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买房子

2025-03-25 21:45:08

云松拿出来刚刚一直藏在爬犁上的银子,那是方氏给大郎缝的斜肩背包,里面装着今天卖虎所得的三百九十多两银子。

玉娴娘,这是今天得的银子,差点就四百两。

说着,把银子倒出来。

都是五两一链的银链子,一共有七十多个,这么多的银子,一下子晃花了大家的眼睛。

玉娴和大郎还好些,毕竟已经知道了。

可其他的几个人尤其是孩子们,哪里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啊?一个个〖兴〗奋的不行。

就为了这三百多两银子,你们在山上跟老虎拼命,去了镇上又跟土匪拼命。

我想起来就后怕,这钱可真够烫手的,还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什么别的事呢?哎,我只想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方氏眼中还有着泪意,她是心疼丈夫和儿子了。

弟妹,你也别难过了,佟兄弟是个有后福的,我这几个徒弟也不是简单的人物,都会遇难成祥的,没事。

袁青云出言相劝。

大哥,瞧你说的,好像我们一家是什么了不起的贵人似的。

方氏倒是让他逗笑了,方氏才不信他的话呢。

对了,孩子他爹,我昨晚还和玉娴说过,咱们的想办法把这个房子买下来。

你明天去村长家看看,跟他说说这事。

行,我明天就去问,正好还有伞天的事。

云松答应。

行了,都歇着吧,今天一天,都够累的了。

众人也都散了各自回屋休息去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云松就去村长家了。

李福田昨天很晚才回来,今早晨就没早起,正吃着饭呢,云松就来了。

呦,云松来了啊,咋样?伤好些了没有?李福田倒是很热情。

叔,我是来找您有点事儿。

云松看见他还在吃饭就说:叔,您先吃饭,吃完咱再说。

李福田也不客气,几下吃完了饭,陈氏把饭桌收拾下去。

云松啊,有啥事就说。

你要是问昨天的事,我告诉你昨天我到了**那就说是有人发现了三个人死在路上,我去一看,好像是土匪。

**就问我那三人的样子,我把他们的衣着长相说了一遍,**就拍着手说好。

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三个人已经在这一带抢劫有些日子了,好多人都死在了他们手里。

就有两次人多,才有人逃出来。

**说镇上有很多人到化那去报案可是他手底下也就几个乡勇而已,哪里是土匪的对手啊?咱这镇上离县城还有七八十里,县城里的捕快根本就不来,**愁的都不知道怎么办好。

一听到那三人死了,高兴的不得了。

云松我知道这事的厉害,所以根本没提你们家的事。

不过,要是有心的还是能打听得到,毕竟昨天你们进镇卖虎的时候太多人都知道。

以后行事可得千万注意,告诉孩子们千万别再提遇上土匪的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柳林寨的土匪知道了,咱们村子也会遭殃的。

李福田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句句都是为了佟家好。

叔,你放心这些我都明白,我会跟孩子们说的。

云松点头叔,我今天来是想问问,我们家现在住的那房子,要是我们出钱买下来的话,能办到吗?你们要买那房子啊?嗯,你家搬进去也有一段日子了,看来还不错。

想买这房子嘛,有点难办,不过,花些钱应该还是能办成的。

云松啊,这可不是小钱,你家那房子太多,办得时候是按着房牟的大小拿钱的,再者村子里也得要一部分,不然我也不好说,堵不住大家的嘴啊?村长想了一想,又说:大概得两百两银子,另外还有给县衙的人的好处,还有我去县里办事的路费和吃住,你家能拿的出来吗?叔,没事,您就放心去办,您的那份好处我不会忘的。

云松和方氏在家算过,和李福田说的差不了多点。

看来你家和这房子倒是合啊,分家这才多长时间啊,两百两银子说拿就能拿出来。

好啊,云松,好好过日子,让那些眼皮子下浅的人后悔去吧。

好好的把几个孩子都培养成人,别负了你爹的名声。

李福田当年整日的跟在佟世峥的屁股后面,是佟世峥的小跟班,还是佟世峥教他识字的呢,所以对佟云松也特别的爱护。

嗯,叔,我会好好干的。

对了,我家收留了一个人,玉娴她娘的一个远房亲戚,在京城里混不下去了,来投奔我们。

玉娴她姥娘那不方便,就到了我们这,你看要是方便就给他上个户籍,成吗?云松想起了袁青云。

这个简单,我这次一起都给你办了,你的户籍已经办好了,这样的话,还得拿回奔再添上你家亲戚的。

放心,这两件事我必定给你办成。

李福田最近本也打算去趟县城。

成,那这事可就拜托叔了,等事情办完了,我必定好好谢叔。

这是两百二十两银子,叔先拿着,出门办事,多带点,路这么远,万一钱不够,难道还让叔再跑回来一趟不成?佟云松拿出了一个布包,布包里是银子。

不用那么多,这样吧,剩下了,我就回来再给你。

李福田笑的很开心,云松这事办的不错。

行,叔,那我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些活呢。

云松告辞回家。

玉娴正在家琢磨玉米怎么吃呢,这时候的玉米面很粗,做成的饼子有点拉嗓子,玉娴是真的有点吃不下去,以前没分家,只能忍着。

现在分家了,母亲又可着她折腾,她能不想法子改良吗?娘,咱村的磨坊能推水磨吗?能啊,怎么了?方式回答每年做酱的时候,都是去磨坊推的啊。

哦,那咱泡些玉米碴子行吗?玉娴想做点好吃的。

行,你又要折腾啥吃的啊?就长了个吃的心眼子。

方氏说了一嘴,然后就去找了两个桶,泡碴子了。

玉娴,你要泡多少啊?娘,泡三十斤吧,少了也不值当占磨的。

玉娴想了一下说。

不对,娘,你泡六十斤吧,分两下泡,留一半多泡些日子。

哦,那就泡六十斤,你个谗猫,这回是要折腾啥啊?方氏早已经习惯了玉娴突如其来的怪点子,所以根本就不问,直接按女儿说的办。

这也是方氏疼女儿的缘故,要不然哪有六十斤粮食,说泡就泡的。

玉娴打算做牛舌饼和发糕。

发糕用玉米面也能做,可是太粗了根本不好吃。

这玉米碴子用水泡开,然后在上磨推,推出来的面子就细多了,这叫水面子。

把这种水面子装到布口袋里控控水,然后团成一团一团的,放到外面冻着,啥时候想吃就拿两团回来做着吃,这样既不坏,还不浪费。

碴子泡了一天就好了,玉娴留下了三十斤不动,另外三十斤去磨坊推成水面子,然后把推好的面子放到口袋里控了一阵。

玉米面子控水很容易,不像糯米,控水可费劲了。

玉娴看面子空好了,就让方氏团成团,放到外面冻上了一半,剩下的,准备做吃的。

拿了一些面子放到盆里,像发面一样,放上一点老面,然后用温水和面。

活好之后盖上盖帘,再盖个小被子,放到暖和的地方,让面发醇。

另外再弄点面子,少加一点白面,然后添水活成稀糊糊,把锅烧热,然后端着盆子,沿着锅边往下倒糊糊。

那糊糊就会贴着锅往下淌,形成一个上面小下面大的一张薄饼,锅的一圈可以弄好几个,等底下那面熟了,就翻个个,再烙一会儿,一张香喷喷的牛舌饼就好了,因为这东西是糊糊顺着锅边往下出溜,所以它也叫锅出溜。

方氏弄了几个就掌握住了技巧,越来越熟练了,没多会,盆子里就放了一大摞的锅出溜了。

玉娴拿起一张,咬了。

嗯,不错,挺香的,口感也好。

这样弄出来的面很细,吃起来真舒服。

再咬一口,一会儿就吃完了一张。

娘,好吃,你也尝尝。

方氏还在那烙呢等会儿,就快弄完了,一会儿再吃吧。

今天咱就吃它吧。

娘,还有发糕呢,一会儿还要蒸发糕。

这东西可以放到外面冻着,啥时候想吃了就拿回来一热,方便得很呢。

玉娴想起以前一到冬天,包粘火勺,烙煎饼,烙牛舌饼,弄好多吃的。

这里好像根本就没有这些,玉娴心想,我一定要把这些吃的都弄出来。

牛舌饼烙完了,炕上发的面也开了,方氏把锅帘上面铺上屉布,然后把盆子里面直接倒在了屉布上,手上沾了水,把面拍平。

然后盖上锅盖,灶坑里烧好火,开锅以后大概三刻钟的时间,发糕就熟了。

打开锅,里面的发糕涨的那么大,一阵香味出来。

用刀蘸上凉水,把发糕切成一块一块的,再拿出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