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2025-03-22 07:05:34

六月六日,时值芒种。

芒种时节,蛙鸣庭草,田畦农忙。

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袁如珠凝视窗外的雨,低喃: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摘自农谚)。

吴桂芳拿起雨伞往外走,袁如珠问:幺姨,你去哪儿?长贵去水田里放水了,没带伞,我去给他送伞。

我去吧。

袁如珠接过伞,穿上雨靴,快速走出院子。

幺姨爹!伞!到了水田里,袁如珠把伞递给李长贵。

李长贵全身都淋湿了,他抹抹雨水,这点雨没啥,淋点雨还凉快哩。

天气一日比一日炎热,就连早晨都已经感受不到半点凉气。

别感冒了。

袁如珠望了望水田里慢慢流出去的水,说,我先回去了。

小被雨淋得湿漉漉的,雨靴才在泥土里印下了浅浅的痕迹,微风吹来阵阵榴花香,袁如珠循着香味望过去。

芒种时节,榴花开欲燃,明媚照眼明。

被雨水打过的榴花,呈现出一种橙红的透亮,明艳而不艳俗。

袁如珠欣赏着明媚的榴花,她折下几枝榴花,又去摘采了一些野花,随后返回家去。

到了家之后,她把红澄澄的榴花和五颜六色野花的插.进水瓶里。

早饭过后,她抱着水瓶,将花儿放进饭馆里。

破旧的小饭馆有了花朵的装饰,似乎是一瞬间明媚艳丽了起来。

真俊。

吴桂芳瞧着水瓶里的花,瓶子里的花色彩和谐,疏密有致,上轻下重,上散下聚,各具意态,十分赏心悦目。

没想到珠珠你挺会插花的。

袁如珠说:随便插的。

倒也不是真的随便插的。

古时有花朝节,她在古代时参加过几次花朝节,因而对插花技巧有些许了解。

老板这花插得不错。

食客进入饭馆,注意到插花后赞道。

老板不仅菜烧得好吃,花也插得好看!见食客们对袁如珠夸个不停,吴桂芳眼角眉梢都是化不开的笑意。

去后厨端菜时,袁如珠叫住她,幺姨,你让幺姨爹去荷塘里摘一些莲藕带过来。

要做莲藕吃?嗯,今天芒种,要吃绿豆酿莲藕。

芒种时节,需食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的食物,绿豆和莲藕能生津止渴,清热泻火,故而古时芒种这一天,人们往往会吃绿豆酿莲藕。

吴桂芳疑惑,芒种要吃绿豆酿莲藕?咱们这好像没这习俗。

嗯……我在书上看到的,说古代有这习俗。

吴桂芳点点头,行,我这就给长贵打电话。

临近午时,李长贵把洗干净的莲藕送到后厨里,袁如珠将莲藕两头切开,把处理好的绿豆填进莲藕里,用牙签封住切口。

锅烧热之后,倒油,姜片爆香。

姜片香味爆出来之后,她把猪龙骨和瑶柱倒进锅里翻炒几下,然后在锅里加水。

待水开,她捞出龙骨沥干水分。

接着便开始煮汤。

锅里的水大火烧开,咕嘟咕嘟沸腾时,盐和糖入内搅拌,继而倒入龙骨煮汤。

闷煮了些许时候,袁如珠将填满绿豆的莲藕倒进汤里,继续焖煮。

骨头的鲜味缓缓融进绿豆的清新和莲藕的清甜里,融合成的特殊香味在厨房里四溢。

袁如珠嗅着汤锅里飘出来的香,鼻子动了动,接着继续炒饭。

她喊了一声,蛋炒饭做好了!吴桂芳很快跑进来端盘子。

时间缓缓流逝,汤锅里的莲藕已然熟透,袁如珠盛出莲藕,将莲藕直刀切成圆片。

切成圆片的莲藕摆放到盘子里之后,她舀起汤锅里热腾腾的汤,尽数浇到莲藕上。

淋过汤汁的莲藕仿若穿上了水晶外衣,亮晶晶地冒着热气。

吴桂芳把放在后厨的折叠小桌打开,袁如珠端起淋了汤汁的莲藕,端到小桌上,转身去舀饭。

一家人团团围坐在小桌周围,看着不断冒着香气的绿豆酿莲藕。

小秋胖乎乎的手指指向绿豆酿莲藕,小秋要吃!坐在他旁边的小夏立即给她夹了一片藕。

藕片煮得软糯软糯的,入口清绵细腻,透着莲藕特有的甜滋滋的甜意。

将将感受到藕片的甜意,融融的绿豆挤到了牙齿底下,绿豆口感十分沙绵,渗入了藕片的香甜和骨头汤的醇鲜之味,味道极美。

小秋吃得眼睛弯弯的,小秋还要!袁如珠给她夹了一片,然后自己也吃了一片,莲藕和绿豆掺杂着骨头汤的鲜味,所以吃起来不过于清淡,口感绵糯鲜美,越吃越香。

盘子里还剩下最后一点汤汁,小夏把汤汁刮到碗里,说:姐姐,晚上还吃绿豆酿莲藕吧!吴桂芳接腔,还吃绿豆酿莲藕?哪里有这么多的猪骨头拿给你熬汤做绿豆酿莲藕。

袁如珠不以为意,再去买呗,幺姨爹,你等会儿再去多买一些猪龙骨回来,我们吃个够。

珠珠……吴桂芳有些踟蹰,还是有些不习惯顿顿吃肉这样铺张奢侈的生活。

哎呀,幺姨,我们现在每天赚的钱可多了,钱赚来不就是拿来用的嘛。

听袁如珠说起每天赚的钱很多,吴桂芳想起店里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意,脸上便止不住地浮现出了笑意,她忖了一下,没再说什么,只是捏了捏小夏的脸,最近天天吃肉,咱们都胖了不少。

尤其是小夏和小秋,脸圆润了很多。

她和长贵身体也壮实了不少。

不过珠珠倒是瘦了下来,她天天锻炼,再加上天天下厨,练厨,肉减下来不少。

从前一百六十多斤,现在估摸着只有一百四十多斤了。

袁如珠喝下一口炖了绿豆莲藕的龙骨汤,感觉到背后出了汗,她起身去把风扇的档位调高了一档。

吹着风,她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风扇也不怎么管用了,买两台空调吧。

吴桂芳说:那得花多少钱啊,其实风扇吹着也挺凉快的。

风扇吹的都是热风,吹了也会出一身热汗,而且以后还会比现在更热,还是买两台空调,不然太热了,客人们也受不了。

李长贵出声:对,太热了的话,谁来吃饭?小夏突然挺起胸脯,一脸自信道:姐姐做的菜这么好吃,不管有多热,还是会有人来吃饭的!小秋也挺起小胸脯,奶声奶气道:对!听了他俩的话,袁如珠莞尔,好了,就这么决定了,先给饭馆装两台空调,等再赚一些钱,给家里也装上空调。

吴桂芳说:家里就不需要了。

袁如珠但笑不语,反正钱够了就直接买。

快速吃完午饭,袁如珠系上围裙开始做炒饭。

饭馆外面,雨渐渐停歇。

李爷爷把李子称给客人,一转眼就看见村里的王小二挑着担子朝饭馆走过来。

李爷爷,王小二和李爷爷打招呼,我来卖西瓜了。

李爷爷眉眼和蔼,刚才还有人问有没有西瓜卖,天这么热儿,西瓜在这儿肯定不愁卖。

借您老吉言了啊。

王小二把装西瓜的篓子放好。

他抱起两个大西瓜走进饭馆。

桂芳婶儿。

小二?吴桂芳端着碗,转过头。

桂芳婶儿,我打算在你们饭馆旁边摆个摊子卖西瓜。

你随便摆,用不着跟我们说。

王小二嘿嘿笑,把两个大西瓜递给她,我拿了两个西瓜过来,你们尝尝,熟透了,可甜哩。

吴桂芳连忙道:那咋行,你快拿回去。

王小二摸摸后脑勺,您就拿着吧,我去外面卖西瓜了啊。

说着他转身就往外走。

吴桂芳瞧了瞧桌上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她把西瓜抱走,打算等会儿让李长贵把西瓜抱回去放井水里凉着。

下午三点多,来吃饭的人少了些,吴桂芳空闲下来,她走到门边上,目光送到大门右边。

大门右边,王小二正在给客人称西瓜。

发现吴桂芳的身影,王小二热情地喊道:桂芳婶儿。

小二,西瓜卖得咋样?卖了两三个出去了,还行。

那挺好。

吴桂芳转身进入饭馆。

晚上回家后,李长贵捞出浮在井水里的西瓜。

被井水凉过的西瓜冰冰凉凉的,仿佛带了井水特有的新甜,袁如珠啃着水泠泠的西瓜,说:比冰箱冻的西瓜好吃。

一个西瓜很快吃完,李长贵又去井水里捞剩下的西瓜。

袁如珠啃着冰凉水甜的瓜,鼻端吹来一阵风,风里有轻轻浅浅的荷花香,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小夏抬起头,嘴角有西瓜籽儿,姐姐,你念的诗吗?是词,宋代词人李重元写的。

这句词是什么意思?雨后荷花满院飘香,放在井水里的李子和瓜被井水凉过之后像冰雪一样冰冰凉凉。

小夏啃着瓜,说:我记住了,明天写作文,我要把这首词写进去。

袁如珠笑了笑,擦掉他嘴角的西瓜籽儿。

次日李长贵吃完早饭后没有去忙农活,而是搭车去了镇里,去买空调。

他坐着的小三轮往前行驶时,与一辆一看就很贵的白车擦肩而过。

小三轮的司机指着擦肩而过的车子,说:啧,这车得一百多万呢,咱们就是挣一辈子钱也挣不来这辆车。

李长贵向白车投以一瞥,车子往他家饭馆的方向行驶而去,说不定是去他家饭馆吃饭的,但也说不定只是经过他家饭馆门前的公路。

白车平稳地向前行驶,最后停在如珠饭馆大门前。

正在饭馆大门边上切西瓜的王小二发现白车后,低声跟李爷爷说:李爷爷,瞧,有钱人来吃饭了。

白车车门打开,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下车,目光在破旧的小饭馆上逡巡。

他旁边的女人迟疑道:老板,没走错吧?费金,即李军公司的老板,沉吟道:清河村,如珠饭馆,就是这里。

李军说的就是这家饭馆。

只不过这家饭馆着实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没想到这家饭馆如此破烂。

更想不到如此破烂的小饭馆居然能做出品相极佳的炸茄卷。

这实在是令人诧异。

费金抬步走进饭馆。

王小二立刻扬声喊道:西瓜,又大又甜的西瓜,可好吃了,先生,要来一个西瓜吗?费金摆手拒绝,走进饭馆。

秘书也紧跟着他走进去。

欢迎光临,请问几位?吴桂芳一见他们进来,连忙上前。

两位。

费金入座,秘书拿起菜单,见菜单上菜品寥寥无几,她说:老板,一共就几个炒饭,还有一个炸茄卷,这菜也太少了点……而且,这价钱是不是也太贵了些?其实这样的价钱对他们来说不是特别贵,但这只是一家小乡村的小饭馆,还是贫困村的小饭馆,所以价钱定这么高属实是有些贵。

费金不予置评,只道:先上两份炸茄卷。

不多久,炸茄卷端上去,香气飘进费金鼻腔里,他颔首,就是这个味。

他夹起一个炸茄卷,吃进嘴里。

炸茄卷一入口,便在味蕾上爆发出酥酥脆脆的鲜润滋味,费金微微仰起脸。

口中的炸茄卷比那天李军给他吃的炸茄卷口感更好。

他满意地点了下头。

见老板吃得这么香,秘书微微惊讶,她从未见过老板吃东西吃得这么香过。

难道这炸茄卷非常好吃?她将信将疑地端详了一番炸茄卷,金黄油亮的炸茄卷倒是炸得挺漂亮,闻起来也很香。

味道……应该是很不错的。

她夹起一个炸茄卷,咬下一口。

下一秒,嘴里咀嚼的动作顿住。

她不可思议地瞪向盘子里的炸茄卷,好半晌才回过神。

难怪老板吃得这么香!难怪老板特意来这里吃饭!难怪这家饭馆价钱定的这么高!这家饭馆的炸茄卷实在是……太神仙了!她从不知道原来炸茄卷还可以这么好吃,像是刷新了的认知一般,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老板,这家饭馆的味道居然这么好。

费金嗯了一声,又点了一份炸茄卷。

与此同时,在噼里啪啦敲键盘的李军舔舔嘴,有些想念如珠饭馆的炸茄卷了。

这几天有大单子,工作特别忙,他没时间去清河村,今天大单子就要忙完了,而明天是周末,他终于可以去清河村吃饭。

想着香喷喷的炸茄卷,他吞咽口水,然后继续工作。

下班后,主管在群里发消息@大家,说大家这几天都辛苦了,老板为了犒劳大家,明天请所有人吃饭。

消息一发出来,员工们立刻欢欣鼓舞,都高兴坏了:老板请吃饭?好耶!太好了!呜呜呜老板人帅心善!去哪儿吃饭呀?主管:如珠饭馆。

哈?如珠饭馆?咱们镇上新开的饭馆?呃……我还以为老板会请我们去镇上的大酒店吃饭呢。

李军激动道:如珠饭馆?如珠饭馆巨好吃!群里有人问:李军知道这家饭馆?这家饭馆在哪儿?李军:在清河村,这家饭馆简直好吃到爆!一时间,群里欢欣鼓舞的员工们安静下来。

清河村……的饭馆?清河村是有名的贫困村,那里开的小饭馆能有多好吃?老板居然请他们到一个贫困村的小饭馆吃饭?这也……太抠了吧!贫困村的小饭馆肯定很便宜,老板多半是为了省钱,所以才让他们去贫困村的小饭馆吃饭!平时老板也没这么抠啊,难道是因为最近经济下滑,公司效益不好,所以老板才这么抠的?但这也太让人寒心了吧。

他们辛辛苦苦为公司打工,结果老板居然抠门到如此丧心病狂!整个群里,只有李军和他之前吃过炸茄卷的同事比较高兴,其他人一声不吭,沉默下来,完全不复之前的欢欣鼓舞。

有员工私下吐槽道:我呆了这么多公司,就这家公司的老板最抠门,请员工吃饭,居然去贫困村的小饭馆吃饭,简直离了大谱!就是,我原先还觉得我们老板挺好的,没想到……随便去街上撸个串儿也好啊,居然让我们大老远的去贫困村吃饭。

为了省这点钱,老板也真是绝了。

我都不想去了,还不如在家里睡觉。

不去不行吧,不能不给老板面子。

……彼时,清河村,袁如珠把炸好的炸茄卷盛出锅,兜里的手机突然一响。

她擦擦手,掏出破破烂烂的手机,喂,您好。

听到电话那头的人说的话,袁如珠微愣,而后看了看来电号码。

她皱起眉,神色凝重地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