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吃了一个烧饼之后,我们三个人很快就和董力混熟了。
我又顺便了解了许多郑府的事情。
董力说,他进郑府的时间也不长,大约是一年零三个月,所以,对郑府和郑申这个人的了解也不多。
不过,他说,这位总管大人最近很忙,以前一个月里总有十天会住在外宅,可现在连五天也住不到了,据说是皇宫里的事情太多,所以没时间回来住了。
我问:那总管回来住,我们这些人能提前知道吗?董力摇摇头,一般时候,府里没有提前知道的。
不过,大人若是回来了,大厨房和后园的女眷们立刻就都忙碌了,那时候我们就知道了。
哦,这样啊!我听了不免失望,这个郑申一个月才回来三五天,要是他想不起来万花楼送人的事,那我和陆子明、两可还不定得住多久呢。
对了,我听说,这位大人是皇上的亲信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陆子明仍在和董力攀谈,一副老气横秋的小大人模样。
董力看看门外无人,小声回道,这事咱不知道,不过,我可是知道,皇上几年前亲自下旨,让郑大人与一位宫女成婚。
这位宫女,就是咱们府里的女主子,听说这处外宅就是因为娶她才置办下的产业。
啊?我不相信地问,哪个宫女愿意嫁给太监啊?皇上咋下了这样的圣旨?董力摇头,姑娘说话可要小心,宫里的事情可不能随便评论。
再怎么说,总管大人也是奉旨成婚的,连这处产业也是有皇帝批示、明文在册的呢。
那,如今府上的当家夫人怎么称呼?我继续问。
听说姓韦,名讳就不知道了。
既然这府上有韦夫人管理,为何大人还养了那么一大批女子,夫人也不生气吗?我心中疑惑。
这个就不是你当问的了。
董力连连摇头,并不解答。
怎么,难道还有内情?你只想,若是韦夫人不支持,大人怎么会养如此多的女子在府上?再怎么说,韦夫人也是圣上钦点成婚的人。
董力一副讳莫如深的表情。
的确如此,那位夫人对郑申的所作所为一定是了解的,不但了解,或许在暗地里还支持他,若不然,这位总管大人不至于这么大张旗鼓地选女子入府。
这倒是一对奇怪的夫妻,男子是太监,不但娶有正室夫人,还养着一大批女子。
这件事怎么想怎么透着一股子的古怪,我觉得也许这里面并不像坊间传说的那样。
或者,是另有其他情由。
我们四个凑在一起闲扯了一会,吃完喝完之后,董力又去上工了。
我和陆子明、两可无所事事,思来想去地琢磨这府里的事情。
有古怪。
我说。
恩,的确古怪。
陆子明说。
你们俩更古怪。
两可说。
我们三个枯坐着,越觉无聊,心中又对各种疑惑百思不解,于是,我决定主动出击。
吃罢午饭,院子里的人都陆续走了,空荡荡的院子只剩下我们三个人了。
我仔细在院子的角落里查探,从一个塞着旧箩筐的墙角下面找到了一个扫帚。
竹条捆扎的扫把,已经废旧了,无法使用。
旧箩筐是用竹片子编制的,大约是用来担东西的,也早已经糟朽了。
我把扫把拿起来,用力一吹,立刻浮起一层灰土。
来,你拿着!我扔给两可。
这扫把不能用了。
两可瞪眼看我。
我知道不能用,但你现在必须用它。
我说,你现在拿着这把扫把,到外面去扫地。
最好是走远点,设法打探一下韦夫人的住处在哪里,顺便打探她的喜好,年纪,家乡住址等等,越多越好。
你怎么不去?两可不满意我给她的任务,大约觉得很难完成。
我不理她,转头对陆子明说:现在,你可要拿出最好的表演天赋了。
我给你的任务是,马上哭着跑出去,最好能跑到后庭女眷集中居住的庭院去,就说要找你姐姐。
你随便编撰一个名字,就说你姐姐从进了府里就没给家里寄过钱,所以,你才偷溜进来找她。
你在那群女子里要尽量多地打听郑申和韦夫人的消息,主要是关于皇宫那边的,看皇宫里有没有专差和这边联络,韦夫人以前在宫里是什么身份,等等。
那你呢?陆子明问我。
我嘛,马上去找王嬷嬷闲聊!我说完,迈着四方步往外走。
我的确准备去找王嬷嬷,不过不是闲聊,而是我得在府里给自己找件正经差事做,最好是能接触到府里的一些管事,或者,最好能接近到韦夫人。
王嬷嬷其实也不忙,她听说了我的请求,倒有三分赞许。
翠婵姑娘真用心。
只是,这府里都是定人定岗的,没有什么额外的事情分配你做。
王嬷嬷,若是不然,我便在你眼前做些杂活吧,只要您不嫌弃我是万花楼出来的就行。
我十分谦卑,躬身垂首地站着。
王嬷嬷走过来,拉了拉我的袖子,轻声道:这清秀的模样,这乖顺的性情,也是可怜见的。
你若真愿意,就随我一起。
我眼前没什么活让你做,不过,每天等着分配的活却不少。
你就随我做些记录工作吧。
做笔记员,这工作很轻松。
我当即点头。
王嬷嬷的工作是每天下午到后院外围女眷的住所去一趟,将她们替换下来的烂旧衣衫、破旧鞋袜、破烂家具用品及各种需要处理的东西收集在一起,可以再利用的划作一堆,需要拆卸、增补的进行登记,然后报到外院负责财务的管事那里,给她们增换些新用具,旧的不能再用的就劈柴、烧火用了。
这个工作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很繁琐,以前,王嬷嬷都是自己登记、记录的,现在有了我,她就轻省了许多。
第一天上工,我就遇到了一件比较复杂的纠纷。
正是这件事,让我了解到了韦夫人曾经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