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赤红血和孤独笑天天的鲜花,谢谢鼓励,我会继续加油!)村里人都知道,李大奶奶最喜欢听人夸奖她小儿子,早高兴的笑眯了眼,这个在城里的儿子一直是她的骄傲。
心里得意,嘴上还要谦虚着,别提那个臭小子了,领着媳妇孩子住在城里,多少天也不回来看看他爹娘来,不孝顺。
行了,行了,你就是对孩子要求太高,那孩子多孝顺啊,上次仙仙去城里,三子不是还给你稍了好些吃食、布料回来。
你就知足吧。
老太太边说边笑着递了块炸方块给她。
栓栓这时也得了空儿上前乖巧的行了礼,李大奶奶摸摸她的头,夸了几句长高了,有大姑娘样子之类的话。
老太太就打发她回房先睡了。
李大奶奶几口吃了点心,然后掏出帕子擦擦手,从怀里掏出一张折成两折的纸来,你看我这脑子,和你说上话儿,就忘了正事。
喏,这是仙仙的户籍,女户,今日刚刚办妥,我怕你们着急,吃过饭,就忙忙的给送来了。
木艾眼睛不禁一亮,没想到事情办得如此顺利,也许真是那份重礼起了关键作用。
看来,不管现代还是这里,金钱攻势都是开路的绝佳武器。
老太太笑呵呵的接过户籍,又转到仙仙手上,拿着吧,这次亏了你大奶奶一家帮忙,仙仙以后就是咱们李家村的人了,凡事可要为乡亲们多着想一些才是。
是,奶奶。
木艾答应着,又转身面对李大奶奶端庄的行了个礼,谢大奶奶,让大奶奶为仙仙的事费心了。
李大奶奶笑着把她扶起来,客套什么,我和你奶奶都是处了多少年的老姐妹了,娘家又都在一个地方,这村里,谁也比不过我们俩亲啊。
说起来,老嫂子,咱们老姐俩也许久没个空闲能好好说说体己话儿了。
你可能也听村里人说了吧,仙仙是从大南边流落过来的,虽然爹娘和夫君都遭了难,但是,好再她身上还带了些财物,要过安稳日子也不难。
过段日子,真要盖个房子置些物件儿,在咱村里落下脚,还得老嫂子多帮忙张罗些呢。
老太太说着微微叹了口气。
李大奶奶当然满口答应,那是自然。
别的不说,就说咱们都是女人还不知道女人的辛苦啊,这孩子看着就是个要强的性子,以后一定也错不了。
再说她现在是你的孙女了,不就和我自己的孙女一样。
老太太笑了,转头叫木艾把瓜子、地瓜和姜蒜都拿来,递给她看,说,老嫂子,这是仙仙从家乡那边带过来的几样小吃食,说是味道很不错。
她在家里时,也只看过,不曾动手种过,如今自己要过日子了,就打算在我这园子里试着种些看看,想着将来拿到城里去,也许能换几个油盐钱回来。
这东西能吃?咱们这庄稼院人,也没出过几趟门儿,还真是没见过。
不知道我家小三儿在城里见没见过?不过,这马上就七月天了,种到地里,要多少时日能长成啊,节气怕是赶不上吧?李大奶奶明显对这几样怪东西不看好。
老太太也不勉强,笑着继续说道,我也是这么说的,可这孩子偏要种着试试,说万一要种成了,除了换点日用钱,还要多留些种儿,明年让乡亲们都种些。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热乎,仙仙真是个好闺女。
还没种成呢,就惦记带着乡亲们赚钱了。
我回去得和她连富叔说,这户籍真是办对了。
李大奶奶说道。
仙仙这里种子虽说不多,但是也能分出一些来,老嫂子家里常有乡亲们走动,帮她问一句,如果有谁想跟着种种看,就来我这儿拿点种子回去。
不过仙仙也是第一次种,可不敢保准儿能长成啊?到时候白挨累,不要怨她才好。
老太太说道。
好,我得了空闲就和大伙儿说说看。
李大奶奶很爽快的答应了。
木艾趁两个老太太唠得热乎,转身回房拿了约有十几两重的一包碎银,放在了老太太手边。
哎呀,你看我这记性,老嫂子,为了仙仙的户籍,她连富叔给垫了银子吧,你也不说,万一我这脑子糊涂忘记问问,你们难道还要给她办事,却自己往里搭钱啊?说着打开布包,到底用了多少,赶紧说,仙仙这里银钱还算富余。
李大奶奶不动声色的盯了那包碎银一眼,嘴里却笑着客套打趣,你就住在这里,还怕你为了这点儿银子,连家都搬跑了不成。
连富说,办这户籍总共连二两银都没有花上,说来也巧,他去府衙时正碰到一个熟识的小吏,拉着他吃了一顿酒,就半点儿没花冤枉钱,顺顺当当写上了村里的户籍薄,开了张字据回来。
请人喝酒不是银钱啊,再说,那人情以后也要老嫂子你走礼还回去不是。
我替仙仙做主了,这是五两银,多的就留着她连富叔以后还人情用。
老太太边说边把一锭五两的小银锭子塞到李大奶奶手里。
李大奶奶连忙推辞,老妹子,这太多了,就算还人情,也用不了这许多,等秋天时,送过去一两只野鸡兔子,也就差不多了。
行了,你也别客套了,赶紧收下吧,真觉得多,过俩月仙仙盖房,多帮些忙就是了。
我就说,你这老黑婆子,不会让我白得便宜的,可不是就在这等着我呢。
行,我也不跟你争了,说不得,仙仙盖房子时我要多跟着张罗几天了。
李大奶奶把银子放在怀里揣好,又跟老太太说,不过,老妹子,仙仙的女户只挂在咱村里,牵连不到分田之事,我家连富也就自己作主了。
但是,如果要盖房子在村里常住,还是要知会族老们一声。
仙仙手头也不紧,最好哪日摆上几桌,把族老和咱们同辈的老人儿,请来吃顿酒,也让仙仙露露脸儿,这样,以后有个大事小情,大伙儿也好有个照应。
老太太一边听,一边点头。
两个人又唠了几句闲话儿,李大奶奶就起身告辞回去了,木艾和老太太把她一直送出院门,看她渐渐隐没在夜色里,才回了屋。
两个人欢喜的拿起那户籍文书在灯下细看,只见契纸上面写了寥寥数字,女,木仙氏,夫亡,无母族可依。
现有远亲做保,落户花王城北李家村,女户。
花王城府衙户籍处百花历四百三十七年六月二十八立。
日期中央盖了个红色的方印,四个篆字,花王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