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皇后葬入皇陵,外命妇不用再入宫跪灵,个个都在自己府里休养生息,连串门的都少了许多。
又加上官员府上一年之内不能嫁娶,所以各家更是悠闲。
宁远侯府里还未除孝,京城里别的府上却不用再穿孝了。
庶民百姓已经可以宴饮嫁娶,官员府上还要再等上九个月。
裴舒芬自从被楚华谨敲打之后,倒也老实了许多。
想想自己这次也是福大命大,若是真的让圣上知道自己给皇后吃过药,就算不是自己药的问题,圣上说不定都会迁怒到自己身上。
到了这个异世这么多年,裴舒芬对于权势的了解和渴望又更上一层楼。
知道了什么叫切切实实地官大一级压死人,绝对不是比喻,而是写实。
宁远侯太夫人在床上躺了三个月,一想起老宁远侯原来在外面养了个小的,太夫人就有流不尽的眼泪,连带一看见府里头自己儿子的小妾庶子也不顺眼起来。
头上本来只是斑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同三个月前看起来,简直是判若两人。
这当口,宁远侯太夫人倒是又想起了楚谦益和楚谦谦。
可能人在生病的时候,都容易反省自己,越发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两个孩子,死命差了人将楚谦益和楚谦谦接了回来,说是要给老祖宗侍疾。
虽然楚谦益才八岁,是个男孩儿。
楚谦谦才四岁,是个女孩儿。
虽然宁远侯太夫人的媳妇、儿子都不缺,而且孙子辈里十几岁的孙子、孙女也不少,但是老人家既然开了口让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回去侍疾,裴家人也没有办法。
孝字比天大,无人敢违抗。
楚谦益和楚谦谦回了宁远侯府,当然也没有真的去太夫人床边侍疾,不过是每天陪着说说话,就各自散了也没有多献殷勤。
太夫人发现,楚谦谦的嘴不像以前那么甜了,对自己爱搭不理、敷衍的时候居多。
楚谦益就更不用说了,每天过来请安,不过是自己问一句,他就答一句。
再多的话一句都没有。
裴舒芬也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心下暗喜。
一直以来,她觉得最不好拿捏的便是太夫人对两个孩子的一片心。
无论自己使出什么招儿,最后只要太夫人一发话,就全打了水漂。
——谁让人家是婆母,自己只是媳妇呢?不过如今看来,两个孩子在那个不着调的谊母贺宁馨的影响下,已经越来越对自己的祖母不孝顺了,连面子情儿都不顾了。
裴舒芬心底又安了几分。
快了快了,还有九个月。
这两个孩子已经不足为惧。
太夫人这天不想再躺在床上了,命人过来服侍,起身换了鸦青色素衣,通身没有暗纹绣花只袖口三镶三滚,绣了万字不到头的富贵祥图。
裴舒芬听说太夫人起身了,忙带着丫鬟婆子过来服侍,又笑着问世子和乡君哪里去了?怎么不在太夫人跟前服侍?太夫人心里有事,嫌裴舒芬打岔,不虞地道:你给我传一桌斋饭过来,要做得有荤味的素斋。
这几天成日喝你的菜粥,喝得人都变蔫儿了。
太夫人的心腹婆子孙妈妈忙凑趣道:太夫人说哪里话?夫人孝顺每日亲自洗手作羹汤端了来给太夫人补身。
若不是有夫人,太夫人也好不了这么快啊。
——您看看镜子这脸色比先还红润呢!太夫人笑着照了照镜子,看见脸色确实地三个月之前还要好,只是头发是全白了,看起来反而比以前老上许多。
叹了口气,太夫人将面前的镜子反扣在桌上,摇头道:老了,再怎么补,一头的头发是补不回来了。
裴舒芬心里一动,忙上前道:娘别灰心。
媳妇听大夫说过,上好的首乌能让白发转乌。
媳妇这就差人出去寻,甭管多少银子,只要是上好的首乌,都搜了来给娘乌发。
太夫人瞥了裴舒芬一眼,却并没有被她的话打动。
想起那日寿辰上,老宁远侯的外室寻来,这位媳妇说得话,太夫人就一辈子也不想原谅她……好了。
说那么多有的没的做什么?又不是上寿的女先儿,靠嘴吃饭的。
——快去,给我传饭去。
等吃了饭,我要问你话。
太夫人不耐烦地挥挥手,将裴舒芬如同打发管事婆子一样打发了出去。
裴舒芬尴尬地福了一福,带了丫鬟婆子出去,使人去太夫人的小厨房传饭去了,自己便回了自己的中澜院,坐着生了一回气。
太夫人吃完斋饭,使人叫了裴舒芬过来问话。
裴舒芬陪着笑,在一旁笑得腮帮子都僵了,太夫人才吹了吹手上茶杯里飘出来的袅袅热气,对裴舒芬问道:你晓不晓得,那女人住在什么地方?裴舒芬看了太夫人一眼,笑道:娘说谁?——媳妇愚笨,听不懂。
太夫人拉长了声音:行了——,别给我装蒜了!这些天,那女人还有没有上门来?问得当然是老宁远侯的外室柳氏。
裴舒芬嘴角含笑,摇摇头,道:没有。
就连老族长也没有登门。
太夫人面色越发沉了下来,对裴舒芬厉声道:楚家在京城里,除了我们家,也没有别的人家。
老族长到底住在哪里?你们不会让老族长住在客栈里吧?!裴舒芬吃了一惊。
她倒没有想这么多。
宗族这回事,在她的前世早就土崩瓦解,不存在了。
一个老族长又能怎样呢?还能大得过皇后和皇子?!去,给我把老族长找出来,请回府里头来住。
太夫人威严地道,还有,看看那女人住在哪里。
给她一笔银子,让她立即在京城里消失!请老族长好说,可是给银子这回事,却不那么好办。
这三个月,因为皇后娘娘的丧事,府里头的开销已经比往日翻了一倍还不止。
裴舒芬自己的绸缎铺子里去年进的货,今年发现好些都霉烂了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心有不甘,越发在内院的账上克扣起来,只想将自己的窟窿补足了,手头更是没有余钱。
二房早先就分了家,如今虽然住在侯府里可是裴舒芬已经跟他们亲兄弟,明算帐,他们院子里所有的开销,裴舒芬都撒手不管,包括厨房里的饭菜,都没有二房的份儿。
二房吃饭穿衣,都要自己拿银子出来。
好在二房有自己的厨房,倒也便宜。
裴舒芬早就打好了主意,若是自己的铺子继续亏下去·就要收二房的房租了。
总不能白白住着侯府的房子,住一辈子吧······而太夫人这一次的要求,在裴舒芬看来,是要摆平老侯爷的风流韵事,当然应该太夫人自己拿私房出来打发·若是让自己入到内院的流水帐上,就是夺了自己的利。
如今二房已经分出去了,奉养太夫人是自己这一房的事,当然是应该的。
可是连老侯爷的外室也要自己出银子打发,这个大头可是充得太冤了。
想到此,裴舒芬便笑着问:娘打算拿多少银子打发?太夫人想了想,忆起那天看见的那个柳氏,生得虽然千娇百媚·可是一身布衣素衫·头上只插着一支银簪,大概出身不太好·穷家小户里出来的,应该不难打发吧?一百两银子怎样?太夫人以前听人说过,一般人家,二两银子可以过一年。
裴舒芬笑了笑,道:娘说多少,就是多少。
又问:娘是给我银票,还是现银?太夫人愣了一下,脸色沉了下来,问裴舒芬:怎么?还要我自己出银子?裴舒芬掩袖咯咯地娇笑了两声,道:娘真会说笑。
若那女人是我们侯爷的外室,当然是媳妇出银子打发。
可是如今是老侯爷的外室,若还是媳妇出银子,可让人家怎么说侯爷呢?——儿子拿银子去贴补老子的外室?这名声我们可担不起啊。
说着,顺势跪在了太夫人面前。
太夫人皱起了眉头,道:算了。
我出就我出,你跟着孙妈妈去领银子去。
太夫人一个月的月例就有五十两,平时的开销都在公中,根本没有自己花银子的去处,当然存了不少私房。
孙妈妈听了太夫人的吩咐,进去了一会儿,出来的时候,手里已经拿着一张银票出来,递给裴舒芬道:这是老正祥的银票,各地都通行的。
老正祥是大齐朝最大的钱庄,以前是罗家大房的,现在属于罗家二房,大房只分红,将银楼的打理都交到了二房手里。
裴舒芬拿着银票,屈膝行了礼,出去回了自己的院子,使人叫了外院的大管事秦力生进来问话。
秦力生刚刚忙完手上各家铺子的半年盘点,还没喘上口气,就听见夫人有请,便放下手头的事,来到内院。
裴舒芬见秦力生进来,也不罗嗦,劈头就问:你这个大管事怎么做的?——老族长进京这样大的事,你怎么就没想着请老族长到府里头来住呢?让老人家一个人在外头住,显得我们宁远侯府也忒失礼了。
秦力生暗忖,过了三个月才问,就知道马后炮······夫人,老族长的事,我们一早就去请了的。
可是老族长那时候住在京城西北面的一所大宅子里,说比住在我们府里要自在,死活不肯到咱们府里头来。
住了一个多月,老族长就回祖籍去了。
秦力生笑着答道,暗示裴舒芬问得晚了,人家都已经回家去了。
裴舒芬窒了窒,右手摩索着左手上硕大的金刚石戒指,沉吟着问道:已经回去了?——那·……跟着回去了没有?明显是打听柳氏的事情。
秦力生低着头,道:柳氏在那大宅子旁边,赁了一间小院子,带着两个孩子住在那里。
说着,又抬头看了裴舒芬一眼,慢慢吞吞地道:老族长临走的时候,给侯爷传过话,说是老侯爷在世的时候,答应了柳氏,要将她和她的两个孩子上到楚氏族谱上,还说老侯爷当年许了她的,做平妻······居然连二房太太都不是,而是做平妻。
平妻的孩子,可是同继室所出的孩子一样,也算是嫡出。
裴舒芬吃了一惊,又觉得好笑。
——能将太夫人这么多年吹出来的玫瑰泡泡一一戳破,裴舒芬有些压抑不住的快感。
哟,这可是大事。
也罢,等我回了太夫人,再定夺吧。
裴舒芬起身命秦力生下去,自己又去了慈宁院。
既然柳氏能说动老族长让她作为平妻上了楚家的族谱,所图肯定不小,这区区一百两银子绝对不会放在她眼里的。
要是拿出去,肯定笑掉柳氏的大牙。
来到慈宁院,裴舒芬温婉地笑着,缓缓地将柳氏和老族长的盘算,一一讲给太夫人听。
太夫人正拿调羹喝着一碗炖得稠稠的燕窝,在井水里湃凉了,再塞上碎粉状的雪花冰片洋糖,淋上一些酸梨轧的汁,既养人,又爽口,是太夫人夏日里最爱吃的甜品。
听裴舒芬说,老族长已经回祖籍去了,而且应了要将柳氏上了族谱,且要做老侯爷的平妻,太夫人立时被嘴里的燕窝呛到,大声咳嗽起来。
裴舒芬忙上前服侍,帮着敲打太夫人的后背,好不容易才让太夫人顺过气来。
她休想!太夫人咬牙切齿地道,立时给我寻老大过来,让他派人去祖籍,阻止老族长。
老族长真是老糊涂了,也不知被那女人灌了什么迷魂汤!裴舒芬想起刚才秦力生的话,笑着火上加油:老族长临走的时候,早跟侯爷打过招呼了。
听说,老侯爷留下了书信给老族长,老族长又欠老侯爷一个人情,所以……太夫人更是恼怒:若是老族长欠了我们老侯爷的人情,也当是还给我才对,她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让老族长将人情还到她身上?——我看她就是个狐狸精!迷得男人昏了头,就什么都听她的!太夫人在屋里气得团团转,脸上涨得通红,却精神头十足,一点都没有要中风晕厥的样子。
一更送到。
二更、三更下午两点,含为书友炫影的和氏璧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