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6-20 7:52:02 本章字数:5231这……王爷怎可如此行事?!将百姓和将士们置于何地?杨副将书信揉成一团,气氛的扔在地上。
莫急,他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对付南宫家的老贼,不留下骂名罢了。
不找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方法,南宫慎那个老贼不除,他也不安心啊!轩辕琛心思缜密,断不会留这样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在身边。
那这场仗该怎么打?别的逢场作戏还好说,战场上刀剑无眼,难道还能中途喊停?!杨副将不满的说道。
南宫老贼不是还有一儿子在这里吗?真刀实枪有年轻人上场,我们行军布局,只需坐镇就好。
兰祁风说道,见杨副将还有话说,连忙说道:这一次,我们就按王爷所说的做吧,他既这样安排,一定是准备妥当了的。
我们在这里,只是陪着他演一出戏而已。
如此……好吧!杨副将无可奈何的说道。
这件事,委屈你了。
你跟随我多年,我不瞒着你,就怕你到时候在战场上莽撞,伤了自己。
兰祁风安抚的说道,说到底,在烟儿嫁给他的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他和他虽不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但也相隔不远了。
旌旗飘飘,鼓声阵阵。
远远的就有马蹄声传来,兰祁风老远就能感觉到地面在震动,尘沙满天飞,吐蕃的精锐骑兵在满目黄沙之中,铁踏而来。
好大的声势!杨副将站在城墙上,望着越来越近的吐蕃骑兵,大声的喝道。
南宫瑾站在兰祁风的右边,银璨璨的铠甲,血红的披风,真个皮肤黝黑,有常年历经风霜的痕迹,只是那有神的双眼,才看出来这年轻人的实际年龄不大。
铁骑军队是吐蕃的精锐部队,十五万吐蕃甲兵,环城建营,连绵三十余里,远远观去,便如城墙。
而这支队伍,却是由吐蕃王亲自率领,更是骁勇健硕。
兰祁风站在城楼之上,目光炯炯的盯着吐蕃王,那在西南如鹰一般凌厉的男子,此刻正迅猛的带着部下杀过来,势不可挡。
吼!吼!吐蕃军队在城墙下面叫嚣着,连日以来,夏启失势,吐蕃王带领部众乘胜追击。
吐蕃和夏启两国交界处,地势崎岖。
城关是吐蕃和夏启的咽喉要塞,如若城关失守,那么,吐蕃的十五万铁骑,必将无可阻挡的踏入夏启这片广袤富碩的土地。
将军,末将愿领战前去!杨副将军一见这个阵势,在看看这些天以来的晦气,就忍不住想挫一挫敌人的威风,哪还管真战还是假战。
兰祁风微微皱眉,他不知道轩辕琛是怎样交代吐蕃王的,也不知对方的人确切实力如何,这样将杨副将军放下去,他不放心,正思索间。
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兰大将军,末将愿前去,还请将军成全!目光锐利的盯着下方队伍中的某一人,杀气腾起。
这样,你二人先不可动刀枪,先劝对方归顺,如若对方不允,再让对方屈服。
兰祁风说道。
二人面色激动,似乎并不买兰祁风的帐,但是,还是点头应下。
两军队伍对峙,南宫瑾和杨副将军二人两马并驾齐驱,对峙吐蕃王。
战场上,最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就是气势。
气势上输了,那么回天也乏术。
兰祁风在高处紧紧盯着城下大军,若有所思,见两方的气势在对阵中越发剑拔弩张,转身向里走去。
杨副将军是个冲动的性子,南宫瑾年轻性子也是急躁。
尤其是南宫瑾,援军一到,恨不得立马将对方打得个落花流水,哪里还想劝降。
两方几言不合,又将打起来。
正当形势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时,城门大开,吐蕃军蠢蠢欲动。
一马在前的兰祁风成功的吸引了两方的视线,麦色肌肤的男子,混在人群中,勾起了唇角。
京城。
穿过繁盛的街道和小贩的叫卖声,琛王府内。
王爷,爹爹年事已高,我不放心,还请深圳网下旨,让我前去支援我爹爹。
兰若风原本在府上待得安逸,每天办一些轩辕琛差办的事情,日子也容易打发,只是这两天他心神不宁的,于是,就跑过来找轩辕琛要旨意。
此去吐蕃还有一番距离,你确定你去战事还没有打完?轩辕琛笑得莫测,仿佛对当前局势了如指掌。
兰若风不是愚笨之人,听轩辕琛这样说,知道其中必有因,问道:还请王爷指示,我恐是担心家父而已。
家父已许多年为带兵打仗,这一去,前路未知。
兰大将军有你们这一双儿女,恐万事足以。
我想此刻,兰将军也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本王的意图,对于你,我也不必相瞒。
这一番征战,是本王一手策划,家父定会平安无事,而且,很快就会带兵凯旋归来。
轩辕琛十分有节奏的敲着桌子,十分惬意。
王爷!我还想……兰若风话没说完,只听门外有人来报。
轩辕琛迟疑了一下,看了看兰若风,令人进来回话。
似乎并不想避忌兰若风,不知他是如何心思。
如果轩辕琛是心胸狭窄之人的话,在兰若风帮着兰若烟救皇后之后,他对兰若风肯定会有所报复。
不过,轩辕琛即已经原谅了兰若烟,这个暧妹成痴的男人,他怎么还好责怪,怕是到时候又要牵扯出麻烦。
启禀王爷,前方有战况呈报!一人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信。
轩辕琛接过信,当着兰若风的面将信抖开,细读起来。
只见轩辕琛面色凝重,兰若风看得也心惊,生怕会出了什么事情。
兰若风开始还耐着性子,但是等了良久,轩辕琛还是不发一句话,忍不住开口问道:王爷,不知这信上有没有提及我爹?边境战事如何?一连串的发问。
轩辕琛抬起头,看着兰若风,眼神中带着一抹悲戚。
兰大将军没事,你不必担心,战事已结,家父很快就能班师回朝。
吐蕃归降,兰将军此番立了大功。
听了这话,兰若风提着的心慢慢的放下,只是,为何轩辕琛说出这番话却是这个表情,他不是应该开心吗。
控制不住心中的疑惑,问道:既如此,王爷的表情,并不是很开心。
王爷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南宫一家,几代重臣。
而今,却……难道说南宫瑾将军叛变?这个怎么可能,他们一家与吐蕃有些血海深仇。
难道是……越想越吃惊,难道是南宫将军战死?南宫瑾他是见过的,这人非常有才华,武功也好,比起两位哥哥,南宫瑾更让他敬佩三分,只是性格有些鲁莽,不能相激。
你想的没错,南宫瑾已战死。
听说当时一片混乱,南宫将军在战乱中被杀死。
而后,吐蕃不敌我夏启,主动求和。
话只这么多,本王还有事情,先不作陪了。
来人,送客。
话一说完,率先走了出去。
战事一了,有许多事情他必须的安排。
南宫老贼再丧一子,心中肯定会怨恨,到时候,还得想办法安抚他。
毕竟,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
他要进宫,和太后商量一下如何安抚南宫一家,毕竟,现在夏启名义上最大的是太后。
他只是一个暂代的摄政王,这方面的安抚政策,还是得太后出马。
永乐宫内,你说什么?南宫瑾将军战死,这,这,如何可能?南宫将军骁勇善战,他的两个哥哥不幸成为了吐蕃的刀下冤魂,他,唉,还是步了哥哥们的后尘,只是往后的日子,苦了齐王一家了。
本王一接到消息,就将此事封锁起来了。
齐王膝下共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都战死沙场,现在唯独剩有一女儿。
将士们凯旋,定有奖赏,只是那些在战争中丧命的将士,还需有一个好的安排。
这些事情,就烦劳母后了。
表面功夫谁都会做,他比一般人做的还要好,兔死狐悲,总要做做样子。
太后应允,怎么说这都是为夏启的江山奉献出自己生命的臣民啊。
有些犹豫的开口问道:不知琳儿在吐蕃可好?这番战事,琳儿在那里会不会受委屈。
战事之后,他们定不会亏待琳儿,只是之前,会不会有心怀不诡的男人进谗言。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千古不变的老话。
母后不必担忧,本王派了使者亲自相送,既然使者都未回,想必琳儿一切安好。
轩辕琛说道。
吐蕃王对琳儿爱慕已久,怎么舍得让琳儿受委屈。
当然,这些话,他不想对她说,让她多担心担心也好。
兰祁风凯旋而归,京城一片喜庆。
轩辕琛应诺对众将士嘉奖一番,被蒙在鼓里的将士很开心的接受了封赏,毕竟,这是他们拿命换来的。
那些战死的弟兄们,也一一得到了安抚。
只有杨副将军面色始终不善,在庆功宴中,不似于轩辕琛的谈笑晏晏,一直摆着面色。
席下,兰祁风授意杨副将军出席,两人走到隐蔽之处,兰祁风开口劝道: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也不想名人说暗话,我知道你也不喜欢这些,只是,有些事情,不能将他看得太过死板,换个角度你会好过些。
不要再气了,我知道你爱惜那些战死的将士,但是,要想成大事,就要有人铺路,这些人,都是他人的垫脚石罢了,不知等到哪一天,就轮到我们了。
我就是替他们不值,拼死拼活的在卖命,结果,只是一场戏。
这场戏是假还好,他们还能活过来,只是这场戏,却让他们永远的失去了性命。
杨副将满脸哀戚的说着。
兰祁风有些不忍,他如何不知。
将士们最光荣的就是死在战场上,他们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我相信,在泉下,他们也会安宁的。
逝者已矣。
我是粗人,就会带兵打仗,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我是坚决不去了。
夜朦胧,花未央。
有多少人家在暗暗哭泣,祭奠死去的亡魂。
齐王府内。
你敢再说一遍,信不信本王现在就将你拖下去斩了,没轻没重的东西,竟敢咒我儿死!王爷饶命,是我听归来的将士说的。
饶命啊~太后懿旨到。
念齐王一家,三子为国家安宁,战死沙场,哀家惊闻,甚是心痛。
特封南宫家世袭爵位,永世享富贵尊荣……南宫慎在听到三子战死沙场之后,昏死了过去。
齐王府顿时一片混乱,忙着给齐王请医看病。
南宫金枝惊闻哥哥战死,父亲昏死过去,焦急万分。
向轩辕琛请示回家照看孤老,轩辕琛应允。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膏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髹无鬓堆髻样,叙红不用赭面妆……无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
来人。
华丽的异族宫殿内,一女子柔声响起,打破了这一室的宁静。
王后,请问有什么吩咐。
异族装扮的侍女,恭敬的问道。
没什么,就是一直呆在这里有些闷,想出去走走。
女子目光怔怔的说道。
是。
王不在,吩咐奴婢好好伺候王后。
王后娘娘初来乍到,我们吐蕃的风情和夏启不同,王后想去哪里?欣赏什么样的?奴婢吩咐下人准备。
侍女殷勤的说道。
不用了。
我就想随便走走,不必劳师动众。
如若不熟悉这里的环境和地形,她不想麻烦别人。
转身向门口走去。
是。
见自己的提议毫不领情,侍女有些丧气。
自己刚刚被分配照顾从夏启远嫁而来的和亲公主之时,还被好多侍女羡慕呢,只是,这个刚嫁过来的公主好像并不是很开心。
难道是因为一来没见着吐蕃王?她心里嘀咕纳闷着,一回神,见王后只留下一抹消瘦的背影,慌忙追着出去。
却不多时,哪里还有王后的影子,侍女慌不择路。
只傻愣着眼前的分叉口,结果两人两条路。
天蔚蓝,如同苍穹一般,像是望不到边,你才觉得还有很深很远;一下子,又仿佛近在眼前,一伸手就能够够得着。
轩辕琳外出游玩的这些年见过不少风俗人情,和各色美景,还是被眼前这美妙的景象所迷住了。
蓝天白云,苍穹大漠,云海雪林,漫漫青草,一座座白色圆顶帐篷,成群的牛羊。
还有牧民休闲的打马,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就这样随心而走,没有顾虑,任何一处都是一个全新的地方,不知不觉,也不知道走了多久。
有些累了,想要开口唤人的时候,才发现原本应该跟在身后的女官已不在。
在来吐蕃的路途中,她一路像个木头人一样,没有什么表情地端坐在豪华的马车里。
以为会有很多想法,不想,却麻木到想不出什么。
没有期待,没有想象,只是想往后的日子,走一步算一步,她是真的有些累了。
只是有些东西该来的还是要来,躲不开,逃不了。
大婚之夜,轩辕琳原以为会见着吐蕃王,然后,亲口说出自己的立场,不隐瞒,随生活而生活。
只是,没想到,却一直没见着他人。
她是王朝的公主,当然知道,作为一国君王,事务繁忙,可能许久都不会亲近后宫的女子,或许,他另有喜欢的人,另有住处。
心中侥幸之外,还有一点儿失落。
难道他说不介意自己身子的事情是假?只是为了安抚皇兄,皇兄说他曾见过她,可是她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嫁入吐蕃好些日子以来,宫里的下人对自己毕恭毕敬,但是就是没见到传说中的吐蕃王。
每次她开口询问,就被搪塞过去了。
她知道普通的下人宫女是无法知道赞普的行踪的,但是出于好奇,想要把事情早点挑明,好少了一桩事。
她刚刚嫁到此地,脸皮薄,又不好多问,只好作罢。
王后,到我们这里歇歇吧!一个面容有些黝黑的中年大妈,有些紧张的问道,略微蹩脚的汉语,从她嘴里说了出来。
轩辕琳有些吃惊地看着她,她这一路走来,这一身汉家打扮,让牧民一眼就看出她是从夏启嫁过来的新王后,虽然态度友好,但是他们说的话,她不是很懂,只能笑笑应对。
而眼前这个笑容亲切的大娘,让她倍感温暖。
你会说汉语?大娘,您是汉人??是。
话说来长了,王后累了吧,进来坐会儿吧。
大娘早听说这个夏启的和亲公主,只是闻名不如见面。
她机缘巧合在吐蕃生活了几十年,算是深刻体会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情,见王后漫无目的的走着,神容有些憔悴。
这才开口,说了许久未讲,有些生疏的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