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家走的路上,大郎问玉娴:妹子为啥要帮他们啊?赵奶奶人很好的,再说,我既然懂这些,就看不得有人受苦啊。
哥哥,我是太小没多大能耐,要是我长大了,一定要帮那些得病的人摆脱病痛。
说着,玉娴神色一暗,可惜我只是从书上看到些粗略的知识,不懂得望闻问切,只会点土方子,当不得大用,要是能有个名师就好了。
上一世她也只是在药店打工时才懂些皮毛,再加上奶奶那学来的一些土方子。
今天用蛇胆治瘘就是前世听奶奶说起过,那些年纪大的老太太都有些拿手的本事。
妹子别难过,依你的聪慧,会有机会拜师的。
大郎安慰着妹妹。
哥哥也别安慰我了,这时候的人都把自己的手艺看成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哪会轻易收徒?玉娴摇摇头。
会有机会的,妹妹别灰心,你还小呢。
大郎也不知怎么劝说妹妹了。
说着话两人已经回到了佟家,一进院子就闻到一股香气,原来是佟云松已经把蛇肉和鸡肉一起炖上了,这有个名字叫做龙凤汤,最是大补的。
方氏倒也不吐了,做了一锅贴饼子,又过了大概半个时辰,鸡肉和蛇肉也都烂糊了。
佟云松先盛了一小盆给方氏留着,然后才把剩下的都盛了出来。
过了端午之后,天也渐渐热了,晚饭就摆在了院子里。
把老2和老三家都叫了出来,还有老四,都出来吃饭。
方氏给每个人盛了一小碗龙凤汤,不分开不行,自己家的几个孩子从来不在饭桌上抢吃的,好东西绝对会让骏杰他们抢光的。
还是大嫂享福呢,一说不舒服,大哥就去弄了这龙凤汤来,这汤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到的,我们可是跟着大嫂沾光了。
刘氏酸溜溜的说道。
是啊,谁让咱当家的没本事,这也就是大哥大嫂,要是旁人,连这碗汤咱也不一定能喝到呢。
大嫂,你可得多喝点,你现在可是双身子。
周氏自从骏祺的事之后,对方氏明显态度好多了,她本来就是个直性子的人,就是容易受人挑拨罢了。
大家都喝点吧,咱家人多,看着汤不少,一分也就没多少了。
咱是一家人,有啥吃的都大家伙尝尝。
方氏倒是难得没吐,这汤喝着味道挺好的。
这顿晚饭大家吃的十分享受,每人一碗后盆里本来还剩些,最后都让骏杰他们给抢着喝了,大郎他们也不计较那些。
晚饭过后,刘氏和周氏收拾了碗筷,让方氏早点去歇着,方氏也就顺势回屋躺着了。
佟老爷子和秦氏直到晓娟回完门才从罗家回来,秦氏回来倒挺高兴的。
一个劲的夸赞晓娟的夫家多有钱,对晓娟又多好。
又说孙家老太太自打晓娟过门,一天比一天见好,孙家人都开心的不得了,说都是晓娟的功劳。
家里几个儿媳妇这次也给她长了脸,添妆的时候拿的都是头一份的东西,让老太太着实高兴了一把。
可晚上骏杰说了佟云松在家给方氏做龙凤汤的事,这让秦氏的好心情一扫而光。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今天该是大郎他们喂牛,大郎刚要牵牛出去,就让秦氏叫住了,大郎,你们也别光是自己去上山挖药,带着骏杰他们,都是自家兄弟,有好事也不知道带一带他们。
奶奶,我们这是去放牛呢,不是进山挖药。
大郎说着。
你少在那糊弄我,你当我不知道呢,你们把牛拴起来就进山挖药去了。
让你们带着骏杰能怎么地?我说话还不好使了?秦氏有些不乐意了,她今天其实就是想借个由子撒泼而已,骏杰早就告诉她大郎不领他们的事了,秦氏一直忍着就是为了晓娟的婚事,现在婚事已过,也没让她丢脸,她又想起这个茬来了。
奶奶,你也别说那谁得话好使不好使的事,骏杰哥我们是不会领的,就他那张嘴,我要是领着他去挖一次药材,他就能跟满村的人说我捡了座金山,这样的人我可不敢领。
再者,这是我看书学来的,卖药的门路也是我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我凭什么要带着他?哦,我带着他,等他把怎么挖药,怎么炮制都学会了,再把我卖药的渠道撬去,就成了他家挣钱了是不?你以为我是傻子呢?玉娴才不惯她呢。
别以为存了什么心思人家看不出来,不说出来大家脸上都好看,小心撕破了脸谁也没好处。
这下可把秦氏气够呛,自从方氏进门,秦氏就处处压着她,方氏也不吭声,你说啥就是啥,这谁想到竟生出玉娴这样一个泼辣的,心思又灵透,每一句话都说到点子上,就是让你沾不到便宜。
秦氏见说不过她,就又开始撒泼了:哎呦我的个老天啊,我怎么养了这么群畜生啊?黑了心的啊,只顾自己不管旁人。
这个白眼狼啊,你长的是狼肠子啊。
她骂人就是这一套,放着长腔像唱歌似的。
玉娴翻了个白眼,让小四小五先把牛牵到个近便有草的地方,牛可不能不喂。
留下大郎,二郎和小三在家,若是有什么事当然还是大哥他们有用。
你今天就是说出大天,就是把天王老子请来我也是一句话,想让我带着他们,没门!想挣钱哪不能挣,只要肯出力,就没有挣不到钱的,干嘛一家人的眼睛都瞅着我,我一个才五岁的小丫头,干啥都想着堵我的路啊?你不就是看着我爹我娘好拿捏好欺负吗不跳字。
玉娴两手插着腰,冲着秦氏喊道。
秦氏气得又坐到了地上,两手把大腿拍的啪啪响:我是哪辈子做了孽了啊,竟然养出了个跟我顶嘴的啊,你个天打雷劈的东西,你看老天爷不劈了你,老天啊,你可睁开眼吧。
院子里的动静惊动了刘氏和周氏,两人都出来拉秦氏,劝着她,秦氏就是不听,在地上坐着不肯起来。
正在拉扯之间,外面进来了两个老太太来。
呦,佟嫂子,你这是怎么了啊?进来的是村长李福田的老婆和柱子娘,柱子娘是李福田的姐姐,所以这两人是大姑姐和兄弟媳妇。
两人一起来了佟家,必然是有大事。
秦氏赶紧从地上爬起来,用手拍了拍身上的灰。
是两位妹子啊,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啊?脸上带着笑,她可没忘村长媳妇要给自己儿子说亲的事呢。
也没啥事,这不是前阵子我得了个怪病吗,咋治也不见好,多亏了小玉娴,竟然给我治好了,我今天是来谢谢她的。
柱子娘说着,就从胳膊上挎着的篮子里拿出了一套衣裳来。
小玉娴啊,快过来,看奶奶给你做的衣裳怎么样?喜不喜欢啊?玉娴跑到柱子娘身边:奶奶,你的毛病好了吗?让我看看?还是我们玉娴,一见了奶奶就想着我的毛病呢。
柱子娘把衣服搂开,让玉娴看了看,果然原来的疙瘩全都不见了,已经长得和别处一样了。
褪了层皮,把外面的硬皮都褪掉了,是好了吧。
玉娴点点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没想到这土方子真的能治好病。
快比比看,衣服合不合身?柱子娘拿着衣服在玉娴身上比着。
嗯,还行,玉娴啊,喜欢吗不跳字。
喜欢,谢谢奶奶。
玉娴欣喜的看着手里的这套衣服,粉红的上衣,水蓝的裤子,娇灵灵的颜色,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
秦氏看着玉娴和柱子娘在那亲亲热热的聊天,又想起刚刚玉娴还和她大声大争吵,心里就更是不喜玉娴,个外人都能帮着,自己家里的反倒不管了。
秦氏心里想着,碍于家里有客就没能说出来。
方氏刚刚听见女儿和婆婆吵起来的时候就要出来,大郎进屋把她拉住,她要是出来秦氏肯定会针对她的,又要吃亏的。
这会儿听见有人来了,大郎才放开她,让她出来。
婶子,你怎么来了?身上好些了吗不跳字。
方氏一见柱子娘,就问她的病怎么样了。
你们娘们还真像,玉娴刚才见我也是这么问的,都好了,你看我这不是来谢你了吗不跳字。
柱子娘把胳膊上挎的篮子拿下来,递到方氏手中,篮子里有三十个鸡蛋,一条肉,还有一块布,这在庄户人家是极重的礼了。
方氏推辞着不收,婶子,不过是动动手的事儿,哪值得你费心备这么些东西。
我可不能收,要不我这成什么人了?这样,你给玉娴做的衣裳我留下,剩下的你拿回去,你这病刚好,回去好好补补。
玉娴他娘,你这是打我的脸是不?你和玉娴救了老婆子一条命啊,咋?这点东西比命还值钱?你要是不收,我就拿去扔了,反正是不能往回拿。
柱子娘要生气了,村长媳妇也在那劝着让方氏把东西收起来,方氏推辞不过,也就收了。
二十七章 云桦亲事方氏和秦氏陪着村长媳妇和柱子娘坐在院子里的阴凉处唠嗑,玉娴一看这情形就告诉大郎他们先上山,自己在家陪着娘。
几个婆子在一起说的无非是儿女和丈夫,要不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当然最关心的还是儿女的婚事。
村长媳妇姓陈,陈氏就对秦氏说:说起儿女婚事来啊,我倒是想起来了,我今天来还真有件事情。
上次我不是说我娘家在苗岭村嘛,隔壁有个张家,前几天我还真回了趟娘家,又细细打听了这姑娘。
姑娘叫张淑珍,张家两男两女,两个男孩都大了,娶了媳妇,这两个女孩一个十八,一个十六,这淑珍吧本来早就该说亲了,可家里两个哥哥也都是刚娶了媳妇,轮到她时这老太太又没了。
虽说是隔辈的孝,也得守满一年不是?这才把淑珍的婚事给耽误了。
不过倒也没啥,下个月就是老太太的周年,过了周年这孝就算满了,张罗亲事什么的就不妨事了。
我特意上他家去坐了会儿,跟淑珍的娘提起来这事,也说了你家老四的情况。
淑珍的娘听着挺满意的,说下个月出了周年就要张罗给姑娘说亲的事了,她啊,想要什么时间过来看看你家云桦。
陈氏一口气说了一大些,嗓子都有点干了,秦氏赶忙递了杯水。
陈氏接过水,喝了一大口,嗓子好些了,继续说:我说佟嫂子啊,你家可不能总这么鸡飞狗跳的啊,这才多少日子啊?上次是我当家的来碰上了,这回又是我。
你家这也热闹过头了吧。
玉娴小人儿多可爱啊,懂事,心善,我还巴不得有这么个孙女呢。
你说万一哪天人家女方来咱们村访听来,你家再闹出这么一出,亲事还能结成?就是碰不上,人家还不会去四邻打听打听?我可告诉你,淑珍她娘可是拿着女儿特为重,早就说了要给淑珍找个家里和睦的。
这淑珍人长得好,性情也柔和,我要不是看着云桦是个不错的,你家这几个媳妇还算好相处,尤其是云松媳妇,性子绵软,能和淑珍处得来,我才不帮你说和呢。
陈氏连敲带打的说了一通秦氏,把秦氏说的哑口无言的。
他婶子,你放心,我保证以后家里再也不会了。
这淑珍真有那么好?秦氏陪着笑脸跟陈氏说话。
嫂子不信可以去她家那访听一下啊,咱这离苗岭村也不是很远,嫂子可以领着云桦去一趟,她家就在村子口那,一问都知道。
咱北地民风本就开放些,找个机会让两个人相看相看也成。
我又不是那专门给人保媒拉纤的,又不挣你的谢媒钱,难不成还能糊弄你?你要是不信,那就当我没提这事,像谁要骗你似的。
陈氏语气里有点不高兴。
哎呦,那哪能呢,他婶子也是为了老四好不是?要是这事真成了,我可要好好谢谢他婶子呢。
这事还得你多费心,俺家云桦可是就指着他婶子了。
秦氏赶忙赔礼,又一个劲的道谢。
行了,也坐了好一阵子了,我们该走了。
陈氏和柱子娘都起身告辞。
秦氏和方氏都起身往外送。
玉娴啊,有空去奶奶家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柱子娘又回头对玉娴说。
哎,奶奶放心,我得空必去。
玉娴爽快答应。
送走了两个人,秦氏一边往屋里走,一边说道:屁大点的孩子,还能给人治病?不知道从哪学会的歪门邪道的,别哪天给人治坏了,看你怎么办?眼睛不住的看着柱子娘给拿来的东西。
这是人家送给方氏和玉娴的谢礼,按说她是不能要的。
别管是不是歪门邪道,能治好病就成啊!玉娴才不跟她一般见识,拎起篮子就往西屋里走,就当没看见秦氏。
把秦氏气得又想骂,可一想刚才村长媳妇说的,就硬憋回去了。
方氏在村子里人缘好,要是人家真来访听,难免有人会帮着方氏说话,要是张家知道她总是拿捏大儿媳妇,对媳妇不好,老四的亲事就玄了,老四也老大不小了,山里人家说个媳妇不容易,忍着吧。
中午吃饭的时候,秦氏就跟佟云桦说:老四啊,你也不小了,成亲的事,你是咋想的啊?佟云桦挠挠头,说:娘,你做主就是了,找个能过日子的就成,我哪有啥想法啊?佟云桦虽是最小,可性格还是很憨厚淳朴的,要是性情能好些,像大嫂那样就好了。
这话他没敢说。
那行,咱就等这张家老太太的周年过了,就找人正式的说和。
这是就算是定下了。
娘,四弟的婚事要是成了,是不是秋后就得成亲啊?都不小了。
二儿媳妇刘氏问道。
刘氏心里开始盘算老四成亲,秦氏又得让这几个哥哥出血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你四弟是咱家最小的,到时候你们这些当哥哥嫂子的都得出分力。
我和你爹也老了,没有多大能耐了,老四的婚事可指着你们了。
老大,听见了没有?秦氏这时候就开始想要抠钱了。
娘,我知道了,往后我有空会多去打些东西回来,看能不能多卖些钱。
佟云松赶紧说。
他早就习惯了秦氏这样子,每次弟妹的亲事他都要出大头的。
哼,说的好听,只怕是就算打回来东西,也都进了你婆娘的肚子了吧,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和你爹就几天不在家,你就整什么龙凤汤给她喝。
害了馋痨的,哪家女人不生孩子的,那么大一条蛇,两只野鸡,能卖不少钱呢?就那么进了她肚子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那肚子揣着的是金蛋呢。
人的习惯是改不了的,秦氏老毛病又犯了。
自从骏杰告诉她之后,她一直憋着呢,这回正好说起来,她不借机会撒个泼那就不是秦氏了。
娘,也不是都给玉娴娘吃了,一家人都吃了的。
佟云松无奈的解释。
还不是她吃的多。
哪家有这样的馋婆娘,那日子还能过好?怀了个孩子恨不得上天去。
秦氏还在那不依不饶的。
玉娴在那听了可不干了,哥哥,下午你去趟镇上买些白面回来,上午关奶奶给拿来了一条子肉,咱下午包馄饨吃。
柱子的爹姓关,这里的规矩都是跟着丈夫的姓称呼女眷,所以就叫关奶奶。
有人不是说好吃的都进了娘的肚子了么?本来我还打算和娘下午把肉剁了馅,包馄饨大家都解解馋的。
可是啊,我这害了馋痨的,自己吃还不够呢,下午咱自己包自己吃,让那些个没害馋痨的看着吧。
玉娴的嘴可是不饶人,想在自己面前骂娘亲,管她是谁都给顶回去。
行,我想办法去一趟,那下午可就得让你和娘受累了,这做吃的,我们还真不行。
大郎忍着笑说道。
他心里也气奶奶总是欺负娘,但他是个大小伙子也没法和奶奶犟嘴,没想到自己的妹子小小年纪,嘴皮子倒是够溜的,把奶奶顶的说不出话来,心里替娘亲高兴。
可这心里高兴面上还得忍着,就有点辛苦了。
小四和小五人小,也知道妹子是故意气奶奶的,都拍着手叫好:好啊,晚上有馄饨吃了。
娘,馄饨馅里别放菜了,就放点葱花就行,我们都馋了。
周氏在那一看,赶紧帮着圆全:大郎啊,哪还用上镇上去买,怪累的,家里就有白面。
娘,今天是我做饭了,你给舀点白面呗,下午大家伙一起动手,包顿馄饨吃,也有日子没吃了,都馋着哪。
佟老爷子也开了口,大郎啊,不用去买面了,让你奶奶去舀出来就是。
玉娴啊,咱是一家子人,哪有你们自己开伙做饭的道理,这还没分家呢。
饭必须得在一块儿吃。
说着,把烟袋一磕。
老婆子,云松媳妇这时候正是要补着的,吃点好的怎么了,都是云松自己上山弄的,又没让你花钱。
秦氏依旧有些愤恨,可是这一家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她呢,她再生气,总不能让一家人都失望啊。
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好,我一会儿就去舀面,一个个的,就会气我。
我上辈子欠了你们的。
说着把筷子一放,转身回屋了。
大家也都吃的差不多了,各自都撂了筷子,该干啥干啥去了。
大郎朝妹妹竖起拇指,小妹,还是你能,我们每次都想帮娘,可是不知道怎么说,只能干看着娘受气。
二郎和小三也都附和,是啊,妹子,我们都是拙嘴笨腮的,也不知道怎么帮着娘,你以后可要多帮着娘一点。
玉娴笑了:哥哥,吵架耍嘴皮子本来就是女人的专利,谁见过大男人骂街的?你们只管外面的就行了,多帮爹爹干些活,多学些本事,以后我还得靠哥哥们帮着呢。
小三听了妹妹的话,挠挠头:妹子这是哪里话,你是我们的亲妹子,哪个敢欺负你,看我不撕了他。
二郎比小三文静些,也对玉娴说:娴儿放心,哥哥定会学一身好本事,让人再不敢欺负娘,欺负妹妹。
二哥,去菜园子里拔些葱回来吧,三哥一会儿帮我剁馅吧,你劲大。
玉娴不想再谈这个话题,于是给哥哥们找点活干。
第二十八章 蝲蛄豆腐进了六月,天越来越热,方氏把家里人的棉衣都找出来拆了,趁着这时候天长,拆洗了再做好,省得天冷了现做不跟趟。
晚上做饭的时候,烧了一锅热水,把烧火时扒出来的草木灰倒进大盆里,然后再倒进热水,用棍子搅一搅。
等水澄清了倒出来,就用这个水把衣服泡上,泡一夜之后再洗。
这时候没有什么肥皂之类的,洗衣服都是用草木灰的水。
第二天吃完早饭,方氏就把泡好的衣服都搓了一遍。
玉娴,娘要去洗衣服了,你和娘一起去把。
方氏喊玉娴。
哎,娘,等我一下。
玉娴从屋里出来,看见母亲端着个木盆,里面是已经搓了一遍的衣服,衣服不少,地上还有一个,里面也装着衣服。
就喊:二哥三哥,出来帮忙。
大郎今天又去镇上了。
二郎和小三出来问:妹妹,啥事?我和娘要去洗衣服,哥哥帮着把衣服送过吧,我怕娘拿不动。
虽然方氏怀孕已经三个多月了,原来孕吐等反应都好了,可玉娴依然不放心,凡是还是小心点。
再说二郎和小三都有的是力气,让他们帮着更稳妥些。
于是二郎和小三一人端着一盆衣服,玉娴拿着捶衣服的棒槌,方氏空着手,小四小五也非要跟着,一行六人往江边走去。
佟家在村子的东头,往江边去正好要穿过村子。
玉娴娘这是要去洗衣服啊,孩子大了真是顶用了啊,你看这几个大小子长得可够壮实的。
路上遇见人都夸方氏好福气,方氏乐得直瞅着几个儿女。
自从几个孩子卖药挣了钱,玉娴每次都让带些吃的回来,玉娴是个懂事的,她给哥哥们买吃的从不心疼钱,家里吃的东西就没断过。
孩子们吃的饱了,身上都长肉了。
方氏也没问孩子们挣了多少钱,既然说了让玉娴管着,就让她自己做主,不过看大郎每次回来都交给玉娴不少钱,就知道他们卖药材应该是挣钱的。
孩子们大了,知道挣钱了,方氏心里也很欣慰。
到了江边,二郎和小三把木盆放到了一块很平的石头上,方氏找了块石头,后面是平的,前面有个斜坡,就把衣服拿出来捶打漂洗。
小四小五帮着把捶好的衣服再放到水里过一遍,然后二郎和小三两个把衣服拧干,拿到江边的大石头上晾着,玉娴也拿着个棒槌学着捶洗。
一家人通力合作下,衣服很快就洗好了,都晾在了大石头上。
方氏先回家了,留下孩子们在那看着,衣服干了就收起来。
玉娴闲着没事,就到浅水的地方看着游来游去的小鱼。
她掀起了一块石头,突然看到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石头下面的地方趴着呢,呀,是蝲蛄!玉娴高兴的喊了出来。
蝲蛄,学名东北黑鳌虾,也叫长白山龙虾,分布于长白山脉的水系里,生活在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河流小溪等石头多的水域,对水质的要求极高,轻微污染就会造成大批的死亡。
玉娴记得小的时候,村子里也有条河,那个时候还能看到蝲蛄呢。
后来人们使用农药越来越多,河流污染严重,蝲蛄也就渐渐绝迹了。
只在一些林区清澈的小溪中,还能看见极少了。
蝲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长白山地区的一大美味,玉娴前世带客人常去吃一道叫做蝲蛄豆腐的菜,就是用蝲蛄做成的,味道鲜美,色彩诱人,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只是那时已经都是养殖的了,很少有野生的。
即便是养殖的,价格也是很昂贵了。
现在竟然在这发现了蝲蛄,让玉娴兴奋蹦了起来而忘了自己是在河里,哎呀,溅起的水把衣服都弄湿了,好在是夏天,水也不凉。
妹妹,怎么了?二郎离得近,赶紧过来,他怕玉娴是让什么东西咬了。
没事,哥哥,这里有蝲蛄呢。
玉娴兴奋的告诉哥哥。
蝲蛄,那是什么啊?二郎顺着玉娴指着的方向看去,是蝲蝲蛄啊,这东西有什么稀罕的啊?当心别让它夹到,很疼的。
二郎拉着玉娴往一边走。
哥哥,帮我捉蝲蛄行吗不跳字。
玉娴不太敢捉那东西,只能让哥哥上了。
那玩意有什么好玩的?弄不好还让它夹到。
二郎有些奇怪妹妹怎么会喜欢这个。
二哥,这东西可好吃了,你不知道吗不跳字。
玉娴有些奇怪,难道这时的人还不知道蝲蛄能吃吗?吃?这东西一身硬壳,咋吃啊?二郎看了看妹妹,觉得妹妹很奇怪。
哎呀,你就别管了,帮我抓些回去,我做出来你不就知道了吗不跳字。
看来这时的人真不知道这蝲蛄能吃。
玉娴决定今天先做个盐水大蝲蛄。
于是硬赖着哥哥给她抓蝲蛄,二郎拧不过她,于是抱着哄妹子玩的态度就叫几个弟弟一起帮着抓蝲蛄。
这江里的蝲蛄还真不少,随便翻开一块石头下面都会有蝲蛄,个头还不小呢。
一会儿功夫就抓了满满一盆子,玉娴看着这一盆蝲蛄,心里高兴极了,美味的蝲蛄豆腐,我又能吃到了。
天热,石头上更热,衣服已经都干了,玉娴和哥哥们把衣服收好,放到另一个盆里,于是兄妹五个端着一盆衣服,一盆蝲蛄回家了。
路上遇到些婶子大娘们看见蝲蛄都说:这些孩子,真是够淘的,抓些蝲蝲蛄干什么,不小心被夹了手。
这是二郎就会无奈的看着玉娴,玉娴也不理他,心说:等你们吃过了可别馋。
到家后,玉娴把蝲蛄放到了一个阴凉的地方,舀了些水,又倒了点醋进去,这刚抓的蝲蛄要放一会儿,吐吐泥沙。
大郎已经回来了,冲着玉娴使了个眼色,玉娴就和他进屋了。
哥哥,今天怎么样?金家的婆子说她家主人要出去一阵子,让先不用往那送鱼了。
大郎有些可惜,少了一份进项,虽说不多,可是至少能换些吃的。
今天方掌柜说了,穿龙骨的药性已经试成了,药效不错,让咱们多挖一些,他要推广这药。
这可是个好消息,穿龙骨生命力强,玉娴发现林子里这东西多着呢,应该能够用的。
他还把之前咱们送去的那些穿龙骨也算了钱给我。
按一斤八文算的,一共前阵子送了五十斤,加上今天送的别的药,总共拿回来了六百九十文钱。
说着从兜里拿出了六串钱还有一些散的铜钱。
玉娴为了哥哥拿钱方便些,特意让母亲给大郎缝了一个单肩的挎包,就像前世的单肩书包差不多,用厚布缝好,里面还隔了几下。
玉娴一算,八文也不少了,穿龙骨是很压秤的,太贵就离谱了。
哥,八文钱也不少了,那东西比别的好弄多了,量也大。
这穿龙骨不用送的太勤了,要不就显得不值钱了。
咱们挖药材卖开始也就是为了换些吃的,能吃饱就行。
现在咱吃的是不愁了,也不用太拼命的去挣钱,挣得多了,就会有眼红的。
要是哪天真的分家了,咱爱咋整都没人管。
玉娴叮嘱哥哥:大哥,不管谁问你卖药的事都不说,这是我找的路子,咱自己家还没过好呢,还不到帮别人发家的时候。
嗯,我晓得。
咱出去吃饭吧,我有点饿了。
大郎领着玉娴从屋里出来,正好院子里已经摆上饭了。
吃过了午饭,大家都去睡了个午觉,下午一醒玉娴就把哥哥们都发动起来,帮着她弄蝲蛄,本来是想煮些吃就行了,可蝲蛄挺多的,今天又没什么事,哥哥们都在,所以玉娴决定做蝲蛄豆腐。
把蝲蛄前面的盖揭掉,黄抠出来单放,然后把尾巴横着一掰,蝲蛄的肠子就抽出来了。
把处理好的蝲蛄放到石磨里推了,流出的东西再用纱布过滤一下,就成了一小盆褐色的汁液。
刘氏已经做好了饭开始往外端了,玉娴让三郎去割了一把韭菜,洗好切碎。
这时大郎也把锅里的水烧开了,玉娴在沸腾的水里缓缓的倒进了蝲蛄汁液和黄,一瞬间,锅内翻起了大朵的粉红色的花朵,汤汁也成了白色。
玉娴把火往外撤了撤,把火变小些,稍等一下又倒进了切好的韭菜,放了点盐。
碧绿的菜叶,白色的汤汁,金黄的黄子,还有粉红色的蝲蛄豆腐,色彩艳丽,香气扑鼻。
院子里原本等着要吃饭的人都闻到了一股鲜香,纷纷问刘氏还有什么菜没端上来。
我哪知道,今下午大哥家的几个孩子就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捣鼓什么,刚才我刚做好了饭,玉娴就把我撵出来了,说她要坐什么吃的,还让我别看。
刘氏也是一脸的莫名其妙,就把玉娴他们下午的表现说了。
你养的些好孩子,整天的瞎捅咕,那些个油啊盐的,哪个不要钱?老2媳妇也是,就这么由这他们胡闹。
秦氏说着就要起身进厨房看看。
大郎端了一盆汤从厨房里出来,香气就从盆里飘进了每个人的鼻子。
大家伙纷纷拿碗盛汤,迫不及待的喝了口。
真鲜,都说好喝。
佟老爷子也喝了口汤,嗯,这汤这不错,大郎啊,这是什么做的啊?不光是老爷子好奇,大家都想知道是什么做的。
刘氏看着方氏,以为是她教的,方氏摇了摇头,她还纳闷着呢。
是妹妹做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大郎摇头,妹妹不让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