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娇处出来,刘彻回了寝宫,天色渐晚,转眼到了深夜,只是烛影依旧摇曳,他坐在御座上,看着手中的奏折,眼里光芒重重。
忍匈奴,忍得够久了!朝中主战和主和的人都不是少数,一直争议不休。
但争议永远只是争议,对于匈奴的抢劫,自己还是无可奈何!茫茫的荒漠草原,岂是这般好入!对方是如鱼得水,而己方,却是无一处适应!而今日这张奏折,却让自己,看到了希望,确确实实,大有可为!奏书上,是大行令王恢的提议,此刻匈奴国与大汉和亲不久,而两边许久未发战事,他们并没有防备心,若是以利诱之,让他们从草原入中原内陆,设下重兵伏击,定能,让匈奴折损大半,再无与大汉一抗的实力!将匈奴拉入内陆,失去那依仗的地域优势,好计策!只是,这计策一旦实施,势必要与匈奴全面开战!此刻该还是不该?高祖曾经失败,汉朝一直在奉行休养生息,战争,这么早拉开,可妥?再者,朝廷中那些反对的势力……刘彻胸口上下起伏,握紧了拳,剑眉微挑。
传旨下去,召集公卿会议。
刘彻抿紧了唇,一脸肃然站起,换上朝服,走向龙椅。
臣等,叩见皇上。
深夜会议,定有大事要发生,大臣们屏息凝神。
今日要商议与匈奴一事,你们看看这奏折,如何?刘彻将王恢的奏折传下,让大臣们过目。
御史大夫韩安国还未看奏折,便先站了出来,陈述他坚持已久的观点:匈奴兵强马壮,行动象鸟飞一样方便,很难制服。
得到他的土地,我们也不稀罕,战胜他们,也显不出我们多么强大。
况且,跑到千里之外去作战,是十分不利的。
和亲政策,一直很是成功,为何,要挑起战端?刘彻的神色一动,和亲,那是他刚刚登基,事态不稳,无可奈何之举!只是,现在,他已非刚刚登基的时候!而且,匈奴一直在崛起,他绝不能放任对手强大!那西域的版图,实在足够辽阔!得到,只是时间的问题!刘彻眼里闪过亮光,一言不发。
大行令王恢不屑地挑了挑眉,之前皇上采纳了你的和亲政策,那是因为,这项计策还未提出!现在好了,他上前跪倒,反唇相讥:汉与匈奴多次和亲,大都不过数年便违背盟约,不如兴兵讨伐。
至于御史大夫所说跑到千里作战,完全没有必要!闻言,韩安国敛下眼眸,拿起奏折好好看了一番。
确实是好计策!可是,大汉能成功吗?若是不能成功,就要惹了大祸端!支持王恢的臣子纷纷附和,一个劲赞着这计策,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不甘示弱,一直挑着刺。
坐在上首的刘彻,似笑非笑,也不出言阻止。
大臣们更是辩论四起。
韩安国放下手中的奏折,亦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计策虽好,但贸然出击,挑起祸端于大汉不利。
想高祖,曾被匈奴围困于平城七天七夜,脱险之后,反倒与匈奴和亲,这是以天下为重,不存个人私愿。
因此,汉,匈两国在高皇帝,吕后,文景帝时取得长期和平。
为国为民,不宜发动战争,望陛下三思。
什么存个人私愿?是来影射自己为了追求功名而不顾他人?王恢一怒,反驳道:高帝披坚执锐,纵横天下几十年,之所以没有报复平城之辱,非能力不足,而是想让经战乱的人民休养生息,如今汉匈边境,警报不断,士兵死伤惨重,柩车相望,人民流离失所,早就存了想要报国抗争的心思,眼下,正是反击的大好时机!刘彻的眼眸,狠厉地一眯。
再和亲,苟安,又有何用?!大家陷入了深思,王恢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匈奴单于贪得无厌,正好可以利诱之,使之深入,我等则埋伏于险要之地,待单于落入罗网,再包围分隔,一举歼灭!王恢本是举分拢的双手,气势过人地合在一块,决然又自信!善!刘彻终于说话了。
朕要让大汉国威,四海皆知,区区匈奴,只是瓮中捉鳖!王恢听令,朕给你三十万人的兵力,你在马邑设伏,定要,毕其功于一役!匈奴,朕一定要将之彻底消灭!刘彻一锤定音。
皇上三思。
三思啊。
匈奴若是这么好解决,也不会历经五朝,都只能采用和亲了!韩安国一个劲地磕头,希望刘彻能改变主意。
御史不用再多言了。
和亲政策,只能求得一时安定!不过,作为诱饵,极为可行。
刘彻黑眸闪耀,涌动着层层的波涛,睿智而坚决。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韩安国咬咬牙,只好跪倒称是。
马邑之谋,由此而开。
群臣告退,天色越来越黑沉了,刘彻再回寝宫。
皇上,皇后娘娘身边的宫人知蓝求见。
正要就寝,太监轻轻地附耳说道。
宣……刘彻抿了抿唇,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上一次,她的提议,恰到好处!奴婢叩见皇上。
知蓝很是平静地行礼。
情况如何?刘彻问道。
启禀皇上,之前奴婢行了大礼,想做皇后娘娘的贴心人,但皇后娘娘并不太过相信,好在奴婢还是完成了您的命令,让皇后娘娘在那个时刻,去了您的寝宫。
知蓝面容安然地陈述着实情,就像一个局外人。
做的好,朕有赏。
你的家人,朕也一并照拂。
刘彻满意地大笑。
阿娇,有所动摇!哈哈哈……知蓝说得对,阿娇,不适合用强硬的手段谋取。
多谢皇上,只是太皇太后那边,皇后娘娘劝不动。
知蓝眼里极快地闪过一丝什么,又恢复了镇定,回道。
嗯,朕心中有数。
再有事,再回报,切莫被人发现。
刘彻点了点头。
太皇太后一事,棘手!马邑设谋,肯定也会引起她的反对,自己,只能暂避锋芒!出宫狩猎,躲上一躲,窝囊!刘彻拳头握紧了。
不过,太皇太后年岁已高……说完后,知蓝悄声告退。
------题外话------马邑之谋拉开了汉匈两国战争的序幕。
发生在公元前133年。
这里为了加快文章紧凑度,稍作提前,请亲们见谅。
本文会涉及到一些历史,还原当时大汉的盛世,但不会涉及过多。
爱情,始终是主题。
我只是想让亲们在消遣中也知道些什么,O(∩_∩)O~查资料累死我了,记得关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