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2-1 19:02:38 字数:3332这几天,全汉中上下都沉浸在一片祭典前的欢腾中。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大将军的拜将仪式,可究竟这个能让汉王斋戒沐浴准备大典封为未来大将军的人到底是谁,却没有消息走漏出来。
有的人说是曹参,因为他一直是汉王手下最信任的将军,也有人说不管大将军是谁,都预示着汉王决定打回家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
韩信似乎并不知道将要被封为大将军的就是自己,每天依旧早早去弦音仙士那里听琴。
还有五天就要封坛拜将,韩信心里却是一片坦然。
这天,他正走向弦音仙士的住所,忽听不远的宅院传来一阵歌声:……那一张清秀完美的脸~雨点掉落下来,打湿整个屋檐,你淋湿站在我左边~你美得像幅泼墨画中的仙,我靠近递你一张手绢……柔美的女声诠释着美妙的初遇,韩信从未听过这样的歌。
他不禁停下了脚步细细聆听。
公主公主!你唱的真好听!茯苓还从没听过这样的歌呢!公主是你写的么?公主?韩信抬头看到了门前的牌匾,这才恍然自己路过了天赐公主府,那么刚才唱歌的就是天赐公主了?传说中与老师一样具有预知天赋的奇女子,他还没有见过。
公主,你就是这样遇到张良先生的吗?才不是呢!这歌是我家那里一个著名的歌手唱的啦!哎呀公主别害羞啦!整个公主府谁不知道子房先生就是公主心里的仙呀~死丫头!再乱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声音越来越近,快到门口了韩信才反应过来,还没来得及躲就见门被从里面打开,一个俏丽灵动的黄衣女孩出现在门前,韩信正与那女孩打了个照面,两人俱是一怔。
小璃?韩信愣愣地看着面前的刘璃。
大胆!哪里来的小卒子!竟敢直呼天赐公主的名讳!刘璃后面那个着浅绿色宫女装的宫女喝到。
天赐公主?小璃竟是那天赐公主?难怪在老师府邸没有见过她。
督尉韩信,见过公主。
刚才一时失态,请公主降罪。
韩信急忙行礼。
呀!是你啊韩信!快起来快起来,好久不见,听说大伯要拜你做大将军啦!恭喜恭喜噢!你就叫我小璃就好。
刘璃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
韩信只觉得双手被一双柔软滑腻的温润小手拉着,脸腾地红了。
从小到大,除了母亲,他还没有跟女生如此亲近过。
进去坐坐吧?茯苓,快去泡茶!一边的茯苓似乎并不喜欢这个大男孩,对刘璃直跺脚:公主!小心我告诉张良先生,他不在你就请别的男孩子喝茶~多谢公主赐茶。
然在下要去看老师,便不打扰公主了。
韩信慌忙告辞离开,转过一个墙角,才长出一口气。
喂,公主,那个人好无理啊,对公主说话还那么趾高气扬,一脸冷冰冰的,好像全世界人都欠他二百两似的。
茯苓撅着嘴。
刘璃伸出一根手指点在她头上:茯苓你也好无理,怎么可以和人家那么说话,真是惯坏你了。
这边韩信还靠在墙上试着冷静。
韩信,你太没出息了!不就是个丫头么,又不是没见过。
韩信心中暗骂自己,一边揉揉自己眉心。
手上……似乎还残留着她的温度。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撞桃花了?韩信吓了一跳,待看清来人,急忙行礼:老师。
起来吧。
看你面色红润,应是遇到哪位让你心动的姑娘了。
弦音仙士的眸中似乎有着一丝笑意。
回老师的话,学生方才遇到了小璃,才知道她就是天赐公主。
韩信道。
信,成大事者须无情。
你莫要让任何人影响了你的判断。
学生明白。
韩信说。
弦音仙士看他似乎有分寸,便不再多言,转而问道:登坛拜将准备的如何?信不需要准备,所有的东西都在信脑子里。
弦音久久凝视着满是自信的学生,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好。
信,待你成为大将军,我便不再陪你。
今后的路你便该独自走下去了。
韩信一怔:您要去哪?魏地。
我久不在阁中,恐会生变。
弦音的话中似乎充满了疲惫。
五天的时间转眼便过。
汉中的广场中央空地上竖起了一座高高的塔台,华丽而大气,据说是由萧相国动用五百工匠加紧赶出来的,为的是能在今天的拜将大典派上用场。
塔台四周插着鲜艳而多彩的旗帜,整个拜将台恢弘无比。
今日汉王要在这里册封一位大将军,最终登上这高高塔台的人是谁却没有消息透露出来。
那高高的阶梯,代表着每个军人心中渴望企及的至高荣耀。
时辰快到了,拜将台下人头攒动,汉中百姓来了大半,都想看看这汉王,公主和大将军长什么样。
汉王刘邦与天赐公主早已坐在高台之上,萧相国站在中间,手中捧着宣礼竹简,而他的身边两侧分别侍立着众多礼官,手捧大将军金印及衣帽,全城上下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中。
萧何,这拜将也太麻烦了,希望他能如你所说那般厉害,否则我可不饶你。
哎,我可不能白白斋戒一个月。
刘邦小声嘀咕道。
萧何捋捋胡子,笑道:汉王放心吧,萧何我看人从不走眼。
正在这时,时辰到了。
萧何展开手中竹卷开始宣礼。
礼辞很长,直到末尾,才听到他说:督尉韩信上前听封——人群中缓缓走出一个年轻人,身着汉军督尉军服,一双眸子波澜不惊,好似被封为大将军的不是他一样。
他来到高高的拜将台前,抬头仰望着台面。
他看到萧何正微笑地对他点头。
同时身后一阵窃窃私语:难道新册封的大将军竟是这么年轻的一个孩子?完了完了,汉王是不想出关了吧?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能做什么?他是谁啊?大将军不是韩地的公子韩信么?质疑声越来越大,韩信恍若未闻。
他看着与那些军民同样目光写着满满疑惑的汉王刘邦,踏上了拜将台。
刘璃对他微微笑着,端起礼官手中的将军金印来到汉王身边,韩信跪下身,接过汉王亲手交给他的大将军印信。
那印信沉甸甸的,韩信能感受到这份职责的分量。
老师,我终于当上大将军了。
他回身,默默看着台下那抹熟悉的白色身影,透过那白底银纹的面罩,他却看到弦音眸中深深的忧伤。
忧伤?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难道老师并不高兴自己做大将军?孤把孤的汉军尽数交给你了,你有何需要指点孤的?礼毕,汉王问道。
而韩信依旧望着台下出神。
那抹白色的影子已经转身离开了,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韩将军?哦,汉王既欲向东出关中,我认为最大的对手却是项王。
汉王觉得呢?韩信急忙回过神来。
汉王想了想,道:的确如此。
项王勇武,武技强悍,兵力在天下数一数二,待人和善慈爱,这几点,汉王同意么?韩信又问。
汉王想了很久,才略带赧颜道:这……没错。
这些点孤的确不如项籍。
韩信起身向刘邦拜了一拜:恭喜汉王。
汉王能预见到自己的不足,那么成大事指日可待。
让在下为汉王略作分析。
项王勇武,却是匹夫之勇。
他为人慈爱,却是妇人之仁,他不会用人,更不会封赏真正有功之人。
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违背了与义帝的约定,为天下所忌。
他每攻占一座城池,就会有一场对平民和投降者的杀戮,这些都使他尽失人心。
倘若汉王与他反其道而行,任人唯贤,封赏功臣,顺从民心,仁德爱人,那么得到百姓爱戴,天下人心归于汉王,汉王大事可成。
刘邦眼前一亮,急忙对韩信行礼道:爱卿所言有理,那么近期该如何做?汉王最近便整顿军队,出关中,定三秦。
章邯几人当初领秦人子弟几十万出关行军,却都被项王坑杀,只余他们三人回来,秦人百姓皆痛恨他们。
况且汉王当时进入咸阳,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受百姓爱戴。
明日信便去探查地形,汉王若欲得关中,易如反掌。
韩信对答如流。
太好了!还好没失去爱卿啊!孤真是太晚遇到你了!那么,这件事便交给爱卿办了。
刘邦高兴地拍拍韩信,邀请他一同进餐。
韩信也不推辞。
深夜,韩信回到汉王新赐给自己的宅邸,却无心睡眠。
终于轮到自己大展身手,老师却不在身边了。
信,你该长大了,今后的时间,要你自己闯。
自己闯么?老师,您看着吧,我韩信,一定会比两个师兄更出人头地!第二天,韩信就出门向当地老乡打听出汉中的路了。
经过三天的探索,他大致已将出汉中入三秦的路线了然于心,在此之前,他建议汉王大张旗鼓修葺被烧毁的褒斜道,褒斜道要修好怎么也得两三年,这样便给外人两三年后汉王将入三秦的时间错觉。
我与汉王带兵秘密从这条小道进入关中,这里是雍王章邯的封地陈仓。
一旦进入,我们要迅速集结军队出其不意占领这片地方。
汉王府议事厅,韩信指着自制的地图向刘邦解释道:正如我所说,章邯在秦地民心不稳,汉王可轻易夺得章邯封地,劝降司马欣董翳,我则带兵为汉王壮声势,剿灭不服从的人,站稳脚跟,以待发展。
好!但凭大将军指挥!刘邦高兴地说。
汉元年八月,汉王与韩信带兵秘密进入关中,与雍王章邯在陈仓一战,章邯战败溃逃至废丘,兵败自杀。
汉王派兵平定四处小规模反抗,占领了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