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闻传出,村民议论纷纷,有人冷讽热嘲,有人骂明姑不要脸,还有人替汪富贵可惜。
都觉得以他这么好的条件何必跟一个寡妇厮混。
汪家的绯闻给村民们提供了不少谈资。
还有的人拿此事打趣方牛子这个汪家未来的姑爷,方牛只笑而不语,实在说得太份了,他就不软不硬的回刺一句。
方牛子拿着护耳厚帽子,手上带着粗布棉手套,一锅锅的炸苞米花。
在南山村呆了几天,他就打算去附近几近富裕些的大村庄转转,趁着年关多赚几个钱。
方牛子一直忙活到腊月二十七才收工回家,他中途又特意转到方宁姐,给她炸了几锅米花麦花。
另外又塞给她二百文钱,方氏一看这么多连忙推辞。
方牛子咧嘴笑道:大姐,你猜我这些天挣了多少?方氏也有些好奇,顺着问道:多少?方牛比划了一下:九百多文。
众人不由得感叹这项不起眼的小生意的利润。
方牛子又补充道:这玩意平常挣不了多少,也就过年这几天。
太费粮食,庄户人家谁常吃这个。
一斤多苞米,一会儿嘎嘣完了。
方牛子说完话给完钱就要告辞离开,方氏又说他们今年大远初二回娘家。
……除夕很快就到了,南山村的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门对子,炮竹声此起彼伏。
方宁家今年的年夜饭十分丰盛,鸡、鸭、鱼、肉样样都有。
在方宁的建议下,他们家每人做出两道拿手菜,剩下的方氏包圆,连杜朝南也不例外。
这个时代的男人除了厨子外,一般是极少下厨房的。
杜朝南是在妻女的鼓励下才做了两道最简单的菜。
方宁做了一道糖醋鲤鱼一道炖鸭汤,引得众人惊叹不已。
这并不是说她的厨艺有多高超,而是由于家人对她的期望太低导致的。
因为之前她很少下厨,最常干的工作就是烧火放鸭动脑动嘴。
方宁自卖自夸道:我是不是很聪明很厉害?我觉得我随了爹和娘的优点。
心灵手又巧,从头到脚顶呱呱。
扑哧。
一家人笑作一团,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杜朝南也跟着笑起来。
来来,别光说了,快趁热吃。
方氏满脸带笑分别给丈夫和几个女儿夹了菜,方宁又抱了一坛酒上来,给每人倒了半杯酒。
她喝酒前还先来个说词,她先站起来,对夏宁和秋宁说道:二姐,三姐,来来,咱们敬爹娘一碗,感谢他们辛苦生养了他们。
祝爹脸上的笑越来越多,腰杆越来越硬,祝娘越来越好看,今年三十八,明年像二十八。
方氏靠着杜朝南,捂着肚子笑个不停:这孩子真会逗笑,都当姥姥了,还越来越好看。
杜朝南慈爱地看着三个女儿,笑道:他娘,孩子敬酒,咱就喝了吧。
方氏看着满桌的饭菜,再看看懂事伶俐的女儿,一脸的满足和喜悦。
半年前,她还不敢想会有这样的好日子。
她拭拭有些湿润的眼角,笑道:好,娘和你爹把这碗干了。
说完,她捅捅杜朝南:当家的,你也说几句呗。
夏宁她们三人六双眼睛一起期待的看着父亲,杜朝南动了动唇,好了半晌,只憋出一句:祝你们……越长越高越来越胖。
一家人再次大笑起来。
屋里灯光温暖,欢声笑语不断。
这一顿年夜饭吃了一个多时辰,菜凉了,方氏就在屋里的炉子上热热再接着吃。
吃完年夜饭稍一休整,他们就开始一边守夜一边准备活面包饺子。
南山村的风俗是大年初一邻里之间互相串门,孩子们一个个都准备了大荷包,在村里到处转悠,每到一处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那家人都会抓些糖和瓜子花生之类的塞进去,关系近些的还会给个一文两文的压岁钱。
方宁跟着两个姐姐和爹娘先去了老宅,这是必须要去的。
方氏给了冬宁圆宁几个侄子侄女每人三文的压岁钱。
何氏不冷不热的招呼了一声,根本不理会他们。
孙氏撇撇嘴,酸不拉几的说起了风凉话:他三婶,你家又是攀上有钱的亲戚又是做生意发大财的,我还以为你会大方一回呢。
夏宁立即笑着反击道:谁说我娘大方?村里人都说大伯娘最大方,我们姐妹几个今儿就等着大伯娘散财呢?说完她还特意拽过方宁的大荷包以一副玩笑的口吻说道:大伯娘,你装吧。
孙氏哼了一声,撩撩眼皮,假装磕瓜子糊弄过去了,愣是一文钱没给。
他们没分家,这压岁钱本来应该是何氏这个一家之主给的,孙氏可给可不给。
谁知何氏连几个小钱都舍不得。
方宁也不稀罕她的几个小钱,何氏只要别找事,她就谢天谢地了。
方氏面上不显,心里却疙疙瘩瘩的不痛快。
方宁是一分钟也不想多呆,走完过场姐妹三人就悄悄离开了。
一离开老宅,夏宁这和秋宁就像出了笼的鸟儿似的,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分别寻找自己的小姐妹说话去了。
方宁一个人在转里闲转。
路上正好碰到春妮和青草,三人打了招呼彼此分享了下荷包里的零食。
春妮建议道:咱们去找柳柳吧。
方宁犹豫了一下也就跟着去了。
宋柳见她们来访,十分高兴,把好吃好玩的一古脑全拿出来。
方宁注意到她屋里生了两个大炭盆,真可谓温暖如春。
玩了一会儿,宋柳叹道:这几天看书看不进去,这些小玩意又玩腻了,真没意思。
方宁早就注意到宋柳跟同龄的孩子不大一样,不喜欢找人玩也不喜欢说传人是非,放现代讲就是小宅女。
方宁就接道:我知道一种游戏,四个人玩刚好。
柳柳,你这儿有硬些的纸吗?宋柳翻找一会儿,递过来几张硬纸。
方宁提笔飞快地做着记号,宋柳和春妮也在旁边帮忙,四人忙了好一会儿做了一副粗简版的纸牌,她仔细的跟三人讲解游戏规则。
宋柳十分聪明,一点就透,春妮和青草费了好半晌仍有些懵懂。
咱们边打边学吧。
咱们先打跑得快,再打斗地主。
跑得快就是最先出完牌的为赢家。
好好。
开始几场有些不熟悉,等到游戏规则一弄熟练,三人很快就玩上了瘾。
众人玩得十分投入,连屋里来了人也没发觉。
特别是方宁背对着门口坐着,根本没注意到宋乔已经站在她身后很久了。
宋乔还积极出谋划策:你别上柳柳的当,她手里肯定没大牌了,诈你的。
方宁微微一笑,试探着出了一张牌,宋柳果然没挡住,这一试探,方宁立即知道对方的底牌了,接连过了四张,跑了个头名。
宋柳一看大势已去,忍不住吐槽宋乔:你到底是谁的大哥?本来这输赢还没定呢。
宋乔嘿嘿一笑,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柳柳,别急,你起来我给你报仇,你看你总是千年老二。
宋柳才不上他的当,坐着不肯动窝。
春妮和青草连忙起身相让,被宋乔笑着制止了。
宋柳接连几次败北,最后终于肯让贤了。
宋乔在旁边观摩时已经把规则弄懂了,这会儿是摩拳擦掌,觉得自己肯定能赢。
没想到头一场就被方宁给打击得跑了个最后一名。
第二场,他使了诈,跑了第二。
接下来的几场方宁和宋乔残酷厮杀,力争第一。
春妮和青草每回都轮流垫底。
因为这游戏三个人也能玩,这两人一商量最后干脆一起退出,将位置让给宋柳,两人坐在一旁喝茶磕瓜子外加观战。
这三人实力都不弱,牌桌上是诡计奇出,硝烟弥漫。
特别那两兄妹时不时起内讧,互相拆台,方宁从中得利。
常令令观者忍俊不禁。
人一专注起来,时间就快得飞快。
方宁和春妮她们本来打算只呆一会儿,这一打牌就到了傍晚,宋老财和小木头都外出串门回来了。
小木头一看到方宁又是高兴又是埋怨:我捡了好多炮仗,到处找你都不见,谁知道你在我家。
方宁一看天色晚了,连忙起身要回家。
宋柳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热情招呼方宁:你们明天还来啊,咱们接着玩这个。
方宁笑道:明天我要去我姥姥家。
宋柳略有些失望的哦了一声。
宋乔似乎比宋柳还失望。
第二天一大早,方宁一家全部出动方家庄。
吴氏早就翘首以盼,见了大闺女一家忙笑着迎出来。
方氏问道:我大妹啥时候能来?吴氏唉了一声:年前写信了,大概能在元宵前赶来。
道太远了,光赶路就要一天多。
吴氏又问春宁的消息,方氏摇头:我估摸着信在路上了,肯定是过年给耽搁了。
吴氏说着话就带方氏去灶房做饭,李氏本来也要跟去,吴氏想跟闺女说些心里话就打发她收拾屋子。
吴氏连方宁也赶了出来,方宁特意在窗户底下逗留了一会儿就听吴氏说道:前几天,方二狗家的来了一趟,我听她那意思是看上了咱家夏宁,依我看,她家的那儿子小胖也不错,家里也行,你咋看?方氏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她为啥早不提晚不提,专拣牛子刚跟香草订了亲,咱又挣了两钱的时候提呢?吴氏道:她说是早就想提,只是念着孩子还小。
这话我也不大信,不过,那个二胖我是看着长大的,人确实不错,二狗家的大面上也说得过去。
一家有女百家问,她问她的,同不同意还是你和春宁爹做主。
方氏想了想接道:娘,咱不急,再等等,如今女孩子十七八岁出阁的也有,我还想多留几年呢。
接下去,就是一些家长里短。
方宁听完关键部分就跑到堂屋去跟大宝二宝玩。
夏宁和秋宁正在做针线,李氏在擦桌椅。
大宝二宝一见方宁进来,把钱袋抖得哗哗响:小叔给了我二十个压岁钱钱,嘿嘿,你有没?李氏的手微微一顿,侧着耳朵听着。
方宁知道这个大舅妈为人有些小气,她笑着捏捏大宝的钱袋:真多,小舅也给了我钱了,他说是赏我的,因为是我从书上找出了方子。
李氏一听这话也就继续干别的去了。
哦。
大宝拉着她继续显摆别的。
到吃饭时,方牛子和方满子也回来了。
屋里坐得满满当当。
一大家子说说笑笑围坐在一起开始吃饭闲叙,其乐融融。
因为没地住,吴氏也没留他们一家。
接下来的几天都要串亲,方氏对那些杜家的亲戚没什么好感,就说要留在家里看门,夏宁也懒得去,姐妹俩一起留了下来,只有可怜的秋宁被迫跟着父母到处串亲。
今年立春较早,一过完年,天气明显暖和起来,一连数日暖阳高照。
方宁在家里瞎折腾一气,她把小舅给做的飞镖圆盘挂在河边的柳树上练习飞镖,又在两棵树中间系了两根粗绳子中间放只小板凳荡秋千,秋千旁的草地上,还有厚草垫子小桌子,上面放着一本书几页纸,自然还有各种零食茶水。
圈里的鸭子也被她放了出来在空地上自由活动。
她每日是玩得有声有色。
这天午饭后,方宁正晒着太阳荡着秋千做白日发财梦。
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问道:你看见我家的狗没?方宁一抬眼就看到宋乔身着一件崭新的宝蓝色棉袍,身姿笔挺的站在他面前问话。
狗?方宁东张西望一会儿,摇摇头道:我们这儿偏,狗都不来。
宋乔不自然的转过脸,咳了一声:你又听不懂狗语,你怎么知道狗不爱来,我家的狗就是往这里来了。
方宁不想跟他争执:就算它来过,可能是我没看见。
要不你再找找。
宋乔似乎也不急着找狗了,他自己给自己个台阶下:一会儿再找吧。
方宁指指旁边的草垫子:你坐那儿歇会儿吧。
过了一会儿,宋乔又主动说道:我家的狗快生了。
哦?你要不要小狗?这个……我娘跟汪家说好了。
宋乔一听汪家,整个人立即切换到作战状态,他看不上汪立志,连他家的狗也要诋毁:他家的狗不好。
我家的狗好。
方宁兴致盎然地问道:怎么个好法?举个例子。
比如说过年时,它看到有人拿着东西进门,它就放行,谁也不咬,要是拿东西出门,只要不是自己人,它就拦着不让走。
这只狗在严格的奉行宋老财的哲学:只准进不准出。
哈哈。
方宁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宋乔说完也觉得不对劲,他赶紧就为自己的言论辩解:这不好吗?这就是狗的本分。
好好,你说得太对了。
这样吧,你们两家一家一只。
到时时候比一比,看谁家的好。
宋乔这会儿傲娇劲又上来了,他做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你别以为我上赶子非要给你,我家的小狗早就有人问了。
方宁敛了笑意,认真地点头应和:你为你家的狗找到好归宿,也是主人的本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