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初议

2025-03-25 21:54:01

青云低头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道:皇弟别多想,我也是因先前小高子的事,才跟曹大哥见面的,然后无意中发现他有意科举。

他说,是因为家族中已不可能出一个太医,为了支撑门户,需得有子弟出人头地,才能避免外人欺压,并且保住家族的产业。

他这话也有些道理。

他对我曾有两次救命之恩,也帮过我很多忙,从前我尚未认祖归宗时,多得他照应。

不管他父亲曾做过什么,我都希望能报答他。

我也不认得几个饱学之士,想着乔致和眼下正闲着,才找他帮忙的。

她偷偷瞥了弟弟一眼:你放心,我不会做多余的事,只是让乔致和指点一下他的文章,顶多再借他几本参考书而已。

曹大哥若能考中功名,那是他自己的本事,若不能,那也是他的命。

皇帝听着,脸上似笑非笑:若是……他在读书上真有些天分,考中了功名呢?皇姐该不会还想着跟他有啥结果吧?即便如此,那也太晚了些,若他早几年用功,兴许这两年就已经能挣得功名了,如今才开始奋发,等他考中时,皇姐都是老姑娘了,若他考不中,岂不是白白耽误了皇姐的大好姻缘?青云脸红了,不禁感到有些羞恼:怎么连你也这么想呢?他要考科举是他自己的事,我要帮他是为了报答他从前的恩情,你们却总觉得我是一门心思要嫁给他,才会拼命提升他的身份。

反正我今儿就把话放在这里了!他要是没这个心思,我也不会死缠烂打!我顶多就是再等两年,等恩科会试结束,要是他没本事考中,那我就不管他了,要是他有本事考中。

却不打算娶我,那我也一样不管他。

横竖该报的都报了,我也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皇帝笑了:皇姐还是对他有想法的嘛,否则早就说,即使他考中,也不要嫁他了。

青云却没有笑,反而正色道:女子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我是受不了盲婚哑嫁的,若真要嫁人,一定得选个我心里喜欢、愿意跟他过一辈子的人。

这样的人。

我长了这么大,也就是遇上了一个,若还有一丝可能。

我都不想放弃,因为我现在身份已经变了,根本无法知道,如今才认识的男人,是否对我有真心。

而不是冲着名利权势来的。

你和母后总想我早点出嫁,我大概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试探更多的男人了。

万一选错了,这个世界可没有后悔药吃!皇帝怔了怔,低头想了想,不由得叹息一声:皇姐的想法虽有道理,却未免想得太美了些。

朕何尝不想有一个品貌皆优。

又与朕琴瑟和鸣的皇后?可真到了母后为朕选择皇后人选时,一定只会从高门大户的嫡女中选,而且必须是娴雅端庄温柔的姑娘。

其实……他犹豫了一下。

其实朕还是比较喜欢聪明又刚强的女孩儿,即使朕不在身边,她也能支撑大局,不会给朕添乱。

当然,她娘家也得是老实人才行。

门第太高反而不好。

先帝在世时,包括潜邸时期的元配在内。

一共有过三任皇后,元后陈氏并不曾正位中宫,暂且不提,废后罗氏出身高门,却太过偏娘家,又高傲有野心,第二任继后姜氏,也就是皇帝与青云的生母,出身地方上的世家望族,却是个耳根软、手段软,又有些糊涂的女人,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心地比较善良,不会主动去害别人,也因此保住了先帝的其他子女。

皇帝一路经历过来,心中对父亲的苦楚感同身受,非常希望能有一个真正聪慧的女子为妻,若能有几分象先帝元后陈氏那样忠烈,就更好了。

青云讪讪地笑了笑,心知这个弟弟也吃了自家那糊涂母亲不少苦头,便柔声安慰他:你只管把自己的要求跟母后说,我也会在旁帮着看的,不会让母后乱点鸳鸯谱。

等母后挑好了人,也要再三考察过姑娘的性情人品,最后等你点了头,才能成事。

你放心,天下有这么多好姑娘,总有一个能合你心意的。

就怕到时候你挑花了眼呢!皇帝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笑,又瞥见姐姐满面笑容,有些羞恼了:皇姐笑什么呢?!不料青云听了,反而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脸上恼意更甚了:皇姐!知道啦!青云轻轻摸了一把他的头,皇帝登基后,还敢对他做这种动作的,大概就只有她这个姐姐了,连太后都自重身份,很少与他有这等亲近之举。

皇帝的脸更红了些,却板着脸没有说话。

姐弟俩嬉笑两句,皇帝又正色问她:科举不是那么好考的,皇姐若真的对曹玦明有意,就不怕他落第么?他本是医者,家世平平,虽在杏林中有不错的名声,但身份与你实在相差太远了。

倘若他能考中二甲进士,要赐婚还容易些,万一只是中了同进士,便有些不好看,最怕他连个举人都要考上几回,那就糟糕透顶了。

皇姐,若日后他真的只能考中个秀才、举人,即便他对你一片真心,朕也不能允婚。

青云心里明白,哂然一笑:如果曹玦明真的不行,那我再考虑别的人选好了,但无论对方是什么出身,才华品行本事如何,我也要详细考察一番,瞧过一年半载的,再考虑婚事。

皇弟别嫌我成了老姑娘也不嫁人,与其嫁人不淑,又受气又受苦,我还不如做老姑娘呢!她心底再嘀咕一句,她现在虚岁才十八,正值大好年华,急什么呀?!皇帝勉强接受了她的想法,又好意提了个建议:曹玦明若真能考中秀才,朕就叫乔致和给他一份荐书,荐他入国子监去。

那儿有好老师,名声也比一般的官学好听,只要他真有才学,也容易在士林站稳脚跟。

否则他这样从杏林世家出来的,先前又早有名医的名声,别人多半要瞧他不起。

青云大喜:好弟弟。

你想得真周到!我就没想过要让他入国子监!皇帝迅速给了但书:但是,他得主动跟朕说,他有心要求娶皇姐你,而且要担保日后不得纳妾收小,不得三心二意,不得争权夺利,行事不得违逆皇姐的意思,若他敢有一丁点儿让皇姐受委屈,朕就对他不客气!若他能保证做到这些,那一切好说。

他斜了青云一眼:皇姐不许提醒他。

这事儿得他自己主动提出来才行。

青云听得目瞪口呆:可我们要是不提,他怎会想到要到你面前来说这些话?好弟弟,你是不是忘记自己是皇帝了?皇帝冷哼一声:想娶朕的皇姐。

是那么容易的事么?他要是没这个决心,没这个胆量,就趁早死心的好!这几年,就因为他优柔寡断,让皇姐受了不少委屈。

怎能太过便宜了他?青云哑然,想了想,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吧,确实不能这么便宜了他,他不是总说自己配不上我吗?那就努力得说服别人,他配得上好了!青云正为弟弟的贴心而感动。

却不知道皇帝在想:本朝驸马都是虚爵,不能掌权的,皇姐是正经嫡长公主。

哪怕没有公主名头,驸马也当是如此。

从前朕只想着外人不知皇姐的身份,若不给她的夫婿好前程,只怕对她夫妻感情不好,才打算松口的。

谁知姜家大舅舅却看中了这一点。

已经试探了两回,欲让嫡次子尚皇姐。

说是彼此知根知底,比外头人强。

可二表哥哪里有安心做个富贵闲人的意思?不但要考科举,还热衷于结交权贵,野心都写在脸上了。

皇姐一定看不上这样的人,若曹玦明真能考中进士,就让他做驸马又如何?横竖本来就不指望他有多大的本事,只要皇姐高兴就好……青云陪皇帝说了一会儿的话,便返回慈宁宫去了,却有些意外地在慈宁宫门前看见了石明朗,便问:你怎么在这里?这可是内宫,你不是在乾清宫那儿值守的吗?石明朗见了她,脸上顿时一亮,巴巴儿地跑过来,满面笑容:见过县主。

又答说:我母亲进宫来向太后娘娘请安,我见时辰差不多了,就过来接母亲。

青云有些惊讶:石太太怎么会来?太后不是正忙着跟人打叶子牌吗?没听说她今日要接见外臣家眷呀。

石明朗笑道:听说是几位太妃与太后闲话时,偶然提起了我大哥,想知道大哥娶亲了没有,就宣了我母亲进宫来了。

青云诧异:石统领?太妃们为什么要问他娶亲了没有?大概是哪位太妃想做媒吧?石明朗忽然有些小羞涩,等大哥的婚事办完了,母亲说,就该给我娶媳妇了。

青云笑道:这倒也是,你年纪也到了。

从前一块儿从锦东回京的几个御卫里面,也就你和周仕元还没娶亲了。

说到这事儿,她倒是想起了尺璧跟周仕元的那场官司:对了,周仕元最近一直不见,他可曾派人到我庄上找过尺璧家里人了?石明朗心中有些失望,但还是老实回答了她的问题:好象很早就派人去过了,仕元说,他家里正给他看媳妇,等正妻进门,才好说纳妾的事呢。

青云心中有数了,不由得暗道一声尺璧不明智,又觉得周仕元有些渣,但看在过去的交情上,也不好多说什么。

周仕元本是官宦子弟,又是正经六部武官,尺璧只是佃户之女,真要嫁给他做正妻,就是童话故事了。

虽然这世界并不是没有童话故事,但总归是少数,无论是周仕元还是尺璧,都不象是童话里的人物,他们既然做出了选择,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她只对石明朗笑道:我与石统领也算相识一场,听说他明春要回京了?到时候定了婚事,千万要跟我说一声,我好送贺礼去。

她袅袅婷婷地走进了慈宁宫的大门,石明朗落在后头,望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后,不由得有些怅然若失:你就真的一点儿都看不上我么?我说我要娶媳妇了,你却只想问周仕元娶亲了没有……怅然完了,他暗暗决定,从明儿起,定要好好操练周仕元一番,谁叫后者吸引走了清河县主的注意力,让她对他的婚事没起半点儿想法呢?!又过了两刻钟,石太太从慈宁宫里出来了,脸上隐隐带着几分喜色。

她见儿子一直站在宫门前等候,肩膀上都积了一层雪,顿时心疼了:怎的不寻个暖和些的地儿避一避雪?我还不定什么时候能出来呢。

石明朗笑嘻嘻地凑了过去,搂住母亲往外走:母亲别担心,我今儿身上穿得暖和,一点儿都不冷。

又好奇地问:太后娘娘宣您来做什么呀?可是想给大哥做媒?石太太一想起这事儿就欢喜,只是眼下还在宫中,不敢造次,也就不回答儿子的话,只到出了宫门,上了回家的马车,才压低声音对他道:也不知是哪位太妃给太后出的主意,似乎是想给你大哥与清河县主做媒。

他们本就年纪相当,温郡王府虽然不复往日风光,但清河县主极得太后与皇上宠信,身份也尊贵,若真能与你大哥成婚,倒是一桩上好的姻缘!石明朗顿时愕然:什么?!是清河县主?!你小声些!石太太忙道,这件事还说不准呢,要等你大哥从北边回来,太后亲自见过他,才能最后说定。

太后对清河县主十分宠爱,简直视若亲女,若不是知道你大哥人品相貌都极佳,也不会有这个念头。

这是好事儿!陈家只剩了几个旁支,都不争气,你大哥是指望不上他们了,可先帝去世也有三年,他在朝中失了助力,今后可怎么办?若能娶太后所宠爱的清河县主为妻,将来就不必担心了!而对太后与皇上来说,从前亲近陈氏一族的士林中人,也会因为这桩婚事,对当今皇上更为信服。

这是两全其美之事!见鬼的两全其美!石明朗心里只觉得委屈无比。

都一样是石家子弟,母亲怎么就只想到大哥身上了呢?他明明也是个很好的人选……S: (忽然觉得石小哥好悲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