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太医曾经救了张氏的命,那个时候连花儿并不在家里,后来听人说了,就将石太医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
这个时候就将石太医做了救命的稻草。
连守仁听了连花儿和古氏的要求,眼神就有些游移,继而转到连蔓儿的脸上。
奶,外屋的火还烧着那,可别把锅烧坏了。
连蔓儿就向周氏道,说完了,抢先就从西屋里走了出来。
外屋灶里的火自然早就灭了,连蔓儿也不在外屋停留,直接回了西厢房。
花儿咋样了。
她一进门,连守信和张氏就问。
张氏还不能下炕,连守信因为是男人,也不好总在上房守着,刚才借送李郎中的机会,就从那屋出来,回西厢房里听消息。
没伤到骨头……连蔓儿就把大致情形说了,大伯娘怕留疤,让去镇上请郎中,后来,大伯娘和花儿姐让大伯去请石太医。
请石太医?连守信和张氏都吃了一惊。
经过上一次,他们都知道,石太医多么难请。
爹,要是大伯一会来让咱一起去,你可别答应。
连蔓儿就跟连守信道。
这个……连守信有些为难。
爹,这要是救命的事,不管对方是谁,我也不会拦着。
可是,她们是想不留疤,这个,爹,娘,你们说可能吗?连守信方才也看了一眼连花儿的伤势,他虽不懂得医术,但是普通的常识还是有的,那样的烫伤,要想不留疤根本不可能。
是不大可能。
连守信道。
不是不大可能,是根本不可能。
就算连蔓儿的前世,医学科技高度发达,有植皮术,但是高度的烫伤和烧伤也是不可能不留下疤痕的。
就算是咱答应去请,只怕也难请来。
连守信自语道,这个伤,怕是石太医也为难。
连蔓儿看了一眼连守信,连守仁肯定会来找连守信的。
而连守信就算真的不答应,心中也会不好受。
沈小胖不是说,石太医在省城,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吗。
上一次,她去镇上买东西,石太医还没回来那。
但是就算对连守仁说石太医不在,连守仁也怕不会信,一定要亲自上门去确认。
连蔓儿心中一动。
爹,要不然你答应也行。
连蔓儿对连守信道,不过,咱可欠着石太医的人情,这次又去请人家,总不能空着手去。
拿上五十两银子礼金,再买两坛金华酒,一腔羊,一样都不能少。
蔓儿这话说得对。
连守信就点头。
虽然连老爷子承诺下来从公中出钱,答谢石太医。
但是这钱却还没影,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将这份人情还了。
所谓落得河水不洗船,古氏她们心急要请石太医,这笔钱肯定拿得出来。
还有一件,爹,去了镇上,你就带着大伯直接去请石太医。
连蔓儿又道。
行。
连守信答应的很痛快。
果然,一会功夫,就听得外面脚步声响,接着就见连守仁和连继祖挑门帘走了进来。
四弟啊。
连守仁进来也没太客套,而是开门见山地对连守信道,花儿的腿伤,恐怕没有石太医出手,咱这的郎中都治不好。
我这就打算和继祖去请石太医,你就跟大哥走一趟吧。
有上次的事,你去了也好说话。
再把蔓儿也带上吧。
明明是要连守信和连蔓儿去请石太医,偏偏他不肯那么说,好像带上连守信和连蔓儿不过是顺便的。
连守信是好脾气的人,但不代表他是傻的。
若在往常,这样的话他或许不会去计较。
但是发生过这么多事情,他对这位大哥心里不可能完全没有想法。
大哥,你秀才老爷去请人,我一个庄稼人,蔓儿一个小丫头,跟着去凑啥热闹。
连守信就道。
连守仁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四叔,我和爹也不知道这里面的细情,上次能请到石太医,还是靠您和蔓儿。
连继祖说了老实话,还冲着连守信躬身作揖。
是啊,是啊,四弟,这事关系花儿一辈子啊,她可是你亲侄女,连守仁说到这,一眼看见坐在炕上的张氏,顿时有些心虚,接下去的话就有些说不下去了。
四叔,您大人有大量,救救花儿吧。
连继祖道。
连蔓儿在旁边看着,心道,连继祖和蒋氏这对夫妻,倒是两个聪明人。
连守信对着连继祖就有些心软,又想到方才连蔓儿的嘱咐,就把那番话说了出来。
咱和人家也没啥交情,再要空手去,人家咋看咱,我都没这个脸。
连守仁和连继祖对视了一眼,连继祖就去上房找古氏商量,一会功夫,连继祖就回来了,怀里抱了一包银子。
现在就只有这些……一会还要去药铺抓药,钱够吗?连蔓儿看那里面差不多有六十来两银子的样子,就说道。
可不是……连继祖又出去,一会功夫又回来,这次没有银子,而是两只金灿灿的镯子,和一根金钗。
这是我娘和月娥凑的两件首饰,先当了,不够再想办法。
看来古氏颇有些家底,平时从未显露过,现在是没办法了,才拿了出来。
礼金准备好了,大家也不再耽搁,就往镇上来。
进了镇子,连继祖就去当铺,当首饰,准备买羊酒。
连守信和连守仁则是带着封好的礼金,往石太医家里去。
咱得先到济生堂,请王小太医也跟着走一趟。
连守仁就道。
看来连守仁心里并不糊涂,知道上次能请到石太医,关键是王幼恒的功劳。
还是先去石太医那里吧。
连守信记得连蔓儿的嘱咐,就道。
没有王小太医,这个……连守仁看着连守信。
石太医是长辈,很在乎这些礼数的。
咱要是先去了济生堂,石太医怕要挑眼。
还是应该先去石太医那里……不如这样,爹和大伯先带着礼先去,我带小七去济生堂,请幼恒哥过去,和爹、大伯汇合……照理说,大伯还是幼恒哥的长辈咧,幼恒哥知道大伯过去了,马上赶过去,这样大家才都有体面吧。
连蔓儿道。
连守仁觉得连蔓儿的话有道理,尤其后面那一句,十分入他的耳。
那就这样。
连蔓儿又在连守信耳边嘱咐,不管石太医在不在,见不见人,他们家总有看门的,那礼金礼物什么的,一定要留下。
这还用说,这是礼数那。
连守信就道。
连蔓儿见连守信这么说,就放了心,带着小七就往济生堂来。
刚到济生堂的门口,正好王掌柜从店里面走出来,看见了连蔓儿。
连三姑娘。
王掌柜招呼道,脸上虽带着笑容,但是连蔓儿却看出不对来,王掌柜这笑容太职业化,完全没了过去见到她时的亲切。
王掌柜安,我来看看幼恒哥。
连蔓儿就道。
少东家回了县里,还没回来。
三姑娘有急事?要不然还是等两天再来吧。
王掌柜道。
王掌柜明显是敷衍。
连蔓儿不知道王掌柜怎么对她突然改变了态度。
我没什么事,就是来镇上买东西,顺便看看幼恒哥。
连蔓儿就道,幼恒哥没回来,我就去买东西了。
好好,三姑娘慢走。
王掌柜似乎松了一口气。
连蔓儿就从济生堂门口离开,一直走到街角,回头看看济生堂门口没人,王掌柜已经回了店里了,她就拉着小七,几步拐进了旁边的巷子里。
二姐,咱这是干啥?小七不解。
王掌柜有点奇怪,连蔓儿歪着头道,他好像不想咱见到幼恒哥。
为啥,咱没得罪他。
小七道。
我也想不出为啥。
连蔓儿说道,不过,他不让见,咱就真不见了?我记得济生堂后院有个小角门来着。
连蔓儿就左右张望起来。
二姐,那个角门在东边,咱现在走到西边来了。
小七就道。
哦,是啊,我也记得的。
连蔓儿干咳了一声道。
她这身子虽然十岁,但是却是两世为人,有点不好意思让人知道,她的方向感还不如一个六七岁的小娃娃。
我故意往这边走,就是怕王掌柜起疑心。
二姐真聪明。
小七完全不知道连蔓儿的心理活动,二姐,咱往前走,从那个胡同走,应该能绕过去。
小七指着前面不远处一条小胡同道。
连蔓儿点头。
姐弟两个手拉着手,进了胡同,走一段路,果然绕到了济生堂后院的东边,看见了那扇小角门。
小角门的门虚掩着。
二姐,要敲门吗?小七低声问。
不得不说,小七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咱们直接进去。
连蔓儿道。
连蔓儿拉着小七,轻轻推开门走进去,辨别了一下安向,就径直朝王幼恒平时招待她们的屋子走了过去。
连三姑娘。
王掌柜从济生堂店铺的后门走出来,一眼看见了连蔓儿,就忙喊道。
被发现了,连蔓儿只得站住。
我说过了,少东家不在,连三姑娘,你这是要干什么?王掌柜的样子有些生气。
我就是想看看幼恒哥。
连蔓儿道。
幼恒哥,幼恒哥……小七大声叫了起来。
小七连叫了几声,并没有看到王幼恒出来,连蔓儿想,王幼恒是真的没有回来。
王掌柜鼻子都要气歪了。
你们俩,这是要干啥?是蔓儿吗?屋子里传出王幼恒的声音,王掌柜,你让蔓儿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