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子,注定还要拖几个月,但却会在第三堂,就划上真正的句号。
所等的,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结果。
除了那群开荒者,基本都没有人关心。
潘家只要在第三堂时,当众说出自己是被蒙蔽的,并不知道地契是假,并且义正言辞、义愤填膺地要求官府派人到那小吏的流放地去,把人提来做证明就行了。
越是底气十足,越会赢得信任。
大家都会觉得潘家是被冤枉的,被耍了。
如果那出戏演得好,甚至会获得同情。
因为,主审官员需要相信。
而围观百姓,容易轻信。
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
至于如何说动那个小吏,春荼蘼不需要操心。
那种搜刮民脂民膏、助纣为虐、毫无良心和廉耻的家伙,流放的苦刑无异于让他有如身处地狱。
为了爬上来,他什么都肯做。
依大唐律,本着一事不二审的原则,因他已经判了流刑,再多一桩伪造官文书的罪行,不会再加重处罚。
反而,他于另案中做证,算是立功。
潘家凭借人脉,许以捞出他的承诺,别说只是揽罪于自身,撒个小慌而已,就算让他卖了祖宗,他也一定照办!事后,潘家再如何让他闭嘴,或者永远闭嘴,春荼蘼更不需要操心。
对死有余辜的人,她心硬如铁。
不过嘛,她猜那小吏还是能苟活下去,因为才作证就死掉。
潘家会被怀疑呢。
研究好如何脱罪,潘十老爷却还是没有放松心情,只是这样一来,那大片山地不就归于英家所有了吗?非是老夫贪心,只是英潘两家角力,这时候谁也不会退缩。
英家本就比我潘家底蕴深厚,若再有风水之力相助,潘家必败。
既然如此,爱惜羽毛之举,也没有意义了。
说白了。
那块地,潘家得不到,英家也不能。
春荼蘼垂下眼睛,掩饰情绪。
她当然不能说,她的目的就是还地于民,不管是英家还是潘家,都得不到好处。
但她奇怪的是。
难道潘家努力的所有意义,就在于压下英家?也许,有对手,才有走下去的动力吧。
而且她的话才到嘴边,就变成了,潘老,您真的相信风水之说?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重要的是。
半点机会也不能给对手留。
他如此,英离自然也同样,而且,英离断不肯潘家在此案中翻身的。
若他不答应找那个小吏作证,老夫又如何?让他不能不答应就是了。
你有办法?潘十老爷两眼发亮。
春荼蘼斟酌着,似乎很挣扎和犹豫。
半天,就在潘十老爷绷不住了的时候,才开口道。
其实,英家还有后手,可以置您于绝地。
就像平地里响惊雷,特别是这话听到已经有点心力交瘁,正想办法弥补过错的人的耳朵里。
春丫头,你是不是吓唬我?称呼都变了,透着那么亲近。
只为,拉她帮手。
不知为了什么,总觉得这姑娘说话不会无的放矢。
春荼蘼并不说话,而是又从小花布包中拿出一封信,看了看,背面有潘字的,就递了过去。
潘十老爷先是狐疑,但看了信之后就悚然大惊。
大热的天,他的冷汗却冒了出来,脸色惨白如鬼。
一边,一直注意他面色的春荼蘼心中安定:看来大萌和一刀调查的没有错了。
不然,老奸巨猾的潘十,怎么会一幅见鬼了的模样?就连坐在这车里,也似乎摇摇欲坠。
英家如何得知此事?半天,潘十老爷咬牙问道。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潘老经常到里仁坊去……春荼蘼含糊道,才不会说是自己无意中发现,并且深挖出来的。
所谓秘密,就是这样:多年保守,小心维护。
但只要有一丝疏忽,别人有一丝怀疑,再加上运气,几天就戳破了。
曾经坚信是密不透风的,其实早就成了筛子。
潘十老爷外表强硬,但却是个多情种子。
他宠爱的外室安夫人,本是突厥皇族的公主。
虽然她的母族是布哈拉人,她们母女在皇室中存在感很低,又不受宠爱,但身份就是身份。
她的祖先曾经占领汉土,韩姓大唐建立后,她的家族是头号需要消灭的敌人!在突厥前朝溃败的时候,潘十老爷与如今坐阵长安的、身为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的兄长带兵到洛阳,清扫逃到此处的突厥残余王族势力。
不知是什么孽缘,潘十老爷抓到了当时还是少女的安夫人。
之后,许是一见钟情,许是阶级地位的冲突及对立中的爱情,反正两人在一起了。
潘十老爷色胆包天,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藏起安夫人,改名换姓,宠爱至今。
这是春荼蘼根据安夫人身上的线索推理出来的,从潘十老爷的反应来看……她猜对了!那些线索包括安夫人身上的王族纹身、成为潘十外室的时间、多年的躲躲闪闪、当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王室成员名录……要知道,大唐自建国之后,对前突厥王族的政策是赶尽杀绝,绝不能让他们出现在大唐领土上。
但凡发现,可以先斩后奏。
杀人者,不但不被处罚,还会赐银加爵。
为此,当时有很多汉人枉杀胡人,就为了邀功。
于是,当时还是赵王的今上编制了一个名录,有点像后世的通缉名单。
这样即防止了滥杀无辜,又让突厥王族不能潜伏,无所遁形。
从这件事上,今上当时就有仁德与聪慧之名。
当然,突厥人是不是这么想就不知道了。
而此事如果捅出去,伪造官文书什么的,都算不上罪过了。
虽然。
这不是投敌叛国,顶多算是监守自盗。
虽然,今上已经把通缉名录改了,除了现在还在阿尔泰山脉闹腾的那一支的主脑及继承人,其他人都已经获得赦免。
但,人嘴两层皮,上下一碰,罪过说轻,撑死了是风流罪。
可其说重了,也能说是欺君之行。
若到那一步。
潘家就会死人。
至于死多少,只是个数目问题了。
有这样的把柄落在英家手里,潘十老爷能不怕吗?他身为一族之长,如果因为自己而让全族人陷入险境,他还有什么脸面活着?死了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好大的错处!他忽然凉凉地笑起来,英家为何不告发?难道是等最关键的时候,好一击而毁尽我潘家全部?圣意难测。
春荼蘼早就想好怎么处理。
所以对答如流,没有十足的把握,英家不会鱼网破。
扳不倒潘家,落个构陷朝臣,那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与他们斗了许多年,您还不明白英家行事方式?再说,他们也是才知道此事不久。
这样大的秘密。
英家怎么会让你知道?到底。
你只是此案的状师。
潘十老爷阴沉下脸色。
怀疑,渐渐浮上心头。
可是春荼蘼不给他答案,果断斩绝了怀疑的根苗,潘老,我虽年幼,但能做到今天这一步,自然有不得已的原因,也有自己的手段。
我只问。
您需要帮忙吗?为什么要帮我?这可是大恩情。
潘老还不起人情吗?春荼蘼反问,在假话中加了大实话,以获得不动摇的信任,想我一介民女,家世又低,陡然知道了这样要命的事,我的命还要不要?但我若帮了潘老,无异于头上顶着保护伞。
说到底,我只要平安罢了。
原来,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怕英家灭口,所以才会示好,借潘家之力保护自己。
潘十老爷暗想,觉得这样解释很合理,并不知道自己完全进了春荼蘼的圈套。
你就不怕,潘家也会行灭口之事吗?不禁有点好奇。
这小娘子,凭什么信他?春荼蘼笑了,潘老,您别逗小女子笑了。
刀,在势均力敌的敌人手里,我一个无关紧要的知情者能有多少杀伤力?您会为忽略不计的威胁冒风险吗?何况,我不是威胁,反而若哪天不幸,事情暴露,身为知情人和旁观者,我会有大用处。
此外,我还会卖您一个人情,帮您渡过这个难关,潘老是光明磊落的武勋前辈,岂能恩将仇报?哦?潘十老爷迅速在心里衡量春荼蘼的话,很快明白自己不能拒绝,也清楚春荼蘼说得也很对。
他的对手、潘家的对手是英家,没必要四处树敌,沾惹小麻烦。
而且此女,说不定是潘家贵人。
我不想她死,也不想她离开。
深吸了口气,潘十老爷幽幽地道,突厥公主,却给我做见不得人的外室,我亏欠她良多。
所以我许过她,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你的主意,最好不是死无对证、混赖过去这一招。
春荼蘼明白潘十的意思,他以为,她会出主意弄死安夫人,到时候人下了葬,英家就算发作起来,还能把人挖出来审尸不成?而在这个时候,潘十还不放弃安夫人,倒让她心生敬佩。
一个有情的男人,到底不会太差劲。
潘老带领全族奋斗至令,自然比我明白平衡之道。
春荼蘼决定不再绕圈子,被人抓住把柄有什么关系?身而为人,谁没有弱点?只在是不是被发现、是不是被掐住罢了。
而只要潘老也拿住英家的七寸……那时就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角力相抵,不分胜负,不就相安无事?这就是负负为正的道理嘛,古人不明白。
……………………………………………………………………………………66有话说………………大家梦寐以求的情节,从下章开始会有滴。
吼吼,解决大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