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友富家请了婆子照顾怀孕的杨氏这件事渐渐不再那么惹人注意后,村里一些有心人突然想到了被他们遗忘的一件事儿,那就是王友富家可是请了长工来的。
按理说,王友富家自从分家以后,家里只得了三亩水田,七亩旱地。
就算是王青华去了镇上开磨坊了,没人帮王友富的忙了,可是平日里这些地王友富一个人其实还是能照料的来的,怎么就会在这时候请了长工来呢!王友富可不是那种有钱了就知道享受的人。
既然这事情不合常理,那肯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理由的。
于是在村里人有意无意地盯着王友富和郑武的时候,就发现他们两个人有时候并不是在王友富家的地里劳作,而是去了另外的田地里劳作。
然后在有心人的一打听下,不意外地知道了原来那些地也是王友富家的。
这引起了王家村一众人的惊呼,这王友富家已经是在镇上有了两个铺子了,现在居然在众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还置办了田地,那王友富的家底得是多丰厚啊?要知道,他们可是已经打听过了,那块田地可是有十五亩的水田啊!光是这两个铺子和十五亩水田就得需要三百多两银子置办的,再加上王友富家的新房子和里面的内饰家具什么的,单是这就得要六七十两银子了。
而这些也只是大家明面上知道的罢了,说不定王友富家还悄悄置办了别的别人不知道的家业呢!不得不说,王友富家第二次买的田地还真是没被发现。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够村里人惊诧了。
天哪,这王友富家居然不声不响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贫困人家发展成为现在的富足之家,这究竟是有多么强大的门路啊,难道就是他们家所说的种花?可是种花能挣这么多的钱吗?村里议论的这些事儿,王友田家、李强家和老宅这边自然也是听说了。
而他们与村里的其他人不同。
别人不相信种花能给王友富家带来这么多的财富,可是他们三家是相信的。
毕竟他们三家也曾因此而获益。
现在知道了王友富家这么大的家业后,虽说先是有些惊讶,不过也没怎么怀疑王友富家有什么门路,因为他们知道肯定是种花带来的收益。
王友富家知道了村里人在传他们家默默置办了多少田地、家产有多丰厚的时候,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毕竟他们家虽然对外瞒着这事儿,没有主动说出去,但是也没有想过会一辈子瞒下去,这在同一个村子里,被发现只是迟早的事儿。
因此,王友富家对此很是淡定,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老宅这边。
王友良和田氏两口子听说了这事儿后,尽管是非常想为自己谋一些好处,可是自从上回老爷子明确地拒绝了他们两口子,并且表达了对于他们两口子的失望之情之后,他们也是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鼓动老两口子了。
而是想着先想个稳妥的法子来再说。
老爷子知道了二儿子背地里置办了田地的事后,对着老太太叹息道:唉,想不到老二跟咱这么生分了,买地这么大的事儿都没和咱们说。
老太太哼声道:这老二有了媳妇就忘了娘,你瞧见没有,自从分了家。
老二对咱跟以前就不一样了,肯定是他媳妇跟他说了什么,把老二哄得跟咱生分了。
老爷子听了摇了摇头。
老二媳妇?应该不是,老二媳妇那么老实一人,肯定是其他什么事儿!其他还能有什么事儿?肯定是他媳妇坏的事儿。
老太太坚持道。
老爷子想了一会儿,你说会不会是我们老是让他们帮衬大房,所以他们不乐意了?哼。
让他们帮衬大房难道还错了不成?他和老大可是亲兄弟啊,难道他现在发达了。
就要忘了自己的亲哥哥了?老太太不满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他现在生活这么富足了,帮帮自己的兄弟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的。
可是这人变得富了,想的就跟以前不一样了,不是就有好多人都是为富不仁了吗?老爷子说道。
按他的想法,可能王友富之前是好的,可是现在变得富了,想法什么的也变了,就不乐意去帮自己的兄弟了。
这老二,真是白养他这么大了,一样好没捞到不说,现在还得受他的气。
老太太气道。
不过,这些事儿也不都是全怪老二的,老大也有错。
老大自己就老是想着去白占人便宜,自己从来都不想着要吃苦挣钱,你看他自己可干过什么正事儿了?老爷子说着就想起了自己还要想个法子把老大掰正过来的。
老太太听了不乐意了,你这说的叫什么话,老大哪儿不好了?一没杀人放火,二没偷鸡摸狗的,怎么就是不好了超级散仙II。
再说了,老大以前不是也想着去开铺子的吗不就是因为被人挤兑,然后才干不下去的嘛,哪儿就是不干正事了?你要不说这事儿,我还不气呢!他那是去开铺子吗?他是去糟蹋钱的!当年我虽然知道二房和三房对于老大开铺子的事儿不赞同,不过还是做主把家里的一半钱都给了他,结果呢,让他给赔了个一干二净!老爷子气道。
那……那是因为老大那时候对开铺子还没有经验啊,哪有可能一开始就会开铺子呢!老太太替王友良辩驳道。
既然他没有经验,也不会开铺子,那他为何一开始就问我们要钱开铺子呢?他难道不知道人是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的吗?青同还这么小,就知道了自己要先去学,等自己学成了再去开铺子,青同现在才多大啊,就能知道这道理,他难道连孩子都不如了。
唉,也是怪我当年糊涂,竟是没有想过这些,要是我当年再好好斟酌斟酌,也就不会让他糟蹋了家里那么多钱,而且说不定现在他们三房之间的关系也能好一些。
说到最后老爷子又有点自责了起来。
说到这儿,老太太也不知道要怎么替王友良辩驳了,只能怪他自己不争气,他儿子这么小就能想到的事儿,他居然不知道。
算了吧,老头子,这事儿都过去几年了呀,咱也别再拿出来说了,免得再让二房和三房生出不满来。
老太太劝道。
哼,你以为我不知道?我今儿个也就是在你面前说说罢了,平常我怎么可能说起这事儿呢!不过,这事儿揭过去就算了,可是老大这性子,我还是要想办法把他掰过来的,不能总让他想着占自家兄弟的便宜,一回两回倒是罢了,要是回数多了,兄弟们也是会厌烦的,毕竟人家也是有家要养的。
老爷子说道。
掰过来?这要怎么掰啊?我倒是觉得老大这性子也不算坏,至少他以后不会吃亏。
而且就算是要掰,咱顶多也就是在旁边多多叮嘱一番,其他的,咱又能做什么?或者说你想好了要怎么做了?老太太问道。
老爷子摇了摇头,我还没想好要怎么做,毕竟这性子也不是说掰就能掰过来的。
不过在我没想好之前,我是不会再提什么帮衬不帮衬的了,免得他又开始想着占人便宜。
而且,现在大房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顶多是不如老二他们罢了。
你既然都决定了,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不过我这倒是有另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这青云媳妇怀孕了,咱虽然不能像老二一样请个人来服侍,但是其他的还是要好好供着的。
我是想着咱这吃食上首先就不能亏待她,毕竟这吃下去了,补的可是咱曾孙。
所以我想着我这里出钱,给青云媳妇好好补补,你看呢?老太太问道。
老爷子听后点了点头,嗯,这青云媳妇怎么说也是怀的底下一辈的第一个孩子,是得好好照料着,这事儿就按你说的来好了,咱出钱给她好好补补身子。
哎!老太太应道。
罗茵此时对这事儿还不知道,她仍旧在屋子里做着针线活,小孩子的肚兜、小衣服什么她已经做了好多了。
自从上次和自己娘亲讨论过生男生女的问题后,她就一直处在焦虑之中,即使王青云说了他和长辈们都不介意生男还是生女,罗茵仍然是感到焦虑。
在听到杨氏怀孕并且还雇人服侍的消息后,罗茵心里甚至是有些难过的。
一样是怀孕,别人就比她过得轻松多了,既不用担心生男生女,还有人照料着。
这怀了孕的人本来就是有些多愁善感的,这一对比之下,罗茵更是觉得自己即便是有了身孕也是没有人会看重自己的,这要是再生了女儿,那可得怎么办?这样一下来,很快罗茵就瘦了下来,把王青云给急得不行。
好在老太太看了后把原因猜到了个大概,并且及时买了好多补品,而且又时时来看看她,开解开解她,让罗茵自己觉得生男生女真的都是可以的,然后罗茵才好些了,慢慢恢复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