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许太太精神抖擞的开始了她的社交生活。
老人家其实是很不喜欢到处串门的,可是不串门上哪里认识别人家的姑娘?为了儿子,豁出去了。
许太太虽然寡居,可是如今她在社交上倒不受什么限制了,年轻的寡妇跟年老的寡妇是不一样的,各家的岁数大的老封君有几个不是寡妇啊?年纪大了做寡妇也就没什么不祥了,贾老太太当年就是一例。
许太太虽然离开京城多年,可相识的老姐妹搜罗搜罗还真不少,她昔日是正经的侯门千金,结识的同龄人也没有身份差的。
这会儿她回了京,虽没有四处张扬自己回来的消息,可架不住许阳出名了啊!没几日差不多的人家都知道许太太回京了,还带了个才华横溢长得比当年徐子常还英俊的儿子。
这里借用一个世纪后一本英国名着的里相当着名的一句话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心思想法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自己或是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很显然,这句话在东方同样适用。
许阳就是个有钱的单身汉,而且绝对不止是有钱,明摆着前途远大,所以自然成为了许多太太眼里理想的女婿人选。
故而进京安顿下来以后,请许太太做客或是带了女孩子到许家做客的太太们真是不少。
许太太一开始串门子还挺高兴的,哎呦我终于有机会给我儿子好好挑媳妇了。
可不过一两个月她老人家的头就大了!因为她要面对的儿媳妇人选多是很多,可是合意的压根没有!京里不比扬州,这地方勋贵世家扎堆儿,儿女说亲事并不像扬州那样待孩子基本看得出样子了才定亲,而是早早就找了门当户对的定下。
看得过眼儿的十五岁以上还没说亲的姑娘凤毛麟角,确切的说门第相当家教也不错有意与许家联姻的人家,家里的姑娘普遍都在十二岁以下!开什么玩笑,许阳都二十一了,哪里还等得起?若说年纪合适的,当然也有,可这样的姑娘比前面那种往往都会有各种不足之处,要么门风不好要么容貌欠佳要么性格糟糕……这更不行!许太太可不是那种专门找好拿捏的媳妇娶的婆婆,她是要给儿子找个合心何意的能让他放下过去好好生活的,个人素质不过关的姑娘那考虑都不用考虑的!比如那位顾千金,长得好出身好,诗词歌赋都不错,可是她怎么可以不会弹琴呢?那儿子岂不是没办法跟媳妇一起吹笛儿弹琴的多闷啊!好吧,其实不是没有好姑娘好姑娘,是许太太要求太高了。
许太太相看的姑娘越多脑袋越大,她离开京城太久,那时候京里早早定亲的风气还没这么严重,大部分人还是依照古老的风俗在女孩子及笄之后才谈婚论嫁。
许太太对儿媳妇那是宁可慢点找也不能随便的,当初许阳与紫萱的婚事看着好像来的十分突然,却是建立在她对紫萱有好几年的了解基础上的,这会儿粗粗一看,顿时泄了气,别急了,还是慢慢来吧!早知道还不如在扬州给儿子找个媳妇呢,春薇女学出来的姑娘随便拉出来一个就查不了。
有时候看侄女黛玉在眼前转,心里就叹气:若自己儿子不是二婚,她还真敢舍下脸面去跟弟弟把宝贝侄女求来给儿子做媳妇。
多好啊,黛玉多好啊,跟自己儿子多有共同语言啊!可以这事儿只能随便想想,再怎么也不敢说出口的。
操心孩子婚事的显然并不只许太太一人。
转眼过了年,二月里许陌出了孝,许子清便跑到林家商议把两个孩子的婚事定下来,可是等见了林如海却又拍拍脑袋:哎呀我真是忙晕头了,只顾着自己儿子除了服,竟忘了你闺女还在孝里呢!可不是,史太君去世,林黛玉得为外祖母服五个月的小功,三月份才能出孝呢!许子清虽然遗憾,倒也不急了,一年都等了,哪里就差这么一个月呢!转眼就是二月初四,这一天立春。
每年的习惯是在皇帝跟皇后分别在宫里举行迎春宴,分别招待官员勋贵和皇室贵妇跟诰命们。
皇帝那边没有问题,不过皇后最近病了,于是迎春宴便交到了周淑妃手上。
因最近大江内外祸患连连,大朝野上下也都透着一股子颓唐劲儿,大家伙儿迎春宴在筹办的过程中就非常没有热情。
周淑妃作为皇帝的宠妃还是很有两下子的,当下便建议皇帝好容易办一次迎春宴,要是还按往年那样只招待那些高官,岂不还是每天朝上见到的那群人?有甚么意思。
倒不如让各家都把孩子带过来聚聚,年轻人吟诗作赋的也有个比头儿,你们在一边看着不是挺有趣的?况且别说昌平了,连卢贵妃的昌容今年都十四了,正好顺便给她们挑一挑女婿。
皇帝一听果然有理!平日里周淑妃的要求就是不合理他都会答应,何况是这种很合理的当下二话不说便传下旨意让官员勋贵们都把孩子带来,当然,皇帝不傻,才不会摆出我要挑女婿的架势,只说男孩儿女孩儿都带,男孩子跟男性长辈过来皇帝这边,女孩子跟女性长辈到周淑妃那边,理由就是年年迎春会都办的千篇一律,带些年轻人过来省的那么沉闷。
要说这种旨意要是当年的太上皇下的,那肯定人们要思考一下原因,怕是一转眼就能得出皇帝要给公主选驸马的结论,带子侄进宫的时候肯定要有所选择。
可是放到今上身上,那真的没人多想,实在是皇帝一向想一出是一出,他突发奇想的事儿多了,谁还挨个想原因?整天琢磨个神经病的想法自己也得变神经病。
于是在一片皇帝又抽风了的吐槽中,竟没几个人意识到皇帝如今有两个适龄的公主等着找婆家这个严重的问题。
许子清似乎最近甩脱了衰运,前一年这个时候他死了儿子,不过这一年他却升了官。
礼部尚书在过了年就告老还乡了,他这个当了整整七年礼部二把手的多年媳妇终于熬成了婆,在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成为了礼部尚书。
人逢喜事精神爽,爽过头的后果就是他那颗最擅长胡思乱想的脑袋这一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他干了他这辈子最失算的一件事儿:带小儿子许陌参加迎春宴。
许陌长的是真好,才学也是没得挑的,故而在迎春宴上大大的出了把风头。
其实纯以长相来说,许陌在这群人里就真的那么无人能及。
这些官员勋贵们本人不会丑,做官本身就有五官端正的条件限制着呢,以他们的身份而言基本上娶老婆也不会差了,基因摆在这里孩子绝对难看不到哪里去。
关键的问题是这世界上不是有纨绔子弟这个说法么?这种场合出现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可以跟这个词儿挂钩的,当然文官们还是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的,可皇帝的命令是让他们带孩子过来,三十好几的进士儿子你好意思带过来么?这些人最大的也就二十出头,这个年纪能中举就是很争气得了,所以许陌竟是其中唯一的进士。
偏皇帝为了挑女婿很干脆的下令让年轻人到御花园里自己玩去,皇帝面前能玩什么新鲜的啊,大家只能中规中矩的吟诗作赋,最多筵席上行个令呗!许陌是真的没想出风头,问题是他好歹是个庶吉士啊,总不能装憨丢翰林院的人啊,就按照自己日常水平来吧!日常水平啊……全国三年才二百个的进士,这货考到第八,这个日常水平是个什么水平?若是翰林院聚会他这个全国第八真不算啥,那鬼地方光是各届的状元榜眼探花这类的一甲进士就蹲了八个!你一个全国第八算神马啊!问题是这个场合不一样啊,许陌这个全国第八的水平放这帮子人当中也太招眼了!许陌随手写了三首诗,连同别人的一起交上去递到大殿里让皇帝以及这些年轻人的父祖们赏鉴,结果是前三名里有两首都是许陌的,皇帝便叫人把许陌跟其他几个诗做的不错的年轻人传进了大殿好好夸了一通,顺便赐了一堆的东西以资鼓励。
皇帝再不靠谱也是皇帝,因而他的夸奖还是很让人骄傲的,尤其被夸的自己的儿子的时候,那真的比自己被褒奖都高兴,迎春宴罢,许子清心满意足的把儿子带离了宫,回去还跑到林家显派了一圈儿自己今儿长脸的事儿,因为林如海正当值所以并没有去参加迎春宴。
林如海知道他那个欠抽的性子,再说许子清的儿子不就是他学生么?还不是他一手教出来的,故而也懒得跟他计较。
许子清乐颠颠的回了家,第二天犹自跟丁太太显派小郎就是争气,他做的诗那快要赶上我当年了丁太太哭笑不得你那个烂诗也好意思拿出来说!考举人的时候就是撞大运过去的……许子清被老婆打击惯了,也不生气,又兴致勃勃的把儿子的诗念了一遍给老婆听,老两口正你侬我侬的说悄悄话呢,却有下人来报,大宗正院的经历郑大人过来了,还带了带来了皇帝的旨意。
一听见大宗正院几个字许子清就觉得眼皮直跳,什么事儿能轮到让宗正院的人过来下旨?这时节除非外戚家或是皇亲家接收来自后宫的旨意才会有太监传旨,而一般的公事自然有各部的人负责传达旨意,至于大宗正院的官员?难道他们传旨的地方不该是皇亲家么?许子清的眼皮果然没有挑错,右眼果然跳来了灾,皇帝看中了他儿子,下了旨让他儿子给昌平公主做驸马。
那郑大人传完圣旨便对许子清贺喜,许子清虽心烦意乱,却还是细细打听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等知道是周淑妃让人引了昌平公主跑到迎春宴上挑女婿,差点被气晕。
许子清后悔死自己没事儿带了儿子去迎春宴上显派了,怎么皇帝一家子就这么不要脸,竟然做出让个花痴公主自己看脸挑女婿的事儿来?这下子好,宝贝儿子被她看上了,好好的知书达理的林家千金一转眼就给掉包成举国闻名的花痴公主,这也太倒霉了吧!不过这会儿显然许子清要担心的不应该是他儿子,而是他自己。
丁太太听完圣旨就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你个黑了心的混账东西,你害了我的三郎,如今又害了我的小郎……许子清,我跟你拼了!丁太太昔日也是个文静的闺秀,只是跟许子清这样脑神经构造跟一般人不太一样的男人过久了,再贤淑的闺秀也得变成河东狮,不然实在hold不住这么个难缠的东西。
许子清被丁太太一路花瓶算盘的乱砸一气,被追的抱头鼠窜连连求饶夫人息怒,夫人息怒,这不是还没定下来的么,又没有正式的下旨,啊————终于被个茶壶砸了脚后跟的许子清惨叫了起来。
紧接着丁太太却软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我的四郎,我的四郎,竟让他去娶仇人的女儿,你让他怎么受的住!!许子清后悔极了,他后悔死前两年没有早早的把林黛玉定下,后悔死为了显派把儿子带去迎春宴。
哪怕退一万步,就算皇帝下了旨,可但凡他已经跟林黛玉订了亲,自己都敢据理力争一回。
可这种情况下,自己再声称自己儿子是要跟林如海的闺女定亲的,这不是明摆着打脸么?鬼知道你是不是就是不想儿子娶公主才现找的媳妇啊!自己得罪了皇帝也就罢了,怕是林如海也得受连累,这忒玛什么事儿啊!三儿子的仇还没报,四儿子却要把仇人家的闺女娶进门!晚上从翰林院散了课回来的许陌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一时间脸都白了父亲,如今还没正式下旨,咱们能不能赶紧跟老师说说……屁话!许子清怒道你师傅教你这么多年,你就这么报答他?难道你师妹嫁不出了么?上赶着趟你这趟浑水?别说你们还没定亲,就是定亲了,我也会让你们赶紧解除婚约!这种事情可有一不可有二,有洪秀全的事情在前,这时候谁要再敢打圣上的脸,他绝不会再轻易放过的,你是要害了你师傅他们父女两个么?许陌眼泪都下来了,颓然坐倒我怎么会想要害老师跟师妹呢?我只是不甘心,我不甘心啊,爹!那是害了三哥的仇人啊,我怎么能娶她,我怎么能娶她呢?!住口!许子清怒道这样的话,再不要让我听到。
你哥哥的案子一日没有翻,你就一日不许提这些话!你帮不了忙,就不要给我们添乱!许子清气冲冲的说完这几句,却又缓下语气,慢慢的说陌儿,你是个懂事儿的孩子,你若是真的在乎你师妹,从今天起,你就把她给我忘得干干净净!周淑妃是个什么性子,她教出的女儿能好到哪里去?若是你对你师妹的意思透出个半分被她发觉了,你师妹能落到好么?周淑妃的宝贝闺女被皇帝许给了许子清家的幺儿,这事儿传的极快,不出两天的工夫满京城的权贵人家都知道了,幸灾乐祸的有之,替许陌惋惜的有之,更有知根知底的暗道周淑妃脑子是被驴踢了吧?这是结亲还是结仇呢?不知道你哥哥跟许子清都斗成乌眼儿鸡了么?你硬把闺女往许家塞,那不是明摆着找虐么?其实事实就是,周淑妃她还真不知道他哥哥跟许子清结了天大的仇!她出身不高,周家在她进宫前早就没落了,送她进宫就是指望闺女万一受了宠可以拉家里一把。
正因为出身不高,所以生了个一儿一女的许多年后依然还是个美人,若不是她哥哥为她寻来了能止住皇帝头疼的灵药,她也就在美人这个位置上止步了,怕是到死也就是个宫里的小透明儿。
周淑妃闺明周秋月,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她爹娘没什么文化内涵,而她自己没什么政治素养,对宫外的事情也不大感兴趣,只管拢住了皇帝,他哥哥也乐得她这个样子,外面的事情全由他掌控那是最好的,所以她压根不知道她哥哥早跟许家结下了死仇。
迎春会后,周淑妃忙不迭的问女儿可看上哪家少年郎。
昌平公主扭捏了半天,还是告诉她自己觉得有个叫做许陌的不错。
知道名字就好办!周淑妃忙不迭的叫人去查这个许陌是何许人也。
许陌的资料很快就被传回来,新任礼部尚书许子清的小儿子,去年的进士,被选做了庶吉士,今年正好二十岁,他是家中幼子,尚未婚配,是京里有名的美男子,据说脾气还特别好。
周淑妃一听乐坏了,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最佳女婿人选么?这比那个洪秀全靠谱多了!礼部尚书的儿子啊这多好啊……她压根不知道她哥哥如今正焦头烂额的四处堵漏子呢,始作俑者就有这个许子清。
☆、88第十八掌林如海得知皇帝选中了许陌做驸马的消息是在第二天朝会前,他呆了一呆,面上却不敢显出来。
他自然不会怪许子清贪图皇家的尊荣背信弃义接了圣旨准备另娶公主,许家跟周家可是死仇,他家会乐意娶周淑妃的女儿那才是见鬼了呢!虽然表面上许陌与洪秀全都是新科进士,相比之下,洪秀全的名次还靠前些,可是洪家充其量不过是地方土豪,洪家在朝最大的官也只有四品,而且跟洪秀全都快出五服了,许陌却是正经二品大员的儿子。
而同时,林如海更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傅,许陌身为林如海的弟子,若许家真是坚持不肯娶公主,把林如海抬出来,就说两家已经在议婚了,那样逃过一劫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可是什么事儿没有个万一呢?万一皇帝又犯浑了呢?尤其是洪秀全的事情才过去不到一年,这时候因为同样的事情打皇帝的脸,就算当时没什么事儿,可是被记恨那是一定的。
林如海理解许子清,他是不想拖累自己家。
倒霉事儿他一家受着就行了,没必要拖上林家垫背。
况且周家的事情要不了多少时间估计就能尘埃落定了,退一万步许陌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娶个公主进门,可倘若被扯进这种事儿,林黛玉还能嫁人么?林如海心里又是替女儿伤心又是替许陌闹心,一整天的心情都很糟糕。
回到家里问丫头大姑娘在干什么,丫头回禀说姑娘在自己屋里做针线。
林如海慢慢踱到女儿房中,却见黛玉正拿了个鞋底子在纳,炕桌上摊了裁好的几块儿鞋面子,看花色显然是给自己做的。
林如海心中酸涩,轻声道玉儿,天都暗了,别做这些东西了,伤眼睛。
黛玉抬头看是父亲,笑吟吟的放下鞋底子对林如海道正准备收拾起来呢!父亲知道我向来是最会躲懒的,一双鞋半个月能做出来就不错了,哪里会累到眼睛。
林如海看了黛玉半晌,却不知道怎么开口,黛玉也觉得父亲的情绪不对,忍不住问父亲,出了什么事儿?您不高兴?林如海看看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这么的懂事,谁家的姑娘能比得上她呢?可为什么她的命就这么的苦,自己已经想尽办法为她安排以后的生活了,为什么还是会出这样的岔子?林如海看着女儿,直把黛玉看得坐立不安,又问了一次父亲,到底出什么事儿了?您怎么了?林如海狠下心来不去看女儿的眼睛,看着窗外说今天,圣上下了旨,让许陌尚了昌平公主。
话毕半晌没听到黛玉的声音,林如海心里更是难过,正想再说点什么,却听黛玉轻声说许三哥被周家害死,如今却要把仇人家的女儿娶进门,实在是太难为师兄了。
林如海道爹没用,爹只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玉儿,委屈你了。
黛玉道我不委屈,爹,我没什么好委屈的。
您看,满京城的闺秀,有谁能像我过的这样惬意?爹方方面面都替我想到了,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说罢慢慢走到林如海跟前跪下爹,我不想嫁人,就让我陪着您吧,您实在不放心,过些年就给我招个上门女婿,我要陪在您身边,一辈子都不离开。
林如海再忍不住,手抚着女儿的头发老泪纵横。
许阳得到这个消息也呆了,这昌平公主害得洪秀全毁了前程毁了容也就罢了,居然又祸害到了七叔家里!许阳是隐约知道两位长辈有意把许陌跟林黛玉凑成一对儿的,要不然黛玉怎么会十六了还没定亲?谁知道飞来横祸,许陌竟要被迫去娶仇人家的闺女,而黛玉,黛玉可怎么办啊!匆匆赶到林家,问了人黛玉在哪里,跑到书房一看,她却正对着个花瓶子拿了炭笔画素描。
一见他进来便笑道哥哥来得正好,快给我看看这画儿哪里不对,我怎么觉得像是走了形儿似的?你帮我改改。
许阳一顿子的安慰话被噎了回去,老老实实过来给黛玉修改画,左改一笔又改一笔,最后撑不住笑了这到底算你画的还是我画的?黛玉泄气道欧罗巴人的东西太奇怪!这比工笔都难!许阳忍笑是是是,林姑娘的工笔那是天下无双啊,一个亭子画了小半年还少画了一个柱子。
话没说法被林黛玉扔了个缎面的靠背砸在脸上哥哥真是讨人嫌,快闭嘴快闭嘴!许阳哈哈一笑接住垫子,笑完了轻声说看你这个样子,我就放心了。
黛玉走到跟前认真地看着许阳的眼睛哥哥,我知道你这个时候过来一定是因为不放心我,你放心吧,我是真的没事儿。
人都说能做夫妻的一定是有缘分的,我想着,我跟大师兄一定是缘分不够所以才会结不成姻缘。
如今就这么算了也是好事儿,硬凑在一起怕是也不会过好。
我认识大师兄好些年了,他喜欢隶书我喜欢小楷,他喜欢养鸟我喜欢养猫,哥哥你看,我们凑一起肯定要吵架的!许阳一开始还听得很认真,听到后来差点笑场!这才发现自己反过来被黛玉劝了。
她这纯粹是找理由呢,喜欢什么字体养什么宠物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有什么要紧,许陌对黛玉十分的上心那是瞎子都看得出来的,黛玉这是自己跟自己找理由呢。
一时间又有些恍惚:那个多愁敏感总是默默流泪的林黛玉,似乎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许阳本来是想来哄林黛玉开心的,如今既然林黛玉问题不大,索性再不提这个话题,让人取了风筝,带林黛玉去花园里放。
这会儿正是早春二月的时候,微风拂面,晴空万里,恰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兄妹两个在小湖边大呼小叫的跑了一阵儿,总算把个四尺长的大蜘蛛,还有个六尺长的大蜥蜴给放到了天上。
一边的春纤儿笑的脸都酸了人家放蝴蝶风筝美人风筝,你们放大虫子!真的让人无话可说了。
许阳正色道这你就不懂了吧!放风筝是放晦气来着,你们这些庸人把蝴蝶美人什么的当晦气放了,那才是焚琴煮鹤呢!晦气就该是这样面目可憎的!一边说着一遍让人拿了剪子过来,递给黛玉把线剪了吧!黛玉接过剪子,却只把蜘蛛风筝的线剪了,又把剪子递回给许阳哥哥也剪一个!蜘蛛跟蜥蜴一断,那两个风筝一下子就被风开了,然后又落了一下,但只是片刻又被吹了起来,终于越飘越高越飘越远,最后在两人的视线里彻底的消失。
许阳轻轻的说看,晦气放走了,妹妹以后一定能顺心顺意再没有烦心的事儿。
黛玉自知道许陌的事情后就一直强撑着,此时眼泪不由得刷刷的的流下来是,晦气放跑了,放跑了……从今以后我每天都要快快活活的。
哥哥你也是,你看,你的晦气也跑得远远的了,以后咱们都要快快活活的,谁都不许再偷偷哭了。
许阳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却终究没有流下来,他轻轻地答道好,咱们都要快快活活的。
二月初九是春分,这一天也是官府宁国府女眷下人与荣国府的下人被发卖的日子,在此之前这些人早被筛了一遍,颜色好的女孩子有一些直接就被教坊司挑走了,其他人也不是谁想买就能买到的,总有达官贵人喜欢到这种场合挑女人的,能把出身极好的女人带回去当玩物并不是常有的机会。
就这一点而言,对于漂亮的女孩子,其实充入教坊司虽抛头露面,但是至少表面上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毕竟国家有法律摆在那里。
而作为官奴发卖,遇到个有不良嗜好的主人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倒是容色一般的家奴出身的丫头无所谓,本就是奴才,现在就是换个主子的问题。
探春求林如海帮她把赵姨娘买回来,其实这事儿不用她说林如海也的去做,贾政早一个月就豁出老脸跑到林府去求林如海了别的人也就罢了,她们两个却都跟了我二十年了,二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扔下她们不管,孩子们也寒心。
这里的孩子们自然是探春跟贾环,而周姨娘虽没有孩子,却也没有只管赵姨娘不管她的道理。
更有当日惜春所托,宁国府的人也得去赎啊!这种事情不用林如海出面,派个管家过去就行了。
赵姨娘周姨娘本就是不是年轻人了,又被关了一阵子,又惊又吓又受罪,越发邋遢的完全成了两个老太太,又老又病的谁买啊!只花了六两银子就全都给买了回来。
其他人贾府顾不得了,带回来也养不起,到别人家做奴才兴许比在他家还享福些呢!林如海与宁国府诸人没什么交情,亲戚关系也相当远了,如今帮忙全是看了惜春的面子,惜春留下来的三百两金子被林如海兑成了三千三百两银子,拿了一千两买了个院儿,又花了八百两把尤氏与胡氏赎出来,尤氏三十岁了,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而胡氏更是妙龄少妇,这俩人一个花了三百两一个花了五百两,这价钱放在外面足够买一沓儿美貌少女了,就这样,若不是林如海的面子,多花一倍价钱也够呛能买到呢:前国公府里的当家太太跟少奶奶这样的名头很是吸引了一些对人*妻颇感兴趣的权贵纨绔。
贾蓉倒是便宜,五两,实在是因为他当日是作为犯人收押的而不像女眷们是在类似于临时看守所的地方住的,条件太差他生病了,又脏又瘦的倒找钱也也没人要。
钱管家看宁国府就赎出这么一个病秧子跟两个女人实在也不是个事儿,便又问了这俩人,捡了她们熟悉的下人又赎了几个,跟王熙凤打了招呼把奴籍都落到她家了,然后直接就送到了用惜春的银子买那个院子,又把没花完的惜春的银子跟她其他寄放在贾家的首饰积蓄一并给了他们。
其他的就不是林家能管得了,宁国府的事儿帮忙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周姨娘回到贾家的第三天就死了,她一辈子无儿无女,早没了什么盼头,年岁又大,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不过她走的却很平静,临死前她扯了贾政的袖子道我还当自己要死在那里面,有块破席子卷了就不错了呢!谁知道老爷太太还惦记着我,我跟了老爷二十年,一男半女也没生过,可老爷太太到这个份上还能把我接回家,让我安安生生的走,我知足了。
贾政王夫人皆哭作一团,赵姨娘上蹿下跳了一辈子,如今物伤其类,觉得自己能活着就是运气了,从此也安生了不少。
清明节的前一天贾赦踏上了前往伊犁的路,王熙凤搀了邢夫人带了一群孩子去送,贾政也带了孩子们过去,林如海自然也过去了。
混账了一辈子的贾赦如今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头发花白身材佝偻,胡子都粘在了一起,儿子的死成了扎在他心头的刺,此时见到正为儿子披麻戴孝的几个孙子哪里还忍得住,当时就嚎啕开了 我的夫人,我对不住你啊,我答应过你好好照顾琏儿的。
可我不听妹夫的话,我把咱们儿子给害死了,我把这个家给毁了。
琏儿,琏儿,琏儿!贾赦连叫了几遍儿子的名字,便直挺挺的倒下了,贾家众人慌忙来搀,却发现他已经没了气息。
林黛玉得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太过难过去伊犁山高水长,大舅舅如今的身体也根本熬不到地方,如今,能在走前看到一家人团团圆圆,倒也不坏。
大舅哥家里压根没有成年男人了,二舅哥自己家还焦头烂额呢,林如海派人帮忙去王熙凤那边帮忙操办丧事。
贾赦本人是犯人,家里又落魄了,不可能办的太热闹,不过王熙凤向来要强,虽然不敢多花钱,葬礼很是简单,可整个葬礼却办的没半点疏漏。
陪同黛玉前去吊唁的许阳尽管因原着的关系并不算喜欢王熙凤的为人,可此时也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这位脂粉堆里的英雄。
许阳早就恢复了隔日到宫里给太上皇画画的习惯。
只隔了几个月,太上皇似乎就老了不少,许阳看看自己年前画了半截子的画,老人瘦了很多,脸上的褶子也更深了。
去年看到的那个满面红光的老人如今的样子十分符合一个七十岁老人的模样,消瘦,苍老,而且,一脸忧色。
我真是老了……太上皇轻叹着再早上哪怕五年呢?哪里至于就稍微操操心累成这样个样子!许阳心中十分内疚,如果不是他,也许老头子还快快活活的过他的悠闲日子呢!老爷子看出他的心思,笑道别觉得是你害了我,自欺欺人的日子能过多久呢?真的只顾着自己快活,到时候国破家亡了哭都来不及!人岁数大了就格外喜欢孩子,因忠靖王的王妃去世了,他本人又是个没谱儿的货,没事儿就跑出去旅游,自他前年出海之后,太上皇跟太后就把他唯一的儿子给接到了宫里,许阳经常去太上皇那里,就时不时的能见到这个孩子。
这孩子才七岁,名叫水重辉,因从小死了娘,有个爹也跟没有差不多,养成了个不爱说话的脾气,太上皇怕他闷坏,就时不时的让人把太子的几个孩子也东宫接过来玩儿。
许阳也是个喜欢孩子的,又不像别人对这些身份高贵的孩子们毕恭毕敬,常带了他们满园子的乱窜,引得几个孩子非常的喜欢他。
太上皇看他喜欢孩子,便问他怎么还不续弦,有个自己的孩子多好,要不要自己帮忙牵个红线。
许阳忙不迭的说不用,只把太上皇逗得哈哈大笑看把你吓的。
你难道以为我会塞给你个公主么?我只想帮你问问谁家有好姑娘。
许阳愁眉苦脸的说谁不说自己家姑娘好啊?我娘不放心的,她定要亲眼细细看了才成的。
反正我是不管了,她老人家比我的要求高多了,让她操心去吧。
太上皇大笑,便再不提这个话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