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竹篮又回到了江娘子的手上。
她怔住,一时进退两难。
春家的厉害丫头站在她面前,堵了她进门的路,进不得。
可若是就这么离开,她又不甘心。
哥哥说了,春荼蘼正在为英老爷打官司,一定在外面忙活,定然是不在家的,她可以借机接近春大山。
可怎么这么倒霉,就遇上了呢?哥哥还说过,三老太爷是个软厚的性子,豁出脸面就能治住。
春大山不仅长得好,前程也看好。
如果能嫁进春家三房,好日子就在后头。
现在正是好机会,春大山还没升官,又死了一任老婆,休了一任老婆,很难找到正经人家的姑娘。
男人嘛,又正值壮年,哪有守得住的?她一个黄花大闺女,又识文断字,春家一时找不到这样好的。
若能拢了春大山的心,秋天的时候说不定就有准谱。
至于春家丫头,最好是嫁不成,那样就会不停的往家赚钱。
那丫头是个孝顺的,银子还会给谁花?给了春大山,就如同给了她一样么。
江娘子的肠子弯弯绕,如果春荼蘼知道她所想,定然会气乐了。
父亲之前的老婆加岳母是恨不能尽快把她嫁出去。
现在这个觊觎春家三房主母之位的,却是让她当一辈子老姑娘,为她往家里搂钱。
她也不想想,当初春大山在范阳县的女人缘有多旺,他要想娶妻,多少姑娘家排着队来争破头。
他之前为了女儿不受后娘的气,能忍了十几年,这才从范阳出来多久。
就守不住了?真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总想得这么美、那么理所当然呢?什么事都是他们得利,从不顾忌别人的感受。
偏偏心又黑,脑子又浆糊。
不知天高地厚。
所以说,恶人也不好当,那也是需要智慧的。
既然如此……终究是不能白白回去的。
略想了想,江娘子吸了口气说,那点心就留下吧,是我们家乡的风味,留给三老太爷尝尝也好。
其实,她是想让春大山对她印象加深。
她家,也就是江明家离范阳县不远的渔村。
一个普通的渔民之家。
平时能有什么特别花样的点心呢?指不定从哪间的糕点铺子买的。
说来说去,也不过是借口。
春荼蘼心思转了转,到底不想给人太难堪,对一边的过儿点头道,你把点心收下。
再包一包咱们昨天买的桂花糖,带去给表姐表妹吃。
然后又转向江娘子,说起来,祖父不太吃零嘴儿,这样好吃的点心,可就便宜我了。
如此,谢谢表姑姑了。
她把话说得清楚明白,东西是她吃的,是她接受了长辈的心意。
春氏父子都不会碰。
江娘子表面上平静文雅,但实际上脸皮挺厚的。
不是故意要如此,而是深植于骨子里的习惯,就是拿别人的什么东西、在别人家做什么事都坦然无比,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但此时对上春荼蘼的软钉子,除了暗骂自家哥哥算计不清外。
一时竟然毫无办法。
恰巧,小凤才收拾了外书房的茶点走出来,她眼睛一亮,故意以袖子按了按额角,对春荼蘼道,自家人,不用谢了。
不过最近的天时很奇怪,这还不到晌午,就热得不成了。
我这一路走来,还真是口渴……进屋喝杯茶也行啊。
春荼蘼一听,反应迅速,拉着江娘子就往外书房走,同时扬声对小凤说,你去换了新的茶点来,我来招待表姑姑。
对了,井水里冰着西瓜呢,你切半个,给表姑姑降降暑气。
喝茶可以,吃饭也没关系,但就是不要想进内院。
自家美貌老爹还一瘸一拐的,绝不会跑出来。
两下里不见面,看她还能有什么花样?除非她能隔空怀孕,不然春大山就绝对安全。
江娘子闻言,还没做出反应,身子就被拉着外书房走。
她心里一急,想摆脱春荼蘼的钳制,干脆挑明了道,又不是外人,怎么好在外书房里说话儿?若让人知道了,没的笑话咱春家没有规矩。
再说,我虽然来过一次,却还没看过你的屋子,不如带我参观参观?不是外人?咱们春家?春荼蘼咬着牙想,这个江娘子白白净净,脸皮却堪比城墙。
这才哪儿到哪儿?明明是外人,却说出内人的话。
还提什么规矩!她到底是什么意思?对她老爹志在必得?想得美啊!表姑姑,我正在为英家打官司,您是知道的。
她突然淡下脸色,现在,我的屋子里堆的都是各种证据和打官司要用的文书,如果进了外人,出了纰漏,输了官司,那几百两银子赚不赚得到是小事,英家在洛阳什么势力,表姑姑不知,可以去问下二姑夫。
到时候,别说我们三房了,就连大房和二房也没有立椎之地,说不定连性命也保不住。
这责任,谁负?这是明告诉她,连她哥哥江明都不算什么近亲,她更是个外人了。
春荼蘼一直客客气气打太极,此时明挑了意思,江娘子也受不住,脸唰一下沉下来,既如此,我就不打扰了。
别回头输了官司,倒成了我的过错。
我比不得荼蘼本事,承担不起,这责任也确实负不起。
也是,如今你可是为英家办事,好大的脸面,门槛也高了,我迈不进。
那就……告辞了。
说完,也不理会过儿手中的竹篮,扭身快步走了。
到大门边时,略停了停,见春荼蘼没有追回来,也没有说几句软和好话的意思,再也没脸留下,气哼哼的奔了出去。
关门,上锁!春荼蘼吩咐,考虑要不要养一只凶猛点的大狗。
她这是发脾气?过儿先是愕然,后是气得没办法,指着大门骂。
她凭什么啊?这是咱们家,她只是个客,而且还是吃咱三房、用咱三房的客!她居然,还敢甩闲话!春荼蘼耸耸肩。
没说话。
因为她知道,江娘子的潜意识里,是把这里当成她的家了。
有的人就是这样。
你对她好是应该的,她不会感谢。
可但凡有一点点不顺心,她从不考虑自己的过错,总之是别人对不起她。
或者说,她觉得不久的将来,这里就能让她当家作主。
公主病不是只有富贵人家的小孩才得!可是,她哪来的自信?真是奇之怪哉。
若她是想通过非正常桃色手段。
比方爬床来实现目标……春荼蘼认为是不可能的。
春大山一朝遭蛇咬,不会再错第二回。
况且论姿色,江娘子还不如先头那个徐氏。
茶点和西瓜还上吗?小凤在一边看了半天,这时候突然问,很有点不着调的感觉。
上!为什么不上!不过放到内院花架子那边去。
春荼蘼微微一笑。
待会儿我请祖父出来坐,要喝茶、吃西瓜聊天呢。
冰凉的西瓜,热的茶,小姐不怕闹肚子?小凤瞪大漂亮的眼睛,那呆萌的样子超可爱。
看着两个丫头,春荼蘼心情迅速好转,你管呢,我是铁胃,不怕冷热交攻。
快去快去!这点心怎么办?还有鞋。
到底那女人还是留下了。
过儿举着篮子,一脸无奈。
点心喂马。
鞋子舍给乞丐。
春荼蘼道,想了想,又着补了一句,等等,把咱家的点心喂我爹的马。
姓江的带来的,喂英家借的两匹。
就连春大山的马,也不沾那女人一星半点儿。
至于鞋子,还是烧了吧。
她到底心肠没有那么黑。
女人家亲手做的东西,随便给了外男终究是不妥当。
她厌恶江娘子,是因为那女人觊觎她爹,却也不想害人名节。
好好一双鞋,要不是一刀的脚大,不如赏给他。
过儿咕哝着办事去了。
春荼蘼心念急闪:过儿怎么知道一刀的脚有多大?但这念头只是掠过,很快就消失了。
进了内院后,见小凤已经手脚麻利地端了热茶到花荫下的石桌上,又忙活着切西瓜,春荼蘼就把坐在正屋里算家用账目的春青阳给拉出来乘凉。
还没到晌午就吃水果,还是用井水镇过的一夜的,待会儿就得肚子疼。
春青阳不让孙女随便乱吃,爱怜的戳了戳她光洁的额头,天天嚷嚷自己是大姑娘,可瞅眼不见,就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往嘴里放。
说着塞了杯茶在她手里,又道,你要闲聊,好歹把你爹也叫出来。
他是个闲不住的,又素来要强,这些日子天天坐屋子里发呆,闷都要闷死了。
孙女是有要紧事,要单独和祖父说呢。
春荼蘼吐吐舌头,露出小女儿态,娇憨中带着一点赖皮,看得春青阳整颗心都妥妥的。
就你古灵精怪的。
瞪了孙女一眼,说吧,又做(zuo,发三声)什么妖?祖父,这些日子,玉鸡坊的大房二房那边,来人了没有?她假装漫不经心地问。
春青阳就有点不自在,可在孙女面前,谎话又说不出,只得咳了一声道,他们不是来要银子的。
是听说你爹受伤……特意来……看看。
……………………………………………………………………………………66有话要说……………西瓜的历史,说法不一。
有一说是神农尝百草时所得,名为稀瓜。
也有一说是从西域,确切的说是回纥传来,但公元四五世纪就有了,所以大唐有西瓜,我很开心。
因为水果中,66最爱吃的就是西瓜了。
呵呵。
还有,这段写到老人家做的错事,66是心有所感。
其实家里的老人有时候是无意中做错事,不管多生气,我们大家还是应该原谅。
因为,他们绝不是故意的,只是老了,有些糊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