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传话

2025-03-25 21:54:00

青云吃了一惊,神色间就有些犹豫。

大皇子满不在乎地笑笑:几个月前,父皇刚从靖云兄弟那儿知道你的事,就立刻派人去接你了,他还跑到我这儿来,拉着我说了半天的话,因此我知道你的事。

靖云兄弟?就是楚王世子。

大皇子道,有人告诉我他快做楚王了,不过我觉得他大概还要再做几年世子吧。

他很快将这个话题摆到一边,双眼发亮地看着青云:大妹妹,快跟我见礼呀!青云见他说得明白,也不好再搪塞,便干笑着行了一礼:见过兄长。

哎!大皇子答应得还挺高兴的,真新鲜,没人这么叫过我,太子也只叫我大皇兄呢。

你对父皇和姜皇后是怎么称呼的?青云有些吃惊他提起皇后时,语气似乎还挺平和,便道:我见过父亲几回,就叫父亲,皇后娘娘……我是近来才知道她跟我的关系,之前一直都是叫皇后,如今……也就是叫母亲吧。

大皇子歪歪头:好新奇,在咱们家,可从来没有儿女这般称呼父母的,不过听着就觉得亲切,好象是寻常人家似的。

好妹妹,你以后就这么唤我吧!青云干笑着答应了下来。

虽然大皇子表现得亲切,但青云还是十分拘谨。

她跟大皇子之间可是有仇怨的。

大皇子见状似乎也明白了什么,笑眯眯地说:大妹妹,咱俩是亲兄妹,你在我跟前不必拘束。

我们虽然不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但都是父皇的孩子呢。

顿了顿,如今还有些同病相怜的意味。

青云怔了一怔,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为了保护太子的名份,皇后的地位必须稳如泰山,皇帝只能牺牲她这个嫡长女了。

她恐怕这辈子都无法恢复身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人前;而大皇子作为废后之子,曾经的逆党罗家的外孙,又曾涉入谋逆大案,为了保持朝廷与国家的稳定,皇帝也不能再让他以皇子身份生活在京城。

参与朝政,如今他被除了宗籍,隐姓埋名,也失去了人身自由,身边有三百御卫监视圈禁。

亲戚外家一概全无。

他与她,确实算得上是同病相怜了。

不过青云还是不敢大意,因为她的生母姜皇后。

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导致大皇子陷入如今境况的人之一。

她小心地道:父亲是一位慈父,处处都为儿女们着想。

他是盼着我们能过得平安喜乐的。

我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得多了,其实我心里很满足。

这样示弱的说法,能不能让大皇子有一种她曾经受过很多苦的感觉?不管当年的偷龙转凤是否让他失去了唯一皇嗣的身份,沦为阶下囚,那件事跟她可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她也是受害者!大皇子却颇有深意地打量了她一番,让她心下忽觉不安。

额上慢慢地渗出了冷汗。

她说错什么话了吗?大皇子忽然开口:你害怕我?为什么?青云差点儿被呛着:什……什么?你怕我。

大皇子歪了歪那颗肥胖的脑袋,满是肉褶子的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我与你从未见过面。

又没有结过仇,你为什么怕我?啊——我明白了!你……你明白了?青云有些紧张。

明白了!大皇子叹了口气,十分诚恳地道。

你与我能有什么恩怨?你是怕我因为姜皇后当年送来的那碗毒汤而怀恨在心吧?其实那碗汤一送过来,我就知道不是姜皇后干的了。

姜皇后那人性情软糯温和,胆子也小,她一向知道我还活着,也知道我住在宫里哪个地方,但她从来不会去看我,也不给我送东西,甚至侍候我饮食起居的宫人,她也从不沾手。

她这是怕惹事,也是避嫌的意思。

二皇弟……啊不,现在应该叫祚云堂弟了,他活了三岁大,姜皇后也没理会过我,怎的忽然间就送碗毒汤来了?那么明晃晃打着她的招牌,分明是哄人的。

我马上就让人把汤送到父皇那儿去了。

青云恍然大悟,心里暗暗唾弃楚王妃的愚蠢,这么明显的下毒招数也能管用?结果不过是白白葬送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大皇子又道:父皇当时就查到楚王妃嫌疑最大,但他对楚王叔正是倚重的时候,就暂时压了下去,将我移到清江园来了。

我倒也乐得搬出宫来。

宫里的景致我早看烦了,哪里比得上这里,地方大些,景致也好。

只要带上足够的人,我每月还能上清凉寺里逛一逛。

他说这些话时,眉开眼笑的,似乎真的对清江园的生活十分满足,但很快他就耷拉下脸来,只是不知何人多嘴,还没弄清楚出了什么事,就把话传给我母后知道了,我母后听得我在宫中的住处已经收拾干净了,还以为我遭了不测,就让当初留下来的暗线对祚云堂弟动了手。

还好那不是父皇的亲骨肉,我的亲弟弟,不然我心里可就过意不去了,饶是这样,在不知道真相之前,我还难过了好些年呢。

青云听着,只觉得感觉很是诡异,忍不住问:你……你不知道二皇子是堂弟之前,也为他的死难过吗?你不怨恨他的存在让你……让你……大皇子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跟他有什么关系?大妹妹,说真的,这事儿跟姜皇后也没多大关系,无论姜皇后是不是生了皇子,我母后和罗家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他们是自作孽,虽然我偶尔想起他们,还会觉得有些难过,但绝不会因为他们的死就怨恨什么人。

他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原来如此,你方才在我面前那般拘谨,是提防我这个呢?青云见他都把话说开了,索性也不再掩饰:我会这么想,也是人之常情吧?罗后和罗家……不是想捧你上位做皇帝吗?大皇子哂道:是啊,但他们这样做,可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罗家的世代富贵而已!他吞了吞口水,朝青云招了招手:过来。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青云犹豫了一下,才上前几步。

大皇子压低声音道:太后是罗家女,你知道吧?我母亲也是罗家女,那年我满十二了,他们就商量着,给我娶个罗家女做正妃。

连人选都有了,就等着进宫完婚呢。

罗家女掌管着三代后宫,做皇帝的都是罗家外孙,他们罗家不是皇家,胜似皇家。

多美啊,是不是?可惜父皇不听话,这第一代罗家外孙——还不是亲的——就不肯听话。

罗家的美梦如何能实现?所以他们就让太后与我母后悄悄儿对父皇下毒……什么?!青云大吃一惊,他们真这样做了?!大皇子十分严肃地点点头:他们确实这样做了!为了不引人怀疑,这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慢慢地渗入父皇的五脏六腑。

他们很小心,除了太后宫里,和我母后宫里,就没让这种毒出现在第三个地方。

若不是父皇当时已经与母后生了嫌隙。

极少去坤宁宫,也许毒会更快生效。

但父皇还是中了暗算,他不知不觉地服了三个月的毒。

等发现时,毒素已深入肺腑。

这些年,他的身体一直好不起来。

就是因为这毒的关系!青云吞了吞口水:她们……是打算让父亲的身体慢慢衰弱,然后貌似自然地死去,然后你就是毫无疑问的皇位继承人了,而她们一个做太皇太后,一个做皇太后,再挑一个罗家的皇后,朝中又有罗家人把持朝政,就再无人能与他们做对了?大皇子自嘲地笑了笑:大妹妹是聪明人,正如你说的,等到罗家的新皇后生下了皇嗣,若我肯听话,他们就会让我在皇位上多待几年,若我不肯听话,那我也会落得与父皇同样的下场。

罗家的外孙毕竟不姓罗,只要能保住罗家的富贵,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呢?青云顿时结巴了:不……不至于吧?你母后能答应?大皇子苦笑:如果她不肯答应,罗家自有法子对付她。

横竖罗家又有了新的皇后与皇子,还有一位太皇太后在,少她一个又有什么呢?青云已经无语了。

如果罗家真的做到了这个地步,那有再惨的下场,也是应该的。

大皇子十分诚挚地对青云道:父皇自小就教导我,无论生母是谁,我们都是天家子弟,只有这父系的血脉才是真的。

不能因为外姓人,就忘了自己的身份,彼此自相残杀。

父皇是经历过先皇驾崩前后那几年里的夺嫡之争的,知道这皇位争夺,惨烈处远胜于战场厮杀,死的都是手足,伤的都是至亲。

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重蹈覆辙。

我是父皇的长子,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当时年纪小,身不由己罢了。

青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话是不是有点重男轻女的味道?只有父系的血脉才是真的?母系就完全不顾了吗?但她又不能说这话是错的,在古代,论血脉确实是以父系为尊。

接着大皇子又抱怨起来:其实我当年也不是没有抗拒过的。

罗家选中的那个罗蕴兰,性子又骄又横!母后还觉得她象自己,一定要她做儿媳。

我知道那罗蕴兰是怎么看我的,她嫌我长得胖,不好看,还有些笨笨的,觉得自己嫁给我委屈了。

哼,她要真觉得委屈,大可以不嫁!我堂堂天家子弟,是世间最尊贵之人的血脉,她有什么资格敢嫌弃我?!青云便笑着安抚他道:大哥好着呢,是她不识货!胖一点怎么了?胖人有福气,你瞧寺庙里的弥勒佛,不就胖得很讨喜么?大哥这是大智若愚,还有书画方面的才华,那个罗家女除了家世还有什么?大皇子听了欢喜:好妹妹,你果然好眼力,知道大哥我的好处。

你说得不错!罗蕴兰那个模样,世上哪个男人会喜欢?他又叹了口气,父皇就不喜欢母后,我常劝母后在父皇面前和软些,母后却总说,若没有她,没有罗家,就没有父皇的皇位了。

真真吓了我一跳,这种话也是能说出口的?父皇能坐在皇位上,是皇祖父亲自下的旨,为此父皇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险,罗家不过是奉旨而行罢了,怎的就有了天大的功劳?他们自己不晓事,一定要行谋逆之举,差点儿害死我了!青云安慰他:没事,父亲知道你冤枉,你瞧,他还是很关心你的,知道你喜欢风景好的地方,又喜欢书画,特地安排你住在这儿……没错没错!大皇子高兴地说,父皇还答应我了,等太子弟弟登基坐稳了皇位,又有了皇嗣,就让我离开清江园,任我游遍名山大川,爱上哪儿上哪儿,爱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清江园就当是赐给我的产业,我死了传给我儿子,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跟正经的亲王府有什么区别?还不用上朝听政呢,父皇对我真好!青云不由得想起自己那个庄园,心中暗叹。

其实,父皇当初曾经给过我两条路选择。

大皇子忽然收了笑容,神情间有些哀伤,一条是他正式将我出继,从此就与皇位无缘了,但我可以象其他宗室子弟一样,过着富贵无忧的生活;另一条,就是如今这样,我在宗籍上无名,但他会依旧把我当儿子一样关怀照顾,只是我不能离开他定的地方,也不能与外人来往,等太子弟弟继位后有了皇嗣,我才能得到自由。

他看向青云,我选择了第二条路,因为……我舍不得不做父皇的儿子。

若我真的出继了,那就没办法再叫他父皇了!青云不知该如何安慰他,想想皇帝素日的慈爱,虽然她与皇帝相认的时日尚短,但对这位父亲的慈爱是有真切体会的。

连她都这么想,更何况是在皇帝跟前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大皇子呢?大皇子吸了吸鼻子,重新露出笑来:说了半天傻话,妹妹一定累着了吧?我这儿有间屋子,收拾得很是干净精致,正适合你们女孩儿住。

快跟我来。

说罢一颠一颠地,移动着肥胖的身躯,将青云领到正院侧面一个月洞门,门后是个小小的跨院,院角种着两棵芭蕉,对角线上是一丛西府海棠,映着一明两暗三间小巧的屋子,推门而入,里头窗明几净,家具都是照着地步打的,果然十分精致整洁。

青云看着这房间就觉得喜欢,忙向大皇子道了谢。

大皇子摆摆手:快歇歇吧,晚上咱们兄弟姐妹三个一起吃饭。

说罢就离开了。

他走回到自己的书房中,又坐着发起了呆。

一名身穿半旧侍女衣裙的青年女子无声无息地走到他面前:殿下,您对那位大公主说了这么多话,能管用么?自然管用。

大皇子抬了抬眼皮,没有比她更适合的人选了。

父皇大概已经撑不了多久了,看太子对父皇心腹大臣的了解,就知道他对这一仗多有把握。

自己这个皇兄将来要依靠的还是这位太子弟弟,可姜皇后完全不与他接触,太子弟弟又多疑,能找到青云这个传话人,实在是他的运气。

86章 观战青云这一觉就睡到了晚饭时刻,醒来时,外头的天色都擦黑了。

饱睡了一顿,她自觉精神好了许多,便起来收拾了被铺。

不知是不是外头有人听见了动静,不一会儿,便有个穿着半旧侍女衣裳、二十出头的女子捧了热水盆与巾帕敲门进来,向她行了一礼:见过大公主,奴婢翠雯,前来侍候大公主梳洗。

青云忙道:别这么叫我了,你只称我一声姑娘就好。

太子殿下还不知道呢。

心想这侍女居然会知道她的身份,多半是大皇子心腹之人,瞧她长相只是清秀,但很耐看,行动训练有素,想必是侍候多年的老人了。

翠雯马上就改了口:是,姑娘,是奴婢疏忽了。

放下水盆,就来侍候青云。

青云平日也使唤丫头婆子,但这个人卫生方面的事,一向是自己动手的,便笑着摆摆手,示意她退下,自个儿洗了脸。

翠雯十分机灵地收好巾帕,上前帮她梳头。

青云也没功夫梳什么复杂的发式,随便挽了个双鬟就算了,问:大皇子和太子殿下在哪里?翠雯心里一跳,不知她把大皇子放在太子之前,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便小心翼翼地回答:二位殿下都在前院里用膳呢。

大殿下让奴婢请姑娘梳洗后就过去。

青云心里哪里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把大皇子放在太子前头,不过是因为大皇子是长兄,而太子是小弟罢了。

她随口应了一声,见身上穿的衣服有些皱了,就稍微抚平整了些,然后走出跨院,随翠雯去了前院上房。

大皇子与太子殿下对面坐在一张圆桌旁,桌面上摆着几样饭菜点心。

大皇子吃得很欢,间歇得了空还劝太子多吃点。

但太子却有一筷子没一筷子的,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青云上前行了一礼:大皇子,太子殿下。

大皇子见她来了很高兴:妹妹快来吃饭,一定饿了吧?休息得怎么样?青云一边应着,一边坐了下来,见太子没理会自己。

仍在走神中,便小声问大皇子:这是怎么了?可是外头来了不好的消息?大皇子吞下口中的饭菜,小声回答道:派出去的二十路四十人,只回来了十七个,剩下的大部分是路程尚远。

但有一路却只回来了一人,另一个完全没有消息,太子弟弟担心又是奸细。

青云睁大了眼:不会吧?连你这里也有奸细?!我觉得大概只是有事耽搁了。

大皇子道。

我这儿的人,多半是孤儿出身,没有家累的,常年驻在清江园内,门都不出,也没个人问起。

况且父皇有心要瞒住我的消息,当初挑人的时候,就格外谨慎些。

怎会还有奸细?果然不一会儿,便有御卫来报告,那一路没回来的人已经回来了。

原来是骑的马在路上拐了脚,他只能步行回来,才会拖到现在。

太子松了口气。

又觉得自己似乎真的太多疑了。

大皇兄这里的人并不是其私兵,甚至不听其号令,反而是听从父皇旨意行事的。

当初他会选择到这里来,不就是看上了这一点吗?抬起头,太子发现大皇子与青云两人都坐在对面,一边吃饭一边盯着自己,脸微微一红:你们这是做什么?大皇子与青云两人都没说话,却不约而同地伸出手指指了指他们各自的右脸颊。

太子怔了怔,忽然醒悟过来,一摸自己的脸,果然心不正焉地把饭粒给沾脸上了。

他长了这么大,就没出过这样的丑,顿时涨红了脸。

吃过饭后,手足三人又到后头正院的屋子里吃茶说话。

太子不知青云身份,有心要与兄长独自交谈,但大皇子却一点都没有让青云离开的意思,还对她很是亲切,他心中讷闷,便有些郁郁的,心想莫非是大皇子更喜欢妹妹?可他又不是没有亲妹妹,怎的把这个来历不明的堂妹妹给当成宝了?太子心中估摸着,是不是改日把宫里的宝云公主给带来,让大皇子宝贝一下?但想到宝云生母卢妃的嘴脸,他又不耐烦起来。

这时,苗侍卫和另一名清江园御卫十分兴奋地过来报告了:太子殿下,有四位将军带兵入京了!太子激动地站起身:当真?!那皇城如今情况如何?湘王的人马原本包围了宫城,却无法入内,如今四位将军带兵入城,又围住了他们,两边正打成一团。

大皇子忙道:如今是夜里,他们若要打起来,一定会用火把照明。

走!咱们上听风台去!我这清江园有一半是建在山坡上的,又以这听风台的地势最高,在那里用千里眼看过去,可以把京城里的情形看个一清二楚!太子闻言也有了兴趣,便跟着大皇子出了门。

大皇子另叫人去取千里眼,苗侍卫生怕有异,又见其他御卫大都是清江园的人,忙叫了两个同事跟上。

青云想了想,也有些兴趣,便随他们一同去了。

听风台位于清江园后花园的角落里,本就建在山坡上,又有四层高,四面通风,在夏天固然是十分凉快的,但在冬季却寒风逼人。

青云一边爬楼梯,一边发抖,暗暗后悔没多带一件斗篷出来,刚爬上三楼,却发现大皇子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坐在台阶上,已是走不动了。

旁边有个御卫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不知该扶他还是做别的。

大皇子断断续续地对青云说:大妹……妹,你上……去吧,我……我先歇会儿……青云干笑两声,诚心劝他:大哥,你平日还是多走动走动的好,长太胖了对你身体没好处。

大皇子胡乱点了点头,也不知听进去没有,青云瞧他那样儿就觉得难受,忙越过他与御卫,上了四楼。

太子正拿着名为千里眼的望远镜看着城中的情形。

青云靠过去,发现从这里果然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处,京城城墙内的情形。

远远的,就有无数火把围着高大的宫墙,火光中,有密密麻麻的人头在彼此激战中,她仿佛可以听见刀剑相触时发出的声音。

激战的数方似乎是不同的人马,连旗帜也不同。

青云虽然弄不清楚具体的旗号,却可以问,只是可惜太子霸占了千里眼,她没法借过来看个清楚。

好不容易,大皇子终于挪了上来,太子才勉强让出了千里眼,让兄长也看一看。

大皇子哪里认得各家的旗号?反而看得十分紧张,叫喊着:哎呀那队人怎么都被砍死了?是谁的人呀?!太子抢回了千里眼辨认过,才松了口气地说:不是我们的人。

大皇子傻笑:弟弟真厉害,我就从来没认清楚过那些旗号,这么远又看不见领军的人长什么样儿。

太子笑笑,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羞涩,但眼中却颇有几分自得。

青云隐隐觉得有几分诡异,她觉得大皇子好象……在示弱?或者说,在拍太子马屁?但看仔细些,大皇子脸上却满是忠厚与乐天,也许只是她的错觉吧。

不过,就算是真的又怎样?大皇子如今这样的处境,能讨好太子,自然比得罪太子的好。

他可比不得自己,还有皇后这个亲娘在。

万一皇帝老爹真的……这世上还有谁会真心关怀他呢?青云心中正思索着,便忽然听得太子惊叫出声:不好!那群败军往西城门逃过来了!大皇子怔了怔,眉眼间瞬间闪过一丝凌厉,他飞快地抢过千里眼朝最接近清凉台的西城门附近望去,发现原本围住皇城的数千兵马中,有一支至少五六百人的败军冲西城门方向过来了,领头部队甚至已经到达了城门口,看他们的旗号,似乎是湘王的亲卫。

守门的军士正朝他们发动弓箭攻击。

但城门上的照明不足,从听风台上只能看到那里黑呼呼一片,无法看清具体的情况。

大皇子的脑门上冒出了汗,吞了吞口水:太子弟弟,我这清江园并没有重兵把守,大门也算不上稳固,要是被那些败兵散勇攻进来,惊了弟弟就不好了。

趁如今还来得及,咱们先上清凉寺避一避吧?太子有些意外他会这么说,接过千里眼也看了看,才道:不至于吧?他们自然是逃命要紧,闯进这里有什么用?又转头对苗侍卫说:本来他们逃了就逃了,但既然湘王叔有可能要往这边来,总要想个法子拦一拦他的去路,好让后面的追兵能赶上。

不然走脱了首恶,岂不扫兴?苗侍卫是打定了主意必定要守在他身边的,丝毫不为所动:清江园有三百御卫,殿下可以让他们去拦敌。

太子皱了皱眉头,又去看大皇子。

大皇子苦笑了下:好弟弟,这三百人并不听我号令,你若真要差遣他们办事,只管去跟领头的说。

只是弟弟安危要紧,最多只能派一百人去。

一百人够什么用的?对方有五六百人呢!可别把这一百条性命都搭上了。

太子皱着眉头不说话,青云小心的举起手:我说……他们往这边逃来,不是走水路就是走陆路。

江边不是有很多从上游漂下来的原木吗?能不能用它们去摆几个路障?反正只是要拖慢他们的步伐而已。

大皇子与太子齐齐扭头看过来,两眼放光: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