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赶出家门

2025-03-25 17:11:16

到了县城,杜朝南还像上次一样先交了两文钱的摊位费,找了个不好不坏的地方开始将东西一一摆好。

两人歇息了一会儿,方宁又开始跟着周围的摊贩一起亮嗓子吆喝开了。

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看一看啦。

花草帽,好看又便宜,戴上它年轻好几岁……大中小竹筐结实耐用,祖传绝门的编织手艺……这种自卖自夸的吆喝法,杜朝南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出血跳河大甩卖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方宁吆喝得起劲,东西卖得也快。

嗓子喊累了,她拿了把蒲草垫子往地上一坐,一边就着竹筒喝水一边观察着行人。

好在今天天阴,天气并不十分炎热,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

其中还有有不少姑娘和已婚妇人。

不多时,一个年轻妇人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停留在了他们摊前。

大姐,你要买什么?方宁笑吟吟的招呼。

年轻妇人没有目的的随意打量了一圈,小姑娘的眼睛却锁住了方宁身上的花书包上。

小姐姐,你这个荷包好大。

小姑娘叹道。

方宁目光微闪,不动声色的夸耀道:是啊,这是我姐姐给我做的,她的手可巧了。

你看挎在身上很方便。

说着,她把书包取下递给小姑娘,你可以试一下。

没关系的。

小姑娘接了过来挎在肩上,怎么看怎么顺眼。

你背着比我好看多了。

方宁在一旁真诚的夸道。

你这包囊多少钱?年轻妇人漫不经心的问道。

呃,三十文。

妇人不满地看了她一眼,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她伸手把书包从女孩身上拿下来还给方宁。

小女孩手里拽着书包袋子,撅着嘴看着妇人,一脸的不情愿。

方宁脸上笑意不减:不买也没关系的,这个是我正好自己用。

杜朝南动了动唇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妇人拉着小女孩走开了。

待人一走开,杜朝南开口问道:你姐不是做了好几个吗?怎地不摆出来?你要价太高了。

方宁笑道:不急,这东西买的人本来就不多,一个个的卖。

杜朝南知道她有主意,也没再说什么。

又等了一会儿,方宁看看天色,仍是阴阴的,太阳躲在云层中,一点也不热。

她对父亲说道:爹,你在这儿看着,我去别地转转。

杜朝南自然不答应:不行,你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万一碰上拐子咋办?方宁笑道:没事的,我记路。

青天白日的,哪有那么多拐子。

她也发现了,来这里逛的有钱人很少,她想去另一条街上看看,那里多是胭脂铺子,珠宝首饰店,布庄什么的,有钱人相对多些。

杜朝南拧不过她,只得再三嘱咐她要小心,快去快回。

方宁将姐姐做的几个大小不一的花书包全部挂在脖子上,又拎了几个精致好看的小竹筐和花篮,朝北城的隆福街走去。

这儿店铺林立,人流如织。

方宁捡了一个地方,脆声招呼路过的的行人。

她长得讨喜,说话招人爱听。

有不买的路人打趣她几句,她也不恼,笑呵呵的应答了。

再加上夏宁和秋宁的手艺着实不错,书包样式新颖,不多一会儿,她身边就围了一圈大姑娘小媳妇。

有人好奇问:小姑娘,怎么就你一个人呢?你家大人呢?方宁笑着指指不远处的店铺:我娘和我姐在那儿买东西呢?又有人说:小妹妹,你这个荷包太大了。

方宁笑答:这位姐姐,你不觉得我这荷包样式很新吗?我敢保证我家是独一份。

你长得这么好看,再垮上这包,走在街上,人们为了看你肯定得把脖子都扭断。

呵呵,瞧这小嘴。

……你就便宜些卖呗。

我姐做这个也不容易。

我家女孩多,她不得已只好自己攒嫁妆。

不像姐姐你一生下就掉在福窝里,你又不差这点钱,我家刚好差点钱……方宁这一番话说得那姑娘眉开眼笑。

就在这时,从街对面又走过来一个身材丰满的圆脸姑娘。

她看到方宁,不禁微微一怔,好像是认识自己的样子。

方宁飞快地瞄了她一眼,想了半晌,也没想出是谁。

圆脸姑娘笑起来很可爱,她眯了眼问方宁:你也够胆大的,一个人就敢到处跑。

方宁还是刚才那句话,指指前面的铺子笑道:我不是一个人,我娘我姐都在那儿呢。

圆脸姑娘抿嘴一笑,没揭穿她。

她看了看方宁的几个书包,挑了一个大的,连价也不砍就痛快的付了钱。

圆脸姑娘将包挎在身上,一脸满意的笑道:喏,里面还有夹层呢,你别说装东西真挺方便的。

刚才那几个姑娘媳妇不知是不是受了圆脸姑娘的刺激,很快就将几只书包抢购一空。

有的还好心的给方宁提出建议:你这个布料不太好,花色太杂乱,你要是外面用绸子就好多了。

可以再做得雅致些……方宁认真聆听,笑着感谢:几位姐姐就是有眼光,我回去告诉我姐,让她好好揣摩揣摩。

r>  等到客人散去,那位圆脸姑娘还没走。

方宁走到她面前微笑着问道:这位姐姐,我看着你好面善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你是认得我吗?圆脸姑娘扑哧一声笑了,你不认得我也是正常,我们家不怎么在村里。

——我是汪家的,你该叫我香草姑。

方宁略一思忖便想起这人是谁了,原来是他们家!话说这老汪家也是南山村里的几大富人之一。

老汪头以前跟人家当过掌柜,后来见识多了便自己开铺子。

他生意越做越大,渐渐地便很少回村里了。

这个汪香草人虽不常在村里,但关于她的传说却不少。

主要就因为她长得随她爹,身材矮胖,上下浑圆,五官平平。

要是寻常姑娘倒也没什么,女孩子只要想嫁没有嫁不出去的,关键是这姑娘跟着她爹长了点见识,眼界有些高,条件太差的男子她也看不上,条件好的又看不上她,于是她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每每村民一提起老汪家,嘴里羡慕妒忌的同时都会拿香草的婚事说嘴,叹叹别人的美中不足,从中找一点点平衡。

香草姑姑,原来是你。

怪不得我觉着你面善,你以前还抱过我哩。

香草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我抱你时你才多大。

说罢,她亲热的拉着方宁说道:走走,到我家铺子里坐会儿,喝口水。

可怜的孩子,你大人就放心你自己跑出来。

方宁这才注意到,原来她刚才手指的铺子就是汪家的。

走近了,她看到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汪氏杂货铺。

铺子不算大,但物品却是样样齐全,应有尽有。

店里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伙计在招呼买卖。

来,你坐下来,喝口水,吃点点心。

香草招呼她坐下来,殷勤的端点心倒水,又问东问西的。

方宁先拣了些村里的趣事讲给她听。

香草在她对面坐着认真听着,过了一会儿,她用随意的口吻问方宁:这么说你们分家了?方宁点头:刚分的。

不过新房还没造好。

香草似乎对她家很熟稔,点头道:分开也好,你爹娘都是勤快人,还愁过不好日子吗?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又接道:再者,你家还有你姥家帮着你们。

哦,对了,你有好几个舅舅吧?方宁飞快地抬起眼扫了一眼香草,她发现对方问这话时,神态多少有些不自然。

方宁装作没看见,一脸天真地答道:是啊,我有两个舅舅,都很好。

我小舅舅在外县学做工工活,就快回来了。

哦,是回来了。

香草心神恍惚之下不禁脱口而出。

方宁一脸讶然,香草随即又心虚的解释道:我是说,马上就是中秋了,一般外出的人都会赶在节前回来。

方宁连连点头:对对,我想也是。

她这会儿心里已经明白,香草的不自然八成跟自己的小舅有关。

她记得自家小舅长得跟方氏有几分相像,很俊俏精神的一个小伙子。

又坐了一会儿,铺子里的客人渐多,方宁再呆下去不方便,便起身告辞门。

临走时,香草硬拉着给她装了两盒点心。

方宁过意不去,悄悄留下来了两只小筐。

你路上小心些,下回进城有事就来找我。

香草站在门口嘱咐道。

好了,香草姑姑你快回去吧,你回村时别忘了去我家坐坐。

方宁回到摊前,就见杜朝南正在焦急的张望,一见到方宁回来,他才松了一口气道:你再不回来,我就要撂下摊子去找你了。

方宁显摆的拍拍自己的挎包:爹,东西都卖了。

说完,她打开点盒子,拈了几块出来递过去:爹,你饿了吧,吃口点心垫垫肚子。

杜朝南一脸心疼:这么贵,你自个买几块尝尝就算了。

咋能买两盒?方宁笑着把在街上遇到香草的事跟他说了。

杜朝南有些过意不去,他沉吟道:老汪家的,我记得。

他们一家人挺不错的。

其实早些年,他们两家也常有走动,只是后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渐渐地走动就稀少了。

两人将剩下的东西一卖完,就开始准备回家。

他们照例是搭牛车到镇上,再走着回家。

这一次加上卖书包的钱,比上次收获更丰。

方宁一路笑脸没断过。

只是一回到家,方宁就不自觉觉得有些压抑。

他们门前围了一道人墙。

何氏的破啰嗓从人群中传了出来:你们分了家,搬出去不应当吗?朝栋几年寒窗苦读,眼看就要成了,你们当哥嫂的给他腾个地不应该吗?这是要撵他们出来了!肯定是杜朝栋记恨她昨天给他掉脸的事情,给何氏上眼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