便抱住李星回的头,大概也只有故乡才能让李星回伤感了。

李星回浑身一颤,卫长缨又看穿了他。

乌桓大单于暴病身亡,北狄各个部落首领都在争当大单于,清玉公主让赤骨来通知我回北狄抢夺大单于之位。

那你应该回去啊!这个消息同样让卫长缨震惊,但她还是表现得若无其事,声音愈发温柔。

长缨,我知道我若回北狄,你也会跟我去北狄,可是北狄的生活太艰苦,我不愿意你受这个苦。

还有,还有……他说不下去,如果他继任大单于,按照北狄的继婚制,那乌桓大单于所有的妻妾都会成为他的妻妾。

可是他的妻子只能有卫长缨一个,他的女人也只能是卫长缨。

卫长缨伸手捂住他的唇,道:不,我不怕吃苦,跟你在一起,吃苦我也会觉得甜。

长缨,可是我若做了大单于,我就必须要娶上任大单于的妻妾。

李星回蹙眉。

可你如果做了大单于,你不想娶她们,别人也不能怎样是不是?李星回摇摇头,道:北狄的继婚制,就是为了这些孤儿寡母能生存下来,如果我不娶她们,单凭她们自己之力,如何在茫茫草原生存下去,那里不是中原,生一场病都是会要命的。

卫长缨愣住了,她从没想过北狄的继婚制会是这种原因。

她曾觉得这种继婚制的野蛮,此时也忽然了解了它的合理性,就是使那些没了男人的女人们活下去。

即使我不娶她们,但是清玉公主,我却是必须要娶她,因为她是和亲公主,关系大周和北狄的世代和睦友好。

而且我若娶了她,以她的身份,她将是大阏氏。

长缨,可我只愿你做大阏氏。

卫长缨咬紧嘴唇,以前未往深处想去,此刻李星回说的每个字,真是字字震动她的心弦。

确实,李星回可以不顾继婚制,不娶其他女子,但是清玉公主的身份让他必须娶,而且清玉公主依旧是北狄的大阏氏。

长缨,以后我会忘记北狄,我只要有你就行了,还有我们的孩子。

卫长缨看着他眼中笑着的泪花,很想说些什么,但她还是没有说。

原谅她,她也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她有私心,而且是非常可怕的私心,她只想她的夫婿只属于她一个人。

屋里的灯熄了。

赤骨站在窗外无声地叹息,他满以为乌桓大单于一死,李星回就能回到北狄,那李星回就得按继婚制的风俗娶清玉公主。

王子对夫人如此情深,就随他吧。

赤骨甩了甩头,大步向夜色走去。

几日后,乞巧节到了,天没亮小珠开始乞巧,她捉了十几只蜘蛛关在盒子里,黎明时打开盒子,盒子里密密麻麻蜘蛛织的网。

《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这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正是说明了小珠心灵手巧。

赤骨走了几日,但小珠似乎忘记赤骨曾经回来过,她未再提起。

好像重逢了一次,小珠的心愿已了。

黄昏时分,官府举办的乞巧赛在南街进行,大量的人流涌入南街,卫长缨的铺子几乎又被踩榻门槛。

她特意准备许多凉水,以供前来南街游玩老百姓免费饮用,这些凉水就摆在铺子外的长椅上,并配有茶碗,任何人皆可取水自饮。

整个南街灯火通明,风幡飞扬,喜气盈盈。

卫长缨和李星回瞧着展示出来的女红,每件女红下面皆有参赛者的姓名,不过李星回不懂,只会觉得哪件好看,哪个不好看。

当然刺绣是要考虑好不好看,但是技艺也是必须考量的,不然人人去绣花朵,那就一定好看。

长缨,快看,这是小珠的作品。

李星回喊道。

小珠不仅参加乞巧赛,还悄悄将自己的女红作品交给官府展示。

她展示的作品是一头黑牛,这头野牛的牛角又弯曲又长,眼中闪烁凶悍的光芒,四只蹄子又粗又大。

这不是中原的牛,这大概是草原上狂野不羁的野牛。

这是赤骨。

卫长缨笑道。

还挺形象。

李星回也笑了,他瞧了一阵,拉过卫长缨的手,笑道:长缨,如果是你,你会把我绣成什么?你呀!你猜。

卫长缨捂唇笑。

李星回摸着自己的下巴,粗硬的胡茬子戳着他的手心,心痒痒的。

应该是一匹马,野马,对不?才不是。

那是什么?卫长缨踮起脚,凑到他耳畔,道:是狼啊,一头大色狼。

说完,她就跑。

李星回一把抓住她,道:怎么会呢?我才不是狼,更不是色狼。

你要是不信,我们回去,你再看看我是不是狼。

就是。

卫长缨哧哧地笑。

每个展台上有投票的树叶,卫长缨拾起一片树叶,放到小珠作品旁边的小袋中。

阿郎,我们快去看乞巧赛,给小珠打气。

此时天还未黑,要等明月出来乞巧赛才会正式开始。

开始时,参赛者要拜月,并拜织女星,之后便要对月穿针,以穿针多者为胜。

参赛的人很多,只能分批进行,每场有三十人,共有十场,十场赛完后,每场的前三位胜者再进行加赛,这样评出最终的胜者。

小珠是第五场,在她之前还有四场,此时已经紧张得不行。

这几日她虽然在练习穿针,但可想而知,别人也在练习穿针。

小珠。

卫长缨拉着她的衣袖,小珠一看到卫长缨,脸上先是一喜,道:缨娘,你怎么来了,你们来看,我会更紧张的,还会有压力。

不来不行,要给你助声势。

不要啦,压力好大,我现在就紧张得不行,心砰砰跳。

小珠捂着胸口。

你别紧张嘛!我相信你一定行。

小珠苦着脸,道:缨娘,你这一说,我更加压力大了。

我就是怕压力大,连绣坊里的绣娘都没提起一句,就怕她们来看。

好了好了,不说,我和君侯也不看,你就不用紧张。

卫长缨赶紧安慰她。

小珠嗯了一声,笑道:缨娘,你和君侯就去别处看看,有那么多好东西看。

行,我们走。

卫长缨知她紧张,赶紧拉着李星回的手离开。

真要走吗?当然不是,待会我们在人群中悄悄看,小珠心情紧张,如果我们在,她会发挥不好。

戌时中明月升起,几百名参赛者执香一齐跪拜明月和织女星,然后按点名顺序进行参赛。

每位参赛者前有一张小板足案,案上放着针与五彩丝线,一等锣声响,便就要拿线穿针,在一壶水倒完的时间里,谁穿的针最多便就是胜者。

轮到第五场时小珠上场,这时卫长缨也紧张起来,前面几场有好几个厉害人物,可见后面的人也不可小觑。

锣声响,壶倾斜倒水,众人开始穿针。

卫长缨眼盯着小珠,小珠穿针的速度很快,卫长缨也瞧不清她穿了几口针。

很快壶中水倒完,锣声再响,时间到。

几名评判过来数针线,卫长缨把头倚在李星回的肩上。

长缨你怎么也紧张了?你以前和应红妆比试时可没紧张呀?李星回只觉好笑,那时候的卫长缨可是自信满满。

第五场比试的结果出来,小珠是前一,可以进入第二轮比试。

卫长缨舒了一口气。

两盏茶的工夫后,十场比试结束,每场前三参加第二轮的最终比试。

这轮比试都是之前的胜者,实力强劲,卫长缨不禁又为小珠担忧。

铜锣一响,卫长缨便感喘不过气,靠在李星回肩上。

长缨,相信小珠。

嗯。

不知怎的,卫长缨觉得这次壶里的水倒得很慢,等到锣声再响时,心好像被撞了一下,身子略微一抽搐。

第二轮的比试事关赛事结果,公正起见,每两名评判一起数针线,以免有人故意徇私。

十三号,二十根针,为这次斗巧赛的魁首。

第二轮比试开始时,参赛者重新拿了参赛号,小珠就是十三号,这说明小珠胜了。

卫长缨开心得冲向她,小珠回头瞧到卫长缨,两个人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缨娘,我赢了,我赢了。

恭喜你,小珠。

小珠的赏银是一百两银子,还有官府颁发的文书一份,证明她参加斗巧赛获得魁首。

缨娘,君侯,婢子请你们去吃宵夜。

小珠得意坏了,头一次参加斗巧赛就赢了一百两银子。

不用了,你好不容易得的赏银,就留着做嫁妆吧。

卫长缨揶揄她。

缨娘,这君侯在呢,你胡说些什么?小珠嗔她,不禁脸羞红。

本来还有一轮赛事,是比试一次性穿针,这种比试是将几根针对齐针眼,用一根线穿过去,比较难,又考眼力,小珠没有报名,不过她打算来年再参加。

长缨,中原的节日真有趣!小珠笑道:君侯,过几日是中元节,要放花灯。

再到八月,还有中秋节,吃月饼、赏桂花和月亮。

七月十五中元节,只有八日时间了。

小珠,明日起我们就剪些纸做花灯。

这个中元节放花灯是什么意思?李星回不太理解。

是祭奠过世的亲人,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因此要折花灯,并在花灯上点上蜡烛,放入水中,让花灯随波飘走。

还有一些大户人家,也会请出家人来办水陆法会,超度亡者。

李星回若有所思,如果他也放一只花灯,那这只花灯会飘到北狄吗?凌晨时分,女红展示的结果也出来,小珠的《野牛》没获得名次,虽然绣得活灵活现,但是内容单调,不及其他作品。

小珠也不在意,等有空了再好好绣一幅,这个本就是仓促之作。

她到底是拉着卫长缨和李星回去吃宵夜,又买了一些糕点,准备明日分给铺子里的绣娘,让她们也沾沾自己的喜气。

回到府里,小珠东瞅瞅西瞅瞅,笑道:缨娘,我们府里要是有一棵葡萄树就好了,不然就能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了。

明年就种,种上十几棵葡萄树。

卫长缨摇头笑。

李星回糊涂,他是一有不知就不耻下问,道:听悄悄话,和葡萄树有什么关系?君侯连这个也不知道?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你想,他们一年才见一次面,那一定是有许多话要说。

对呀,那葡萄树呢?难道是摘葡萄送给牛郎织女吗?卫长缨笑得腹痛,道:阿郎,要在葡萄树下才能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

李星回更不解了,道:为什么要在葡萄树下才能听到?在别的树下不能听到吗?顿时卫长缨和小珠同时叹气一声。

阿郎,传说就是这样的,你问为什么不是其他树,那我也不知道。

传说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相传,而被我们记住了,然后又传给下一代。

好吧。

李星回终于无可奈何。

已经快四更天,众人各去歇息,等五更时卫长缨醒来,身畔却不见李星回。

卫长缨赶紧起身,开了门,只见李星回躺在院子里的桃树下睡着了。

阿郎,你怎么在这里睡?卫长缨伸手去推他。

他的脸上满是凉凉的露水,被卫长缨一推就睁开眼,他赶紧起身道:长缨,我确定过了,桃树下听不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还有樟树不行,梧桐树也不行。

你傻呀!你还真去听呀!你不会在每棵树下都睡过了吧?卫长缨笑得伸手打了他一下。

我就好奇牛郎织女会说什么嘛!明年,我们种上几棵葡萄树,到时咱俩一起听牛郎织女说话。

也只有李星回会把传说当真,他真是纯真得到傻。

卫长缨打来水让李星回洗漱,也差不多是时候去上朝。

今日朝上没什么事,也就是提了昨夜斗巧赛的盛事,引人文武百官对昭元帝高呼国泰民安,大兴之世。

因此提议,趁过几日中元节之际,邀请京畿知名大德法师举办水陆法会,超度数千年横死之亡魂怨灵。

昭元帝准奏后退朝,照例留下李星回。

两人去御马苑,这里全部是各国赠送给昭元帝的宝马,下朝后,昭元帝会来这里骑半个时辰的马。

但今日昭元帝似乎没有骑马的兴趣,将周边的禁军全部遣退,只留下檀冲。

他遥望着天空,天空里正飞过一行大雁。

李星回也顺着他的视线看去,那一行大雁向城外的青山飞翔,它们在天空中排列整齐,而头雁就好像是行军打仗的将领,指引着它们方向。

寒露雁南飞,菊花开。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昭元帝吟了两句,忽然他转头看李星回,意味深长地道:每年寒露后,大雁就要飞向更温暖的南方,我们这里已不再适合大雁生存。

李星回点头称是。

所以,雄鹰该要往北飞了。

昭元帝笑道。

顿时李星回愣住,原来昭元帝已经获悉北狄的动变,可昭元帝是如何知晓的?是赤骨说的?不是,不可能是赤骨。

昭元帝笑了笑,道:不用怀疑,是清玉公主,她派人星夜赶回京畿告知朕,她说你不肯离开京畿,让朕劝你回北狄。

李星回,回北狄吧,大草原才是你展翅的天空。

李星回脑中有无数个想法,但最终变成一个念头,他单膝跪下,道:陛下,臣不打算回北狄,臣愿意留在京畿,在中原终老。

昭元帝扶起他,道:那倒不必,回北狄是你的使命。

抱歉,陛下,臣真的不愿意回北狄,臣的养马场,和长缨的绣坊都才走上正轨,臣和长缨都舍不得放弃。

哈哈,北狄的大单于的位置难道不值一个养马场和一个绣坊吗?昭元帝大笑。

陛下,臣心意已定,愿终老中原。

昭元帝没再说话,只是摆了摆手,李星回赶紧告退。

檀冲远远地凝视昭元帝,这个距离听不到昭元帝和李星回的谈话,但能看出昭元帝的面上很失落,似乎是李星回拒绝了昭元帝的某个要求。

这让檀冲很生气,昭元帝乃是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星回是自大妄为。

陛下。

檀冲轻轻走过去。

昭元帝握紧拳头,道:你都听到了?臣未听到,也不敢听。

听到也不碍事,时机成熟了。

檀冲,我们去南街见卫长缨。

檀冲一脸难以置信。

走吧。

昭元帝不再说什么。

一般上午的时间卫长缨会在南街的铺面,午时过后就会回到长安侯府。

昨夜小珠得到了一百两赏银,这让众多绣娘都羡慕不已,她们不满足几块糕点,逼着小珠在醉仙楼请她们吃饭。

小珠不肯,便寻了一个角落躲起来,如今绣娘们都在寻她。

卫长缨见她们逗乐也不阻止,日后她打算把铺面交由小珠来管理,她们之间混得熟也是好事。

铺面的生意不错,近日卫长缨又请了几位绣娘,目前已有五六十位绣娘。

只是有十来个外地绣娘,她们没有落脚地点,全住在铺子里,显得比较拥挤。

卫长缨打算在临近南街的清泉巷租上一套院子,给这些绣娘居住。

她拿着拂尘打扫柜台上的灰尘,柜台被擦得光亮亮,映着两个高大的人影。

卫长缨抬起头,不由一惊,原来来人是昭元帝与檀冲。

陛下。

卫长缨赶紧从柜台出来行礼。

不必多礼,朕是微服。

昭元帝抬手。

昭元帝在铺面瞧了一会,道:生意如何?还可以。

如果。

昭元帝顿了一会,道:卫长缨,如果让你放弃这个绣坊,你愿意吗?卫长缨吃惊不已,竟然没想到昭元帝会说出这种要求,但是昭元帝是用何种理由说出这种话呢。

陛下,你想说什么?卫长缨只能猜测是昭元帝话中有话。

卫长缨,你很聪明,朕有些话想与你单独说,这里人多耳杂,陪朕去城外。

行,我和小珠说一下。

卫长缨进去找到小珠,叮嘱她看铺子,自己便与昭元帝坐到马车里。

檀冲坐在外面赶车。

马车跑得很慢,半个多时辰才出城,然后在一处偏僻的地方停下来。

昭元帝审视卫长缨的神色,她脸上并无畏惧之色,神态平静。

卫长缨,坐马车是不是比骑马要慢很多。

这是自然,马负有累赘自然慢。

卫长缨不明白昭元帝的意思,昭元帝句句都有玄机。

如果把累赘扔掉,你认为可以吗?卫长缨决定开门山见,不再和昭元帝打哑谜,道:陛下,妾不敢揣测你的意图,请陛下直说。

昭元帝一笑,撩起马车的帘子,窗外檀冲站在离马车五丈外。

天空里,一行大雁整齐地划过。

雁往南飞,雄鹰也该往北飞了。

卫长缨,你说是不是?卫长缨眼睛瞪住,半晌道:陛下,你是让阿郎离开大周吗?阿郎对大周忠心耿耿,绝无背叛之意。

她只当昭元帝怀疑李星回对大周的忠心,所以才故意来试探自己。

哈哈……昭元帝大笑,他笑着摇头,放下帘子。

卫长缨,你想多了,请你出来不是怀疑李星回有背叛朕大周的可能。

那是为什么?朕的意图只是希望你劝李星回回北狄。

卫长缨又瞪大眼睛。

今日朝后朕劝过李星回回北狄,但他拒绝了,他向朕表示要留在大周终老。

陛下,妾不明白你为何要让阿郎回北狄。

为了大周。

昭元帝说得很快,但字字清晰。

卫长缨咬了咬嘴唇,道:陛下还是担心阿郎会背叛大周,所以要预先将他赶出大周。

哈哈。

卫长缨,在你心中,朕是如此惧怕李星回背叛大周吗?朕知有你,李星回对大周一丝一毫的异心都不敢起。

朕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

既然陛下并不惧阿郎会背叛大周,那何须要让他回到北狄?为了边疆稳定,住在边界的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昭元帝说话字字震地,卫长缨每听一个字,脸上便多一分不可思议,她无法将李星回回北狄与昭元帝所说的话联系在一起。

十年前,清玉去北狄和亲,朕便制定了边疆□□之策。

北狄人勇猛善战,彪悍野蛮,又有良驹,与大周苦战四五十年,大周不但军民死伤无数,还劳民伤财,边疆老百姓也深受流离之苦。

卫长缨静静地倾听,这时昭元帝的气息有些重,他在吐胸口久藏的心事。

朕与清玉商议,待她去北狄后,便在北狄寻求合适的人选,教他中原文化,学习中原礼仪,使所有大周人都善待他,令他感受到中原人的恩情,从而亲近大周。

那这个人选是阿郎?卫长缨这才顿悟,李星回明明是北狄人,却懂得中原礼仪,还熟知中原文化和武学。

是,清玉寻找的人选就是李星回,他是北狄金帐王的长子,将来是要继承金帐王的王位。

如果李星回真如朕预料的那般,清玉就会助他登上北狄大单于之位。

从此,北狄就有一位亲近大周的大单于,边疆的老百姓也就不会再受战争之苦。

可,陛下,那你觉得阿郎是你所预料的那般吗?昭元帝吐出一口长气,道:卫长缨,李星回是不是朕预料的那般,你应该比朕更清楚。

是的,昭元帝的预想没有错,李星回确实亲近中原人,他对中原有好感。

卫长缨不得不佩服昭元帝的深谋远虑,在十年前就做下如此的布局。

陛下,如果清玉公主在北狄生下一儿半女,让她的孩子继承大单于之位,不是比阿郎更合适的人选吗?没有这个可能,清玉嫁给乌桓十年从未受孕,即使她生下孩子,乌桓和北狄各部落的首领都不会允许这个孩子成为大单于。

卫长缨沉默了,半晌道:陛下,你没想过攻打北狄吗?哈哈。

朕承认欢喜土地,但太多的土地是守不住的。

北狄辽阔,又在苦寒之地,即使朕攻下北狄,可大周的军民却无法适应当地的气侯和饮食,那北狄人迟早会夺回去。

因此,边彊只要□□便可。

卫长缨抿唇,昭元帝远比自己设想周到,自己想到的他都先想到了。

怪不得昭元帝对李星回恩宠有加,原来就是让李星回对他感恩戴德。

乌桓大单于刚死,北狄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个时候正适合李星回回去,清玉会助他登上大单于之位。

如果李星回执意留在中原,那其他部落首领就会争夺大单于之位,他们之中任何人当上大单于,都有可能再次对大周发动战争,那边彊老百姓又受战争流离苦。

陛下……如果李星回当成北狄的大单于,他就要娶清玉公主为妻,清玉公主成为他的大阏氏,而自己就只是李星回的妾室。

她无法容忍与其他女人分享李星回,如果这样,她宁愿与李星回和离。

卫长缨,望你能为边疆老百姓着想,劝李星回回到北狄。

陛下,容妾考虑一下。

好,但要快,时机不等人。

那请陛下送妾回去。

马车掉转了头,向着城里赶去,这次昭元帝直接把卫长缨送回长安侯府。

卫长缨坐在案台前,忆起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

我与阿郎只有半年的夫妻情分吗?我曾经无时不刻希望阿郎能回北狄,现在他就能回北狄了,我却因为他要娶清玉公主而不愿意他回北狄了,我其实还是太自私。

是的,她不可以自私,再没有比李星回更适合做北狄大单于的人选了,而且他亲近中原,亲近中原人,必不想与大周发生战争,那这样边疆的老百姓几十年内安矣!我让阿郎回北狄,但我也不能再做他的妻子了。

作者有话说: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出自《俗语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