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堇正向海棠交待日常琐事,秋桐在屋外回禀,三太太王氏来了。
夏堇对着海棠低语了几句,见人影在门外晃动,她扬声说:你不是不知道,那两块银狐皮是翰林院的薛大人送给父亲的。
如今父亲尸骨未寒,银狐皮就不见了。
若是薛大人知道了,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你还不快说,是不是被你们拿出去贱卖了。
王氏听着夏堇的话,整颗心不由地咯噔一下。
翰林院她是知道的,那是入内阁的必经之地。
薛子昂她也知道,他是夏知翰的得意门生,当年他金榜题名时,夏佥想让家里人与他打好关系,甚至暗示夏知翰,可以把夏堇许配于他,被夏知翰断然拒绝。
父子俩的关系就此变得越来越差。
这几年,没人听说过薛子昂的境况,大家都以为他一朝飞黄腾达,早就忘了夏知翰,可夏堇的一声薛大哥,证明他们一直私下有往来,而且关系比以前更好了。
王氏正让丫鬟上前叫门,就听夏堇又道:你若是再不说,我只能把你带回去,你替我向婆婆解释吧!堇丫头,什么事让你如此生气啊?王氏笑着推开了房门,就见海棠低头跪在地上。
三婶娘,您来了。
夏堇上前行礼,转头吩咐海棠:还不下去想清楚,到底把东西丢哪里去了。
怎么了?我在门外听到你说银狐皮什么的……三婶娘。
夏堇叹了一口气,拉着王氏坐下,生气地说:这些奴才真是越来越不知所谓了,不过才两天的时间,屋里的东西就丢了一大半。
如果是旁的东西也就算了,可这银狐皮,无论如何都要找出来,不然待会儿回去,让我怎么向婆母交待!王氏听着,更加觉得奇怪。
她正想问清楚,就听夏堇又道:三婶娘,您不是不知道这桩婚事内里到底怎么回事。
如今堂也拜了,茶也喝了,我只能认命。
可先前发生那么多事,谁心里没有一点想法?若不是薛大哥……我是说薛大人……反正,我现在除了讨好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
王氏心知肚明,夏堇一定知道是她拿走了银狐皮。
她此番过来,是想探探她的口风,看江家那边是什么态度。
千年人参对夏家来说是稀罕物件,可在姓江的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而那一对银狐皮,那光泽,那手感,凡是见过的人,没有不眼热的。
当初夏知翰含糊其辞地说,是自己买来的,难道真是薛子昂送的?王氏实在舍不得把狐狸皮还给夏堇,随口劝慰了一句:瞧今日的情形,你婆母待你算是不错的,你不用太过担心。
她目光灼灼地看着夏堇,问道:你口中的薛大人,可是你父亲的学生薛子昂?三婶娘,事到如今我不敢瞒你。
其实他与父亲一直有书信往来,逢年过节也会遣人送些东西过来。
那对银狐皮就是几年前的年礼。
我不知道公公婆婆是如何知道薛大人的,婆母昨日问起银狐皮和薛大人,我不敢多说,只道今日便带回去给她瞧瞧,哪知道东西居然不见了。
我若是空手回去,也不知道婆母会怎么想。
王氏早前问过张氏,何以江家突然就想求娶夏堇。
两人商量来,商量去,都不明白江家到底有什么非娶不可的缘由。
眼下听夏堇这么一说,她马上觉得一定是江家知道了夏知瑜与薛子昂关系匪浅。
要知道蒋光煌和薛家的人同朝为官,小潘氏突然问起银狐皮,恐怕是想证实夏、薛两家的关系有多深。
对王氏而言,丈夫的前程和畜生的皮毛相比,后者立马显得微不足道了。
她急忙说:堇丫头,其实是你错怪海棠了。
那对银狐皮,是我向你母亲借的。
我只是想仔细瞧瞧,也好让你三叔父照样子寻一对回来。
我这会儿过来,就是想与你交代一声的。
既然你有急用,我现在就命人取来还你吧。
原来是三婶娘借了去,倒是我莽撞了。
夏堇言不由衷地道歉,若是三婶娘想瞧仔细些,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横竖我也要用过午膳才回去。
王氏讪讪地笑了笑,又忍不住问:我若是没有记错,薛公子早前入了翰林院,几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了。
除了一年后收到的那封书信,夏堇压根不知道薛子昂的情况,甚至连他的样貌都不记得了。
可既然她想借着他狐假虎威,只能肯定地说:具体如何,父亲没有对我说过,但是我曾不经意听到父亲说,就算没有薛伯父的提携,薛大人定然也是前途无量的。
前途无量?王氏两眼放光,突然间想起,几年前丈夫对她说过,夏知翰拒绝把夏堇嫁给薛子昂,对夏佥说的理由是,他们高攀不上薛家,若是主动提及婚事,根本就是自取其辱。
夏堇见王氏的样子就知道她即便没有信她十成,也有九成了。
她皮笑肉不笑地问:三婶娘,侄女说句不怕惹您生气的话,您有没有向母亲借过其他东西?我不是催您还回来,只是母亲向来身子弱,又不爱管事。
我虽然出嫁了,但有些东西,我还得替母亲管着。
您若是借了其他东西,不如趁今日与我说一声,我心里也好有个数,省得以后再闹出误会就不好了。
王氏闻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她舍不得那些东西,又怕惹恼了夏堇。
正踌躇之际,忽听张氏的声音自廊下传来。
大嫂病了吗?怎么没人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当差的?随着三声质问,张氏的丫鬟已经敲响了房门。
夏堇轻轻一笑,亲自上前开门,心中忍不住感慨:她才遣了钱妈妈悄悄去请大夫,张氏转身就得了消息。
这夏家,还有什么事是张氏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