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由于冉家院子小,房间少,冉樱便和冉夫人住同一间房。
冉夫人躺在床上亦是满腹心事,见一向好眠的女儿不停的翻身,便开口问道:我的儿,是有心事不成?嗯。
冉樱趴在床上,看着从窗外透进来的月光发神。
知女莫若母,冉夫人也猜到了女儿在想些什么。
只是她一时找不到切入点,故而一问,不过是想让女儿挑起这个话头,哪知冉樱嗯了声就没反应了。
冉夫人无法,干脆找话头把这事挑明,憋着她心里也难受:樱娘,娘很早就知道你不喜吴公子,那你看你那堂哥如何?自从冉家到成都定居,不用为生计发愁后,女儿的亲事就如一块大石头般压在冉夫人的心头。
要是冉家还没败落,这事就好说,凭冉家的财力和夫君的人脉,找个门当户对,人品优良的后生,那是手到擒来的事。
如今冉家不过是寻常小户,要找个优质女婿,就很有难度。
冉夫人又担心女儿前十几年过惯了富贵锦绣的生活,看人眼光过高,这家看不上那家看不上,拖下去不就成老姑娘了。
所以,今晚得弄明白女儿心中的想法。
堂哥还不错,比吴家的好多了。
冉樱正躺着烦恼这事,冷不防娘就提这茬。
冉夫人心中一喜,总算还有人能入女儿的眼,说明儿女并的并非眼光过高,这么一来就好解决了。
樱娘,你年纪也不小了,明年二月份就满十四了,也该考虑考虑亲事。
既然觉得堂哥不错,那让堂哥做夫婿如何?要是冉家没发生变故,冉樱现在只怕亲事都定了,就等着及笄后出阁嫁到夫家。
娘,虽说堂哥不错,但女儿还想再等等,只处了一个月,哪能轻易看出好坏来。
冉樱想了想,决定当鸵鸟,想把这事压一压。
她现在心乱着呢,偏偏娘还问这些,如何能静下心来深思熟虑。
另一张床上的冉夫人却不乐意了:再等等,只怕上门提亲的就不止吴家了。
才出了一个月,虽然其他方面了解得不多,但能看出杨林这孩子是根好苗子。
樱娘,你快告诉娘,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罢。
最后一句言之切切,略带了些恳求。
冉樱听了冉夫人最后的语气,也不便藏着掖着了,索性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娘,女儿一直很是羡慕娘,一心想要找个像爹那般,不论贫富都只有娘一人的夫君。
堂哥瞧着确实是个极好的人选,只是像爹那般的男子实在是太少了。
冉夫人闻言默然,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世间的女子谁不期望。
冉樱心中也清楚,她所求的,恐怕很难实现。
就算她手段高心机巧,防住了家里,可外面防不住。
男人们可以养外室,去青楼喝花酒狎妓,整个社会风气便是,简直防不胜防。
所以,像爹和堂祖父那般,终身都不纳妾的,简直是打着灯笼火把都难找。
在古代,男人纳妾收通房是天然合法的,蓬门小户只娶一妻的,那是养不起。
现代还有重婚罪这层罪名约束着,男人们尚且按捺不住,胆小没钱的搞个一夜情,花钱找个小姐;胆大钱多的,包养个小蜜,都是常事。
就因为看清楚这点,冉樱对在古代找个好男人基本不抱什么期望。
所以,就算瞧着杨林不错,冉樱也不愿意以身试险,就怕一不小心踩到了地雷。
你这孩子,原来是这样想的。
樱娘,你且先听听娘与你爹的事故再好好想想罢。
十六年前,冉夫人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整天在绣庄里为贵人家中的小姐绣嫁衣。
天天对着大红色的绸缎,绣着象征吉祥的鸳鸯鸾鸟,她那时最大愿望,不过是乡下的爹娘能在十五岁时把她赎出去,配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夫妻二人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冉夫人出生在一户穷困潦倒的庄户人家,穷得爹娘不得不把大女儿卖掉。
冉樱只知道娘闺名乃是一个锦字,其实冉夫人是没名字的,因在家中排行老二,爹娘便唤她二丫,三个孩子也只有三弟有个小名。
饱一顿饥一顿的人家,哪里还有闲情逸致给女儿取名呢。
在大姐被爹娘卖了两年后,一家人实在揭不开锅,又把二丫卖了。
人伢子见二丫虽然蓬头垢面,脏兮兮的。
可五官端正,长大后也是个小美人,就动了把她卖到青楼去的心思,因此很是爽快的给了五两银子。
二丫此时已经七岁了,虽说是个乡野丫头,无甚见识。
但人贩子来村里买人的时候,她和其他小孩子也去凑过热闹的,知道一个丫头片子,差不多能卖三两银子。
如今这人伢子如此大方给了五两,二丫心中就有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一路上,二丫瞅准机会讨好着那人伢子,端茶递水,小心翼翼,笑眼盈盈的伺候着。
奈何路上时间太短,人伢子对二丫的态度比其他女孩好些,却并未改变他的想法。
幸亏人伢子去乡下买了丫头,要带到家中养一段时间的。
不然一个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的,怎么能卖个好价钱,二丫便抓紧时间讨好那人伢子的娘子和儿子。
过了十几天后,这招颇见成效,成功博取了那位娘子的同情。
想着丈夫坐这种卖人肉的生意,不知损了多少阴德,如此乖巧的女孩子,也不忍心卖进青楼。
便劝说丈夫,把二丫卖进了绣庄。
去绣庄是二丫自己的主意,卖到大户人家端茶递水不好,最好能学个一技之长,到时候赎身嫁人了也能糊口。
二丫如愿以偿的进了江南最大的绣庄当学徒,不怕苦不怕累的熬着。
在她十二岁的年,爹还来看过她,说是家中越来越好了,过一两年就来把她赎回去。
二丫听了这话自然很高兴,在绣庄干活越发卖力。
又过了两年,十四岁的二丫和绣庄的小姐妹趁着难得的空闲,相约去逛庙会时,丢了方锦帕。
偏巧又被冉樱的老爹冉行捡到了。
见帕上有着绣庄的标记,便一路顺藤摸瓜,找到了绣帕的主人二丫。
或许二人早已姻缘注定,冉行第一眼见了二丫,便打定主意要给她赎身。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二人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在冉行没出事之前,生活一直很和美。
这故事冉樱之前只知道一星半点,却不知二人缘起一条手帕。
这种桥段她只在才子佳人的话本里瞧过,如今听冉夫人说完了,恍然大悟:难怪不得爹叫娘‘锦儿’,怕是那方锦帕的缘故吧。
那大姨和外祖父,最后怎么样了。
是了,你爹嫌二丫太土气。
大姐不如我运气那么好,卖在本省城里,据收大姐那伢子说,是准备卖到北边去的,我在京中呆了十多年也没寻到她。
至于你外祖父一家,你爹当日把我赎出来,我就回了趟家,已经空无一人了。
乡邻们说是欠了地主一大笔银子,还不上,偷偷跑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冉夫人重重的叹了口气,想起幼年受苦之事,神情有些郁郁。
冉樱见娘心情有些不好,干脆爬下床,钻到娘的被窝里去安慰。
冉夫人抹了抹眼泪,突然笑道:看娘真是老糊涂了,说这些往事可不是为着伤心。
樱娘,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些事情想得太清楚了。
比如说你的婚事,要是把每个合适的人选都挑剔一番,恐怕没人合心意。
你看当年娘和你爹的事,你爹那会就凭一张帕子,见了一面便赎了我的身;而娘那时也敢义无反顾的跟他走,我们俩绝对是脑子发热。
可若是当年我们两人有一人稍微清醒些,就绝不会有你和小宁了。
樱娘,其实你羡慕的美满姻缘是感情冲动的结果。
娘并不是说,这亲事咱们就不该好好想想,糊里糊涂就嫁了。
而是,好的婚姻不单要靠深思熟路,也要靠赌一把。
就算把男方的情报打听得再齐全,也有失之偏颇的时候。
大体了解得差不多就行了,日后究竟过得怎样就看这把赌运如何,以及会不会持家了。
冉樱默然。
其实冉夫人说得很有道理,便是现代的到了谈婚论嫁地步的男女,也不敢说对对方完全了解。
因为人有时候自己都不够了解自己,更何况还隔了一层脂肪一层皮的他人。
冉夫人见女儿不说话,知道她是听进去了,继续道:杨林那孩子,我和冉妈妈瞧着就挺好。
樱娘,你想想看,嫁了堂哥,一无婆婆刁难,二无姑嫂妯娌,省了多少事端。
就说婚后纳妾的问题吧,有堂祖父、娘和妈妈守着,加上婚后你两感情和顺,可能性有多大,樱娘你自己都看得出来。
何况,堂叔告诉过我,你堂哥出身穷苦,被黑心的继母卖给了人伢子。
一心只想讨个能理事,和顺的妻子,妾、通房这种内宅不宁的祸源,他是敬而远之的。
娘话就说到这,剩下的,你就好好考虑着,要不要赌这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