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赏月闲话

2025-03-25 21:45:08

晚上的饭菜果然很丰盛,红烧鲤鱼,小野鸡炖松蘑,兔肉炖土豆,猪肉炒豆角,黄瓜拌木耳,酿馅辣椒,六个菜,都是用小盆端上来的,主食是大黄米饭。

佟家平日是很少有这样的菜,大家都欢喜的不得了,赶紧坐好了。

老爷子让儿子们都倒上了酒,来,都倒上,今年年景好啊,你看那粮食长得,真稀罕人,种地啊,除了勤快也得是老天爷照应啊。

来咱们爷们干一个。

老爷子领着儿子们喝起酒来。

孩子们这桌,骏杰几个一看见有这么好的菜,就赶紧抢。

大郎瞪了他们一眼,然后拿起几个弟弟的碗,挨样的都往碗里夹了一些,这才让骏杰他们开始吃。

刘氏在那桌看到了就不乐意了,骏烨啊,你那是啥意思啊,凭啥先给骏炜他们盛出来再让俺家骏杰他们吃啊?你就是这么当大哥的啊?二婶,要是不先分出来些,骏杰他们吃东西太快了,肉就都让他们抢光了。

大郎说道。

你说啥?你的意思就是骏杰抢你们的菜了是吗不跳字。

刘氏站起来,冲着大郎就来了。

你凭啥这么说啊?小小孩的,倒会胡说了,俺骏杰老老实实的坐在这呢,他啥时候抢了?二婶,刚才要不是我大哥不让,俊杰哥他们能把盆子都能端到跟前去,咱们这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俊杰哥他们有什么毛病,哪个不知道啊?这时候你才想起来往他们脸上抹粉,晚了。

玉娴小嘴像爆豆似的,刘氏还没反应过来她就说完了。

玉娴,你说啥?骏杰他们可是你哥哥,你就这么说你哥哥的?刘氏有些愣神。

他们也没拿我当妹子啊?哪次吃饭,有好东西不是他们抢走了?他们怎么就没想起来是我哥哥,应该给我留点呢?我们干活的时候,他们怎么就没想起来是我哥哥,帮我干点活呢?这时候想起来是我哥了?玉娴也不惯着,该说的就说。

再说了,这桌子上的,鸡,鱼,兔子,都是我哥和我爹去弄回来的,咋的,我们还不能吃点了?现在盆里还剩着一大些呢,还不够他们吃的?没事找什么碴?刘氏让玉娴噎得一愣一愣的,这时还没反应过来,你咋跟长辈说话呢?我好歹也是你的婶子,你就这么和我说话,我大嫂就这么教你的?二婶说话不用牵三挂四的,这事和我娘没关系,我只是看不惯你不问青红皂白,只会一味袒护而已。

骏杰哥哥他们不能总是八九岁,他们也有长大的时候,等他们长大了还像现在似的,出去坐个席也是把好菜挑个一干二净,看到时候是丢谁的脸?玉娴的小嘴可是不白给。

哪有像你说的,他们现在不是还小嘛,等大了就懂事了,就不能像现在这样了。

刘氏听了连忙替儿子辩驳,却不知道已经让玉娴给绕进沟里去了。

现在是啥样啊?现在就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都说三岁看老,骏杰哥今年都十二了吧,还小呢?再过几年都能娶回来嫂子了。

玉娴瞥了骏杰一眼。

好了,好好的饭不吃,净在那耍嘴皮子,都坐下吃饭,老2媳妇,你真该管管骏杰他们了,小时候因为啥让人给推到了,还不是跟人抢菜吃?干活的时候偷奸耍滑的,到了吃的时候就瞪起眼珠子了,玉娴说他们,一点也没说错了。

佟老爷子在那边看不过去了,出言训了刘氏几句。

刘氏瞪了玉娴一眼,有些恨恨的坐下了,闷头吃饭,拿饭菜出气。

吃过晚饭,大家都坐到院子里,赏月谈天。

佟云松从屋里搬出桌子,方氏把桌子上摆了几样水果,还有从镇上买回来的月饼,让大家尝尝味道,又给老爷子沏了壶茶,放到跟前。

老大媳妇,别忙活了,都坐着唠会,这八月十五可是赏月的日子,今晚的月色还真不错呢。

佟老爷子看着方氏挺着个肚子忙来忙去的,就让她也坐下歇会。

哎。

方氏应了声,就找了个地方坐下。

老爷子今天高兴,刚刚又喝了些酒,这会儿和四个儿子坐在一起,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聊天。

老大啊,今年的庄稼真不错啊,明个开始,先打豆子吧,我看那豆秸干的不错了,豆子打完了再扒苞米,趁着天气还不错,赶紧的抢出来。

下个月,老四就得成亲了,到时候还不得忙成什么样呢?爹,你放心,俺们明天就打豆子,让大郎二郎领着孩子们扒苞米,这样两下都不耽误。

佟云松忙跟父亲说着他的打算。

嗯,行,大郎几个是好孩子,他们干活我也放心。

老大啊,你养了五个好儿子啊。

这小孩子真就的从小教育着,你看大郎他们,秋收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都没少干。

老2啊,不是爹说你,你家那三个,让他娘和他奶惯得有些不想样子了。

干活的时候总想磨洋工,不老实干活,咱这庄户人家不干活还能行?老爷子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倒是夸起大郎他们了。

佟云柏听见父亲说自己的孩子,就有些不太乐意,爹,骏杰他们都还小呢,这就不错了。

等大些不会比大郎差的。

你啊,我说的你别不愿意,骏杰他们也不小了,现在管着,还能管回来,再过几年定了性,可就不好管了。

佟老爷子语气沉重的说。

当年,你奶奶也是特疼我,啥也不让我干,我整日的正事不干,就是出去和人瞎混,逞凶斗狠的,在这一片也是一霸。

后来又去了府城当了个牢头,虽然不是啥正经好差事,可是油水也不少。

那时候咱们佟家在这可是大户,有良田两百多亩呢,可是爹根本不看在眼里,后来因为一些事,不得已回了村子,我每日就游手好闲,也不下地干活。

那时已经有了你们大姐,你爷爷就劝我,我也不听,家里的田产也让我变卖了不少,后来把你爷爷气得大病了一场。

你大伯,二伯给我好顿揍,让我跪在你爷炕前跪了整整三天,等你爷爷好些了,就带着我下地学着侍弄庄稼。

后来年纪渐渐大了,心才算安稳。

老2啊,你有多少家底够你三个儿子祸害的?老爷子把以往的事情讲给了儿子们听。

爹,那时你为什么从府城回来啊,要是一直在府城多好啊。

老2问道。

当时???老爷子刚想往下说。

你个死老头子,喝点酒嘴上没把门的了是吧?都什么时辰了,还不都回去睡觉?明天不干活了?秦氏打断了老爷子的话,不让他再说下去。

哎,是啊,有些多了,天也不早了,都写着无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老爷子起身回屋了。

院子里的人一看老爷子回屋了,也都纷纷会自己的屋子睡觉了。

大郎,你们也早点睡觉吧,明天你领着弟弟们扒玉米。

佟云松跟儿子说。

知道了,爹,你也早点休息。

大郎就领着四个弟弟回屋了。

晚上,佟云松两口子躺在炕上,闲聊天。

芸妹,你说咱爹今天怎么了?咋会说以前的事呢?从小到大,我还没听过爹讲以前的事情呢,没想到咱爹以前还在府城办过差呢?是啊,我也纳闷儿,可能识人老了,这人一老,就爱讲些以前的故事。

不过还真没看出来,咱爹以前也是个厉害的人物呢。

方氏低声的说。

可不是,不说别的,就说着狱里的牢头,还真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的。

也不知道咱爹当年是怎么当上的,还是府城的大狱里。

云松也挺好奇的。

是啊,看来咱家以前还真就是不简单呢,不说别的,光这房子就不是一般人家能住的。

当初我嫁过来的时候就奇怪,也问过我娘,可娘说,我父亲在京城里好多年,家乡这边的事她也不太清楚。

现在看来,当年佟家应该也是有人做过官,才能置下那么多的地,两百多亩良田呢,现在咱们村哪家也没有这么多的田地。

方氏也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是啊,就是不知咱爹为啥不在府城干了,而是回到了村子,今天爹想说,咱娘不让,弄不好是牵涉到了什么事情吧。

佟云松猜测着。

行了,不管是啥,爹要想说咱早晚都会知道,要是不说,那咱也别问,不去讨人嫌。

方氏不愿意去探听别人的隐私。

嗯,不早了,睡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佟云松有些困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玉娴听着父母的谈话,心里却在反复思量,难怪老爷子有时候够狠的,原来还有这么段过去呢,大狱里的牢头,哪一个不是心狠手辣的。

按说老爷子应该捞了不少油水,可这老太太怎么就像是没见过钱似的呢?连一点点钱都能看在眼里。

以前听说老太太曾经在绣坊里做过绣娘,看样子应该是在府城的绣坊里了,估计老爷子是在府城认识的老太太,成了亲,后来又回到这沿江村的。

第四十九章 山葡萄糕中秋节一过,佟家人又开始忙碌了起来,那些收回家的粮食都需要处理,于是佟云松领着三个弟弟打豆子。

把豆秸捆都打开,平铺在空地上,然后用牛拉着碾子在豆秸上来回的压着,压几遍后,就用叉子挑起豆秸,翻一翻,然后再压。

其实有牛干活真的是省力多了,没有牛的人家会用一种叫做连劲(不知道是哪个字)的东西在豆秸上敲打,人累还打不干净。

等到了下午,就已经打得差不多了,豆子都从豆荚中蹦了出来。

翻开豆秸下面一看,全都是黄黄的豆子,这时就把豆秸挑成一堆,把底下的豆子用簸箕装起来,顺着风扬一下,豆子沉,直接就掉下来了,豆荚皮和豆毛轻,顺着风往前飞一下才落下来,这样豆子和豆荚皮就能分开了。

当然豆子里还会混着一些豆杆和荚皮,这些到时候再挑一挑就行了。

佟家十多亩豆子,今年的产量不错,每亩二百多斤,一共打了两千五百斤黄豆,用了三天才打完。

打完了豆子又开始打谷子等,一直忙了十多天才全都弄完。

佟家有一个大谷仓,打好的粮食都放到谷仓里,等要吃的时候就去村里的磨坊磨出米来。

佟家人口多,老少加在一起快二十口呢,每年粮食真的要吃不少,再加上今年老四要成亲,所以佟老爷子的意思是等老四成完亲,再把多余的粮卖一些。

大郎自然是领着一群小的扒苞米,这玉米棒子的外面会包着多层的皮,要把最外面的皮都扒掉,留下里面少量柔软的,然后两棒玉米系在一起,这叫拴吊子,然后把系好的玉米搭在架子上,这样玉米干的比较快些。

有一些掰玉米的时候把皮子都弄掉的,就都放在一个玉米栅子里面,玉米栅子一般是离开地面搭成的,这样四面透气,能让玉米快干。

今年玉米种的多,这东西产量大,二十五亩地的的玉米,平均亩产在五百斤左右,也就是说光是玉米就能收一万两千多斤,比谷子,糜子的产量要高的多。

小孩子干活没常性,扒了会儿玉米皮,几个小的就坐不住了,纷纷起来去看大人们打豆子。

玉米太多,秦氏领着几个儿媳妇也都在扒玉米皮,这个时候就是全家总动员,连做饭的人做完饭也要来干活。

就这样,所有的玉米用了八九天才扒完。

玉米一扒完,玉娴就又和哥哥们进山了。

这时候林子里面有太多的好东西等着他们呢,榛磨,冬蘑,榛子,核桃,松塔等等。

秋天的时候,会有专门收购山货的人进山来,收购榛子,核桃,松子等东西。

秦氏看见大郎他们每天都会弄好多东西回来,看得眼红,就撵骏杰他们也去,然后说佟家的规矩,这些有人收购的山货卖钱是要交公的。

玉娴几个听了,就不像开始捡那么欢了,哥哥,我们少弄些奶奶说的那些东西吧,反正卖了钱也不归我们,咱们看骏杰他们捡多少回去,咱也就弄那些。

嗯,行。

这样咱还少累点。

大郎同意了。

哥,你看前面的五味子树上,结了那么多的五味子呢,咱们多摘这个,回去晒干了卖钱,这些个药材方掌柜都会要的。

玉娴正好看见了一棵五味子。

妹子,这东西也是药材吗不跳字。

小三问。

是啊,这东西酸涩收敛,补肺补肾,还养肝,是一味很有用的药材呢。

玉娴讲给哥哥听。

行了,小妹,你只要说它能卖钱,咱们摘就是了,这东西林子里有的是。

小三听不懂玉娴讲的药理药性,只要能卖钱就好。

于是兄妹们就开始摘五味子,摘了一背筐后,大郎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咱们再去捡些核桃吧,也不能光弄五味子回去,那样奶奶就知道咱们是不乐意往家里挣钱了。

众人都同意,就往核桃树多的地方去捡核桃,没多大会的功夫,大家就捡了一背筐的核桃,然后就往家走。

到了家,看家骏杰他们也只捡了一背筐回来,大郎笑了笑,就把核桃倒在了墙角。

咋捡了这么少?前天不还是好几筐的吗不跳字。

秦氏看见了就问。

奶,这东西谁不知道能卖钱啊?你去看看,家家的孩子都进山去捡呢,那能像前两天似的。

大郎说道。

你们那背筐里是什么?咋不给我倒出来?秦氏看见小三还背着一个背筐。

奶奶,那是我们摘得药材。

大郎知道瞒不住,就告诉了秦氏。

是什么药材?我看看。

秦氏就把小三背上的背筐拿下来,一看是一些五味子,这不是山花椒的果子吗?这也是药材?五味子也叫山花椒,秦氏知道它的藤子可以用来炖肉什么的,味道不错。

可不知道果子是药。

嗯,妹妹说是。

大郎点头。

骏杰,你们以后见了这东西,也往回弄,听见没有?秦氏哪肯放过,这东西也能卖钱的。

骏杰在那也没吱声。

行了,都进屋吃饭吧,这几天都多往家弄些东西,你四叔快要成亲了,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秦氏嘟囔着走进屋。

第二天,玉娴他们换了个地方去摘五味子,这地方不光有五味子,还有不少的山葡萄。

一串串紫莹莹的山葡萄挂在藤子上,引得人垂涎欲滴。

小三摘了几串,分给大家,玉娴捏起一颗放到嘴里,酸酸甜甜的滋味。

真好吃,哥哥,咱们也摘些回去,我想用山葡萄酿点酒。

她用甸枣子酿的酒已经好了,昨天偷偷的弄了点尝尝,味道真的不错。

所以看到山葡萄又想起来了。

行,听你的。

几个哥哥也无所谓,反正出来了,弄啥回家都好,只要妹妹说有用就行。

几个人遇见山葡萄就摘山葡萄,遇见五味子就摘五味子,一上午的功夫,摘了一筐五味子,两筐山葡萄。

他们今天来的这片林子里,榛磨比较多,所以也捡了不少的榛磨,总得有东西回去应付秦氏。

榛磨一般长在榛树多的林子里,玉娴抬头看见树上也有不少的榛子。

东北的榛子叫毛榛,个头比较小,外面的果皮上长满了毛毛刺,摘得时候得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

大哥,咱们要不要摘点榛子回去啊,奶奶说榛子也能卖钱的。

玉娴问。

一会儿再说吧,我想咱们还是去打些松塔得了,那东西大,比较出数,卖的价钱也比榛子好。

榛子还扎人。

还没等大郎说话,二郎就说了。

嗯,那也行。

松子的确是很贵的,估计奶奶也能满意。

大郎也同意。

一行人先回家把背筐里的东西都放下,秦氏一见只见了些榛磨回来就不高兴了,让你们弄些东西换钱,就捡了点榛磨回来,却弄了两筐山葡萄,那东西有啥用?净想着吃的,根本就不想给家里挣钱。

奶奶,我们正要去打松塔呢,先把这些送回来,没有背筐用了。

二郎跟秦氏说。

秦氏一听要去打松塔,脸才放了晴,嗯,那东西值钱,多打些回来。

她也不管打松塔是不是危险。

方氏听到孩子们要去打松塔,就有些担心,大郎啊,上树的时候要多当心啊。

放心吧,娘,没事的,我们都会爬树。

小三毫不在意的挥挥手,就往外走了。

娘,我会看好他们的,玉娴,你就别去了,在家把山葡萄处理了吧。

大郎安慰了一下母亲也走了。

玉娴在家看着这两背筐的山葡萄,娘,咱家还有坛子吗不跳字。

你要坛子干什么啊?方氏知道女儿说不定又要捅咕什么东西了。

家里没有坛子了,上次你弄甸枣子用了俩,哪还有啊?玉娴看看这些山葡萄,没有坛子就不能做酒了,娘,一会儿跟李家说一声,让他家的大儿子给捎两个坛子回来,要大一些,能盛二十多斤的那种。

行,一会儿娘就去,那你现在怎么办啊?没关系,今天就不酿酒了,熬点山葡萄糕吧,娘,家里还有粉子吗不跳字。

玉娴改了主意,要做别的。

有,前几日买了些,浆洗衣服用来着。

我去给你找。

方氏起身进屋找淀粉。

玉娴把山葡萄洗了一遍,然后放到锅里,添了些水慢火煮着。

煮了一段时间后,锅里的山葡萄已经烂糊了,就用笊篱把葡萄籽和把都捞出来,再煮,等看到锅里的葡萄汁挺浓了,就放了些淀粉进去搅拌均匀。

然后跑去找了些玉米皮子,从后面的地方剪下两寸长,正好像个小碗一样。

把这些玉米皮子洗好,就往里舀葡萄汁,等这些葡萄汁晒干了以后,把玉米皮子扒下来,就成了一块块的葡萄糕了。

方氏看着女儿在忙活,忍不住就动手帮她,玉娴,你从哪学来这么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啊?娘,这哪用学啊,我只是爱吃,爱琢磨罢了。

这些东西现在不觉的稀罕,等到冬天,就是好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