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出丑

2025-03-25 21:56:00

在祝经纶和栗棠成婚之后的第二天,我和成碧小姐就被祝夫子亲自带到了四斋的学舍里和大家见面了。

有祝夫子当着全斋学生的面褒奖我和成碧的才学,还有斋长司马晦对我们表现出的非常热情和亲热的态度,四斋里所有的学子都将我和成碧看成了很有来头的人。

敏斋学堂共有五斋学生,每一斋二十人左右,有的斋多些,有的斋少些,学堂里的学子总数超过了一百人。

据说,前几年没这么多,这一两年来拜师求学的越来越多,敏斋学堂才迅速扩大了规模。

学斋,顾名思义就是学堂里学子们的划分单位,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班级制度。

每一学斋的人基本都是统一学习、统一活动、统一住宿。

为了促进学子之间的交流,各个斋室之间也经常搞各种竞赛。

四斋是目前敏斋学堂实力最为强劲的斋舍,在学堂搞过的所有活动中,几乎每次都会拔得头筹,所以,能进四斋也足以说明祝夫子对我和成碧小姐的喜爱。

敏斋学堂除了祝经纶会开设讲堂之外,还有七八名教授其他科目的夫子,他们也都住在学堂里,是被祝经纶重金聘请过来的,听闻也都是非常知名的专家学者。

几日下来,我对所学功课内容大致有了了解,除了背诵、阅读,就是写作、宣讲,所习内容不外礼、乐、射、御、书、数,还有其他一些自由活动的体育课目和游戏科目,学习的环境非常自由宽松。

夫子们各个温文儒雅,诲人不倦,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求学相长的处所,所以,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便是现代,从幼年到青年的所有求学生涯里,我也从来都不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虽然成绩不算太差,但组织纪律性是很差的,经常给老师们找麻烦。

而如今在敏斋学堂,我回到古代去求学,我是当然坚决不会改掉自己那些恶习的,所以,我很快就在敏斋学堂里得到了所有人的侧目关注。

周夫子,是敏斋学堂里负责教导学子们书画和琴艺的夫子,他治学严谨,对学生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今日,我们四斋和二斋要一同上一节琴艺课。

宽阔的林中空地上,周夫子陶醉在抚琴的快乐里,双眼微闭,双手在琴弦上弹、压、滑、揉,箜篌美妙的声音阵阵流泻。

每次课前,周夫子总要先弹上一曲,将学生们的心神吸引住,然后才开始教授弹琴的要领技法及各种乐器的旋律音色特点。

夫子,锦心有话说! 听完周夫子的弹奏,我立刻站起来发言。

一时,众人怔然,周夫子的严厉是众所周知的,有谁这么大胆子敢打断他?常锦心,你是否不想学我的琴艺?周夫子端坐,刚才还一脸陶醉,这会已经面无表情了。

不是,锦心只是突然有些想法想和夫子交流。

好,你且说说,我看你有什么想法这般急切?周夫子冷语。

夫子,我们学琴艺,总是以您亲自弹奏为始,然后指导学生技法为内容,锦心认为这种方法固然可行,但夫子如何得知在您教授完毕后,我们到底学了多少?众人皆抚琴,便有烂芋充数者也不得知,不若您让我们每人当众弹奏短曲一支,然后进行个别教导,区别对待,这样岂不更好?我不慌不忙答道,只要说的有道理,不怕周夫子不听。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如你先来弹一首如何?仍然面无笑意的周夫子给我出了难题。

夫子,请恕锦心愚钝,锦心就是充数的一只烂芋。

凤尾箜篌,我可不会弹。

话说完,全场的学子都大笑起来。

二斋的人尤其笑的响。

四斋的同学一向眼高于顶,今日当着二斋人的面,居然有人当面出丑给他们看,那还不趁机落井下石?五斋之间的明争暗斗已成习惯,看别斋的人出丑就像自己得了胜利一样快活。

很多人开始拍手叫好,二斋的学子个个仰头看着夫子和我,四斋的人则都对我怒目而视。

你既不懂乐律,还如此当众出头,可是想领罚?正是由于锦心不懂,才不想做那充数者,夫子教的认真仔细,锦心这般的乐盲怕只能辜负夫子的一片诲人之心,所以才大胆明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锦心并不认为自己不通乐律是可笑的事。

我斜眼而视,挑衅的看着大笑的那几个人。

术业有专攻——你小小年纪谈什么专攻?可知少年时理应博学,博学后才能专攻。

周夫子摆起脸教训道。

夫子说的是,只是各人天赋不同,锦心对音律确实愚钝的很,还请夫子日后多加教导。

好了,坐下吧——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我会考虑的。

众人都失望了,第一个当众打断周夫子弹琴的学生就这样轻描淡写被呵斥几句就过去了,这太出人意料了。

想那周夫子弹琴,下边的学生们喷嚏都不敢打,咳嗽也得忍着……没道理啊——琴艺课结束,众人搬着自己的琴,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和不解离去。

夫子,等等——我叫住了欲离去的周夫子。

你——还有何事?锦心替您拿琴!抱起凤尾箜篌,我紧跟在周夫子后边。

常锦心,我听祝夫子说过你了,果然有些见地,不过,记得做人不要太张扬。

周夫子背着双手在前边一步三摇。

我抱着大个头的箜篌,亦步亦趋的跟着。

好不容易回到了周夫子的住所,我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轻轻夹在琴弦中间,无声的退了出来。

一路健步如飞,如不出意外,很快,学堂便有大动作了。

话说,我给周夫子写的是一封洋洋洒洒的建议书,借今日弹琴一节,建议书院辨别人才,以培养特长生,让众学子皆能找到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

其实,我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看不惯那些借学堂晋身的学子们一副十足的高人一等的派头,想打压那些人的气势。

什么候补知县道台的,还候补着就这么目中无人,若要果真当了官,岂不是更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