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拼凑

2025-03-25 21:47:54

在云居雁看来,杨氏嘴上不承认她和沈旺有染,但她的态度几乎等于默认。

在一个大家族发生这样的事,沈沧等人要求她病故,已经非常仁慈了。

如今,沈沧默许沈君昊给杨氏请大夫,并不是为了杨氏,而是为了沈君昊。

当下,杨氏的丈夫若是想让不贞的妻子重伤不治,沈沧同样不会多说什么。

怎么了?沈君昊虽然惋惜杨氏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但云居雁的表情告诉他,她对杨氏生出了怜悯之情。

看云居雁摇头不语,他劝道:说起来她根本是咎由自取……她与下人偷情固然是错,但她的处境也的确艰难……你呀,就是太心软了。

沈君昊捏了捏她的脸颊,叹道:你仔细想想,她做过多少错事,对你,她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算计,更别说这一次,她杀了沈旺,我们的线索又断了。

这样的人,哪里值得同情?我不是说这个。

云居雁再次摇头。

杨氏的不孕让她想到了前世的自己。

她与许弘文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五年,她已经受尽了无子带来的精神折磨,而杨氏呢?她在沈家呆了十多年。

有时候在一个人错误的行为背后,或许有鲜为人知的悲惨故事。

人类的善与恶,很多时候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

沈君昊低头看着云居雁。

有时候他恍惚觉得她的身上有另一个人的影子,一个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苦痛而变得悲天悯人的人。

居雁,不是每个人都值得同情的。

他劝说。

他不希望因为一个杨氏,而让她与家里的其他人产生意见分歧。

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了。

我只是希望二婶娘能多给我们一些有用的线索。

她敷衍地笑了笑,揭过了这个话题,又担忧地说:不知道玉瑶怎么样了……千万不要因为救玉瑶而连累了长顺。

我已经命侍卫假扮路人,悄悄跟着长顺了,不过土地庙那边太过荒凉,他们不可能跟着他过去。

希望他能放机灵些。

他也不希望长顺有事。

沈君昊的话音刚落。

丫鬟来报,赵氏来了。

他向赵氏行了礼,便留云居雁与她独处。

事实上,就算赵氏没有主动过来,云居雁也想过去找她。

赵氏在沈家十几年,一定知道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赵氏见沈君昊避了出去,遣走了服侍的丫鬟,急问:居雁。

你二婶娘的事,是你祖父拿到了确凿的证据?三婶娘,您为什么这么问?云居雁反问。

赵氏轻皱眉头,回道:居雁,我也不与你绕圈子了。

之前我对你说的话,不过是我的怀疑,甚至连我都觉得不可置信。

你也知道的,你二婶娘并不是鲁莽之人,此番就算她万分焦急,失了分寸。

沈旺毕竟只是一个奴才,她要在你祖父面前找借口。

难道还不容易,怎么会落到今日这般田地?三婶娘,听您的意思,莫不是觉得整件事有什么蹊跷?云居雁的神情一下子严肃了。

追溯源头,从酒庄遭人破坏,再到宝贵、沈旺的先后出现,一件件事都顺理成章。

可又太过顺利了。

三婶娘。

云居雁上前握住赵氏的手,着急地说:您还知道什么?我怕,若是有人蓄意陷害二婶娘。

会不会下一个就轮到我们了?她故意吓赵氏。

赵氏才去看过杨氏。

那触目惊心的伤口让她心里发毛。

她与杨氏妯娌多年,她虽不喜欢她,但她知道,未到穷途末路,杨氏是不会选择自杀的,她比任何人都珍惜沈家二夫人这五个字,她甚至曾开玩笑说,她所拥有的,只剩这五个字了。

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

赵氏沉吟。

婶娘!云居雁低呼一声,说道:刚才,在祖父那边,二婶娘说了母亲很多往事……都说了些什么?除了吴姨娘一尸两命的事,她特意说起了黄姨娘。

看赵氏的眉毛微微一动。

云居雁知道自己赌对了。

她接着说道:我一直觉得二婶娘是站在母亲这边的,可今日听起来,她反而像是在给黄姨娘伸冤……伸冤?赵氏的神情带着几分不屑。

三婶娘,您这是要急死我吗?到底二婶娘和母亲、黄姨娘之间发生过什么?闻言,赵氏一脸为难,思量许久才说:居雁,我与你说实话吧,其实正是因为我下面这些话,这才急匆匆来找你。

说着,赵氏的神情满是凝重,压着声音叙述:说起来,那些事都过了十多年,我压根不记得那么多。

前几天,丫鬟与我闲聊,说起了沈旺,我这才想起他以前是在黄氏那边照顾君烨的,那时候你二婶娘与她走得近,有时会去她那边,偶尔她也会找你二婶娘。

有一次,我看到沈旺从你二婶娘屋子里出来,说是替黄氏传话的。

那天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可你也知道,女人的名节十分重要,我就算再不喜欢她,也不能胡说八道。

云居雁明白,赵氏在说,她在那时候怀疑黄氏和沈旺有染。

因为事关重要,她只是怀疑,没有对任何人提及。

婶娘,您继续说。

她递上了茶杯。

赵氏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接着说道:那时候我想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让人悄悄注意着他们。

一直过了两三个月,都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那时我就觉得是自己多心了。

可那之后,你二婶娘对黄氏诸多忍让,在家事上,黄氏俨然就是沈家大夫人。

我心里不舒服,可你二婶娘却反过来劝我,说什么她怎么都是你父亲的人。

那然后呢?特别是黄姨娘的死,二婶娘有什么反应?她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我说不上来,但总之肯定不是你说的‘伸冤’。

赵氏停顿了一下,把声音压得更低了,我甚至怀疑,你二婶娘一开始就对你母亲示好,是有原因的。

难道是……云居雁比了一个借刀杀人的动作。

看赵氏虽没有点头,却也没有否认。

只是不置可否地拿起茶杯又抿了一口,她猜测赵氏是赞同这个猜测的,只是她没有任何实质证据,所以不做明确表态。

云居雁想着赵氏刚进门时的表情,问道:三婶娘,您说的这些,和今日的事有什么关联?赵氏叹了一口气,阴着脸说:刚刚我一路往你这边过来。

心里一直在想,我是不是被人利用了。

她的表情清清楚楚显示,她有多么生气。

云居雁记得,前几天杨氏小小利用了赵氏一回,赵氏没给杨氏解释的机会,转身就去沈沧面前告状,反将了杨氏一单,可想而知赵氏有多讨厌被人利用。

云居雁生怕赵氏以为是她利用她,急忙问:三婶娘,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是不是有什么不对?我刚刚不是说。

我想起沈旺,是丫鬟正巧对我提起吗?今日我问了她。

她说是听到别人说的。

我追问她是谁提起的。

她居然说不上来,只告诉我,是她正巧听到丫鬟们在说悄悄话。

若不是她是我从娘家带来的,知根知底,又向来忠心……三婶娘,或许真是凑巧。

哪里就那么多凑巧了!赵氏断然摇头,又道:不止是这一桩。

今日我身边的人看到你二婶娘带走沈旺。

也是恰巧?还有庆春苑那边的小丫鬟埋药渣,又是恰巧?再加上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些日子发生在我身上的‘恰巧’为免也太多了!听到这些话。

云居雁几乎可以肯定,杨氏这是被逼上死路的,而她和沈君昊就是帮凶。

可是在沈家的这些主子中,杨氏是最没根基的,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幕后之人为什么要她死?为了让沈家家破人亡?若是为了家破人亡四字,也该对付沈家的男人才对。

赵氏审视着低头沉吟的云居雁。

站在赵氏的角度,沈家发生那么多事,大部分是她和沈君昊成亲之后开始的。

可是这一年多的相处,她又觉得云居雁实在不像心狠手辣之徒,况且杨氏死了,与她没有任何好处。

居雁,回过头想想,这一桩桩事情着实可怕。

先是你四婶娘和母亲,紧接着又是你二婶娘。

之前君烨、君儒先后受伤,特别是君烨,几乎从鬼门关走了一圈。

如今你的丫鬟又莫名失踪,先前还有青纹、青竹等人……你说,下一个不会真的轮到你我了吧?三婶娘,您不要吓我!听赵氏这么说,幕后之人仿佛真要让沈家家破人亡,无一幸免一般。

我也只是担心。

赵氏叹息,我已经命我的丫鬟去找是谁对她提起沈旺的,不过整个王府这么大……甚至还有可能,那人根本不是在王府当差的。

说着她又叹了一口气。

云居雁相信自己若是不表态,赵氏很可能对她存疑。

她起身打开房门,确认屋外没人,折回赵氏身边说:三婶娘,刚才在祖父那边,二婶娘说,母亲不想我和相公成亲,曾经想找人坏我的名声……看赵氏并没惊讶之色,她问:三婶娘知道这事?具体如何我不知道,但她想为自己的儿子铺路,不是不能理解。

云居雁点头,含糊其辞地说:那次若不是相公恰巧相救,我恐怕只能以死证清白。

自那之后,也不知道是我多心,还是怎么样,事情总是层出不穷,我这才吓得不敢随意离开凝香院。

其实,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母亲对我不满意,这才命人跟着去了老宅。

现在听三婶娘这么说……她一脸惊疑不定,您说,谁有能力做那么多事?赵氏自然知道凝香院发生了很多事。

无论是哪一桩,只要云居雁稍有不慎,此刻恐怕她就不能站在这里好端端地与她说话。

我不知道是谁害完一个又一个,只是觉得可恨。

赵氏恨恨地咬牙。

在她看来,杨氏与人通奸,若是丧命也是罪有应得,但最不应该的,居然利用她揭出这件肮脏事。

三婶娘,您说,这么多事,会不会有人对我们怀恨在心,不希望我们有好日子过?云居雁询问。

如果运气好,赵氏或许知道谁是黄氏的奸夫。

赵氏亦觉得一定有人在报复沈家。

她问道:你想到了什么?云居雁急忙说,她和沈君昊关着沈旺,因为有人说,沈旺是黄氏的奸夫。

鉴于沈旺坚决不承认,所以他们一直在找线索。

现在既然与沈旺有奸情的是杨氏,那么黄氏的奸夫一定另有其人。

她怀疑是不是那个奸夫在报复沈家,所以接连迫害沈家的人。

听完她的话,赵氏点点头,又摇摇头,回道:你说的确有可能,可反过来想,若真相确实如此,大嫂不可能想不到。

这话让云居雁的心脏一阵乱跳。

三婶娘,您的意思,母亲一直知道黄姨娘的情夫是谁?我不敢打包票。

不过当年的事,大嫂急于立威,所以拿黄氏开刀,这只是原因之一。

你也知道你母亲的脾气,那个时候,她怎么都要顾着你父亲对她的看法……三婶娘,您就对我直说了吧,我已经越来越糊涂了。

云居雁一脸急色地撒娇。

好吧,我就直说了吧。

赵氏对着云居雁笑了笑,不管别人怎么传说当年的事,事实上,黄氏的确是自杀的。

据我所知,有人把她的罪证交到了你母亲手中。

你想,一个女人,能逼得她立马自杀的证据是什么?云居雁直觉反应便是杨氏把黄氏通奸的证据交给了薛氏。

这就表示杨氏也知道黄氏的情夫是谁。

她按捺着激动,再问赵氏:那时候二叔人在哪里?他不可能什么都不做的,听说他和黄姨娘的感情一向很好。

不是一向很好,是被你父亲训斥之后,又见你父亲很重视君烨,这才慢慢好起来的。

赵氏纠正云居雁,又告诉她,黄氏事出的时候,沈君烨正在暨阳往京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