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找了一天,还是没能找到人,此时大家都有不好的感觉了,章淑萍更是已经哭晕了过去。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苒姐好好的出现在了李家的宅子里。
头发一丝没乱,衣服整整齐齐,就仿佛她不过是到门口找玩伴聊了会儿天,时间还不长。
待她被李长流扭倒老宅的时候,章淑萍见了她先是哭,后是骂,揪着她的耳朵问她到哪儿了,她却只是不说,李长流问也没用,众人纷纷开口,她也只是抿着嘴站在那里,大有一副,随便你们怎么样,我就是不说的架势。
章淑萍到底舍不得再打她,最后抱着她大哭一场了事。
苒姐这一天一夜到底到了什么地方成了个迷,王氏在那里絮絮叨叨是不说了,就连柳氏也忍不住道:这小姑娘不简单。
怎么不简单了?你说这一夜她上了哪儿?住在谁家了?咱们这么多人找,你说那藏她的人家就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了还敢留着她?可如果她没有藏到人家家里,这一天一夜她又是怎么过的?穿越时空了。
倩姐在心里默默吐糟了一句。
苒姐这一天一夜上哪儿对他们并不重要,现在人既然找到了,下面也没他们什么事了。
在好好的补了场大觉后,章家人就开始商量买地的事。
地是一定要买的,但买多少,买到哪儿却都是要好好合计合计的。
在这方面,章家几口都不太懂,倩姐虽有规划,心中也没底。
最后还是把五妞的丈夫给叫了过来。
自从章文庆第一次到他们家买白菜萝卜后,这条线他们就算牵上了。
柳氏有些可怜五妞,好好的一个闺女,就因为老人的一点念想就被嫁到了乡里,若是嫁的好也就罢了,偏偏遇上那么个婆家,命又差点,几次怀胎都没能站住,实在是个可怜的。
再加上她干活利落,当时虽说是让她照顾马氏的,到底对他们这边没什么坏心,反而是她们,一开始就打着利用她身份的注意,因此虽然不敢牵扯王氏的事,柳氏也有心补贴她一些。
五妞是嫁到于家村里的,她嫁的这一户人家姓于,兄弟四个,她嫁的是个老三。
一直到现在,于家四兄弟都没有分房,一家大大小小几十口,这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于老三对待老婆不怎么样,对待庄家却是一把好手,这几年章家除了从他们那里买白菜萝卜,平时的蔬菜粮食也没少买。
所以一听说章家这边有事,于老三立刻就带着五妞过来了。
这一次的五妞却和往日不同,她穿了一件大花藏蓝布的夹袄,下面是一条暗红底碎花的马面裙,头发梳成两个大辫子,手上竟还戴了一个银镯子,人也富态了不少,就是行动有些迟缓。
柳氏看着她,有些疑惑的开口:五妹妹你这是……五妞露出一口牙:就是来给二嫂说呢,我怀上了,这都七个月了!柳氏哎哟了一声,连忙拉住她坐下:你这都有身子了怎么还来,这一路颠簸的。
没事没事,这次稳当了,不瞒二嫂说,我这头几个月都不敢告诉人呢,不过现在好了,都说我这一胎指定是个男娃子呢。
五妞春风得意,这几年她的日子要比早先好过了不少。
章家大批量的要东西,那粮食也就罢了,蔬菜却是精贵的很,每个月都能有个二三两,家里养猪也不见得有这快。
虽然不是亲的,可这章家人毕竟还算是她的亲戚,这于家上下也不敢太欺负她了。
等到章家让他们养上羊,并且每过几天就要来买一只后,她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不说别的,于老三总不打她了,也没人敢再不让她吃饱了,地上的活,也不用她怎么干了。
就这么将养了两年多,她终于又怀上了:我听说你们家有事,就连忙过来了,我虽不怎么顶用,可也能搭把手。
对了,老三还带了筐葡萄,一会儿你们吃啊,这筐葡萄老甜了!于老三带的不仅有葡萄,还有新下的柿子、梨。
另外还有一包小米,一包红豆。
额外,还给他们抓了两只老母鸡,说是熬汤最好。
柳氏道:若是男娃子那当然好,若是女娃子,那也好的很呢,只看你姐姐就知道你不愁孩子的。
听了这话五妞有些不安,但见柳氏面上也没什么,这才放下了心。
于老三和大多数庄稼人一样,木讷,不善言辞,此时听着妻子在那里寒暄也不出声,柳氏招呼他坐,他也不坐。
直到柳氏说他们要买地,他才抬起头。
买地?二嫂子要买地?五妞有些茫然的看着她,这、这好好的买什么地啊。
我们也就是想置点产业,但是呢,我们对地上的事都不太懂,所以这庄家以后还想让你们来侍弄。
五妞夫妇一开始没想明白,等了一会儿五妞才反应过来:二嫂是要把这地,租给我们吗?其实也算不上租,就是想让你们帮着照顾。
五妞夫妻不明白了,柳氏道:我记得你们家,大概有十多亩地是吧?五妞点点头,兄弟四个十多亩地不算少,可绝对不算多,毕竟于家这么多人。
其实按照于家人的想法,他们当初对五妞也并不苛刻。
庄户人家娶媳妇回来是做什么的?就是要能干活的。
五妞种地不行,家务也比不上其他婆娘,可不就要挨吵受罪?至于说挨打,庄户人家的婆娘挨打的多了!何况五妞嫁过来还是有条件的——他们王家的人,将来是要埋在他们于家的地里呢!这十多亩,种的完吗?不够种呢。
于老三闷声闷气的开口,但地也不好租。
三叔叔,你说的地不好租,是什么意思啊?倩姐开口。
租子高,天不好的时候,还不够忙活!于老三向外面看了看,今年的收成就不是太好,地上干呢。
是啊,二嫂,这地上,完全就是看天吃饭。
老天爷要给个好脸,咱们还能吃的干点;老天爷要是给个坏脸呢,那有可能连稀的都喝不上呢,你们家、你们家的生意这么好……说到这里,五妞有些讷讷的,她不想让章家买地,主要的还是从自身考虑。
柳氏道:五妹妹,我们是这么想的,若是买了地呢,就请你们夫妻帮着打理,并不是租种,就是当个工头。
这每年,就按八两银子来算怎么样?此外,还有一年四季每人八套衣服。
五妞的眼睛亮了起来,于老三还在犹豫。
现在于家每年的收益当然远远超过这八两,可是分到他们夫妻二人手里的并不多,而且每日劳作,还说不尽的辛苦。
可若跟了章家,那就是除了吃穿外,净落八两。
而且工头能做什么?就是看人种地,真忙不过来了才会搭把手,享福的很呢!但这样一来,就等于他们从老于家分了出来。
于老三不知道要不要这么做,他想了想,道:二嫂家,准备买多少地啊?我们以前也没弄过,所以这一开始啊,我们就想买个二十亩。
柳氏回答,他们也打听过了,此时上等田大概十两一亩,中等的六两到八两之间,下等的那不用考虑。
他们准备买上一整块,这样也好打理,而且按照倩姐的计划,是要做个农庄的,娘,你别看种地,种地种好了也是能赚不少钱的。
咱们要买地啊,那不能光摆弄粮食,要形成一个产业链,啊,什么叫产业链,怎么说呢,就是要像咱们做铺子似的。
不能光卖甜的,还要有咸的,人家渴了,咱们还要有能喝的。
这地也是,咱们可以弄池塘,养鸡鸭,种果树,捎带的种种粮食,怎么赚钱?娘啊,这些东西都能拿到咱们铺子里去卖呢,咱们自己种的,不比买来的更节省?而且咱们不光能自己用,还能卖给来加盟咱们的铺子啊。
到时候他们不仅要给咱们加盟费、调味钱,还要买咱们的食材呢。
一番话说的柳氏瞠目结舌,再无异议,当然,章文庆也同样被这一番话给击败了。
此时柳氏把这一番话给拿出来,于老三听了却只是摇头:不行呢,这田和树不在一起呢。
还有这池塘……不行不行,没有的。
不能这么种?柳氏道。
没有这么种的。
柳氏看向女儿,倩姐对她比了个放心的收拾。
她会这么说并不是一拍脑门响出来的,不说多少种田文里都这么干了,她记得她当时好奇,还百度过一次,大概就是循环种田之类的。
具体内容她已经忘了,不过还记得就是种类多样化,然后内部循环,有那特别牛,不仅能种出纯天然的食品,还能把多余的废料产电产热,自给自足的简直就像一个独立王国。
当然她不认为自己能这么牛,可是他们可以尝试着来嘛。
反正现在铺子也不能有什么大发展了,这钱放在手里,也只是放着,何不多尝试尝试?若是真有点成就,说不定也能成为资本。
其实她一直在留意玉米种子之类的东西,在这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这种高产物可是能救命的,若是能找到并种植成功,再往上面一敬,别的不说,一个祥瑞是免不了的了。
是这样的,三叔叔。
倩姐开口,我们是想买些地,然后自己建个庄子。
于老三愣住了,五妞道:这二十亩地就要建个庄子?这刚开始嘛,我们心里也没谱,要不就请你和三叔叔来了?不过这事要是你们觉得不能做,我们再找别人也行。
五婶子来一趟不容易,既然来了,就在城里好好的住两天,也好走动走动。
倩姐说到这里就不再开口,过后问了五妞一些情况,在她的提问下于老三也说了一些什么样的地算是好的,什么样的地算是不好的,要侍弄庄稼需要注意什么之类的。
中午的时候,章家人留他们吃了一顿饭,过后柳氏给五妞塞了一块布头:不知道你来,没什么准备,这块布你给小孩做两身衣服吧。
待你要走的时候再过来一趟,我把天儿过去的衣服都收拾收拾。
那感情好,有天哥的衣服,这孩子没出生就有福气呢。
五妞笑着接了过来。
你们这说的,不太行啊。
一把人送走,章文庆就开口道,倩姐走过去摇晃着他的胳膊,爹,就算是不行,咱们也没什么好损失的啊。
地反正是买了,它还能长脚跑了啊。
章文庆说不过她,只有随便丢下一句就走开了。
柳氏却不是这么容易打发的:你这孩子想一出是一出,这也不知道成不成。
你没听那于老三说吗,二十亩地要好好侍弄的话,起码要两个人呢,而要想赶工,最好还要再来一头牛,这不都要钱吗?虽说咱不差这么点,也不能这么铺张吧。
娘,我是有点太理想化了,不过咱们试试呗,要不这银子放在这里做什么?还能暖蛋啊?柳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要叫我说啊,就该买四十亩,二十亩按照你说的做,二十亩就规规矩矩种田,这也好有个对比。
这也行。
倩姐想了想道,这二十亩就算我自己的,这银子我自己出了。
柳氏一怔:娘只是给你说说。
不,就这么干了。
倩姐说风就是雨,当下就拉扯着柳氏找谢中人。
柳氏道:现在找他做什么?咱们也都不懂,买错了怎么办?咱们是不懂,可是可以先看看都有什么地,咱们自己先相中了,再叫于老三过来呗。
谢中人现在也算是章家的熟人了,春花母女就是他介绍过来的,当然他和章家的关系最重要的联系还是陈林。
现在陈林是长岛那间铺子的掌柜,每个月能拿五两银子,过年的时候还会有一个大大的红包,核算下来一年差不多有个七八十两,比他早先在卿元楼的时候还要高,去年他又说了亲,今年媳妇刚进门三个月就有了喜,乐的谢中人的姐姐做梦都是笑的。
这谢中人对章家也极有好感,一听说他们家要买地,立刻拿出了自己的小本子,翻看了好一会儿,最后给他们指出了两块。
一块地就在于家村,有二十八亩,倒是连称一片的,前二十多亩都是中等地,就是最后的五亩是河滩地。
倩姐道:这河滩地也算是地?她怎么记得在现代河滩地都应该是不算数的啊。
要说是不该,但不知道这一家是怎么回事,却是登记在册的。
倩姐点点头,谢中人又道:另外一块,在李家村,只有十八亩,但都是上等的。
于家村的这一块要二百两,李家村的这一块要二百一十两,我觉得二百两应该也是能拿下的。
听这意思就知道谢中人希望他们买李家村的,但倩姐却看中了于家村的,不说别的,就冲那五亩的河滩地。
不过她也没说,只是和谢中人约定,第二天两个地方都跑跑。
而就在他们找谢中人的时候,五妞夫妻也在争吵。
过去五妞是不敢在于老三面前大声说话的,但她现在有章家在后面撑腰,自己又怀着身子,这嗓门就大了不少:二十亩地又怎么了?你们整个于家也没有呢。
不像是种庄稼又怎么样?人家有钱!就算庄稼不赚钱,人家也有铺子!这章家人都不是亏良心的,没了庄稼你还能来这城里生活呢!至于家里其他人?你也听到了,人家不用你就不能用别人了?没了你于老三就没张老三王老三了?叫我说,你早早的答应了,还能让家里那些闲人过来做活,领了工钱也不见得就比现在拿的少。
真要把这工头让给了别人,你们一点都得不到!于老三抱着头蹲在墙角,只是闷不出声。
虽然不太看好倩姐一家的计划,第二天于老三还是跟着跑了两个地方,他们跑的第一个是李家村,那里的地没的说,按照于老三的话来说就是买了不会亏。
至于第二个地方,于老三本身就知道,没到地方就摇了头:不行呢,前几年淹过的。
原来前几年的水大了些,那块地就遭了水,不仅河滩地淹了,连上面的地都受到了波及,柳氏听到这里就打起了退堂鼓,倩姐却两眼放光,能淹,就说明离河道不远,能种田,就说明不是盐碱地,根据她过去带团的经验来看,那地不要收拾的太好!果然,一到那里就发现水草茂盛,今年的天有些干,但是这块地一眼看去还有不少小水洼,绿草在上面蔓延开来,水草相间还有白白粉粉的野花,倩姐一见就喜欢上了,她那不多的小资情调立刻展现了出来,如果不是这里的地势太低,她简直就想在这里盖幢房子了。
青茗县虽然房价不贵,但要是像收拾出一套有花园有池子的房子怎么也要上千两,不管他们有没有这笔钱,现在都是不能拥有的。
娘,这地我要了。
你真要?这笔钱从我帐上走,就是有一点,要让爹同意这是我的。
这还用说?柳氏也看中了李家村的那块地,她想了想就决定把它拿下来。
而当于老三看他们一口气买下四十亩后,也下定了决心,四十亩地啊,他们家三代都没能买到这个数。
虽然倩姐相中的那块地不怎么中用,可那好歹也是地啊,他当下盘算起要怎么收拾这些地了,不过他还要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于老三当天没有同他们一起回来。
柳氏母女和谢中人约定了时间后,就回了家,一到家,就听尤妈子说王家下了帖子,说要约他们一家在两天后去王府赴宴。
柳氏一听还捎带上了她,立刻心中就有些打鼓:这不年不节的,叫你去也就罢了,还带上咱们一家干什么,别是有什么事吧。
能有什么事?娘,你别自己吓自己,若真有什么,人家还会这么客客气气的请咱们?柳氏这才安下几分心。
虽然是家宴,但要到王府也不能随意了,衣服是来不及了,第二天柳氏又带着倩姐到了六斤堂,给她挑了一个赤金镶红珠璎珞圈。
毕竟是县城,这六斤堂的东西一向说不上如何精美,不过金子份量十足,那红珠的质地也算不错。
倩姐看了是怪喜欢,但一见价格就犹豫了,三十六两!这金子也没多重啊。
放心吧,娘给你买。
倒不是这个,就是……有点太过了。
我姑娘带这好看,怎么样都不过。
柳氏拿着璎珞圈在她脖子上比了比,喜滋滋的说。
她自小富庶,虽然过过一段苦日子,但在金钱上还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再加上现在天天都有银子进账,她也不觉得这三十多两算什么。
听她这么说了,倩姐也不再说什么,当下给她也挑了对红宝石南洋珍珠的耳坠:这个就算是我送给娘的。
柳氏心下欢喜,嘴上却道:你可想好了,这个可要二十两的。
娘,你就不要再逗我了,我有这么财迷吗?母女俩一起笑了起来,柳氏道:什么时候带你去府城,那里的好东西才多呢。
倩姐用力的点头,她早就想出去走走了,但一直不怎么得闲,先是家里的事一大堆,后来又是铺子又是房子,到终于安定住了,章文庆又要赶考,这一拖两不拖,她竟三年多就没怎么出过县城!咱可说好了,娘,你可不能赖账。
你放心,等这次把地的事弄妥当了,咱们就一家都去,你爹要不愿意就让他自己在家待着。
母女俩说着话又看了别的东西,不过再没什么能看的上眼的,最后和六斤堂讲了一番价格,以三十三两的价格把这两样东西买走了。
母女俩谁都没留意到,当她们上骡车的时候,旁边正有一辆马车停了下来。
李先生掀开帘子,紧紧的盯着柳氏,找到了!找到了,这个人,竟然被她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