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宴请

2025-03-25 21:54:01

青云再度望向好友周楠,心中纠结无比。

周楠刚刚打发了前来向她询问宴会安排事宜的丫环,回头看见青云有些诡异的表情,不由得心生疑惑:怎么了?可是我脸上沾了什么东西?青云干笑着摇了摇头,移开了视线:没什么,我只是有些感慨。

三年不见,你如今是越发能干了。

我瞧着你母亲都不如你利落呢。

周楠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轻声道:从前父亲在京里时,家里并没有多少大摆宴席的机会,母亲也就是随外祖母见识过些,真上手的时候并不多,况且那时候她身边有的是能干的婆子,压根儿就用不着她多操心。

自从外祖父丢了爵位,母亲独自在京,便是六、七年的沉寂,自然更不会有机会大摆宴席招待宾客了。

反倒是我,在锦东时,还常常能遇上官员之间的小聚或是当地富商招待官员的宴席,也曾借过别人家的园子招待几位与父亲共事的大人的家眷,还算是熟悉。

今日祖母大寿,虽准备的仓促些,所幸来的都是亲朋好友,你又借了能干的管事和婆子帮忙,我预备起来就更轻松了。

这哪里能说得上是能干呢?青云笑笑:行啦,我知道你爱谦虚,不过这话当着你家里人的面,又或是当着客人们说吧,跟我有什么好客气的?周楠的脸又红了红,还没说什么,便又有丫环来请示了,她只得专心先处理宴会的事宜。

今日是周老太太的寿辰,本来并不是整十,也非逢九,周康并没有大贺的意思,只想着请亲朋们到家里摆两桌酒。

然后送一份厚礼孝敬母亲,再为她到京中名刹做个祈福仪式,也就算了。

周家为父母贺散寿,一向是照这个旧例办的。

但周老太太却觉得儿子刚刚高升,庶孙又中了秀才,一家人在京城里团聚了,而且已经说好要长期定居,怎能不好生庆祝一番呢?不但要请亲朋好友,还要把周康的新上司、新同僚也请过来,还有他从前的老师、同窗、同榜什么的。

大大地热闹一番。

周老太太还有一个私心。

近日来她带着两个庶出的儿孙到从前相识的故人家中拜访,也曾提过两个孩子的亲事,但有兴趣的人家却不多。

庶孙周槐还有两家看中了,想把庶女嫁给他,庶孙女周樱却是完全无人问津。

周老太太心里也明白,周槐有可能在科举路上走得更远,所以人家愿意将女儿许他。

但也只是庶女而已,周樱不但是丫头生的,本身容貌也不能算十分出挑,可能在乡下待得久了,又受祖母宠爱,所以有些小脾气。

人家瞧不上,哪怕有不错的庶子,也不愿意考虑周樱。

周老太太心疼孙女。

想要趁着宴席的机会,多见几家官眷,看看那些人家是否有合适的孩子。

至于周楠,反正有她父亲做主,又有太后撑腰。

已经完全不需要祖母操心了。

周老太太也就把这件事抛开不理。

这是周家多年来头一次摆宴,周康又圣眷正隆。

因此凡是受了邀请的人家,就没有不来的。

周王氏本想趁机大展身手,让外人夸奖她一番,无奈身边没几个好帮手,事情又实在繁杂,让她有些应付不过来。

她怕叫婆母知道了小看她,又不敢透露给丈夫知道,便悄悄去请教嫡母王老太太。

王老太太是个精明人,见这是个好机会,便非常热心地帮她的忙,还叫了媳妇王大太太杜氏来帮着打下手。

只要插了手进宴席筹备事宜,不但能悄悄儿没下几两银子补贴家用,到了正日子,还能借着周王氏的名头出面招呼客人,在那些官眷面前露露脸,若能将王路达推到前院去,与宾客们在一处多相处,说不定还能遇上伯乐呢。

可惜有周康在,王老太太的算盘就打不响了。

当他下朝回来,发现岳母婆媳俩公然坐在自家上房里帮忙理事,当面不说什么,晚上却给妻子下了死命令,不许她再插手宴会之事,再将中馈交给长女料理。

到了宴席当日,王老太太婆媳俩可以上门做客,却只能随其他亲友们一处坐着,至于王路达?他就不必上门了,即使是亲家,有人作代表也就行了。

周楠于是就接过了宴席筹备的大任。

本来周老太太还担心她会出纰漏,周樱和她那个姨娘也暗中盼着她应付不了出丑,周王氏则等着女儿遇到困难时向自己求助,便可以光明正大再次接过中馈大权……谁都没想到,周楠居然没依靠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就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宴席十分体面上档次,花费却不高,侍候的婢仆训练有素,任谁都挑不出错来,有心钻空子的人完全失败了。

青云看着周楠这游刃有余的样子,心中再度感叹:这姑娘多好呀,长得漂亮,人品正直,才学很好,性子温柔知理,管家又是一把好手,无论何时都是落落大方的,就算面对极品亲人,也仍旧是好脾气,除了有时候做事不够强硬外,真是完美得不得了!虽然现在有人嫌弃她都快二十岁了,已经是老姑娘,但对青云来说,二十岁的姑娘简直就是水嫩嫩的花骨朵儿好么?!她老子周康对女婿的要求也不高,怎么就没几个靠谱的人家愿意上门提亲呢?青云想起太后提的那个建议,心里真是纠结无比。

大皇兄自然是好的,出身高,性格好,为人和气又有才华,颇有生活情趣,而且脑子还非常清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来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生出谋反的想法,也对皇位没有企图,对一个皇子——还是曾经拥有过强大母族的嫡长子——而言,脑子能这么清醒真是太难得了!如果有个好姑娘能嫁给大皇兄为妻,跟他和和美美地过日子,那就太好了!可如果这个好姑娘是周楠,青云就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没别的原因,关键是大皇兄他太胖了……清江王震云,他是个体重两百多斤的大胖子。

光是身形,就是两个周楠的份量!如果周楠嫁给他,新婚之夜怎么办?会不会被压晕过去?青云打了个冷战,提醒自己不要再幻想这么黄暴的事了,太后其实也就是提了提,并不是一定要选周楠的意思。

合适的姑娘其实还有不少,周楠身为一个四品官的女儿,在候选人中只能算是中等,而因为她的母亲出身于有从逆前科的王家,她是否能在皇帝那里获得通过。

还是未知之数呢。

虽然青云心里清楚,如果她对皇帝说周楠可以,那就真的可以……青云再看了一眼纤细苗条、雪肤花容的周楠。

决定先回去探一探大皇兄的口风,问他是否有意减肥再说。

她是个非常有良知的好闺蜜,就算是要撮合闺蜜和大哥,前提也得是两者匹配,而且彼此有情。

坑闺蜜这种事她是不会做的!周楠又再打发走了一个丫头,暗暗松了口气,回头看青云,笑容中便带了几分愧疚:早说了今日要好好陪你说说话的,谁知我又这样忙,简直抽不出空来。

扫了你的兴,真是对不住。

青云笑着摆摆手:这有什么?我今儿可是你们家的座上客,你的宴席办得好。

就等于是把我招待好了。

要是你光顾着陪我说话,菜也不香,酒水也差,戏也听不好,身边陪席的人都俗不可耐。

那我还不如不来呢!周楠的脸又红了一红,接着十分诚恳地道:说来我还真是要谢你呢。

若不是你从中牵线,帮我们家借到这个园子,我还不知道要把宴席摆在哪里,才能容得下这么多客人。

周家宅子不大,周老太太想请的人又太多了,加上周康的新单位着实有不少同僚,他初回京中任职,方方面面要应酬打点的人也不少,没个好地方是没办法做东的。

青云一听说,就主动揽过这件事,替周家借到了一位郡王在城西建的园子。

这园子方圆有一里半大小,园中不但有各种名贵花木,还有城外引来的活水聚成的小湖,亭台楼阁,雕栏画栋,十分精致华美。

这位郡王原是为了休闲和爱好才建了这个园子,几乎把家底都掏光了,为了补贴家用,就时不时租给别人挣点小钱。

他与温郡王府血缘比较近,也有些交情,他妻子还跟平郡王府旁支的三太太交好,青云靠着祖母和三太太的脸面,用一个颇为实惠的价格租下了园子一日,着实帮了周家大忙。

周楠其实早就谢过她了,连周康也送了一块名砚给她作谢礼。

因此青云对周楠的再次道谢完全没放在心上:咱俩什么交情?道谢的话说得太多,就是见外了。

我还要谢你们家替我照顾干爹呢。

周康做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刘谢也跟着进了都察院,任职都事,这是个七品的辅助官员,也是佐贰官的性质,但上了七品,便是真真正正地入了流,刘谢简直激动得不行了。

虽然青云问过他,要不要回清河县去做知县,那也是个七品的职位,还是正印官,有她这个清河县主护着,又有一众熟悉的吏员帮忙,不愁坐不稳那个位子。

钟师爷早在去年就带着家眷回清河去了,他在当地本是大户,又有人脉,哪怕是曾经出过事,也混得很不错。

但刘谢却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一直都是做着辅官,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做正印,想先历练上几年再说。

青云也就由得他去了。

以他的性格和出身,进入都察院这种进士满天飞的机构,还能站稳脚跟,完全是周康的功劳。

因此青云心中很是感激周康。

周楠当然不会坦然接受青云的道谢,便笑着拉住她的手:咱们也不必谢来谢去的了,正如你说的,反而显得生分!青云反握住她的手:这样才对嘛!又有人来请示周楠了,这回不是问该如何安排事务的,却是周王氏打发人来叫女儿到前头去,陪她一向接待前来的贵客的。

周楠不由得面露难色,她不明白母亲为何会这样安排,明明青云是今日来的女客中身份地位最尊贵的人,论年纪又不适合跟周老太太她们一帮老夫人坐在一起,因此她才会陪着青云坐在亭子里赏花,等开宴了再到正席上去。

若她走开了,谁来陪青云?若是没个人陪着,不是太失礼了吗?周楠犹豫着,那丫头又请了一回,还道:太太说了,今儿老爷几位上锋家的太太都要来,还带了女儿来,大姑娘若不去,她一个人可怎么招呼得过来?万一失礼就不好了,总不能让二姑娘出面吧?那可是得罪人的!让庶女出面招呼嫡女,确实容易得罪人,但丢着主宾不管,也是很得罪人的!事情关系到周康在朝中的人际关系,周楠为难了,只能看向青云,青云笑了笑:你去吧,我正想安安静静地看一会儿风景呢。

这园子里原本侍候的人都是王府派来,谁还敢怠慢我不成?等明儿你得了空,咱们再好生说话也不迟。

周楠感激地看着她:难为你这样通情达理。

那我就去了,改明儿我在家作东道,单请你一回!才随着那丫环离开了。

没了周楠作伴,青云还真不觉得如何,亭子附近听候吩咐的王府侍女十分有眼色,她还没开口,就主动送上了热腾腾的香茶和精致的点心,不是周家人预备的,而是园子里的厨房送上来的,只有青云这个主人的侄女有。

青云也乐得轻闲,见园子里的花开得正好,坐了一会儿觉得无聊了,便叫上杏儿陪着,一道逛园子去了。

没逛多远,就有人主动找上了她:拜见清河县主。

却是周樱。

青云挑挑眉,不甚在意地继续往前走着:是你呀?眼角都没瞥她一下。

周樱低着头,抿了抿嘴,迅速跟上了她,脚步几乎与杏儿齐平:那日周樱莽撞,得罪县主了。

还望县主看在周樱从小儿在乡下长大,不曾见过贵人,年少无知的份上,饶恕了我吧!青云心里只觉得怪怪的。

这姑娘在干嘛?向她示好吗?五十六章 络绎不管周樱是不是有心示好,青云对她都没有好印象。

不过周楠先前倒是简单地提了一下,说最近这个庶妹都没再跟她明里暗里过不去了。

似乎是从她从皇宫里出来,又得了太后的许诺之后,连周老太太都对她有些另眼相看,再加上周康对她这个长女的看重与宠爱,周老太太对她的态度已经和软了许多。

不知是不是这个缘故,从前看周楠不顺眼的蔡姨娘和周槐、周樱也不再针对她,也能维持表面上的和睦,反而是王家那边的外祖母和舅母对她冷淡了许多。

青云甚至怀疑,也许是因为知道周楠的婚事有太后做主,不再是周家可以决定的,周樱便认为这个嫡姐不会再妨碍自己的前程了,于是才改变了态度?不管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青云都始终觉得周樱这姑娘小小年纪心术不正,不乐意跟她多来往,见她主动来示好,也是淡淡的,多一句的话都没有。

周樱却不甘心受冷落,又咬了咬唇,满脸堆笑地再次凑上前:今日天气正好,最适合游园了,县主若有兴致逛一逛,周樱愿意陪伴县主!青云非常干脆地拒绝了她:不必了,我比较喜欢自己逛,你回前头去吧,今日客人多,想必周老太太身边也需要人帮忙的。

周樱忽然间红了眼圈,说话也不象刚才那么拘谨了:我知道,县主一定是生我的气了,我也不见县主,原是我无礼在先……可县主难道就不能饶了我一回么?我知道我比不上姐姐,可我也是周家的女儿,县主为何要厚此薄彼呢?青云只听得好笑:你这话说得不通,我跟你姐姐交好,那是因为她是她。

又不是因为她是周家的女儿。

我跟你姐姐有六、七年的交情,但跟你却是今天才见第二次面,你凭什么认为我会对你俩一视同仁?周樱忽然眼中一亮:县主不是因为我是庶女,才不与我来往么?我知道姐姐与县主情谊深厚,不敢与她相比,但我也是真心仰慕县主风华,盼着与县主结交的,还望县主不要嫌弃我。

青云感觉有些诡异,其实这姑娘没有别的意思吧……她摆了摆手:你这样说就没意思了,我跟你姐姐刚认识的时候。

也没打算做朋友,不过是日复一日,相处得多了。

才熟悉起来。

可我跟你不熟,也没打算跟你来往,你如果是怕得罪我,我会给你穿小鞋,那就不必担心了。

我没那闲功夫跟你计较。

这么说,你满意了没有?周樱瞬间泪眼婆娑:县主宽仁,我实在是感激!其实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多了,自然就熟悉起来了。

姐姐如今主持家中中馈,难免忙碌,若是无暇陪伴县主。

县主不妨唤我代替。

我虽比不得姐姐好口才,笨嘴笨舌的,但胜在时间充裕。

祖母也常说,让我多跟县主求教学问呢!青云有些哭笑不得,也隐隐明白了她的用意,不外乎是见周楠与自己亲近,得了太后青眼。

便也想走这条青云路,想趁周楠忙碌之机取其而代之。

青云觉得自己还不至于渴求闺蜜到完全不挑拣的地步。

便笑了笑:我有啥学问?不敢跟你们书香门第相比,你要求教,不如找你姐姐去,不用来陪我了。

我不是嫌弃你,而是对你印象不好。

头一回见面,你就几乎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没教养没礼数,就算你现在赔礼道歉,我也依旧对你没有好感,勉强来往又有什么意思?周樱脸色一白,笑得比哭还难看:县主……果然是生我的气了,但我真不是有意……你要是再纠缠我,我就真的生气了。

青云淡淡地看她一眼,如果你现在就老老实实离开,不做多余的事,我自然会原谅你。

但如果你还要死缠烂打,我会很乐意让你知道,我生气的时候会做出什么事来。

周樱脸色更加苍白了,面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委屈的神色,眼泪也掉下来了。

不过她还不算笨,没有多说什么,老老实实屈膝一礼后,便迅速退走。

青云看着她消失在花木林后,幽幽地叹了口气。

杏儿掩口笑着小声道:这位周家二姑娘真不聪明,她若是真心要向县主赔罪,又真心要讨县主喜欢,何不先讨好了她姐姐周大姑娘?凭县主与周大姑娘的情份,若是周大姑娘带了妹妹来见县主,难不成县主还会把人往外赶不成?青云瞥她一眼,笑道:你倒是个机灵鬼,说得不错。

这姑娘啊,是既想讨好我为自己谋好处,又不想让她姐姐占便宜,所以在讨好我的同时,还要似有若无地踩周楠几脚。

我最讨厌这种人了,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她算老几?还敢跟周楠比?!周樱本人当然不认为自己没法跟周楠比,她退出花木林后,便找到了一直躲在附近等候消息的生母蔡姨娘,委屈地哭道:我不干了!这清河县主好生可恶!她竟明摆着说不喜欢我,让我别缠着她,否则就要给我好看!她凭什么?温郡王府又不是什么有权势的王府,她不过是倚仗太后的宠爱罢了!蔡姨娘吓了一跳,连忙扫视四周,见无人听见,才小声数落女儿:你糊涂了?这里是什么地方?你就敢说这样的话,万一叫这园子里的人听见,告诉清河县主知道,你就真的闯祸了!周樱哽咽着,没有再骂,但面上却是一脸的不服气。

她自幼在祖母身边长大,没有嫡母嫡姐在旁,祖母又宠爱她,除了小时候在京城的几年,她就没尝过庶女的日子,哪里知道什么叫忍气吞声?蔡姨娘知道女儿的脾气,好生安抚了一会儿,才问出了她方才与青云交谈的所有内容,不由得眉头一皱:这么说来,这位县主是真的不耐烦与你结交了?明明你也是老爷的女儿,又得老太太宠爱,她却连多见你几面都不愿意。

也不知周楠给她喝了什么迷汤。

竟让她这般固执,也不怕老爷因此恼了,给刘都事没脸。

周樱不以为然地道:父亲才不会因为清河县主不肯与我交好,就恼了呢!那刘都事也不过是曾经做过县主的干亲,县主送他房子、银子,又让人升了他的官,便已是报答了,难不成还真认他做亲爹么?!说完她又抱怨蔡姨娘:都是姨娘的不是,若不是你劝我,我才不会到清河县主面前做小伏低呢。

她那么讨厌我。

又怎会为我谋好亲事?她也未必有那本事!多一条路子,就多一分希望!蔡姨娘苦口婆心地劝道,你以为我甘心叫亲生女儿去讨好别人么?还不是为了你的前程着想!老太太虽疼你。

但心里还念着规矩,你瞧她给你看的人家,都是比咱们周家要差些的,五品、六品,甚至还有一家是七品的官儿!不但如此。

看的还都是庶子,最好的一个,也只是六品官家庶出的独子,这算什么好亲事?老太太是真的老了,也糊涂了!明明从小儿就把你当眼珠子似的,总说别人家的女孩儿没几个比得上你的。

可真到看人家时,却把你看得这样低!我也不求什么公侯门第,世家豪门。

只盼着你能正正经经嫁一户体面的官宦人家,至少也得是个嫡子媳妇啊!周樱脸一红,小声道:姨娘别这么说祖母,其实……她也是怕人家瞧不上我,就算她瞧的是庶子。

可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看得上的……你知道什么?!蔡姨娘瞪眼道,老太太离京十几年了。

从前相熟的人家,大多不在了,剩下那几家能有什么好人选?今日来的宾客多,本来也是个好机会,可惜有太太挡着,绝不会让你露脸的,倒不如想法子攀上一位贵人,就象清河县主这样的,不求她给你谋好亲事,只要她愿意与你来往,带着你出门多见见贵人,各个王府、公主府的走一走,若能进宫就最好了。

只要有贵人看中了你,你还怕日后没有好前程?!周樱有些心动:这……真能成么?能成!蔡姨娘胸有成竹,我可早就打听过了,现如今宗室里的贵人们,也不是每个都能找到合心意的婚事的。

有时候那些王爷的儿子们娶妻,只要看顺眼了,即便门第低一些也不打紧。

人家商人都能娶县主做媳妇,你好歹有个四品官的父亲,不过是庶出罢了,凭什么就不能嫁给王公贵族了?只要多在人前露脸,总有看中你的人,说不定你日后嫁得比周楠还要好呢!周樱双眼都亮了。

青云不知道在园子的角落里,还发生了这么一场对话。

她绕着园子东边半截逛了一圈,跟杏儿说说笑笑的,还编了个柳条儿小篮子,插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一路勾在手里晃呀晃的,沿小路回到亭子里,身上已经出了汗。

杏儿赶紧叫人送了热度适中的香茶来给她充饥,又讨了把扇子来给她扇风。

青云喝了茶,又给杏儿倒了一盅,然后自行拿着那花篮欣赏,笑说:回头把这个送给周姐姐好了。

我记得她在清河时,就挺喜欢在屋里摆花瓶花篮什么的,插些山上采来的野花。

杏儿笑着喝了茶,忽然道:那不是周家的姨娘么?她怎么过来了?青云怔了怔,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果然看见蔡姨娘满面堆笑地捧着个捧盒过来了,看情形,那盒子里似乎装了什么东西,后者的动作小心翼翼的。

到了亭子边,便有园中侍候的婆子上前拦住了蔡姨娘:你是什么人?过来做什么?清河县主在这里呢,不得无礼。

蔡姨娘忙赔笑道:我是今儿在园中摆宴待客的周家的人,是给县主送新鲜点心来的。

这是家里祖上传下来的方子做的细点,才刚新出炉,头一笼就送给县主尝鲜了!青云皱皱眉,瞥了杏儿一眼,杏儿上前两步道:这里已经有点心了,一会儿还要吃席,县主不想吃那么多点心,姨娘回去吧。

听说这是个姨娘,园子里的婆子也冷淡了些:姨娘听见了?快回去吧。

蔡姨娘不死心,继续赔笑道:这是我们家二姑娘亲自做的,方才她年纪小,说话不当心,又惹县主生气了。

我替她给县主赔不是,求县主看在我们家老爷的面上,饶了她吧!杏儿道:县主方才已经跟周二姑娘说过了,不怪她,只是让她别继续纠缠。

姨娘这是要做什么?难道要把县主的话当成耳边风么?蔡姨娘忙道:不敢,不敢,二姑娘绝不敢怠慢县主的吩咐,因此才不敢亲自送点心来……她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青云的脸色,谄媚笑道:是我见县主独自在此,怕县主觉得冷清,才特意来相陪的……旁边的婆子笑了:这是谁家的规矩?叫个姨娘来陪县主?你这是瞧不起温郡王府么?蔡姨娘听得脸色都变了: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青云懒懒地伸了伸双臂,站起身来:我总算明白周樱为什么方才会说,她在乡下长大了,没见过世面,年少无知,所以才会在我面前做傻事了。

这种事原也不是少年人的专利。

杏儿只听了个半懂,却已明了,在一旁偷笑。

蔡姨娘没听懂,但也猜到她定是在嘲笑自己,干笑着不敢说什么。

青云望了望远处:似乎准备开席了,我们先过去吧,继续在这里坐着,还不知又要遇上几次相同的戏码呢。

蔡姨娘看着青云带着杏儿从面前走过,眼角都没瞥她一眼,正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咋一望向她们前进的方向,便猛然一惊。

王老太太与王大太太杜氏都穿着她们最好的行头,面上带笑地朝她们走过来,隔着老远杜氏就笑着向青云打招呼:清河县主原来在这里?我们方才还说起您呢,这就遇上了,真是好巧……这巧字还没说完,青云就视若无睹地从她们面前走了过去。

王老太太的脸一下阴沉下来,杜氏也僵住了。

等青云主仆消失在小路远方时,园中的侍从们已经收拾好亭子里的东西,自顾自地退走了。

亭边就只剩下了王老太太、杜氏与蔡姨娘三人,你望我,我望你。

一阵风吹来,刮走了几片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