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路说说笑笑,刚走到街口的时候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叫道,哎呀,可巧碰到你们两丫头了,早知道今儿早晨就一起来了!不是吴大娘又会是谁?不过这旁边的老妇人是哪个?杜小鱼不认识,只盯着她看,这妇人有点儿胖,个子不高也不矮,脸有些长,导致脖子跟着一比都快看不见了,而脸上皮肤坑坑洼洼,五官除了鼻子长得比较直以外,其他的都不太端正。
吴大娘好。
杜黄花冲她弯了弯腰,也不认识那人,出于礼貌叫了声大娘。
吴大娘在那边笑,这朱大娘你不认识啊?她可是刘夫子的老娘哩,以后见着可好着点儿。
刘夫子的老娘,杜小鱼又瞅了瞅她,不就是逼刘夫子找媳妇的那个么!那边杜黄花已经恭敬得重新喊了声朱大娘了,杜小鱼自然也不例外,俗话说嘴甜人不怪,到底二哥也是在刘夫子那边学习的,总是能见着朱大娘,对她礼貌点儿没坏处,只是她没想到的是,这朱大娘后面的表现十分怪异。
她老盯着杜黄花瞧,还看完前面看后面!吴大娘也发现了,笑道,这丫头是长得好看,不少人提亲呢,她娘就是看不中。
朱氏直点头,不错不错,真不错。
她眼睛闪闪发亮,问杜黄花,几月出生的啊?杜黄花被她看得不好意思,往后退了几步才答道,六月的。
六月好!朱氏又兴奋的叫一声,然后就扯到杜文渊身上去了,我儿也常说你家弟弟好呢,脑袋聪明,又是个能写字能作诗的,要是一直在我儿那边念书,将来考个举人不是问题,说着眼珠子直转,回头看吴大娘,今儿遇到她们也是缘分,我记得早几年好似去过杜家一回,没想到这丫头就那么大了。
是啊,日子过得可快呢!吴大娘道,你后来又去了娘家,最近才回来,认不出黄花也是正常的。
朱氏是因为自家儿子一直不肯娶媳妇被气得回了娘家,现在眼看过去几年就又跑回来逼刘夫子,她听了直笑,是这个理儿。
然后又看着杜黄花,时不时拉着她问两句,比如平日里会做什么或者家里农活忙不忙之类。
杜小鱼在旁边有些不舒服,不知怎的这个朱氏的举动看着就是不顺眼,大概讨厌一个人真的是不需要理由的,她插嘴道,吴大娘,天都要黑了,娘可等急了,我要跟姐姐回去呢!天色也确实不早了,吴大娘道,是该走了,再不走可赶不上了。
几个人就急匆匆往镇口走,在牛车上的时候朱氏也是嘴巴闲不住,杜小鱼是越看她越越不顺眼。
到家的时候已到傍晚,赵氏见杜黄花从箩筐里拿出块肉就朝杜小鱼看了眼,杜黄花笑道,今儿买枕头花多挣了几个钱,顺便就买点肉回来,二弟也需要补补身子的,整日看书也累。
赵氏就笑了,说的是,留一半儿明儿炖着吃,晚上溜个肉片,正好你爹摘了些青椒回来。
杜小鱼在旁边道,还有肥猪油呢,人家送的,熬点油出来放面条里肯定好吃。
这小馋猫。
赵氏敲敲她脑袋,我这就弄去,明儿早上就给你下面条。
杜黄花又把纸笔等东西翻出来,杜小鱼知道杜文渊在房里看书就抱起纸笔往那边跑,我给二哥送去。
小心点,别摔跤了。
杜黄花见她急吼吼的忙叮嘱两句。
杜小鱼抱抱好纸笔停下来道,要不姐送过去?啊,杜黄花一愣,顿了顿冲她挥手,不了,你快去。
说完低下头继续整理竹箩筐里的东西。
见杜小鱼来了,杜文渊放下书,回来了?是啊。
杜小鱼一路小跑奔到书桌前,把手里东西往上一放,看,都是大姐给你买的,很贵呢!她吐吐舌头,比肉还贵,看大姐对你多好,自个儿都不舍得买一点东西,我看她好像也挺喜欢那个簪子的。
牛角的笔杆在紫红色的桌面上泛着淡淡的微光,杜文渊目光落在上面半响没有移开。
看,还有这纸,多漂亮啊,二哥在上面写字肯定更好看呢!她把其中一张纸铺开,那白如雪又平滑的纸就算比起后世的宣纸来也并不逊色多少。
杜文渊微侧过头,对面妹妹可爱的笑容映入眼帘,她是故意跑来说这些的吧?那日杜黄花对他发火时杜小鱼也是在的,而后来的这段时间他跟杜黄花都没有说过几句话,虽然他们平日里也不太多话,但杜小鱼还是注意到了。
这个机灵的妹妹!杜文渊伸手捏捏她脸颊,我不生气了,大姐疼我我也知道。
原来是知道的,杜小鱼皱皱眉,那两人怎么有时候还那样生疏呢?正好来了,上回教你辨认的草药还记得么?杜文渊翻开一本书,里面画着好多药草,他遮住下面的字让杜小鱼辨认。
麦冬,石菖蒲,益母草……杜小鱼一口气就答上来了,她真花了功夫,反正多懂一点是一点。
见她全答对了,杜文渊很高兴,又教起后面的来,还说了一些草药的作用以及简单的组合,比如麦冬,生地,栀子竹叶是治热病的,他自己不觉得,可杜小鱼却惊讶的很。
听他的口气好像是学了好几年的草药知识,基本都能开方子了,难道他都是自学的不成?对了,今儿去镇上遇到一个叫章卓予的,说也在刘夫子那里念书呢。
她说起一个事。
他说是要去他大舅家,被你们遇上了啊,真巧。
杜文渊笑起来,章卓予小他两岁,是后来才来刘夫子那里念书的,两人说话很投机,他好些书就是跟章卓予交换着看的。
章卓予的大舅是飞仙镇上的有钱人家,家里书很多,章卓予常常去借来看,杜文渊就沾光了。
杜小鱼见两人像是好朋友就也很高兴,说让杜文渊有机会带他回来玩玩,后来又说起遇到刘夫子老娘朱氏的事情。
杜小鱼很八卦,把上次探听到朱氏逼迫刘夫子娶媳妇的事说了出来,然后问刘夫子长什么样又问他的女儿几岁了,杜文渊是在他们家小院子里念书的肯定经常看得到。
后来套出刘夫子今年二十九岁,有个女儿十一岁,性格很刁蛮,私塾里的学生都怕她。
那她欺负过你没?杜小鱼嘿嘿笑。
杜文渊看她一眼,表示懒得回答。
今儿晚上的菜很丰富,炒青蚕豆,煮南瓜,青椒肉片,油渣青菜,还有豆苗汤,杜小鱼吃得很欢乐。
之后赵氏就把杜文渊叫了过去,拿出两百二十五文钱说是后边儿三个月的学费,叫他明儿去刘夫子里面顺便交了。
晚上她跟杜显在房里点算银子,杜显的旧疾跟杜小鱼的气喘病好了之后,手头明显宽裕起来,不用每每都把钱用的精光,有时候还得问吴大娘跟老庞家借钱。
杜显满足的叹一声,总算不用愁下顿饭了,咱们得好好谢谢老庞啊!赵氏是个眼尖的人,闻言回道,每回说这个他都得搪塞过去,我看像是有什么难处,是不是这方子来路不正?我看就算了吧,你也别提,最多以后请他多来吃吃饭就是。
老庞的爹是小偷,被抓去衙门坐牢,后来就死在那儿了,杜显一愣,忙摇头,不是吧,不会是他那爹偷来的吧?他斯的一声,也怀疑了,说起来也是,这方子可神呢,指不定是哪个神医家的祖传秘方!他爹莫非是要拿来诳一笔钱的?啥事没可能呢,咱们就别提这个了。
杜显这回表示同意了,点着头。
孩子他爹,现在你跟小鱼都好了,我也有时间下地,最好再买几亩田回来,你看看?赵氏说道,咱们这些田还是开荒田,种这么久也没人家的好,等几个月攒些钱了买几亩好田来,以后孩子用钱的地方可多呢,文渊要考上秀才了咱们也得打点打点。
杜显心里头有点闷,当年被赶出杜家是一块田都没有,幸好老庞跟吴大娘求了村长,才把那些开荒地给他们种,前几年也没有收税,总算是活了下来。
赵氏见他不说话,冷冷道,你可别打那边儿田的主意,我们当年死都没有回去,现在好好的更加不可能!谁说要回去了,就是文渊……杜显忙解释,娘也是真喜欢他,不然这些年也不会主动找我们。
呸!赵氏更加火大,我给过你面子去贺寿了,姓杜的你也不要得寸进尺,她有多喜欢文渊,不就是看他以后能光宗耀祖吗?我告诉你,他要光宗也是咱们家的,不是她那个杜家的!好了,好了。
杜显忙安抚她,以后我不提娘了,你消消气,消消气。
赵氏把手里东西往床上一洒,转身推开门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