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一家忧愁,两家喜

2025-03-25 17:17:17

时已进入冬月,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北风也呼呼的吹。

好在李老二虽然嗜赌如命,但家里的田地还在。

只张氏几个不是女人就是男娃还小,到底也做不过来,想把地交给李正泽种,奈何他们一家人都是搬到湖边,自己的地都还是他们和李老大在分着在种,又怕交给了李老大,小秦氏以后那里会把地还给他们。

心里那是一个着急,整日也是苦着脸。

李老头后来道:把地租出去吧。

你们娘儿几个收六成的租子也能过活了。

这才解了她的忧思。

要说这还是简单的,最让人烦恼的是珍秀的亲事。

早就到了说亲的年纪,之前碍于李老二这个赌徒,没有什么好人家来说亲。

如今却是,不在热孝嫁人,就还要再守三年的孝,那时就是个老姑娘了,那里能结一门好人家。

可这一时半会又到那里去找合适的人嫁了,普通人家的女娃,谁不是订了两三年的亲,再嫁过去的。

回到了湖边的沈氏也是和李正泽商量这事,两人都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要是匆匆找个人嫁了,将来要是有个好歹,他又怎么面对李老二的托孤。

要是没找人家嫁了,守了三年孝,珍秀就成了老姑娘,照样是找不到好人家了,最多是做个填房。

两口子操心着她的婚事,连伯林的都忘得一干二净。

这些事自然是没有珍真和珍林两个女娃插嘴的地方。

他俩就把家里的打整的井井有条。

因着他们也是有一年的孝期,沈氏也不操心,可想着珍秀就头疼。

还是回了娘家去找伯林姥娘和赵氏帮忙。

半路遇上了何莲盈,也把这事跟她说了说,请她帮忙着打听。

说来也是珍秀的福气,沈氏回娘家没几天,何莲盈就来了。

只这次没有带着何榆善。

榆善被他爹送去了学里,好好读书呢。

对了,还是你大嫂娘家的那个堂兄那。

她笑着看了看珍真,你家伯林和仲林都取了秀才,咱们村的人都说那赵夫子书教的好,都往他那送呢。

嗨,仲林那是运气。

做的不数。

沈氏谦虚道。

这话可不是这样说的,要是肚子里没墨水,这么多人就你家仲林偏偏能取上?所以呀,是他自己有墨水哩。

到底还是姐姐你会教娃,榆善是个淘气的,只求他大哥能取上就好了。

何莲盈摇摇头,叹了口气。

我家仲林小时候可不是跳脱的很,啥捣蛋的事没做过。

以后到底咋样还不知道呢。

你且宽着心,指不定榆善两兄弟也都是秀才呢。

沈氏抿嘴笑了笑。

沈姐姐,借你吉言了。

瞧我,尽说这些,这回来是跟你说珍秀的事。

她不好意思的用手擦了擦嘴。

沈氏眼前一亮,转头打发了珍真两姐妹出去,这才问道:可是有啥好人家了?何莲盈理了理耳边的发丝,是有个好人家呢,就怕你们看不起。

只要是好人家,那有啥看不起的,你且说来听听。

是我爹的一个朋友。

他原是个小走贩,后来倒是个人物,开了一家小酒楼。

只是年纪轻轻就死了原配,留下两个半大的娃。

后来又娶了一个城里的闺女,哪想那闺女是个不吭声狠的,差点要了两个娃的命,他便休了那个再娶的。

如今也是没娶两三年了,倒是想通了,要娶个乡下闺女,啥都不求,只要是个性子温顺,心里和善的,能善待两个娃。

我爹也说他是个老实能干的汉子,我才想着跟你说说。

要是你觉得不好,可就当我没说过。

何莲盈一口气说完,别扭的看了下沈氏,便转开了头。

沈氏沉吟了下,这也是个好的。

不过我也做不得主,还是要回去和我二嫂商量一下,要是能行,立刻就去告诉你。

对了,是多大年纪了?虚岁二十九哩。

一个女娃九岁,男娃六岁。

何莲盈又细细的说了那人的情况,见着沈氏听了进去,便又道:沈姐姐,要是有啥好消息,你赶紧给我说,免得错过了。

晚上的临睡前,沈氏跟李正泽说了这事,两人合计了一下,都觉得这个不错。

便说好,明日沈氏回去跟张氏说说。

这张氏的心思,那是想着把娃们都安排好了,才好改嫁。

可李老头和秦氏的样子,是不愿意让她改嫁的,更不会让她把娃带走。

沈氏一个和她说了这个事,她便去把珍秀叫了进来。

你三婶给你找了一门亲事,如今你也大了,看你自己愿不愿意。

珍秀的脸一下红了起来,喏喏道:娘。

便背过身去。

看她的样子也是想自己听一下的,是个城里的开小酒楼的人家。

不过你嫁过去是填房,原来有两个娃了。

但听说也是个老实温厚的人,这也总比你在山里种地锄草的强。

珍秀听后便不吱声,咬着嘴唇在一边发呆。

沈氏也不做声色,只低头喝着碗的水。

张氏却急了,拉着她的手,珍秀,你咋想的,说给娘听听呀。

珍秀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张氏见着她这样,拉扯了她两下,你这娃,倒是赶紧说,娘也好马上去办,这要是耽搁过了热孝,可得守三年哩。

珍秀羞红着脸,极不好意思的抬头,轻轻点了一下,便立马跑了出去。

张氏那是喜不自胜,拉着沈氏的手就道:三婶,接下来就请你帮着打理一下了。

我这是寡妇,好些事也不好出面,就请你多担待了。

沈氏握住她的手,二嫂,我们自小一起长大,又是这十多年的妯娌,看你说的话。

既是我亲侄女的亲事,我自是尽力的。

你先去跟爹娘说一说吧。

总的听听他们的意思。

李老头和秦氏自是没话说,只要不耽搁了珍秀,都是好的。

况且还是个城里的有钱人家,秦氏躺在炕上笑的没话说。

接下来可忙坏了沈氏,帮着张氏打理,先订亲,下彩礼等等之类的,把她的累的每天回家就是躺在炕上不想起身,连饭都是珍真给她端到炕上吃的。

两家人选了个好日子,就在腊月十八,也好赶着过年。

只是珍秀的嫁妆实在是拿不出手,张氏到娘家借了一些,不过一两银子。

要知道,当年她嫁给李老二的时候可也是带了五六两的嫁妆过来的。

李老头让秦氏背着李老大一家去给张氏送二两银子过去。

哪知秦氏和他大吵了一嫁,只道女娃都是赔钱货,嫁到了有钱人家,那里还要带钱过去,该拿些钱回来才是。

把李老头气的吹胡子瞪眼。

这一闹,更是让秦氏知道了,又趁着李老大下地干活的时候,在院子里指桑骂槐的闹了一通。

眼见着日子一天一天的来了,珍秀的嫁妆还没有着落,张氏愁的嘴角都起了泡。

还是沈氏看不过眼,跟李正泽商量一下,打算暗地里给珍秀出三两银子的嫁妆,也算对得起当初李老二的托孤了。

张氏喜的眼泪直流,拉着沈氏哭了一通,直直的谢着她。

后来,李老大拿了一两银子,趁着到黑灯瞎火的时候,一把从窗户里扔了进去。

张氏捡着银子便追了出来,刚好见着要进门的李老大,他对着她笑了一下,点点头便进了屋。

这嫁妆钱才算是凑了够。

而沈氏却因着先前忙碌李老二的丧事,后面又忙着珍秀的亲事,累的病倒了在家里。

娘,你先喝点粥吧。

爹去请郎中了,一会就回来了。

珍真把粥放到桌子上,扶起来躺下的沈氏,在她的身后垫着一块大枕头。

屋外飘着鹅毛大雪,和着北风吹,一阵的呼呼声传进了屋里。

好在今年准备够了足够多的柴火,又有珍真一直捡在一边的干牛粪。

这干牛粪比柴火还好烧,搭火可是好用的紧。

屋里的炕早早的就烧了起来,因此外面冷的人发抖,屋里却是暖和的很。

嗯,你爹也是,不就是头晕吗。

这么大的雪,还去请郎中,可是冷的很呢。

她靠着枕头,接过珍真递上来的粥,小口的喝着。

嘿嘿,那是我爹心疼娘呀。

珍真干巴巴的笑了一下,又把装着小菜的碟子端到沈氏面前。

沈氏啐了她一口,红着脸道:瞎说啥呢。

也不害臊。

一会珍林也进了来,母女三人小小的聊了一会,沈氏又睡了过去。

大姐,我看着娘的脸色太白了,一会杀只鸡给娘补一补吧。

珍真悄声的在珍林耳边说了下。

珍林看看沈氏苍白的脸色,点点头。

等着屋里都是鸡汤的香鲜味的时候,李正泽才赶着牛车回了来。

扶着牛车上的郎中下了车,在屋外把身上的雪抖了个赶紧才进门。

快去生一个火盆来给郎中去去寒。

他和郎中烫了烫手,对着珍林嘱咐了一下,才把郎中带进了正房。

珍真早就在屋里等着了,听到牛车的声音,便去屋里把沈氏叫醒,等着郎中和李正泽进来。

那郎中进来,便先询问了沈氏最近身体有什么不适。

沈氏直道:最近老是觉得累的很,吃不下饭,头也是晕的紧。

郎中点点头,又给她把了脉,捻着下巴上稀少的胡须笑了一下。

他把完脉便站起来,对着李正泽道:恭喜了。

喜从何来?李正泽上前一步,紧张的问道。

然郎中还没说,炕上的沈氏却惊喜的问道:可是真的?见着郎中笑着点头,她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只微微张嘴,腼腆的笑着。

李正泽一脸糊涂的站在炕边,看看笑着的二人,到底是喜啥呀?呆子。

我这是又有了。

沈氏啐了他一口,而后又极害臊的低声道。

啥?又有了?又有了!他顿时欢喜的在原地打转。

有两个多月了。

之前是劳累过度了,切不可再那样。

好在如今寒天腊月的,在家也能好好休养。

我这便开两副安胎的药,吃了便是能好的。

郎中看着李正泽的样子,摇摇头,坐到一边提笔写了一张方子。

送走了郎中,李正泽也跟着他去了张家村,好把药买回来。

珍真和珍林围在沈氏的边上。

娘,我下午顿了鸡汤,一会你喝一碗吧。

珍林时刻不忘绣花手艺,又拿着绣样在手里。

沈氏点点头,想着自己现在肚子里又有了一个生命,真是让人惊喜。

也不知是个男娃还是个女娃,不管男娃还是女娃都要好好待他。

娘,我刚才给郎中送火盆的时候,听到说……安胎药,是不是……珍真小心翼翼的看着沈氏。

沈氏莞尔一笑,死丫头,就想着这些,也不害臊。

娘都替你脸红。

珍真坐直了身子,昂首挺胸,我就是不小心听到问问,那里要害臊了,是娘害臊吧。

好好好,是我害臊。

那娘,咱们家是不是要添人口啦?珍真凑近沈氏的耳边,一脸顽皮的问道。

沈氏那是多害羞的人,脸颊和涂了胭脂一般,红的和猴子屁股有一比。

她看了珍真一眼,腼腆的点点头。

珍真和珍林都欢呼了一声,又急不可耐问:那是弟弟还是妹妹呀?还早着呢,那就知道了。

真是,大姑娘了还这样,小心你嬷嬷说你们。

去,赶紧做饭去,一会你爹就回来了。

沈氏恼羞成怒,故作生气。

珍真和珍林那里怕她,只相互笑了一下,对了一个眼色。

那是说,嗨,纸老虎,就能唬一唬她爹罢了。

然二人还是老老实实的下炕穿鞋,去了灶房把晚饭做好。

眼看着就要到腊月十八了,老院子又有了一场风波。

整整闹了一整日,把珍秀气的在屋里狠狠的哭了一场。

你道是什么,不过是小秦氏眼红她要嫁一个城里的人家。

而之前连一文钱都拿不出来的张氏,却一口气拿了三两银子出来给珍秀置办嫁妆。

原本张氏很小心的避开小秦氏置办,到底还是让她大儿媳妇看着了,这才有了小秦氏的不依不饶,直说是李老头两口子偏心,暗地里贴补张氏。

张氏虽气,不过扔下一句钱是到娘家借的,就回了屋,把门紧紧的关上,任她在外咋说,只当没有听到。

老院子的风波却丝毫没有影响珍真一家,等着伯林和仲林归了家,知道了沈氏有喜的好消息,恨不得明天一睁眼便能见着小奶娃。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们一直包容俺,俺这周争取做到日更,谢谢啦~~~话说,俺真的对一些盗文网服了,连作者有话说都给盗了。

好吧,俺真心那你没辙,只是你这样做对的起俺老老实实的码字吗?对的起俺的劳动成果吗?干脆把这章的作者有话说也盗了吧。

那俺真是对你顶礼膜拜了。

☆、70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