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觉醒的包子

2025-03-25 21:55:01

跟我学啥?连蔓儿有些奇怪地问连叶儿。

我想学蔓儿姐,不再受气,也不让娘再受气。

连叶儿的脸就红了,嗫嚅了半天,才鼓足勇气说道。

没想到连叶儿不声不响地,心里却有志气。

这是一只有了觉醒意识的包子,连蔓儿感慨地拍了拍连朵儿的肩膀。

只要能够这样想,就是包子能够迈出的一大步。

连蔓儿正看不过去赵氏和连叶儿受周氏的气,还没想出该怎么帮她们,现在连叶儿先和她提起来,她心里很高兴。

叶儿,你能这么想,你就能不受气。

连蔓儿道。

真的吗,蔓儿姐。

连叶儿欢喜的红了脸。

当然。

那蔓儿姐,我该咋做?连叶儿就问连蔓儿。

叶儿,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如人?连蔓儿就问连叶儿。

我、如果我是个儿子就好了。

连叶儿垂下头,小声道。

赵氏之所以直不起腰来,就是因为这些年都没生一个儿子。

就是在她前世那个年代,还有很多女孩子生活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下,何况是现在那。

连叶儿应该感觉到了,因此也有了深深的愧疚感。

愧疚感还是轻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负罪感。

可怜而又可悲。

但却并不是连叶儿的错。

叶儿,你一定要相信,你一点都不比别人差。

连蔓儿郑重地对连叶儿道。

蔓儿姐……也许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而且说话的人还是她心中最佩服的。

连叶儿受到了相当大的触动。

只要你有志气,肯努力,你能比儿子更强。

连蔓儿又道。

真的可以吗?连蔓儿点头。

你要想在家里不受气,下次遇到你觉得不平的事,比如说,奶再欺负你和你娘的时候,你不要怕,要反抗,把你心里想的大声说出来。

和奶说不通,你就找咱爷说。

连蔓儿握了握拳头。

要反抗。

嗯,蔓儿姐,我记住了。

连叶儿也学着连蔓儿的样子握了握拳头。

连蔓儿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想到,她和连叶儿的一番话,会对连叶儿以后的人生造成怎样重大的影响。

连叶儿后来为了反抗所作的事。

甚至让她都惊讶不已。

连守信吃过了饭,回到西厢房。

爹,你吃饱了没?连蔓儿就忙着问。

吃饱了。

连守信就道。

再吃个馒头吧。

还是热乎着那。

小七,你给咱爹弄个馒头去。

连蔓儿就对小七道。

哎。

小七痛快地答应了一声,就去锅里又拿了一个馒头出来。

这个年代没有微波炉,有的时候就会将饭菜放在还有余温的大锅里。

上面将锅盖盖严,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温的功效。

小七拿了馒头。

掰开,在里面抹了肉酱,又放了几根葱叶在里面,递给连守信。

连守信坐在炕沿上换鞋,腾不出手来。

爹,我喂你吃。

小七就爬到炕沿上,喂连守信吃酱肉馒头。

小马屁精。

张氏就嗔道。

才不是。

小七鼓着嘴道。

一家人就都笑了起来。

小七是爹的宝贝儿子。

连守信换好了鞋,三两口将一个馒头吃下,就抱起小七来,抡了一个圈。

逗得小七咯咯地笑个不停。

……还得去找朵儿,今天夜里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你们娘几个先睡。

连守信放下小七。

对张氏道。

现在夜里可凉了,枝儿。

给你爹再找件衣裳出来。

张氏道。

连枝儿答应了一声,就打开衣柜,拿出一件蓝色粗布的褂子递给连守信。

连守信将褂子穿在身上,又嘱咐了张氏和几个孩子两句话,这才出门去了。

院子里聚集着刚才在上房吃饭的一众人,大家都燃起火把,分成几伙,出发朝不同的方向去找连朵儿。

已经是亥时时分了,因为刚吃过饭,也不好就休息。

连蔓儿就想着因为出去找连朵儿,洗好的花生还没有泡上。

连枝儿和五郎就将大木盆端到屋子里,将洗好的花生倒了进去,连蔓儿拿了秤,按照花生的重量,称出要用的大盐,花椒、八角、桂皮、和茴香,这些都是泡花生的作料,还有一样大蒜,要加的分量最重。

将这些作料都称好倒进大盆里,又往盆里倒入水,浸没所有的花生,然后几个孩子都坐在大木盆边上,将一颗颗的花生捏开一点,这样可以让花生更快的入味。

张氏坐在炕上,继续缝着衣服,娘几个一边干活,一边说笑。

正说的高兴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

四婶,睡下了吗?是蒋氏的声音。

还没那,月娥了,你有事?进来说话吧。

张氏忙道。

蒋氏这才从外面进来。

四婶,我看见你们亮着灯,我就过来了。

蒋氏的眼睛红红的,看来是狠狠地哭过了。

月娥啊,快坐。

张氏就放下手里的针线,招呼蒋氏坐下,妞妞那,是不是睡了。

我把妞妞哄睡了。

蒋氏点了点头,四婶,你忙你的,我就是想在这坐一会。

我这不闲着没事,就是缝件衣裳,也不急着穿。

张氏笑着道,月娥,你脸色可不大好。

四婶。

听张氏这样说,蒋氏就再也忍不住,开始啜泣起来。

别哭啊,你是不是担心朵儿?张氏连忙劝道,全村的人都出去找了,肯定能找到。

张氏并不是这么想的,但是为了安慰蒋氏,还是这么说了。

四婶。

就我和继祖俩在家……。

朵儿要是找不回来,继祖……还有我,这得落一辈子的埋怨啊。

蒋氏哭道。

你是个好的,四婶知道。

朵儿这事,咋能怪你那。

张氏道。

蒋氏在忙乱中,第一个发现连朵儿不见了,还曾前后院地找了一遍,又去告诉了古氏。

是古氏和连花儿并不在意,说连朵儿是故意躲起来,吃饭的时候就会回来。

按理说。

蒋氏是尽到了她的责任了。

四婶,话是这么说,可……我这心里……蒋氏哭个不停。

她是一肚子的委屈,一直压在心里,不好说。

并不仅仅是因为连朵儿这件事。

本来在镇上住的好好的,她和连继祖带着妞妞,单独住着宽大的房子。

可是回到村里。

就得跟连守仁、古氏,还有连花儿连朵儿姐两个挤住在一个屋檐下。

她忍下了,想着过一段时间也就好了,但是尴尬的事情却接二连三的地发生。

她作为孙子媳妇。

表面上是置身事外,但是并不能完全幸免。

比如说前阵子古氏带着连花儿和连朵儿姐妹去县城。

一住就是十来天。

家里正忙着收秋,她也并不熟悉农家院子里的活计,还要照看妞妞。

周氏给她这孙子媳妇面子,没有太使唤她干活。

但是看着别人忙碌,她并不能像古氏、连花儿和连朵儿那样,安之若素,她觉得不自在。

她明白,古氏能够离开那么久,不怕人说,就是因为有她在家里。

这样就算别人问起。

古氏也可以说留下了她伺候婆婆。

她就是被古氏扔在家里顶缸的。

可古氏不仅仅是她的婆婆,还是她的亲姨妈,她的不满又怎好在别人面前说出来。

还有今天这件事情。

虽然是连朵儿用开水烫伤了连花儿,但是她当时就在旁边。

还是做大嫂的,古氏和连花儿现在一心是要治好烫伤,还没理会。

等这阵子过去了,如果连花儿腿上留了疤,能不埋怨她吗。

蒋氏有苦说不出,因此哭的极为伤心。

朵儿不见了,惊动了这么多人,奶对我都没好脸色了。

蒋氏哭道。

好孩子,你奶就是那个脾气,过些日子就好了。

张氏安慰蒋氏。

大嫂,连朵儿不见了的事,你早就告诉了大伯娘她们。

你真心担心连朵儿,咱们都看在眼里。

连蔓儿就道。

蒋氏是个精明世故的人,不过在对待她们一家,还有连家的其他人方面,蒋氏倒从没表露出过不好来。

而且在张氏危急的时候,蒋氏曾拿了人参片过来。

连蔓儿心里对蒋氏还是有些好感的,愿意在这个时候还这份人情。

这事不能怪大嫂。

家里要是谁说大嫂啥,我爹和娘一定会帮大嫂说话。

连蔓儿道。

张氏也立刻意识道,蒋氏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也忙点头。

月娥,你是好孩子。

你放心,咱们别的做不了,一两句话还不能说嘛?蒋氏深夜过来,不仅仅是倾诉,就是想让张氏和连守信在需要的时候,替她说两句话。

现在张氏痛快地承诺下来,她的心就放宽了一些。

同时她也更感觉道,连家几房人口,就属四房的人最通情达理、好相处。

蒋氏又和张氏说了一会话,看夜深了,就回上房去了。

第二天,连蔓儿早早地起来,吃了饭,就将泡好的花生倒进大铁锅里煮。

等花生熟了,就用笊篱将花生捞出来,控干水分,装进两个篮子里。

这样的花生,水分还是太多,因为没有烘干箱,只能晾晒。

连蔓儿就将梯子搭在房檐上,和小七两个提着篮子上了房。

小七手搭凉棚,四下看了一圈。

二姐,你看,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