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2 章

2025-03-22 06:59:49

这几日李星回很开心, 自从他决定与卫长缨去岭南后便将一切都放下,每日都围在卫长缨身畔。

即使卫长缨缝衣时,他也要倚在卫长缨的肩上。

回不到故乡, 但故乡始终在,可如果没有卫长缨, 那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肩膀被压得酸疼,卫长缨无可奈何,但又不忍心推开李星回。

忙了一会转头看,李星回不知何时倚在她肩上睡着。

唉!卫长缨叹息, 扶他去榻上歇息。

天黑前棉衣缝好,卫长缨舒了一口长气,总算赶在中元节时缝完了棉衣。

她将棉衣折好, 放到李星回收拾好的行装里面。

他收拾的全是单衣单鞋,看来是真下决心去岭南。

卫长缨解开包袱, 又将他北狄穿来的袍子和靴子放进去,他回了北狄这些自然穿得上。

今夜是中元节夜,不像往常节日般喧闹, 到处都静静的。

卫长缨和李星回带着小珠去附近的一条河放花灯,来得有些晚, 河岸边挤满人, 根本没有插进去的地方。

河中放满花灯,烛火闪烁,大家凝望花灯远去, 却谁也没说一句话。

其实也不必说话, 那些逝去的人是能感触到活着的人心里的哀思。

小珠不甘心寻找空地方, 沿着河向前走了两三里路, 才发现一个空当。

缨娘, 就这里。

三人蹲在河岸,将事先剪好的短蜡烛点燃固定在花灯上。

阿郎,你先放花灯。

卫长缨将点燃蜡烛的花灯递给李星回。

长缨,还是你先来。

小珠在一旁笑得腹痛,揶揄道:君侯,这种事就不要让来让去了。

说的也是,李星回讪讪地接过花灯,他放入水中,用手捧水往前,那小小的花灯便随着波浪向前飘去,一会就融到那片花灯中,再也不知道哪盏花灯是李星回放的。

长缨,你说它会飘到哪里去?会飘到我们心中怀念的亲人去处。

李星回满意了,那他的父母亲人,还有兄弟姐妹都该收到他的思念。

小珠,我们也来放花灯。

三人一起放花灯,没多久便将满篮子的花灯放完。

花灯向下流飘去,三人还沿河追了许久。

我们回去吧。

今夜免了宵禁,临近三更路上的人还很多,像这样免宵禁的日子不多,一般是节日,或者大赦之时,普通老百姓很难有夜里还在外面的机会。

因此,很多人都在路上闲逛,吃上路边的宵夜。

卫长缨心有所动,如果想盛世安稳,总得有人要付出,也有人要失去。

回到长安侯府,小珠有些困便去睡,卫长缨打来水给李星回洗漱。

长缨,明日我们见过岳父岳母,午时便离开京畿。

李星回等不得。

他去看自己收拾的行装,忽然发现他从北狄穿来的袍子和靴子都在,道:长缨,你怎么把那些厚衣裳也放进来,这些在岭南都用不上。

说着,他便要拿出来。

卫长缨按住他的手,道:这些都用得上,带上吧。

用不上,长缨,我们长途跋涉,要轻装上路。

他还是要把袍子和靴子拿出来。

卫长缨又按住他的手,这时候要说真相了。

是要长途跋涉,但不是去岭南。

我们去哪里?李星回不解。

我们去北狄。

长缨,你是要我回北狄?我说过不回北狄。

我和你一起去,只是我要晚一些时日去,所以是你先去北狄。

李星回神色深下来,他不明白卫长缨的意思,道:长缨,如果要去北狄,为何要让我先去,你为何不与我一起走?你是去争夺大单于的位置,我若去了,如果有人抓住我用来威胁你,这就对你很不利。

所以,你先去北狄,等你当上大单于,我就去北狄找你。

长缨,我不想当大单于,也不想回北狄。

李星回总觉得卫长缨的说辞有问题,但又感觉不出哪里不妥。

阿郎,你必须回北狄,也必须当大单于。

不,我可以回北狄,但绝不当大单于。

阿郎,如果你不回北狄,不当大单于,那其他人就会当上大单于,他们可能再次发动对大周的战争,到时边疆的老百姓就会颠沛流离。

这是陛下和你说的吗?李星回握紧拳头。

是陛下说的,但陛下说的有道理,没有比你更适合做北狄的大单于。

阿郎,你回北狄吧。

李星回紧紧咬着嘴唇,直到他将嘴唇咬得流出血。

阿郎。

卫长缨看到他唇上的血,心中如万箭穿心,她忍不住踮起脚去亲吻李星回的嘴唇。

血染到卫长缨的唇上,将那张唇染得娇艳欲滴。

长缨,你要明白,我若当了大单于,就要娶上任大单于的妻妾,我不要娶她们。

卫长缨摇头,道:只要你不想娶她们,就不用娶她们。

你不明白,你还是不明白。

长缨,如果你一定要我回北狄,那你和我一起走。

我不是说过你先去,等你稳定下来我便去北狄找你。

骗我,我才不信。

如果你真是这样想,为何还要一直欺骗我,假意同意与我去岭南。

是今夜你再也骗不了我,所以你才说出真相。

不是,我没骗你,我是打算与你一起去岭南,可是刚才放花灯时我突然决定去北狄。

阿郎,我知你心里万分想回北狄,此时就是你回北狄的好时机,回去吧。

李星回不做声,他甚至也不看卫长缨,他怕他一心软,以后就会失去卫长缨。

卫长缨也咬着嘴唇,她同样将嘴唇咬得血肉模糊,忽然她就跪在李星回的身畔。

阿郎,我求你回北狄,你就答应我。

长缨。

顿时李星回骇了一跳,但他没去扶卫长缨,而是向卫长缨跪下来。

长缨,你骗我没有?是不是我在北狄安定下来,你就去北狄找我?是的,我不骗你。

卫长缨摸着他的脸颊。

瞬间李星回泪流满面。

他不想答应,但他又不愿意看到卫长缨难过。

他如何忍得深爱的妻子向他下跪。

长缨,我答应你。

李星回又号嚎大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他一生的眼泪都只奉献给卫长缨。

卫长缨温柔地安慰他,擦拭他的眼泪。

李星回的哭声渐止,忽然他的目光陡地坚定下来,似乎是瞬刻之间想通了,他的眼神变得如刀锋般锐利。

不由分说他抱起了卫长缨,疾步向榻前走去。

卫长缨一脸无语,这男人变得真快,刚才还在哭,此刻却要……烛火熄灭,满室无限春光尽掩黑暗中。

这个清晨李星回先醒来,窗外微光,屋里的光线还很暗,他望着怀中沉睡的卫长缨实在不愿意起来。

他深知这次离别,他不知何时能能拥住这柔软的身子,品闻她的幽香。

卫长缨也说得对,他如果要去争大单于之位,前期肯定是充满危险,因此卫长缨先不陪他一起去北狄也是应该的。

可是李星回却又觉得这只是卫长缨的托词。

长缨说她不骗我,可她要骗我怎么办?她要是骗我,哼!我也挥兵南下。

他性格中本也有残忍的一面,只是他能够压住,此时怨念一生不禁心生恶意。

这时候他应该要起身了,可李星回还是迟迟不愿起,他轻轻地抚摸卫长缨的每寸肌肤,直到把卫长缨蹭醒了。

阿郎。

卫长缨翻身,腰酸背痛。

这头狼真蛮!李星回闭上眼睛装睡。

拥着卫长缨的感觉太好,就如同拥着柔软幽香的花。

别睡了,起来吧,你还要去宫里向陛下辞行,至于阿爷那里你就不要去了。

见李星回装睡,卫长缨伸手去挠他的胳肢窝,李星回极力忍住不笑。

于是卫长缨干脆爬到他的身上,伸手去扒他的眼睛,向他眼睛里吹气,他也极力地让眼睛定住。

总之,今日能赖多久就多久。

北狄的大单于之位他真不在乎,至于北狄与大周再起战端,他也不在意。

可是那柔软滑腻的身子像一条蛇缠绕着他,他哪里忍得住,翻身将卫长缨压下。

温柔乡,英雄冢,他还是不可制止地迷恋。

一直磨蹭到辰时,在卫长缨的催促下,李星回才万般不舍地起身。

卫长缨打来水给他洗漱,嘱咐他辞别昭元帝后就赶紧回来,中午在家吃饭,然后便出城门回北狄。

至于李星回那些北狄族人,他们目前在草场安定下来,李星回也不打算带他们一起走,一来人多延误速度,二来收拾起来麻烦,三来他们跟随李星回爬山涉水,李星回也不忍他们再跟着流血牺牲。

等将来他坐稳大单于的位置,这些族人愿意回来就回来,不回来也不强求。

卫长缨给李星回梳理了头发,戴上幞头,送他出门。

李星回骑马赶去皇宫,不料到了皇宫才得知昨夜昭元帝率文武百官,参加在隆回寺举办地水陆法会,此三日会留宿隆回寺,他只得又赶到隆回寺。

到了隆回寺,只见大门紧闭,外间无一人守护。

李星回耳朵贴在门上倾听,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他只好择了一处隐蔽地方爬上墙头,里面有许多和尚,每个和尚都是身高八尺,面有凶色,手中拿着兵器。

这种情形让李星回糊涂了。

明明是举办水陆水会,却不见昭元帝及文武百官,倒是一些和尚拿着兵器在巡逻。

他瞧着和尚们携带的兵器,这些兵器和中原兵器不同,倒有几分像张击衣的仆从所使用的兵器。

他再仔细一看,其中有一个和尚眼熟,果真是张击衣的仆从。

我先不进去,里面似乎有诡,我去找长缨。

李星回赶紧回长安侯府,此时卫长缨已做好饭菜等他。

忽见他回来,卫长缨心中一喜,但马上又是伤感。

吃完这餐饭,她就得送她的夫婿离开了。

长缨,好像出事了。

出事?出什么事?卫长缨愣住。

李星回压低声音,将自己在隆回寺发现的情况告诉卫长缨,顿时卫长缨就有些明白。

是阿兄,一定是阿兄他要报仇,陛下和文武百官大概被他软禁在寺中,那些和尚只怕也是他的手下假扮的。

那岳父、二妹夫和三妹夫都在寺里?多半是,水陆法会连陛下都亲临,他们也绝对会去。

李星回没去,那是因为他已辞官,目前是平民老百姓,如果他还是长安侯,自然要跟着去。

那我马上去皇宫报讯。

别轻举妄动,还不知道是怎么情形,如果误会了就不好。

当然这都只是揣测,随便就去皇宫报讯,如果不符事实,难免就是欺君之罪。

我夜里潜进寺看看,如果陛下确实被软禁在寺中,我便救他出来。

卫长缨握住李星回的手,道:今日该是你回北狄的日子,没想却又被这事阻上。

她直叹息。

老天要留我嘛!李星回反而开心起来。

亥时一过天就黑透了,李星回穿了一身黑衣,又用黑巾蒙了脸。

卫长缨端详他,他的眼睛太容易认出来了,北狄人的眼窝深,而且睫毛也浓密得不像话。

长缨,我去了。

你等一下。

卫长缨叫住他。

长缨,你舍不得我。

李星回喜孜孜。

卫长缨转身走向墙上挂的《鱼戏荷叶图》,她拉动画的卷轴,便将卷轴给打开,从里面取出一把用黑布包裹的东西。

拿着这个。

这是什么?李星回欣喜地扯去黑布,只见黑布落下,手中突然出现一把精光闪耀的小剑,这把小剑不足一尺长,约摸有八寸,比匕首却要长。

剑身上刻着一行小篆字,他不认识,但看得出这把小剑是把绝世好剑。

上古神剑鱼肠剑,阿郎,这把剑是我生母的遗物,就送给你了。

传说中鱼肠剑锋利无比,因其细小,能藏在鱼肠中,故而命名为鱼肠剑。

李星回握起鱼肠剑,拈起自己的一根发丝,剑还没碰到发丝便已被剑气所割断。

长缨,我去了,你在家里等我回来。

李星回将鱼肠剑用黑布包好,插入自己的袖中,刚走到门前他又回来,紧紧拥住卫长缨,直到卫长缨喘不过气才放开。

这时他不回头地踏入夜色中。

卫长缨追出去,黑暗中炙热的风拂过,什么也看不见。

李星回骑马赶往隆回寺,离隆回寺还有一里路时,他便将马拴在路边的树林里。

此时隆回寺中灯火通明,李星回悄悄爬上墙头,只见白天的和尚还在手握刀剑巡逻,守卫严密,任是一只鸟飞进去也会被发现。

他只得耐心等待,可等到五更天还是没法子进去。

李星回只好先回去。

长安侯府卫长缨一夜未眠,黎明时分李星回赶回来,听他说隆回寺情形更是忧虑。

看来你只有扮和尚才能混进去,不然太显眼了。

要剃头发吗?李星回小心翼翼问道,他可舍不得头发。

剃头倒不用,只是要刮胡须。

李星回摸着嘴唇上的胡茬,笑道:好在只是刮胡须,嗯,最多几天就能长出来。

阿郎,你再去皇宫打探陛下回来没有?如果没有也不要说什么,他们若真挟制了陛下,容易两败俱伤。

我到附近寺庙里,给你寻一套僧袍,再买一个假发套。

两人分头行动,一时卫长缨先回来,隔了一会李星回回来,这次李星回没能进入皇宫,在第一重宫门口就被拦下来。

卫长缨寻思皇宫大概也被张击衣控制住,若李星回进去只怕是有去无回。

阿郎,你坐着,我打水给你刮胡须。

卫长缨打湿李星回的胡须,又在胡须上抹了澡豆,搓出泡沫,她便用小刀轻轻刮去李星回的胡须。

刮完后,卫长缨给他净脸,忽然卫长缨笑出声。

长缨,你笑什么?我现在很难看吗?刮去胡须的李星回不难看,只是去除了几分野性,也显得少年感重,是个浓眉大眼的英俊男子。

李星回不信,拿着铜镜照,他歪着头照了半天,自言自语道:刮了胡子我怎么是这个样子?铜镜中没有胡须的男子与他平时的样子还是颇有区别的,不过都很英俊。

长缨,你是欢喜我有胡须还是没胡须?他看习惯平时的样子,此时刮去胡须有些不自信。

都欢喜。

不行,你必须说一个。

有胡须的吧。

像他这样粗犷的面容,黝黑的皮肤,胡须反而更能修饰好脸型,突出野性,因此胡须是适合李星回的,这代表着他不再是一只幼鹰,他的羽翼已丰,他已能在蓝天自由自在地飞翔。

卫长缨拿出假发套给他戴上,又让他穿上僧袍,顿时卫长缨就笑得捂上眼睛。

这是好俊好英气的一个和尚。

我怎么成这样了?李星回又对镜自照。

挺好的。

真的吗?当然是真的。

两人说说笑笑,忽然小珠的身影在门前一闪,霎时小珠惊叫一声。

怎么了?小珠这才看清李星回,伸手指着李星回道:君侯怎么穿成这样子了?我还以为……她没意思说,差点以为卫长缨大白天的招了和尚进来。

卫长缨嘘了一声,道:小珠,你千万不要声张,此事暂时还不能对你讲,你就如往常一样。

嗯,好好。

小珠告了退。

不多久亥时将至,两夫妇又到了分别的时候。

李星回紧紧拥住卫长缨,说不出他心里的感觉,如果永远查不出隆回寺里发生什么,他就可以一日日留在卫长缨的身畔了。

去吧,小心。

卫长缨依旧送他到门前,凝视他的身影融入夜色中。

李星回快马加鞭赶往隆回寺,今日是第三日,还不知隆回寺中的情况怎样。

依旧在离隆回寺一里地的地方,李星回将马拴在树林中。

这次穿着僧袍,头上戴着假发套,又刮去胡须,他就只是一个英俊的小沙弥。

李星回从后门翻入,果然有了这身装束的掩饰,并没什么人特别注意他,加上夜里光线暗,遇到巡逻的也是火光在他面上匆匆晃过。

有几个和尚在菩提树下说话,李星回细听,却是一句都不懂,原来这些人说的并不是中原话。

原来他们是外族人,不知是什么人?李星回向前走去,前面是大雄宝殿,外间有许多和尚持剑守候,将大雄宝殿团团围住。

难道这里面关着人?会是陛下吗?李星回没敢靠近,他毕竟是生面孔,只好躲到墙角里。

这时来了几个小和尚提着桶,桶里盛的是稀粥,还有的提的碗筷,李星回心念一动,便伸手将走在最后的一个小和尚打晕,拖到墙角落里放好,然后提起盛粥的桶跟在那几名小和尚后面。

几名小和尚都低着头,很胆小的样子,似乎就是隆回寺里的和尚。

在大雄宝殿前,李星回和几名小和尚都被拦下,一名脸上长着横肉的大和尚盯着他们瞧了几眼,又瞧他们提的桶,才挥手示意他们进去。

李星回走在最后进去,一进去后他就看到昭元帝,昭元帝坐在佛像下一言不发,在他旁边的都是朝中的文武百官。

卫尊、朱律和王琅琊坐在一起,但也没说话。

几名小和尚开始盛粥,李星回端着一碗粥走到昭元帝前,低声道:陛下。

顿时昭元帝一怔,抬起头看到李星回,眼中陡地放出光,他不敢置信地抓住李星回的手。

你怎么来的?昭元帝也压低声音。

陛下,我去皇宫向你辞行,据说你在隆回寺,因此我又赶到隆回寺,才发现隆回寺的异常,因此才装作和尚混进来查探。

皇宫情形怎样?不知道,今日我去皇宫打探,已不让我进去。

昭元帝咬牙切齿,道:看来张击衣已经控制皇宫了。

李星回,你赶紧离开隆回寺,想法子通知驻扎在城外的岳琪将军带兵进城,攻打隆回寺。

陛下,我先带你出去。

不然你留在寺里,岳琪将军也会有掣肘。

说着,李星回眼神一变,迅速转身,将那几名分粥的小和尚打晕在地。

这时卫尊等人才看清是李星回,朱律和王琅琊眼中都不禁有喜色。

陛下,你赶紧换上他们的僧袍。

李星回又去看朱律和王琅琊,众人之中也属他俩功夫最高了。

二妹夫,三妹夫,你们也赶紧换僧袍,我们救陛下出去。

卫尊渴求的眼神望着李星回,李星回咬了咬嘴唇,道:岳父,你暂且留在寺中,等陛下出去后,我一定会回来救你。

好。

虽如此说,但卫尊却气得七窍生烟,心里骂他小兔崽子六亲不认。

外面守卫的大和尚开始催小和尚出来,昭元帝不再迟疑,赶紧换上小和尚的僧袍,那厢朱律和王琅琊也换上了僧袍。

众人将那几个小和尚拖到佛像后面。

陛下,你跟在我后面。

李星回提起桶。

昭元帝点头,也提起一只桶,朱律和王琅琊也提桶尾随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