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对不住了哈。
男生面露歉意。
长发女生瘪嘴,真的不行吗?帅哥?娇滴滴的声音刮到男生的耳膜,然而男生仍然摆手拒绝。
唉……长发女生耷拉下肩膀, 漂亮的脸蛋团了起来。
男生见不得美女难过, 他心里微微一动摇, 要不, 等会儿给她分点儿?虽然不能全让给她,但还是可以给她分一点的。
美食嘛,是要吃的,美女嘛, 也是要怜惜怜惜的。
然而当田螺酿端上桌, 瞬间他就把什么劳什子美女抛之脑后, 全身心里只有香喷喷的田螺酿了。
他嗦着鲜美的田螺酿, 美得几乎哼出小曲儿来。
完全忘记之前还打算给美女分点田螺酿的事。
长发女生见他吃得香,试图给他抛媚眼儿, 让他给她分一点田螺酿,然而他完全不接自己抛出去的媚眼儿, 只埋头嗦田螺酿。
她胸口一闷,愤愤地转过脑袋,眼不见心不烦。
晚饭时,吴桂芳端着碗去后厨添饭, 听到员工们在闲聊:玲玲, 咱们这一期节目到底啥时候播出呀?不晓得。
咋这么慢哪。
这还慢?这才几天?再等等呗。
我等不及了。
着啥子急嘛,总会播出来的。
虽然我也急,但急也没用就等着呗。
员工们迫不及待想要在电视上看到自己, 吴桂芳也等得心焦, 电视台还没通知珠珠节目播出的具体时间, 只说快了。
到时候节目播出了,会有更多人知道他们家饭馆,饭馆生意会更好。
袁如珠高兴的同时,心情又再次复杂起来。
生意更好,珠珠就更累了。
她垂目,忽而想到什么,神情滞住。
节目播出了,她姐姐吴月芬会不会看到?吴月芬到现在都还不知珠珠开了饭馆,并且饭馆很能挣钱。
如果吴月芬知道现在的珠珠很出息很争气很能挣钱,会不会后悔当初对珠珠的抛弃?会不会来占珠珠的便宜?吴桂芳嘴唇抿成一条直线。
老板,你怎么了,脸色这么不好?周莉端着碗走出来。
没事儿。
吴桂芳扯出一个笑容,对了,锅里还有炒苕藤藤儿吗?吃完了没?就剩最后一点了,老板你快去吃。
好。
周莉捧着碗,吃了一口碗里的炒苕藤藤儿。
软脆酥甜的炒苕藤藤儿属实是好吃到了她的心巴上。
老板这出神入化的手艺,连苕藤藤儿都能炒得这么香,她怀疑老板就是炒几根草都能好吃到爆。
她美滋滋地吃着炒苕藤藤儿,打算回去了也按照老板的做法炒苕藤藤儿。
老板炒苕藤藤儿的时候放了芝麻油和黄油,她回去也这么炒了吃。
彼时,周家别墅里,林芳菲正在和富太太们一起喝下午茶。
芳菲,你家荧荧呢?冯太太捏着精致的茶杯,翘起兰花指问道。
听冯太太提及荧荧,林芳菲心口一刺,她说:没在家,有事出去了。
冯太太她们都还不知道荧荧已经去了杨家。
也并不知荧荧并非她的亲生女儿。
这件事她和丈夫瞒得很紧。
当初把如珠接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好了打算,准备对外公布如珠和荧荧是双胞胎姐妹,两个都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但他们还没对外公布此事,如珠就离家出走了。
冯太太继续问:荧荧下学期就高三了吧?高三了,她又是学习又是练舞,忙得过来吗?上高三了先注重学习吧,跳舞的事可以缓缓。
你家荧荧文化成绩好,艺术成绩也好,走高考和艺考都能取得好成绩的。
说到此,冯太太脸上露出些许艳羡来。
林芳菲的女儿长相漂亮,成绩优秀,常年霸榜年级前一二名,竞赛奖项拿到手软,舞蹈奖项也拿到手软,真真是优秀到了极点。
而自己的女儿成绩差,品性乖张,成日里只知吃喝玩乐,活活一个败家女。
思及自己那个不省心的败家女儿,冯太太一时头疼起来,我真是羡慕你能生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来。
我也不知我也前世是造了什么孽,居然生出来这么一个不听话的糟心玩意儿。
冯太太的话原本是带着恭维的意思,然而她不知,她这番话不仅没讨好到林芳菲,反而在林芳菲心上插了几刀。
林芳菲垂下睫毛,情绪不辨。
荧荧非常优秀。
可惜荧荧并非她生出来的。
她生出来的那个孩子,肥胖平庸,沉默言,脾性很倔,一点也不听话。
想到这里,她吐出一口浊气。
喝完下午茶,太太们陆续散去。
六点,佣人叫林芳菲吃晚饭。
林芳菲坐在餐桌前,吃了两口便没了兴致。
周既明:怎么不吃了?没胃口,林芳菲嘴唇翕动,也不知荧荧吃了饭没,她能习惯杨家吃的那些菜吗?说不定她又瘦了。
刀叉切割着牛小排,周既明说:你怎么不关心关心如珠吃饭了没有?我关心有什么用,我看她在李家过得挺好的,一点也不想跟我们回来。
说到此事,林芳菲心里发堵。
她望向窗外。
马上就快要到处暑,处暑就该消热了,然而今天天气却反常得燥热,燥热得她心里更加发堵。
她再也吃不下去,放下刀叉径直回了房间。
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到了处暑,暑热之气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俗话说得好:处暑之秋,富贵不丢。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不同的时节要吃不同的食品。
处暑节气,清河地区讲究吃鱼,吃鱼进补,尤其适合处暑时节食用。
处暑节气该吃什么鱼?袁如珠私以为处暑时,吃黄花鱼最为进补,黄花鱼补中益气,润燥解乏,很适合处暑节气时食用。
黄花鱼怎么吃?吴桂芳说:炸了吃?小夏小秋爱吃炸鱼。
李长贵说:要不清蒸?清蒸黄花鱼很香。
小夏说:炸可以,红烧也可以!小秋说:嗯嗯!让我想想。
袁如珠托腮,随之脑中灵光一闪,你们吃过黄花鱼粘卷子没有?吴桂芳:黄花鱼粘卷子,这是啥菜?听都没听说过。
一道北方菜,很好吃。
黄花鱼粘卷子,即炸得金黄的小黄花鱼上锅慢炖,炖鱼的同时在锅边上粘贴卷子。
炖得酥软的小黄花鱼浸润着汤汁,吃起来极其软润鲜醇。
而锅边粘的小卷子下半截渗透汤汁,入了味,一边被汤汁泡得绵软,一边被锅烤得酥脆,吃起来又绵又酥,爆炸好吃。
听了袁如珠对黄花鱼粘卷子这道菜的描述,小夏兴奋道:那就吃这个!就做黄花鱼粘卷子吃!他和小秋光听着袁如珠对这道菜的描述就已经馋得直流口水了。
……袁如珠拿刀,在处理干净的小黄花鱼背上打刀。
一般的鱼打刀都是斜打刀,但黄花鱼的肉质比较细嫩,斜打刀的话,鱼肉容易散碎。
要竖着打刀,这样鱼肉才不会散碎,而且也更容易入味。
袁如珠对吴桂芳说道。
吴桂芳连忙记住袁如珠说的要领。
她在跟着袁如珠学做黄花鱼粘卷子。
小黄花鱼改完刀,袁如珠用花椒和葱姜腌制。
不放料酒吗?不用,小黄花鱼本身本含的水分比较大,再放一点香油和胡椒粉腌就行。
小黄花鱼腌制好了,袁如珠给它们裹上面粉,不能裹淀粉。
吴桂芳不解:裹淀粉和面粉炸出来不是一样的?对,炸出来是一样的,但小黄花鱼炸了还要烧,烧的时候,裹了淀粉的小黄花鱼就会像勾芡了一样,黏黏糊糊的,而面粉就不会这样。
吴桂芳顿时了然。
小黄花鱼可以不用裹面粉直接炸,但裹了面粉的小黄花鱼外表的面粉会形成黄花鱼的天然保护壳,能保住小黄花鱼的水分,烧制以后,面粉会吸收汤汁,变得鼓鼓囊囊,锁水入味。
因此最好还是要裹面粉炸。
炸鱼的油温要高,差不多要六成油温,不然鱼下锅,就定不住面粉,面粉定不住就得脱皮了。
袁如珠边说边把裹了面粉的小黄花鱼炸进油锅里。
小黄花鱼一入锅,便滋滋滋地唱起了交响曲。
渐渐的,鱼身上的面粉变得焦黄,面粉焦香,鱼肉鲜香,花椒椒麻香,以葱姜辛香在热油里不断发酵出来。
各种香味混合成的香十分袭人。
吴桂芳吞咽唾液,直勾勾盯着锅里炸得香喷喷的小黄花鱼。
锅里的小黄花鱼已经炸到定壳,袁如珠用漏勺捞出小黄花鱼,进行复炸。
吴桂芳观察捞出来的小黄花鱼。
炸得微黄的小黄花鱼表面一层附着薄薄的粉子,并不厚重,有一种利索的干净。
逢烧必炸,炸过之后再烧,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口味。
袁如珠开始烧鱼。
锅里油热,下花椒、姜、大料瓣。
稍微煸香了,再放葱丝和小米辣。
锅里下的料都炒香了,她往锅里下黄豆酱和酱豆腐,烧鱼的话,尽量用能提鲜的调味料,比如你要加盐的话,不用单独加盐,加一些有盐且能提鲜的调味料就行。
话音落地,袁如珠用勺子搅动锅里的料,醋和酱油和料酒烹入锅内。
最后加白糖烧制。
锅里的料汁愈发粘稠,愈发香浓时,她说:这时候就可以加水了。
锅里添了水,袁如珠把炸好的鱼倒入锅里,汤汁完全没过了鱼。
汤汁烧开,咕嘟咕嘟响时,袁如珠说:现在就可以贴卷子了,小黄花鱼个小体薄,不能炖太久,所以卷子要早点贴。
卷子,即面团擀薄,加盐卷成的死面面卷。
卷子贴到烧炖小黄花鱼的锅边上,下半截入汤汁里烧,上半截贴着锅烤。
所有卷子都贴好,盖上锅盖焖。
要焖多久?十到十五分钟即可。
袁如珠转头问:记住步骤了吗?吴桂芳回道:差不多。
锅里汤汁咕嘟咕嘟,时间一到,掀开锅盖,锅盖一掀,满屋飘香。
锅里汤汁已经收浓,卷子呈半透明状。
这时候调大火,旺火收汁,注意收汁的时候晃一下锅,不然会粘锅。
袁如珠边晃锅边道。
出锅前撒点香油,香油不仅增香,还会增亮。
最后撒葱丝,好了,黄花鱼粘卷子做好了,尝尝怎么样。
吴桂芳的视线落在锅里,锅中央的小黄花鱼熬得金黄粘亮,阵阵喷香。
小黄花鱼周围围着的卷子白亮泛黄,微微剔透,烤的微黄的上半截冒着粉酥香气,浸泡在汤汁里面的下半截冒着软鲜香味。
唾液止不住分泌出来,吴桂芳舔嘴,拿起筷子去夹鱼肉。
鱼肉表皮附着浓稠的汤汁,入口软润,咬破软润的表皮,酥酥脆脆的内壳席卷到舌尖。
接着酥脆内壳下面的鱼肉连带着汤汁涌入口中。
鱼肉十分细嫩鲜美,入口即化,汁浓醇厚。
鲜美中带着浅浅椒麻味的鱼肉因为和卷子一起焖了不少时间,因而吃起来还带着一股卷子的粉面清香。
经过炸制烧焖的鱼肉味道是独特的,润而脆,脆而嫩,嫩而清,口感层次丰富,只让人只觉越吃越香。
太香了。
吴桂芳咀嚼着美味的小黄花鱼,一时只觉仿若飘在云端,她连忙又去夹卷子。
散发着粉面香气的卷子软乎如云朵。
一头微焦,酥酥脆脆,一头微软,破汁入味,两种截然不同的口感和谐地融于一体,还带着略微的鱼鲜,吃起来尤其可口。
好吃到已经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的吴桂芳连连往嘴里送鱼肉和卷子。
袁如珠拦住她,先把鱼端到堂屋里再吃。
堂屋里,小秋吃着肉鱼肉,奶声奶气道:姐姐,以后我们天天吃这个好不好!天天吃会腻味的。
小秋不会!小秋要天天吃黄花鱼粘卷子!小夏啃着卷子,举手,我也要天天吃!挨着李家院子的农舍里,村民吃着面,闻到来自窗外的鲜香,顿时觉得自己手里的面不香了。
造孽啊,如珠那女娃又在做啥好吃的?村民唉声叹气。
他妻子闻着飘进来的香,说:闻着像是鱼肉的香味儿。
夫妻俩不约而同走出堂屋,拉近与李家院子的距离。
拉近距离后,香味闻得更清晰。
他俩就着这绵延不绝的香味嗦面条。
面条嗦着嗦着,村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他指指屋檐下刚摘好的梨子,说:给长贵他们送一背篓去?妻子和他心有灵犀,我看行。
夫妻俩二话不说,立即行动,背着梨子上李家院子大门前敲门。
长贵!正在吃鱼肉的李长贵听到外面有人在叫唤,赶忙去开院门,你们这是……村民笑道:家里的梨子熟了,给你们送点来尝尝。
不用不用。
村民笑呵呵地把背篓放下来,尝尝吧,很甜。
那也不用这么多,李长贵,我拿两个尝尝就行。
我背都背来了。
我拿两个尝尝就行。
李长贵坚决拒绝把梨子全部收了,他怕村民来送梨子有其他目的,例如问他饭馆还缺不缺人。
村民挠头,这……村民妻子往里一瞧,你们在吃饭?吃的啥这么香?珠珠做的黄花鱼粘卷子。
这是啥菜?名字听起来挺新鲜。
北方菜,就是黄花鱼和面卷子一锅炖。
李长贵瞧了瞧手里的两个梨子,他想了一想,说:我给你们舀一碗,你们回去尝尝。
村民和妻子按压住眉眼间的喜悦,哎呀这……那咱就不客气了。
村民和妻子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黄花鱼粘卷子离去。
村民凑近闻,老香了。
妻子没忍住,直接用手拈起一块鱼肉,吃进嘴里。
哎哟我的老天爷,这鱼咋这么好吃呢!妻子惊诧出声。
村民尝了鱼肉,也惊叹道:怪不得那女娃开的饭馆生意这么好啊。
感叹完,两人竟是等不及回去再吃,站在路边,你一口我一口,分食用碗里堆得高高的黄花鱼粘卷子。
不消两分钟,一碗黄花鱼粘卷子被他俩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后,夫妻俩盯着空荡荡的碗,又看看背篓里的梨子,沉默半晌。
用两个梨子换了一碗这么好吃的黄花鱼粘卷子,他们已经占尽了便宜,实在是没脸再去占便宜了。
然而他们没吃够。
这么好吃的黄花鱼粘卷子,大抵是一辈子都吃不腻吃不够的。
唉……你说为啥咱女儿的手艺就没那么好呢,要是咱女儿的手艺有那么好,咱岂不是可以天天吃到这么好吃的菜。
村民喃喃自语。
妻子望着李家院子的方向,李长贵和吴桂芳这是走了大运,有个厨艺这么好的的外甥女儿。
如珠这女娃,年纪轻轻厨艺就这么了得,以后怕是更了不得。
正在吃饭的袁如珠侧头打了个喷嚏。
谁在念叨她?她擦擦鼻子,继续吃饭。
手机铃声陡然响起,她撂筷,摸出手机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