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美人乡“英雄”冢

2025-03-25 16:16:31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6-16 7:51:38 本章字数:5241轩辕琳嘤嘤的哭着,好不悲痛。

这是她长这么大以来伤得最深最重的一次了,为什么……为什么?!兰若烟张了张嘴,抬起的手又重新放下。

她不是很会安慰人,她有什么事情都是以行动解决。

可是这事情不是行动能解决得了的。

只恨薛百涛人面兽心,花言巧语骗了琳儿的清白身子。

现代人对一夜情什么的玩玩就罢了的心态,在新婚之夜对自己的妻子要求颇多,更何况是不开化的古代,更觉得心忧。

如果没有碰到一个不介意她身子,全心全意待她之人,琳儿的一生可就是毁了。

安慰道:男儿心不可轻信,嘴里说的一套,做起来又是一套。

琳儿,不要因这一因这一负心薄性之人而痛哭流涕。

每次的爱情背后,受伤的总是女人。

女人受伤之后哭哭啼啼,而男人不知道在哪里花天酒地,毫不在意。

为这样一个人,不值得伤心。

天下之大,总会有一个真心待你的人在等着你,不早不晚,刚好遇见。

总会有一个人,只是怕就怕伤透了心之后,看不清自己的心思,不知道谁才是等你的那个人,谁才是你一生所托。

轩辕琳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没有看到兰若烟此刻迷茫忧伤的神色。

她也是一个苦命之人,受了伤,迷了路,看不清方向。

会有那么一个人吗?轩辕琳苦笑,她现在这个样子会有人要她吗?是他说过会真心待她一生一世,她才答应和他有肌肤之亲,可是现在……思及此,才止住的泪又忍不住流下来。

兰若烟无法回答,她也不知道。

但是还是轻点下头,这个时候,她需要看到的是希望,而不是自己的犹豫不决。

兰馨阁在此刻成了轩辕琳唯一能够倾诉的地方,窗外yin雨绵绵,下得好不阴霾,如同此刻房内人的心,忧伤成河,郁闷成海。

听王爷说吐蕃王为人品性不错,王爷对他交口称赞。

而且这位吐蕃王年少时曾经和琳儿有过一面之缘,至今对公主恋恋不忘。

轩辕琳对薛百涛心灰意冷,道:在江湖游历多年,自以为自己识人能明,哪曾想被人愚弄至此?母后从小对我宠爱有加,如今夏启有难,也是该为夏启出一分力的时候了。

她说这话,明显是对人生了无生趣,得过且过,毫不在乎的样子。

和亲大事,不是儿戏,琳儿若不愿,太后和王爷都不会勉强。

对于轩辕琳这番话,兰若烟很是心忧。

松潋堂兰若烟在轩辕琳走了之后,轻轻敲开了轩辕琛的房门。

进来。

房间内,轩辕琛的声音响起。

兰若烟没有带侍婢,推开了门,随手关上。

轻手轻脚的走到轩辕琛的身边。

轩辕琛见来人不说话,径直向自己走来,有些讶异,抬头看到兰若烟,放下手中的纸笔道,站起身来道:烟儿,你怎么来了?琳儿可还好?兰若烟见轩辕琛提起轩辕琳,摇头说道:不好。

琳儿被负心薄性之人伤了,一时半会儿恐怕恢复不过来。

这个薛百涛,我是不会放过他的!敢动我皇家的人,就该有这个觉悟!轩辕琛狠狠的说道,五指握得卡擦作响。

琳儿这个样子,嫁去吐蕃和亲应该是不行,你可有想好的人选?嗯?怎么问起这个?琳儿这次看清了薛百涛的为人,恐怕是死心了。

吐蕃和亲,这个人选恐怕我不多说,她也会争着要去。

轩辕琛有些奇怪,对于政事,兰若烟从来都不上心。

只要不牵扯到一些利害关系,她是从不过问的。

这怎么行?琳儿这个时候的心情……还有,如果吐蕃王知道琳儿……兰若烟欲言又止,这是她最关心的。

如若吐蕃王发现堂堂夏启的公主未出嫁之前已非清白之身,在那里遭嫌弃的话,那可如何是好。

她一个人在那里肯定会受委屈。

轩辕琛扳过兰若烟的肩膀,道:烟儿,在听到你和苏沐有了肌肤之亲之后,我的心在那一瞬间痛得恨不得死去,悔不得当初。

可是也让我明白了,比起那些,此时与我最重要的是,永远都不要失去你,其余的那些都不重要了。

我想,如果吐蕃王是真心喜欢琳儿,他不会厌弃琳儿的。

突然见轩辕琛如此深情,兰若烟有瞬间呆住。

就是眼前的这个男人为她遣散了后院,放下了王爷的身段和架子,向自己表明心迹。

可是,有孕在身的韶妃,现在又有一个叶妃,那以后呢?有会有谁?他的野心,他的身不由己。

可世上有几件事情是可以两全的?这段时间,我会好好开导琳儿的。

至于琳儿会怎么抉择,就看她自己了。

毕竟,这是她往后的一生,我们不能轻易给她决断。

多陪陪琳儿吧,这段时间,她肯定不好过。

我会替她瞒着太后,家丑不可外扬,皇室蒙羞不好说,到时候说出去,琳儿也难做人。

兰若烟看着这个时候的轩辕琛,和那时逼迫皇后母子的人判若两人。

这个男人,不是不懂的感情,只是他把一切都分得太清了,看得太透彻反而会失去很多东西。

次日清晨,院子里很安静,冬天的肃穆在摄政王府更加庄重。

一个娇小的身子裹着大麾,在庭院中穿梭,脚步匆忙,将跟在后面伺候的家仆甩在了老后面。

皇兄,琳儿有事和你说。

来到松潋堂,轩辕琳气喘吁吁的说道。

声音不大,带着浓浓的疲倦,但是却透着一股子坚定。

轩辕琛穿戴好衣服,屏退下人,开门让她进来。

这么早过来,什么事?看你这样子,昨晚一晚没睡?轩辕琛看着眼前鼻子冻得通红,黑眼圈散布在眼睛周围,眼睛红肿,布满了血丝。

她的声音很是沙哑,如果不是她自称琳儿,他怕是猜不出她是轩辕琳。

琳儿想好了,琳儿身为夏启的公主,夏启有难,琳儿自当出一份力,愿意和亲吐蕃。

僵硬的说完这番话,仿佛不马上说就会改变主意一样。

轩辕琛见轩辕琳如此,不想她因一时的伤心,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道:吐蕃和亲,如果不想去,我自会令选她人。

这件事我和母后早有相商,从亲王女儿中选出一名适龄女子,母后收为义女,封为公主和亲。

薛百涛如此薄情寡义的男人,只要不伤害我身边的人,他想怎样,我不管。

而如今,竟然戏耍到公主头上,我必定不会让他好过!皇兄,不必了。

看清楚了这个男人,我心差不多也死了。

琳儿这一生,不会再想其他,到哪里已经无所谓了。

皇兄不必相劝,我意已决。

如果你不答应,我会亲自请母后懿旨。

开口想为薛百涛求情,但始终没有说出口,只有离开这个地方,她才能彻底忘了这些事情。

皇兄知道了,只是你不要后悔才好。

毕竟,这是你一辈子的事。

其他人也不好多说。

母后从小就宠爱她,她的想法从来都会答应,不过这件事情,恐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和亲之事,琳儿知道,而且绝不后悔。

你说什么?!公主是和亲人选?这是怎么回事?永乐宫内,太后不可置信的呼道。

现在是轩辕琛掌权,如若不是轩辕琛同意,这件事情决不能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从亲王女儿中选出一名适龄女子,怎么会是琳儿?回禀太后,奴婢在御花园里听别的宫女在议论,不小心听到的。

太后焦急万分,在殿内不安的来回走动。

难道是轩辕琛为了拆散我们母女二人从中作梗?!难道以前的事情他都知道了?这么多年,我对他不薄,他竟这么狠心,毫不留情面?!她感到很是心惊,急急唤了宫人道:去!去给哀家将摄政王请来!是!奴婢这就去!宫人快步疾走,生怕走得慢了惹太后老人家不高兴。

摄政王府摄政王接旨,太后命摄政王即刻进宫觐见太后,不得有误,钦此!轩辕琛跪下接旨,嘴角挂着一丝讥讽的笑意,他的目标越来越近了……你……琳儿决意去和亲了?兰若烟站在轩辕琛的背后,小声的问道。

嗯。

既然是她的决定,我不会多加干涉,或许离开这个地方,对她来说是件好事也说不定。

起身随着宣旨的公公离开。

永乐宫太后,摄政王来了。

嬷嬷小声的凑在太后的耳边说道。

你们都下去吧,没有哀家的命令谁都不要进来。

语气严厉,警告的说道。

是。

殿内的宫人被这凝重的气氛给感染了,谨慎有序的小碎步退出殿内。

永乐宫内鸦雀无声,偌大的宫殿只有太后一人神色晦暗的坐在首位,眉头纠结在一起,仿佛有千万丝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两只手紧握成拳,关节渐渐泛白,长长的指甲插进了肉中都没感觉到疼痛。

太后娘娘,摄政王到了。

殿外,宫人恭敬的说道。

听到声音,太后僵硬的身子动了一下,周围散发的怒气更甚。

进来!声音透着无法抗拒的威严,和隐藏的怒气。

咯吱一声,厚重的门缓缓打开。

丰神俊朗的男子,浑身散发着高傲的气息,睥睨天下的神态,在这个自己母辈面前,并没有丝毫的缓和。

在看到轩辕琛的第一眼,太后就忍不住走下来,面对着轩辕琛,生气的说道:摄政王,琳儿和亲之事,你如何给哀家交代?!好歹哀家是夏启的太后,皇上的亲娘,摄政王就这样毫不把哀家放在眼里!和亲之事,就如本王日前对太后所说,至于中途变故,不是你我能够掌控的!轩辕琛清楚地道出了实情,至于要不要相信,不是他能左右的。

这番话在太后的耳里,完全就是推托之词,现在一手遮天的摄政王,有什么事是不能掌控的?!以往母慈子孝的面具一扯破,而今字字争锋相对。

摄政王此言,哀家如何相信?!如今国事多变,哀家对你虽有依仗,但不代表什么事情都要依你,狗急了还会跳墙,哀家在宫里这么多年,要想给你使绊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此番话说出来,母子情面已经有些不顾了。

她原本就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这么多年以来,有些事情装得太久,也已经够了。

轩辕琛怒极反笑,道:呵。

太后以为是我硬逼琳儿去和亲的?既如此,当初为何还要与你相商!本王从不做白费力气的事情,太后只管在宫中安享晚年的好,有什么事情,听听就算了,当不得真。

现在国事不平,有用得到她的地方,只要她不做什么让他难以招架的事情,她现在的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自己亲儿重病在床,孙儿如今不知去向。

太后焦虑万分,她知道她的大势将去,一人在宫中恐会孤立无援,南宫慎那个老匹夫见风使舵,转而投向轩辕琛,自己现在手中的筹码,已不足与轩辕琛抗衡。

而今琳儿要送去和亲,在这个偌大的宫里,以后怕是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了。

难道不是你?琳儿那性子是断不得愿去和亲的。

这件事情先缓一缓,等哀家把事情弄明白了再说。

摄政王不可能连这个面子都不卖给哀家吧?开始一想到琳儿将要远嫁,心中一下子就慌了,平时的沉稳和冷静一下子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个自然,不过还请太后不要将时间拖得太久,不然两军交战,到时候生灵涂炭,我想也是太后不愿见的。

他知道就算是太后出马,琳儿的决定还是不会改变,但是他也没那个心思再出言相劝。

轩辕琛知道这里也没自己什么事了,很自觉的离开。

太后见轩辕琛离开,急急命人唤来轩辕琳。

轩辕琳自被薛百涛伤了心以后,每日独自郁郁寡欢,只有见人之时才强颜欢笑,见母后唤人要见自己,怕她担心,更装的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母后,您怎么想起见琳儿来了?是不是想琳儿了?轩辕琳如往常一般和太后嬉笑,只是暂时埋藏在心底的悲痛,蠢蠢欲动,想要当着自己最亲爱的母后抱头痛哭一场,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

这样做的话,母后必定不愿自己就此嫁入吐蕃,而且薛百涛那个负心的男人肯定也不会有好下场。

她虽然也恨那个男人,但是她还是学不会狠心。

见从小自己宠爱有加的女儿这个时候还对自己装糊涂,太后此刻心中有些不悦,有些许痛心,也有些许无奈,声音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琳儿这个时候还要和母后装傻么?过不了多久,你就要嫁去吐蕃了?跟母后说,是不是你二皇兄逼你的?不用顾忌,是什么说什么就是,母后护着你。

你不愿去,谁也没有办法强迫你!母后怎么这么想?!您是不是和二皇兄有什么误会?!轩辕琳心中吃了一惊,母后怎么会这么想二皇兄?这是琳儿自愿去的,和二皇兄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再说二皇兄还劝琳儿想清楚再决定,没有人逼迫琳儿。

她是伤了心,狼狈的溃逃,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了自己而破坏了而皇兄和母后的关系。

母后会这么想,还不是你这丫头从小就厌恶宫廷的繁复的规矩,向往自由。

嫁去吐蕃,那里人生地不熟,到时候受了什么委屈欺负,母后也帮不了你。

琳儿为何想嫁去吐蕃?她有些弄不懂这个女儿,怎么会突然萌生了这个心思。

儿臣这些年在江湖上闯荡,看多了江湖的纷纷扰扰。

日夜漂泊,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的日子过得久了,想要安定下来。

而今夏启边关危急,儿臣也想要出一分力,任性了这么久了,身为夏启的公主,不能再让夏启的臣民失望了。

轩辕琳的语气尽可能的欢快,不想让她母后听出任何异样。

琳儿……太后心中十分不舍,她的琳儿是任性了些,但是是她惯得,她只希望她能无忧无虑的过这一生,没想到她还是这么懂事,为国家分忧。

只是……这样一别,何时才能相见。

母后不忍心你一人远嫁那么远的地方,你皇兄重病在床,太子不知所踪,母后不想你也……说着,竟泪眼模糊。

母后,不用太过忧心,皇兄吉人自有天相,老天会保佑她的。

母后也不用为儿臣担心,儿臣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决定,只是希望母后能够成全孩儿。

她不知道再这样说下去,会将所有的事情全盘托出,这是她不想发生的。

我孩儿是长大了,能够为母后分忧了……双手抚上轩辕琳消受的脸颊,道:只是可怜了我的女儿,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