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故人来(下)

2025-03-25 16:28:36

润雅的哥哥回榕城了?芷娘有些意外,上次见面的时候也曾听润雅提过,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到了。

赶得可真急呀。

芷娘由衷的叹了一声:看得出,你哥哥如今在任上也是极其辛苦的。

从京城回来只用了这么几天就到了,一定累得不轻。

累倒还好说些,主要是他这会儿为差事犯愁,我也帮不上什么忙。

润雅眉宇间隐隐带着愁色:真真急煞人了。

为差事发愁?姐姐说的莫非是寻兰花的事儿?芷娘还记得那天润雅说过,她哥哥正在为贤王当差。

那眼下能让他火速赶回榕城却还是犯愁的事儿,就唯独只有兰花这一样了。

这几天她也不是没了解过榕城的情况,特别是有关兰花的行情。

虽然榕城养兰的人不少,以兰花为谋生手段的人更是多如牛毛。

可偏偏兰花这种相对要娇惯一些的花儿,很是不好存活,所以培养出一株品色皆属上层的兰花很是困难。

而且,自从京城里的兰花品鉴开始之后,各色的极品兰花几乎都让各层的达官显贵瓜分了一空。

而再培养,明显已经是供不应求。

而榕城的养兰,一直都是林家在挑大梁,如今林家倒了,榕城的养兰行业便陷入了群龙无首人心惶惶的阶段,生怕一个不小心得罪显贵,如何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养兰是他们生存的条件,不卖兰花就不能生活。

所以大多数花农都选择了走中低品质兰花的路线,虽然这个阶层的兰花价格不高,但贵在稳妥。

而且一般附庸风雅的大户们也都喜欢,反而销路比起那些奇货可居的名兰,还要好一些。

要是培养出了一株绝世名兰,结局自然是无论给谁,都难逃得罪人的命运。

好一些还只是多年努力一场空,要是差一些的,只怕会落得和林家一样家破人亡的下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润雅的哥哥着急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儿了。

时间紧迫,兰花的来源又极其有限。

而一旦完不成贤王所交代的任务,那……是呢,正是为了兰花。

我哥哥他……这么冷的天儿,两位姐姐怎么站在门口风地里说话?润雅正要继续给芷娘解释,便听到门口帘子一响,甘芳若从里面出来,被眼前芷娘和润雅的聊天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她又恢复了先前的镇定,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笑吟吟的过来与她们招呼道:倒叫妹妹在里面好找。

两位姐姐莫非是旧相识?芳若停了一会儿,微微带着试探瞧芷娘。

哪里是旧相识,只是我与芷娘妹妹一见如故,忍不住就多说了几句,倒忘了其他,劳妹妹挂心了。

芳若的审视润雅看在眼里,她只微微一笑,不慌也不忙的柔声笑:我瞧芳若妹妹几日不见,越发伶俐出挑了,多看两眼竟挪不动眼了。

姐姐只管取笑就是。

母亲备了茶,两位姐姐进去暖暖身子吧。

芳若微微红了脸,侧身让到一边,请芷娘和润雅进门。

女人们坐在一起,自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话题可以聊。

除了各种小道八卦消息,剩下的就只有首饰衣妆了。

叙旧的寒暄完毕,房里各位聊天的话题,自然就转移到了今天的穿着打扮上。

居于长位的几位夫人也倒罢了,坐在下首的各位小姐,就成了她们口中头一等评论的对象。

谁家的女儿打扮好,谁家的打扮不合时宜,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体现了其母亲的审美和实力。

若是没有地位银钱,如何能买得起贵重难得的头面?芷娘和润雅进门,也不去往人多的地方挤。

只绕过屏风,走到隔间的一张矮榻上坐下,即刻便有丫头们捧了茶进来。

芳若见两位坐在隔间,便也留下来作陪。

本因和芳若不算熟,芷娘和润雅倒也不好随意开口,三个人便各自坐了,捧着茶听外头诸位的聊天。

咦,姐姐,我瞧芷娘头上那支簪子倒是眼熟,好似你在闺中时用过的一件。

刚一静下来,芷娘便听到方才那位对她极其热络的夫人对着母亲说道,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让房内的每个人都不落下。

银质的器物极是不易保存,也难为姐姐还能留着这么久。

那夫人顿了顿,见房内众人的注意力都到了她身上,才又继续说道:不过也好,看着它也是个念想,不像妹妹我,这会子再难寻一件年轻时的东西给若巧她们瞧着好玩了。

看来这一位,就是母亲说的那位嫁到榕城李家的安家二小姐。

叔叔这次倒真是请对了人,一来便唯恐天下不乱的挑事儿。

我只听说京城荣宝斋的金银器制得极好,特别是银器,若是荣宝斋所出,即使是保存个几十年,也能看起来和新的一样。

甘林氏放下手里的茶盅,轻笑着接过话说道:我瞧芷娘头上的那支簪子,好像就是出自荣宝斋吧?荣宝斋的名气我倒也是略有耳闻,不过只听说这几年光景不如以前了,新出的那家贵朱堂,做出的东西可比荣宝斋的耐看多了。

李安氏也不是盏省油的灯,甘林氏这听起来似闲话,实际是为刘氏开拖的话,她如何听不出来所以这世事啊,真是难说。

前头看着还风风光光的,如今转眼间,便沦落到如今苟延存活的地步。

我手上倒是有几件贵朱堂的新品。

是连哥儿孝顺,这次从京城回来特地带来的。

甘林氏也不着急,只笑了笑,扭头冲着屏风后的隔间轻唤道:润雅,将你头上的穿花金蜂簪子取来,让李太太瞧瞧。

这款啊,我瞧着还是以前荣宝斋的旧花样改的,却全不如荣宝斋的灵动有趣儿。

见润雅出来,甘林氏又扭头看着李安氏笑道:世事是无常,可这东西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贵朱堂的工艺虽好,却依旧是年限短了些,远不如荣宝斋的看起来娴熟大气。

说来说去,不过是个银簪子而已,有什么好炫耀的。

两位夫人说得热闹,底下听着的小姐便有忍不住的开口,论起这首饰的贵重,银质的总是材质上很吃亏。

记得荣宝斋曾经出过一套银器头面,价值千金呢!润雅侧首,抬手轻轻的抚上了芷娘双鬟上插着玉蟾蜍银脚簪子:我看着这玉的品相极好,花样也出挑,倒显得我头上的金器越发俗气了。

那簪子是我祖母赏下来给我的。

我只觉得好看别致,倒不知还有这些来历。

一直没说话的刘氏此时终于打破了沉默,似笑非笑的侧首看了一眼李安氏:想必妹妹还记得的,祖母在世之时,最爱的就是荣宝斋的器物。

却又觉得外头匠人的花样不新鲜,经常命我那三姐姐,寻了新花样去做首饰呢!姐姐这一说,倒显得妹妹我眼拙了,竟然没看出这银簪子是件宝贝。

李安氏沉着脸:不过,银的就是银的,再怎么打造抬举,也越不过金制的首饰贵重。

我倒是以前见过大表姐头上的一只金镶玉簪子,听说也是祖母赏的,那式样,才叫一个难得贵气呢!是呀,只可惜姐姐命苦,遇人不淑,早早的竟就……甘刘氏脸上瞬有悲戚之色,眼中已有了泪光。

李安氏借簪子讽刺刘氏的出生,却不想刘氏会用刘元娘的早丧来还击她。

看着垂首抹泪的甘林氏,李安氏恨得咬牙,却也暂时无计可施。

刘元娘是刘安氏的嫡长女,一直为刘安氏所疼爱,她的夫婿也是精挑细选,生怕所遇非人而委屈了她。

可不想千挑万选还是选错了人,刘元娘嫁过去不出三月,夫君便露出了本性,小妾一个一个抬进门不说,甚至连元娘身边的丫头也不放过。

在家里金枝玉叶捧在手心里惯了的元娘哪曾受过这样的委屈,自是与夫君吵闹不休,结果夫君毫不怜香惜玉,竟当着小妾们的面动起了手……元娘在这样的人家终没熬过三年,便一病而去了。

这也成了刘安氏心底永远的痛,元娘的婚事,也成了刘府向来不敢多提的忌讳。

这些过往李安氏也清楚,今日只是为了讽刺挖苦甘刘氏才重提起来,却不想甘刘氏堵她话堵得如此的干脆利落。

雅灵妹妹,听说你家园子里的菊花是榕城一绝,今儿难得过来,不如带咱们姐妹去瞧瞧?等着房内诸人无话安静之际,润雅突然缓步走到甘雅灵身边福身笑道,倒是极其自然的将话题给挪了位置。

天寒地冻的,菊花也成了枯枝败叶,有什么好瞧的?甘雅灵还因为刚刚进门的事儿心里不痛快,又见甘润雅和芷娘走的近,嘴里便更是没了好态度,懒懒的瞟了她一眼:再说了,若论赏花,润雅姐姐府里花房里的兰花才是一绝呢,哪是我们家那些菊花能比的?花房里的花再好,终不比户外的菊花独傲风霜。

若是雅灵妹妹不愿意,芳若妹妹可愿意代劳,领着我和芷娘过去瞧瞧?甘雅灵不愿意动弹,甘润雅倒也不气,只扭头看着站在甘罗氏身边的芳若。

既然润雅小姐有兴致,芳若你就陪着去园子里走走吧。

甘罗氏心底暗恼自己女儿的不懂事,脸上却也不得不挂着笑,对身边的芳若吩咐道:令人拿几件披风过去,别千万别冻着了。

这会儿闲着也是闲着,可还有哪位姐妹愿意同往的?润雅又扭头看着房内的其他几位娇客,笑眯眯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