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源清封了阮玉的胭脂铺,老太太也很惊讶,外面那些传言则更加令人心惊,说什么胭脂里放了不好的东西真真是胡言乱语,老太太向来喜爱打扮,她用的穿的无一不是精致,对胭脂调香自然也是懂一点的,这胭脂明明是极品,怎的却被说成这样?当然,她主要还是觉得此事影响了原先的计划,她原本是看上阮玉做自己的大儿媳的,如今事情传开,阮玉的声誉肯定会受到损害,虽说她那些铺子对于林家来说算不得什么,可当初也是看重她的品行,这要现在娶回来却不是一个好时机了。
怎么会去封铺子?老太太把刘管事叫过来询问。
刘管事知道李源清的一些动向,便谨慎的说道,是去查**香的。
老太太微微眯着的眼睛猛地一睁,**香这事是林氏做的,她很清楚,怎的却又跟阮玉扯上了关系?可有搜到?刘管事摇摇头,刚才又把铺子的封条撤了,只门口客人寥寥无几,不过小的觉得少爷做事总有原因,姑奶奶之前也是见过阮姑娘一面才……老太太明白了他话里意思,难道女儿竟是受了阮玉的挑拨不成?倒真是看不出来,如此性格的姑娘为何会做出这种事,她跟杜小鱼结仇了么?正想着,就听门外的丫环上来通报,说杜家来人了。
老太太微微一怔,没想到杜家会自己上门来,但想到李源清的婚事已近,便挥手叫刘管事退下去。
天气已冷,屋里燃了好几个炭盆,不比农家,只靠着热炕头过冬,杜显跟赵氏走进来,态度都很是恭谨,也不敢到处乱看,只对老太太行了礼,杜小鱼则面带微笑,比他们二人显得轻松的多。
都快坐下,这天气过来,怕是路上要冻到。
老太太很和善,叫丫环看茶,又是叫着添两个火盆,见他们面上都有些发青发紫,恐是被外面的寒风吹的。
她态度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杜小鱼心里稍稍放心,其实她一直担心来林府会受到什么待遇,如今看来,老太太至少在面子上还是愿意接受他们一家子的。
杜显忙客气几句,我们也该过来拜访老太太您的。
还带这么多东西,真是太客气了都是地里的,也不值钱,老太太可不要嫌弃呢。
赵氏笑道。
哪儿的话,你们亲手种出来的,我怎么会嫌弃,都是心意。
老太太叫外面的丫环找几个小厮过来把东西收好。
杜小鱼手里提着个食盒,此时上前道,我们还带了些糕点来,想让老太太尝尝,是才做好的。
老太太眉毛一挑,瞧了杜小鱼一眼,又笑起来,你们真是太细心了,这时辰,我还真有点儿饿呢。
杜小鱼大方的走过去,把食盒的盖子打开,取出一叠柠檬黄的点心来。
那点心是做成佛手摸样的,惟妙惟肖,老太太露出惊喜来,她常年拜佛,对佛手自是喜欢的。
彩玉见状,忙叫人去厨房取了筷子碗碟,他们大户人家,筷子等东西都是专用的,彩玉拿起筷子夹了一个佛手糕点放在雪白的磁碟上递给老太太。
还没有吃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老太太惊讶道,是用牛乳做的?杜小鱼点头,知道老太太喜欢,专门找来请人做的。
老太太吃了一口,笑意更深,竟不知道飞仙县也有这样的师傅,做出来的味道真不错,是哪家的?五仁堂的。
哦?看来下回我也要去试试。
老太太又看了糕点一眼,不过这样子,是你想出来的罢?杜小鱼笑了笑,也是突然想到的,结果做出来还挺好看。
果真是个聪明的,即便是在讨好,但做起来也是坦坦荡荡,极为自然,好像这种讨好本来就是天经地义。
也确实是的,假若她嫁过来,那么也就是自己的外孙媳妇了,也是要叫她一声祖母的。
老太太又看了看杜显夫妇,那样老实,跟她叫人打听来的一模一样。
既然来了,就留下吃饭罢。
她吩咐丫环叫厨房准备。
从林府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杜显满脸笑容,对赵氏道,看上去老太太好像也挺喜欢咱们小鱼的,真是没有白来呢,这样就好了,小鱼嫁过去至少不会受林家的气。
真是天真,杜小鱼暗自心想,老太太是没有办法才接纳他们,主要是因为李瑜的决定,如今和善也是面子上,倘若她以后行差踏错一步,难保就不会被抓住把柄,到时候又是怎样一副嘴脸谁又知道?他们没有想得那么深远,赵氏叹一声,不知道李家……李源清年纪轻轻已经是县令,将来恐是要去京城的,杜小鱼还不是要一起跟过去?那李家才是最重要的,若是那李夫人难相处的话,也是一件要命的事。
娘,咱们去表姐那里好不好?杜小鱼笑道,也好久没见她了,天又黑,爹你赶马车的水平还是等明天再回去吧。
杜显才学会赶车,这一路过来颠簸的不行,听到这句话,杜显不好意思的挠着头,说的也是,再坐一回,你母亲得受不了了。
三个人就往黄晓英那边去了,谁料卢德昌夫妇俩竟然也在,热闹的很,老远就听到他们的说话声从高墙里面传出来。
见到他们过来,黄晓英很惊喜,姨父姨母,小鱼,你们怎么会来?是不是去铺子催伙计赶工嫁妆的呀?听到她打趣,杜小鱼道,是来看我外甥的。
黄晓英红了脸,什么你外甥,才多大呢。
她不过才怀了两个多月,穿着厚衣服都完全看不出来。
杜小鱼笑起来,看向林美真,美真姐,卢大哥,你们在说什么事呢?刚才在外面都听到了。
再说给你姐夫找徒弟的事。
卢德昌笑道,他那一手绝活总要传给别人的吧?到时候有孩子了,时间总会少的,有徒弟在店里帮衬总不会太忙。
想起林庆真削竹条的样子,那样专注,杜小鱼赞同的拍手道,说的是,你们找到好人选了吗?就是没有,可惜土旺不喜欢,不然我就叫他学了。
土旺是卢德昌的儿子,今年也已经七岁了。
林美真横他相公一眼,他念书念得好好的,你叫他学这个怎么肯?再说,婆婆也不答应的,说家里都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呢,别提多羡慕大嫂家了。
说的是黄家出了个秀才黄立树,以后指不定还能考上举人。
都巴望着家里能出个有鸿鹄之志的,吴大娘也不例外,不过土旺听说确实很喜欢念书,要是去学扎纸马的话,真是有些浪费。
林庆真也没说话,他向来话就很少,只偶尔跟黄晓英对看几眼,两人脸上都溢满了笑,小桥流水似的温婉。
相濡以沫,是慢慢培养出了感情,杜小鱼看在眼里,微微笑了。
要不在咱们村子里问问,吴大姐认识的人多,总能找到合适的学徒。
杜显道,比起县里那些孩子,我觉得还是咱们村的朴实些,肯吃苦。
这话倒是中肯,卢德昌点点头,大叔说的也是,我明儿找我娘说说。
那夫妇俩又说了一会儿话就告辞回去了,林庆真则去把空的房间收拾了下,让他们三人住下。
跟黄晓英也有一些时间没有见,杜小鱼就跟她窝在炕上闲聊,听说今日是去林府,黄晓英颇为惊讶,又担心的问道,那老太太对你们怎么样?她从赵冬芝那儿也听到一些事情,知道林家对杜家是颇为不满的。
还不错,没有给咱们难堪。
黄晓英握住她的手,一开始听说你跟文渊,我都难以相信呢,后来想想,你们是一处长大的,比起别人,感情更是深了些。
以后就算有什么难处,也能一起想办法。
知道她是宽慰的话,杜小鱼笑了笑,问道,你们这院子现在买下了没有?买了,我娘,哎……黄晓英叹口气,就怕婆婆不出钱,其实说了之后,婆婆不知道多爽快呢,立即就把银子拿出来,我娘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婆婆还把地契亲自交到我手里的。
杜小鱼拍手大笑起来,难怪小姨都没有告诉我们,怕笑她呢,看来你婆婆对你真的不错。
是啊。
黄晓英轻轻抚着肚子,心想,若是生个男孩就好了,婆婆应该会很高兴,只这事到底不是自己想就有的,上回没有看到小梅,也不知道她怎么样呢,我跟娘说抽空去瞧瞧,她偏不肯,说怕在路上出意外。
对了,姨夫不是会赶车了吗,做马车应该也是很快的。
这个,爹才学会,还不熟练,小姨倒是没有说错,咱们这趟过来被颠的,哎,你要去还是下回再说。
是说杜显赶车的技术差,黄晓英扑哧笑起来,也罢,倒要叫姨父好好练练。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方才休息。
谢谢這壹世輪回的粉紅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