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贾瑶待嫁(七)

2025-03-25 16:23:53

奴婢容氏见过贾三小姐,奴婢碧氏见过三小姐。

皇帝赐下的教养嬷嬷还是在夏天即将过去的时候提前来到了荣国府。

贾瑶看着眼前两个服饰严谨满脸褶皱的老太太,心里清楚知道这些婚前教导皇子正妃规矩的教养嬷嬷在宫里都是有些地位的,她脸上有礼却并不过分热络的带着微笑道,两位嬷嬷不必如此客气。

贾瑶不懂宫中规矩,许多事情还要仰仗嬷嬷教导。

说着微微侧脸,似有若无的瞟了一眼后头的桃溪和杏枝。

桃溪和杏枝都是伶俐的,默不作声上前给两位嬷嬷见礼。

让贾瑶满意的是,两个嬷嬷也并没有拿大,嘴里说着两位姑娘客气了,扶着桃溪两人起来时却接受了桃溪两个塞过去的装着成色中上的东珠的小锦袋。

贾瑶嘴角弧度加深。

不管这两个嬷嬷是不是皇帝势力下的人,她只学好表面上那些东西就好了。

她不会自不量力的一见面就妄图把两个嬷嬷收为己用,两个嬷嬷会不会忠心不说,也会叫上头的人觉得她迫不及待没有脑子。

此时此刻,嬷嬷接受她示好的态度,显然说明她们也不是蠢笨的,双方互相都是肯给面子的。

因而不管嬷嬷暗地里属于哪一方势力,她们两方都不必在意。

想来这嬷嬷差不离就是皇上派下的吧。

不过她也不必就防着什么。

她未来的皇子夫君若是不愿意她被监视,总会有动作的不是?若是无所谓她被皇帝放在眼皮底下……那她也无所谓呢。

反正她现在也没什么秘密不是么。

贾瑶自小规矩疏露,见识鄙薄。

对于要学的礼节多有不懂之处。

可否请两位嬷嬷仔细告知?贾瑶和气的问道。

回三小姐的话,宫中的规矩无非是站,坐,行,礼。

三小姐出身大家,一举一动都符合闺秀典范。

也没什么特别讲究。

只是于礼上,宫中之礼自然与宫外有所不同。

从明日起奴婢和碧嬷嬷便会将宫中大至丧葬,嫁娶之礼,小至家礼,一一告知三小姐。

想来三小姐天资聪颖,学会些礼仪定数,也并非难事。

容嬷嬷沉声回答道。

如此贾瑶便谢过了。

贾瑶轻轻点头,心里暗自为自己还有一天好自由支配而苦中作乐的暗自高兴。

贾母早已经给两个教养嬷嬷安排好了住处。

吩咐小丫鬟好生带嬷嬷去休息了,贾瑶也回了自己的住处。

一日无话。

晚间,贾瑶又去了贾母那里用饭。

彼时贾母早已经不再日日拘着宝玉在身边。

黛玉也在林府里头备嫁,等闲不能来贾府的,贾母身边常陪着的小辈竟只剩了贾瑶一个。

问了两句贾瑶和那两个宫中嬷嬷相处如如何,贾瑶自然如实说了的。

左右没什么特别的,贾母对宝贝孙女行事还放心,就没再问什么。

只是顺着教养嬷嬷来府这件事,贾母自然想到贾瑶已经被赐婚,后年就要嫁到宫墙里头去了。

从此见一面也不易。

再看看身边的小辈一个个都长大了,现在陪在身边的也就这个小孙女儿,等过两年自己身边还不知是怎样的寂寥情形,便忍不住悲从中来,长吁短叹起来。

贾瑶又岂不知贾母心事的,转念一想便知道素喜热闹的贾母是感觉膝下寂寥了。

她微微转动眼珠,孙女儿好些日子没见芳哥儿了。

前儿我还恍惚听二嫂子说芳哥儿会念三字经了?贾母哪里不知道她的用意,只是不愿惹得孙女也难受,便顺着她的话头说了下去,那个小家伙儿,我前些日子还见了一回。

机灵的了不得,和他爹小时候一模一样呢!贾瑶素来知道贾母对贾琏的疼爱不输给宝玉的,这话头儿挑的准是没错,瑶儿如今恍惚听外头说,琏二哥哥如今很是有本事呢。

贾母的笑容果然更真心了些,唉,他有多少本事!左右能把我们瑶儿的嫁妆挣出来就完了!老祖宗~贾瑶佯装羞恼,一副小女儿情态。

贾母果然被她这副娇气样子哄高兴了,笑的满脸褶子都透出了慈祥的味道。

贾瑶看着贾母布满皱纹的脸,虽还笑着,心里却泛上了难以抑制的忧郁。

这些年里,老祖宗是真心疼她的。

虽然她在贾母心里永远不可能比过贾家,两个儿子和两个嫡孙,但是她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

贾母对她真的是奶奶对孙女儿的疼爱,她还能要求什么呢?她不是小孩子,对长辈的一点点偏心就愤愤不平,她知道贾母不欠她的。

作为嫡孙女,她的地位,吃穿,教养,疼爱一样没少过,这些就值得感恩了。

她没有资格妄想贾母把她凌驾于贾府,凌驾于儿孙之上。

而且,贾母其实从来没有要求她回报家族什么。

贾母对宝玉,贾琏好,但同时她对他们也有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有出息,给家族带来好处,把家族发扬光大。

而贾母在她被赐婚之前,只是疼爱她,却没有要求她为家族作出牺牲。

她不是现代社会那些什么都没经历过的被宠大的小孩子,觉得一切人对自己好都是天经地义的。

这些年里贾母,王夫人,贾政对她无条件的好,她都看在眼里……只是,作为一个女人,在这种社会里,她真的不知道能回报他们什么。

而今,她要嫁进宫墙,将来要面临着的巨大可能,除了可能给贾家带来巨大荣耀之外,还有可能带来巨大危险。

她知道如今已经拥有一个王子腾一个贾宝玉的四大家族,已经不会选择这种风险投资了。

可是,他们却被一道旨意莫名的拉上这条风险莫测的路。

皇权大于天啊……她要好好活着,也想让对她付出爱的家人好好活着。

所以,三皇子…她想起那双桃花林中笑意温柔的眸子,你若接受我,我愿意和你一起努力。

老祖宗,贾瑶给贾母布了一筷子菜,多吃些易克化的。

瑶儿听鸳鸯说,这暑热时候最是容易晚上积食的。

贾母点点头,这些话你多学学是好的。

往后也要自己注意身子,还得懂得关心夫君关心长辈,顿了顿又道,罢了。

宫里除了太后娘娘也没什么……老祖宗已经给你讲过了,你自己拿捏着分寸。

贾瑶明白她的未尽之意,乖巧的点点头应下了。

第二日开始,贾瑶便开始了跟嬷嬷学规矩的日子,其忙碌劳累程度接近为秋闱备战的宝玉。

最开始的行礼站坐卧对身轻骨软,学舞多年的贾瑶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身为皇子正妃的品级,宫中同品级的位置,行颔首礼的姿势,距离,遇到皇嗣,皇亲的礼节这些东西贾瑶基本在嬷嬷演示两遍后就能做的优美得体了。

只是两个月后,最开始的称呼,行礼,行为要求都已经学习完了,各种仪式的礼节就让贾瑶有些疲惫了。

还好,她有空间撑着,而且这时候玲珑丹的另一个优点也开始显现出来。

她用脑越多,在一次次的筋疲力尽之后,她思考,记忆的速度也愈发快了起来。

只让两个嬷嬷对她的天资称奇,直说教导贾瑶格外容易。

在不断地学习规矩礼节之中,时间很快到了年节时分。

这一年的春节,因着林如海还在京中,家里也没有个女主人操持,贾母便邀请林如海带着黛玉来贾府一起过年。

年节时分,贾瑶又得以跟黛玉见了一面。

黛玉的个子抽条了,人也发育了些,比上次贾瑶见她更加丰腴了一点。

整个人都显得愈发娇嫩健康。

直把贾母王夫人看的满意得很。

因为是过节,教养嬷嬷没用贾家开口,就主动给贾瑶放了假。

不过这也是因为贾瑶前段时间的进度一直让人满意,两个嬷嬷也不必为了赶着教导规矩让未来的皇子妃不高兴。

贾瑶冷不丁松快下来,自然轻松难言。

拉着黛玉在贾府小住了一段日子。

其间宝玉一直在放假,也跟黛玉见了好几面。

几个长辈暗自看在眼里,也并未心生不满。

左右着婚约是早定下来了,两人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再说中间还隔着瑶儿,只要不混闹,便是见几面也使得。

黛玉这段时间跟在父亲身边,林如海不可能教导她管家三从四德规矩绣花这些东西。

不管林如海是有意还是无意,黛玉耳濡目染,难免明白了一些她从前从没涉及过的东西。

宫中的行事,权力的倾轧,官场的黑暗,贾瑶跟她相处起来,也能隐隐感觉到,黛玉在另一个领域比从前更成熟了。

虽然黛玉这一辈子都不会涉及这个领域,不过这对于黛玉来说也无疑是好事。

因为在这些东西上,黛玉同宝玉本来是完全没有交集的。

而林如海只有黛玉一个孩子,自然会全心为他考虑,为黛玉考虑就要为宝玉考虑,为他们将来这个家考虑。

因此贾瑶相信,黛玉此时更加灵透的眼睛里那偶尔扇动的狡黠,绝对是林如海有意为之。

将来就算黛玉在宝玉的仕途上不能襄助一二,他也能把一些势力教给黛玉当做黛玉手中的筹码。

而不至于孤注一掷的相信贾家。

没有谁会绝对相信谁。

林如海更是。

也许如果他只是贾敏的丈夫,黛玉的父亲,他会选择完全的相信贾家。

可是,他还是林家的家主。

贾瑶不能完全明白,却也开始意识到,那些不同的,纠缠的势力到底在乎的东西,是什么。

那是最重要的东西,重要过爱情,亲情,长辈,子孙。

那可以模糊概括为:家族的荣耀。

而女人永远不能明白,因为她们不是永远属于家族的姓氏。

至于黛玉么……贾瑶相信狡猾如林如海同贾母一定有过有关于姓氏的约定。

未来她的小侄子,至少有一个,会姓林吧……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过后就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