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2025-03-25 21:49:12

全军驻扎时,遭到了北域八万弓骑的夜袭,战况惨烈。

陛下身先士卒战至黎明时分,遭北域暗箭来袭……季合一副不忍再往下说的表情,我登时大脑一片空白。

脑海中回荡着的是他临走时说过的朕就勉为其难答应你那天的条件,活着回来……那个人莫非真的说话不算数了?我脑中一片混响,还未想好要如何去应对之际,又听见了季合拖长了调子道:——所幸陛下身姿神勇,援兵救驾及时,龙体安然无恙……我朝将士士气愈振,于天明之际击退蛮人。

这一番跌宕起伏的话讲完,季合面上已是神采飞扬,仿佛刚才的那位是他的j□j。

北域元气大伤,陛下已经来书昭告,预计今冬一过,最迟二月初便能回燮城。

留下十五万士卒由将军指挥,虏获北夷大小可汗指日可待。

我愣在原处半天没回过神来。

等好不容易弄清楚丞相那神奇的表述方式后,缓缓地把头转了过去,小声:季大人。

季合恭敬:娘娘吩咐。

……你很有说书的天分。

不过下次传战报的时候,先报结果,谢谢。

我小声道。

季合亲自前往阳极宫正殿,就是为了报这次凉州大捷。

他走之后,我始终沉浸在想掀桌的冲动里。

虽然得知司空朔没事已经足以让我释然,但——老娘眼泪都飙了你就让我听这个?的感受让我越来越想抓住丞相的双肩摇晃然后咆哮。

不管怎样,好事总是能让人精神振奋的。

那天晚上我甚至梦见了司空朔归来的场景,毫发无损地趾高气昂地,贱笑着跨进来,说:快表扬朕英勇无双!翌日,前朝传来关于骆世皋的一些消息——这些天来我关注的都是边境同北夷的战事,差点忘了这么个重要人物。

这个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未被提及,也就是从上次他请求押运粮草被司空朔驳回之后,几乎是了无动静。

如今关于他的事件一出,又如同上次一样激起了不小的风浪。

起因是,骆世皋上书朝廷,宣称天灾反复,江南农田连年歉收,今年百姓已经难以纳粮,绝对不能向北方运入更多粮食了。

正值战时,他这一书,提到的东西又和上次一样,是大军的命脉粮草。

无论目前理事的几位前朝重臣会如何商议此事,骆世皋是坚定不移地要展示自己的嚣张,已经是谁也拦不住的节奏。

谁不知道江南大地是天下粮仓,每逢作战必有无数条咽喉粮道要从他统辖的区域内开启,天晓得他光这一块就瞒报了多少。

再者,真要有重灾就该及时上报,等到作物都歉收才挑这么个紧要关头跳出来说粮草不济,给自己找茬也不能这么积极啊。

司空朔以前说过,这家伙的风格是,隐忍潜伏之际极其谨小慎微,一旦暴起就会不顾一切,连伪装都懒得再做。

譬如前一世,他谋逆打的旗号也是空穴来风,说天象异动,天子失德,要举贤能而代,随之促使一系列地方政局的嬗变,朝廷意欲镇压之际,他便堂而皇之地用兵。

一旦朝廷就粮草一事再次批驳骆的上奏,他的时机差不多也就到了。

借口是否合理什么的,压根已经不重要。

至于骆有没有考虑过人心不服的问题嘛……此人在民间素有江南王的称号。

虽说没有朝廷的封爵,但是手头掌握着庞大的兵力,在远离天子视线的江南一带几乎等同于控制了那里的民生,任何地方官要么是依附于其牢固的根系,要么就在一片错综复杂的势力间抬不起头来。

这些情况都是早些时候司空朔向我分析过的。

司空朔很了解自己的逆臣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从来不急着在明处对付他。

此刻他又远在凉州,忙于战事,很有可能无暇顾及江南这边的动作。

不过他当然不会临走时毫无准备,任凭人趁势发难。

我摸出他留给我的那件东西,一想到当年那个逼得我们在大火之中饮毒自尽的罪魁祸首,而今可能会连出场机会都没有就被炮灰得不能再炮灰,我就无声地笑起来。

云台呆滞地看着我,娘娘。

呵呵呵呵呵做甚。

您……越来越像陛下了呢。

有吗?我赶紧低下头,罪过罪过,岂能被司空朔给同化了。

由于确切知晓了他的归期,现在的战局又形势一片大好,接连几天我都变得轻松不少。

尽管偶尔想到他不在时还是会产生不踏实的感觉。

毕竟这是在关外作战呀,无论战役的结果再怎么好,想必也是打得不容易的。

骆上书朝廷后的第五天,江南大营发生了一件事:他的一名心腹手下暴毙后被人发现横尸旷野,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山谷中停置的百辆粮草车,均是未经通报的。

发现这情况的是一个临时受命带兵去往燮城的将领,叫贺淮,将此事上报后不到两日竟然收到了皇帝手谕,命令贺淮立即着手查办这私运粮草的来路去向。

贺淮很快回报,粮草既不是要运往燮城也不是要支援前线,而是要囤积在江南大营中的。

前去江南大营察问时,得知骆世皋已经离开数日,还有隶属淮南水师的两万人马也不知所踪。

几位前朝元老还未弄清司空朔是如何在边关得知消息的,紧接着一份如假包换的圣旨不知快马加鞭了几日,又送到了江南,命令查封各水道,同时让贺淮督办亲查几名地方总督、统领的田产家业。

不到一天,接连数十名官吏,很快因为受贿的证据被公之于众而遭抄家撤职,有两名武官还因为平时纵容家眷欺压平民惹众怒,最后被自己麾下的副官杀死。

临时的总督不约而同下令封住四方粮道。

而那些被皇帝下令封住的水道上,又发现了十多艘行踪诡秘的商船,贺淮有圣旨在手,当即命军士炸毁其中一艘,发现那船上满载着兵器。

其余几艘上则装载了许多人,均是着普通百姓装扮。

发现有军队追拦,那些大船加快了速度。

后来干脆懒得伪装,船上的人披上革甲,向岸边和拦截的船只放箭。

那就是失踪的淮南水师,和一部分江南大营的兵士。

这时临时上任的总督派来的军队也到了,正是从淮南水师调来的兵。

船上人一看,是自家大营派来的人,紧接着他们便被告知原来将他们调到船上来的总督已经死了,现任的统帅命他们即刻返回。

原来的总督是骆系的,为了瞒天过海地派出军队,将所有的军船都换成了商货运船。

而两万人不是小数目,怎么装遣便是问题,又不能像战船那样,兵士们为了不被发现,大部分都挤在环境很不好的底舱中,还不能上岸,在船上已经呆了半个月了。

时间一长,也有很多人觉得无法忍受。

此时又得到消息说可以回去了,尽管他们的统领暂没有发话,但不少军士都有停止前行的念头。

最终这些船都没有继续前行,被扣押在水路中,两万人全部上岸。

等到船上的骆世皋发现后面的船没有跟来的时候,偏偏河道上升起了大雾。

他带领的江南大营人马不得不停船一天一夜。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那些被他安排在岸上接应的大部队遇到了贺淮带领的大军,立即被包围,几名他的下属被另外的心腹突然杀死,紧接着就投降了贺淮。

整场兵变迅速而高效,仅仅有那几个下属丧命,将士们几乎还没察觉到发生了什么,一切就结束了。

本来骆自从听闻了那个运粮草的心腹被发现之后,立即令已经被他带出大营行军的部队继续前进,自己则下马到了水师的船上。

这样一来朝廷若要下令查封水道,等命令下来时他早已带着水师停泊在了东边的栾城,只消待陆上人马汇合,就可直接挥师北上。

沿途再与那些他暗中布置的兵力汇合,攻下一些城池,就能成功起事。

然而那道圣旨极其猝然,几乎他刚转到船上之际,江南四百里水道就已经前后封闭。

贺淮的领军速度更是超前,他这一停船,贺淮就由陆路直追到了前头,还包围了骆精心埋伏的六万人。

等到他们抵达栾城之际,骆世皋一眼就看到了岸头上浩浩荡荡的兵马。

他欣喜万分,蓄势等待多年的时刻终于要来了。

然而很快他便发现那些军人的不对劲。

骆立刻下令船队调转方向,局势却是无法挽救。

岸上的人一声令下,千万支箭朝船队迸来。

骆世皋死了,却不是被贺淮的人杀死的,而是他身边尤为得宠的亲信。

本来贺淮准备将此人活捉,放箭也没有伤到他的要害。

然而就在他挣扎着打算水遁之际,那个相貌阴柔的男人抽出袖中短剑从他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第一刀尚未毙命,他还能用尽力气回头看暗算他的人,紧接着又是数刀,骆世皋才瞪着双眼倒地。

无奈,贺淮只能让人停止放箭,喊话命叛军靠岸投降,降者不杀。

其实这些大多都是江南大营的士卒,总归都是朝廷制下的地方军,若要说是骆的私家军也不尽然。

骆世皋一死,船上的人与岸上对峙一会儿,也都该投降的投降。

骆世皋谋反一事,就此了结。

他的尸首也被再三确认是本尊无疑。

后来的一段时间朝中民间都在议论。

主要谈论的有两件,其一是远在边关的皇上下的那一道手谕一道圣旨。

且不说人们纷纷惊异,前朝几位大臣更是心生疑惑。

贺淮接到的圣旨绝对是真的,大印清晰无疑,字迹是司空朔本人所有。

那份手谕也是千真万确。

然而这两样非但没有经过他们的手,直接从边关飞到了江南,而且算算日子,仅仅花了一天时间。

疑惑了一阵,大家最终也就罢了,既然不是假的,那便无可争议。

另一件事在民间传得更为热烈一些,那就是杀掉骆世皋的那个人。

如若不是他,现在这人应该在天牢等候皇帝的诏令。

这个据说是骆世皋的亲信的人,能够随侍旁侧说明深受信任。

有人根据骆世皋好男风的特点推测,或许是他豢养在身边的侍候的人。

后来各种猜测也纷纷传出,有的说是朝廷的密探,有的说是被仇敌买通的杀手,还有的干脆说是那男人不堪忍受屈辱,找到时机便杀他报仇。

反正大家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个人如今下落不明。

关于这些事后的言论,我也只是听在耳中不做评论。

了然的j□j自不必说,不了解的,我也不愿猜测。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