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卖药材

2025-03-25 21:45:08

秦氏拿到钱,第二天就领着刘氏和周氏坐着牛车去县城了,从沿江村沿着江边有一条路通往县城,一共有五十里的路程,但是山路崎岖,大概得走大半天才能到,再加上还要买东西,当天根本回不来,所幸刘氏的妹妹嫁到了县城,一行人就到刘氏的妹妹家中借宿。

秦氏一走,玉娴可就乐了,这段时间太忙了,都没顾得上去镇上给方掌柜送药。

秦氏她们前脚走,后脚玉娴就让大郎把这段时间攒下的各种药都拿出来,一共有十来袋子呢。

佟云松去佟世旺家借来牛车,爹,今天我领着玉娴娘几个去趟镇上,今早晨起了些鱼,还套了几只兔子,我去卖了,这老四成亲,哪都得用钱。

再说也得去看看,买点啥东西给四弟妹当见面礼。

佟云松进屋跟佟老爷子说,爹,中午的饭都在柜子里,吃的时候热一下就行。

哎,你们去吧,一年到头的忙,现在也不忙了,去逛逛也好。

佟老爷子挥挥手,让云松赶紧走。

放心吧,烧火热饭还有老三老四呢,不用担心。

佟云松出了屋,一看方氏领着儿女们都上车坐好了,拽起缰绳,一甩鞭子,赶着牛车就往镇上走去。

这还是玉娴第一次全家去镇上呢,一路上,大家都很高兴。

娘,你看,这山上的树叶子都落光了,光秃秃的,真难看。

我爱看夏天的山,一眼看不到边,都是绿色。

娘,今天你都想买点啥啊?娘想去看看给你四婶买点什么见面礼,咱这的规矩,新人成亲第二天要拜见家里的亲人长辈,娘是长嫂,得给新媳妇见面礼。

这东西不能太差,要不就是丢了咱佟家的脸面,所以娘想到镇上的首饰铺子去看看。

方氏回答女儿。

娘,奶奶对你那样,你还顾着她的脸面。

玉娴有些不解。

傻丫头,这不是你奶奶一个人的事,这是咱家一家人的脸面问题。

再说你四叔还不错,从来也没帮着你奶欺负娘,他是个憨厚的,从小就和你爹亲。

方氏笑着向玉娴解释。

玉娴想了想,也是,佟云桦对他们兄妹也不错,可能是还没成亲有孩子的缘故吧。

牛车走了一个时辰,到了镇上,佟云松当然是先去集市把带来的鱼和兔子卖掉。

一家人来到集市上,找了个地方停下。

娘,你和我爹在这先卖着这些东西,让三哥陪着你们,我和大哥二哥他们去把药材卖了。

玉娴对母亲说道。

行,你们去吧,小心着些,药材卖完了,就回到这会和,今天中午咱们在镇上吃。

方氏叮嘱儿女要多注意点。

不用把袋子扛下来,你们赶着牛车过去吧,药材太多了。

方氏看见大郎要扛袋子,连忙让他们把牛车赶过去,那药材都挺重的,她怕压坏了孩子。

哎,娘,那你们在这等我们,一会儿就回来了。

大郎赶着车,拉着二郎,小四小五和玉娴往济世堂走去。

到了济世堂的门口,找个地方把车拴好,然后大郎就扛着一袋子药材往济世堂里走,二郎也扛了一袋,小四小五俩人抬着一袋子,都跟在大郎后面进了济世堂,玉娴抱着一个坛子走在最后。

呦,佟家小哥,你可是来了,前几日掌柜的还说呢,您可有段时间没来了。

小顺子看见大郎进来,赶紧迎了上来。

顺子哥哥,外面牛车上还有不少的药材,能不能麻烦你找两个人都给扛进来啊?玉娴不等大郎说话就先开了口。

成,我这就找人,路子,小康,跟我出来把药材扛进来。

小顺子喊了两个人来,又对大郎说;佟小哥,麻烦您先把这些扛到后堂去吧,掌柜的应该在后堂呢。

说着就出去扛药材去了。

大郎几个把药材扛到后堂,放到了地上,里屋方掌柜听到外面的动静,出来一看,是佟家的几个孩子,是骏烨来了啊,玉娴也来了,你可是稀客啊,快坐。

方掌柜让玉娴他们坐下来。

方叔叔,前段时间家里秋收,实在脱不开身,所以很长时间没来送药,不耽误您的事吧?玉娴问道。

你们要是再不来,我可就真的要去你家看看了,有几味药快断货了。

方掌柜笑着说。

方叔叔,我们这次带来的多,您能都收下吗?这可能是今年最后一批了,现在树叶都枯了,好多药材都看不到了。

玉娴怕方掌柜一时要不了这么些。

放心吧,我以前就说过的,有多少我就要多少,济世堂在县城和府城里都有铺子,我还做着药材的生意,你就是比这多一百倍也难不住我。

方掌柜提了个新要求,说起来,明年最好能再多些药材,咱们东北的药材药效好,在南边都是很有效的。

行,明年我们尽力就是了。

玉娴把抱着的小坛子放到了方掌柜面前,方叔叔,这是我自己酿的果酒,送点给您尝尝。

哦?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呢,我来尝尝。

方掌柜打开小坛子,一股带着浓郁的果香掺着酒香就飘满了屋子。

方掌柜闻了一下,好酒,丫头啊,你这是用什么酿的这酒啊,真香。

然后就像宝贝似的赶紧盖好,找了个地方放起来。

我得把它藏起来,外面那几个都是老酒鬼,让他们发现了就留不住了。

玉娴一见他那个样子就笑了起来,正好小顺子他们也把药材全部都搬了进来,掌柜的,都搬进来了。

行,都拿去称一下,然后算钱给骏烨。

小顺子忙把药材都弄去泡称。

没多会儿,回来说:掌柜的,一共是十一种药材,其中五味子一百斤,野山楂五十斤,黄柏五十斤,柴胡六十斤,龙胆草六十五斤,贯众四十斤,小檗四十斤,秦皮六十斤,蒲公英根八十斤,五加皮七十斤,穿龙骨一百二十斤。

小的这就去给算一下多少钱。

小顺子算完了出来,掌柜的,一共是六千六百文,还用给您报一下细账吗?顺子哥哥,不用报细账了,咱们都合作这么长时间了,还能不相信你?玉娴没等方掌柜说话就先开口了。

嗯,那就不用报了,去取银子来吧。

小顺子出去去银子了。

方掌柜就和玉娴聊天:小丫头,你的这个酒还有多少?叔叔,这是我今年弄着玩的,没有多少,怎么了?玉娴不解。

可惜了,我认识一个酒楼的掌柜的,他家不只有酒楼,还有别的铺子,你这酒不错,我还没见到过这么香的酒呢。

要是有多些,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这酒能卖不少钱,会比你卖药挣的多。

方掌柜有些惋惜。

明年玉娴定然多酿一些,到时候就要麻烦叔叔了。

玉娴一听,心里蛮高兴的。

只要你到时候给我留点就就行了。

方掌柜大笑。

这时顺子把钱拿来,六两银子再加上六百个铜钱,交到了大郎的手上。

大郎把钱都放到方氏给缝的那个兜子里放好,然后就告辞了,方掌柜,我爹和娘还在集市上卖东西呢,就不在这久留了,先告辞。

说着领着弟弟妹妹们就往外走。

好,我也不留你们了,路上当心点,向你们父母问个好。

方掌柜送到门口。

兄妹几个回到集市,看见父母那东西也卖完了,正收拾呢。

娘,我们回来了。

玉娴跑到母亲身边,不错啊,都卖掉了。

是啊,这时候的兔子肥着呢,皮毛也好,当然好卖,一只能卖一百多文呢,鱼卖的也还行。

方氏挺高兴的。

咱们去首饰铺子逛逛吧。

好啊。

玉娴还没去过呢。

于是一家人就往东走,在集市的东面有个挺大的首饰铺子,叫做徐记银楼。

方氏领着玉娴和二郎进去,剩下的都在外面等着。

一进去,银楼里的伙计倒是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几位,想选点什么首饰?我想看看耳坠或是发钗之类的。

方氏开口说。

请这边看,本店是老字号了,都是足金足银的,绝不掺假。

您看这对耳坠子怎么样?或者是这几款发钗簪子都不错,做工细致,图样也新鲜。

伙计在那介绍着。

玉娴看到了一支头上是一朵牡丹的发钗,娘,这个不错,牡丹花王,又象征着富贵吉祥。

方氏也挺喜欢,就问:这支钗多少钱啊?伙计忙回答:这位大嫂,您挑的这只钗重量是七钱,咱们店里卖一两银子,这是算上了加工的费用,还有我们店铺日常的费用,这价钱已经很低了。

咱们是老字号,凭的就是客人的口碑,您要觉得好,常来就有了。

方氏在心里算了一下,觉得还可以,伙计要的不贵。

行,给我包起来吧。

伙计连忙包好送到方氏手里,方氏拿出来银子付了帐,然后就领着孩子出来了。

娘,卖好了吗?中午了,咱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今天我请客。

大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