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希望这次你别又白跑一趟吧。
高文夫:但愿吧, 这家饭店应该会很不错。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其实高文夫心里也没什么底。
或许这家饭馆的确好吃,但他想要的不是好吃, 而是非常好吃。
只有非常好吃, 才值得他将其写进杂志专栏里, 只有非常好吃, 他才不算白来一趟。
高文夫是国内著名美食杂志《吃点》的专栏作家,知名美食家,美食达人,前两天他去江苏探店, 失望而归时, 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位清河人。
那位清河人认出他来, 而后极力向他推荐他们清河的一家小饭馆。
高先生, 你一定要去如珠饭馆看看!如珠饭馆巨巨巨好吃!如珠饭馆?高文夫从未听说过这家饭馆。
但本着不错过任何一家宝藏饭店的原则,他将这位清河人的话记到了心上。
一下飞机, 他立刻搜索如珠饭馆的相关信息。
如珠饭馆,清河一个小乡村的饭馆, 上过清河卫视的美食栏目,在清河本地比较火。
但在其他地方没什么名气。
一个乡下小饭馆在清河城里那么火,想必是不错的,当然也不排除营销作用。
思忖一番后, 他决定去清河。
当即便买了机票, 直达清河城。
请慢用。
服务员将糊豆腐端了上来。
高文夫看向冒着热气的糊豆腐。
品菜,第一品其色,他细细观察碗里的糊豆腐。
色彩较杂, 但因拢在黏稠的糊糊里, 模模糊糊一团, 色彩便不突出了,仿佛褪了色,品相较为朴素平凡。
第二品其香,他端起糊豆腐,轻轻一嗅。
豆腐和稻米的清香,香菇的鲜醇,干笋豆芽的清甜,辣椒和花椒的麻辣若开闸洪水泄入鼻子里,各般香味完美地融于一体,他眼神微微一亮。
色平凡,香极佳。
他在心里给出这样的评价后,拿勺尝了一口糊豆腐。
极其滑嫩的糊糊犹如膏脂,香嫩到不可思议。
里头夹杂的米粉有一种琉璃芡的质感,水水润润的,带着大米的清芳。
而同时夹杂在豆腐里头的干笋、豆芽和香菇熬得很软烂,已经融入进豆腐糊糊里,彻彻底底入了味。
糊豆腐细细腻腻地融化在舌尖,烫、滑、嫩、鲜,辣、麻等等味感通通被释放出来,丝滑而轻易地侵占麻痹住味觉神经,以及其霸道不容抵抗的姿态。
高文夫咀嚼的动作缓慢下来。
下一秒,他脸上的平静淡定崩裂,他惊诧不已地看向碗里的糊豆腐。
看着平凡朴素,貌不惊人,实则让人惊艳不已。
这道糊豆腐,真真是美味到了极点。
纵横美食界多年,他吃过不少豆腐类菜品,却是头一次如此美味的豆腐类菜品。
仿佛是把豆腐做到了极致,把豆腐的美味发挥到了极。
妙,当真是妙!心中巨浪滔天,情绪久久不能平,他实在无法相信,有人能将豆腐做的如此美味,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家小饭馆居然如此厉害。
难怪即便是开在乡下,也能火遍整个清河城。
他连连又舀了几勺糊豆腐,慢慢品味。
越是细品,越能感受到这道糊豆腐的非凡。
要如何精准地控制火候,才能将豆腐烧得如此香嫩,要如何精准地控制食材剂量,才能让所有食材共同将自身的美味发挥到淋漓尽致,要如何精准地控制调味,才能让成品味杂而不乱,全然浑然一体?做这道糊豆腐的厨师,功力完全能称得上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家饭馆的厨师想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如果不是知道这家饭馆的厨师是一位小姑娘的话,他一定会如此猜测。
然而据他所了解,这家饭馆的主厨即老板,今年堪堪满十六岁,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怎么拥有如此炉火纯青的厨艺的?唯有天赋才能解释得通。
才将将十几岁,厨艺就已经如此高超,不知以后厨艺会达到何种地步。
高文夫喟叹,而后继续吃糊豆腐。
吃糊豆腐的同时,他拿起菜单,招手喊服务员。
一道简单普通的糊豆腐。
就已经让他大开眼界,足以想象其他菜有多么美味了。
他喊来服务员,将菜单上所有菜通通点了一遍。
果然不出他所料,如珠饭馆的菜,一道比一道惊艳。
吃到肚皮快撑开时,高文夫才住嘴。
吃完饭,他立刻给主编打电话。
主编听到高文夫说如珠饭馆特别好吃时,他笑了一下,总算没白跑一趟。
高文夫:我很快会写好稿子交上去,但是……怎么?我希望杂志能用最大的版面介绍这家饭馆。
主编愣住,用最大的版面来介绍这家小饭馆?是否太‘大材小用’了?不,如珠饭馆值得我们用最大的版面来介绍它。
听到这话,主编终于正色起来,怎么说?如珠饭馆比我吃的任何一家饭馆都要好吃。
这……主编存疑,一家乡下的小饭馆居然比文夫吃过的任何一家饭馆都要好吃?这话是不是说的太满太大了?你说真的吗?当然是真的,我吃过的国宴大厨的手艺都没有如珠饭馆的厨师手艺厉害。
比国宴大厨还厉害?是比国宴大厨厉害很多。
主编来了兴趣,既然比国宴大厨还厉害,为什么会屈居在一个乡下的小饭馆里?如果真的比国宴大厨还要厉害的多,那这小乡村倒也是卧虎藏龙了。
的确是卧虎藏龙。
所以我希望杂志能以最大的版面刊登这家饭馆,让更多人知道这家饭馆。
主编迟疑道:你知道的,杂志不会轻易用最大的版面来刊登一个饭店,除非这家饭店是真的好吃到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我向你保证,至少在我看,这家饭馆的确好吃到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主编沉默下来。
高文夫:你不信?说实话,我的确不怎么信。
一个乡下的小饭馆,厨师比国宴大厨还厉害就已经很难让人相信了,更何况你还说这家饭馆好吃到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既然你不相信,那你就自己来看看。
次日上午十一点,主编抵达清河村。
高文夫与他会面,来了?主编点头,说:清河村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破烂,尤其是这公路,坑坑洼洼的,坐这一趟车,浑身骨头都颠散架了。
他举目四望,视线落在前方长长的队伍上,这么多人,你没排队?队伍已经这么长了,现在去排队的话,我们还能吃上?不用担心,我让人帮我排着的。
下午,轮到排号,高文夫和主编一同进入饭馆。
进入饭馆后,主编扫视店内,说:我倒要看看这家普普通通的小饭馆到底是不是真如你所说那般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高文夫摊手,恐怕等会儿你吃到菜了,只会后悔为什么没早点发现这家饭馆。
主编挑眉,眼里盛满了质疑。
高文夫望向小黑板。
小黑板上空荡荡一片。
今天没有新菜。
于是他直接道:菜单上所有菜都点了。
服务员应声,转身离去。
主编说:都点了吃得完吗?吃不完可以打包,主要是每一样菜都想吃。
真就好吃到了这种地步?当然。
主编明显不信。
他往后一靠,做出拭目以待的姿态。
第一个端上来的菜仍然是糊豆腐。
这菜……主编捏下巴,看起来也就普普通通。
但味道可不普通。
高文夫拿勺子舀糊豆腐。
主编也拿起勺子,舀起糊豆腐,凑近一闻,挺香。
他将糊豆腐塞入口中。
轻微地动了动腮帮,渐渐的,他的目光开始发直。
将这一幕收入眼底,高文夫胸有成竹地调侃道:不会难吃到发傻了吧?话音刚落下,就只见主编猛地扬手,下一秒,主编用力拍桌。
砰的一声响,周围的食客纷纷看过来。
高文夫连忙对周围的客人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接着拉了一下还在发愣的主编,干什么呢你。
主编恍然回魂,结结巴巴道:这糊豆腐,好、好吃……主编无论如何也料不到,这家店的糊豆腐居然这么好吃。
看着普普通通的菜,吃进嘴里却掀起了一番巨浪,将人淹没得彻彻底底。
香嫩爽滑到不可思议的糊豆腐在口腔里交织出的味觉盛宴,让他久久不能回神。
他也算是阅豆腐无数,却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豆腐!高文夫笑道:淡定,还有比糊豆腐更好吃的东西。
主编双目陡然亮了起来,面上盛满期待,还有比这糊豆腐更好吃的东西,是什么?等下你就知道了。
炸茄卷,烧干丝,豌豆箜饭,四喜烤麸,荷香糯米蒸花蟹,茉莉花粥,火腿蒸鸡枞菌,玩月羹,鸡哈豆花,水煮豆花牛肉,蒜香奶酪焗扇贝,芙蓉鸡片……一道道美味佳肴上桌,主编越吃越激动,嘴角快要咧到耳根下。
他夹起一片喜沙肉,还没放进嘴里,却被高文夫拦住。
高文夫拉住他的胳膊,你还能吃得下吗?我还能吃得下,我还没……主编猝然止声。
胀鼓鼓的肚皮快要撑破的难受把他没说完的话堵了回去。
他按压肚皮,最后不甘心地把喜沙肉放回盘子里。
高文夫松开手,旋即耳边又是砰的一声响,他看向主编,说:又拍桌子干什么?主编掌心扣在桌面上,眼神炯炯,版面,最大的版面,一定要让如珠饭馆登上咱们杂志的最大版面!高文夫笑出声来。
得尽快,尽快!文夫,你快点给这家饭馆写稿子!最好今天就能把稿子交给我!这么急?得尽快把饭馆登上去。
最快也得下一周了,倒也不用那么急。
不,我是说后天的电子版,先登一期电子版。
高文夫诧异,随之快速起身,我这就回去写!杂志电子版用最大的版面专门介绍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饭馆,并且用从未有过的溢美之词盛赞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饭馆。
杂志读者们:哎?如珠饭馆?没听说过诶。
开在乡村里的小饭馆吗?咦?深山明珠?天哪,也太夸张了吧,夸的好像这家小饭馆是天下第一的小饭馆一样。
就是就是,这不是高文夫写的吧,我记得他以前的点评没这么浮夸呀。
这是找的代笔吧。
杂志是不是收钱了?哦不对,高文夫是不是收钱了?我反正是不相信一家乡下的小饭馆能有这么好吃。
你说好吃就说好吃吧,还非夸的这么魔幻,搁谁谁信呐!万一人家真的有那么好吃呢。
不可能啊,小乡村的一个小饭馆,再好吃还真能比得过那些高档餐厅?反正我是不信。
我刚刚去查了一下,清河村挺穷的,到现在都还是贫困村呢,就这样一个穷村子里开的一个小饭馆,你说它好吃到天下第一,是个正常人都不会信吧。
到底怎么样,去吃了就知道了,等有时间了我去瞧瞧这家饭馆,看看到底是不是真有杂志说的这么好吃!对对对!‘实践才能出真知’,去看看就晓得喽~……服务员!服务员!服务员!饭店大堂里,刘小英端着盘子,喊了一声王娇,阿娇,快给3号桌倒水,客人在那边喊着呢!王娇把拧干的抹布挂好,火速去3号桌。
怎么这么慢,我都喊了多久了。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实在是太忙了。
王娇刚说完,旁边又有食客在叫服务员。
客人太多,服务员们都忙得脚不沾地,手忙脚乱。
李长贵练车回来后,没在饭店外面站岗做保安,直接去大堂里忙活了。
今天人实在是太多,员工们应付不过来,他只得暂时充当服务员。
他刚端完盘子,抽空去收银台喝水,今儿人也太多了,怎么突然又多了这么多人!吴桂芳摇摇头,我也不晓得。
她拿纸给李长贵擦擦汗。
这时来结账的食客说道:你们饭馆登上杂志了,所以今天人多吧。
啥,啥杂志?!吴桂芳和李长贵异口同声。
《吃点》,这杂志名气可不小,国内有名的美食杂志呢!杂志在哪儿看?吴桂芳急忙问道。
在公众号订阅电子版就行了。
吴桂芳火速行动,看到《吃点》用大幅版面介绍和夸赞自家饭馆后,她激动地抓住李长贵的胳膊,是真的!是真的!咱们饭馆登上杂志了!李长贵高兴得不得了,居然登上杂志了。
吴桂芳激动过后,让李长贵先在收银台这边照看着,自己连忙去了后厨。
珠珠!咱家饭馆登上杂志了!还是特别有名的美食杂志!袁如珠正在翻菜,闻言转过头,真的呀?真的真的!周围的帮厨们纷纷道喜:恭喜老板!恭喜恭喜!老板厉害了!原来是登上杂志了,我说今天怎么人多了这么多呢!是什么杂志?《吃点》吴桂芳说。
哎哟,我知道这杂志,国内还挺出名的美食杂志!李丽探过头来,居然登上这本杂志了,厉害了!袁如珠点点头,好了好了,咱们先继续干活,客人还等着吃饭呢。
她一声令下,帮厨们各司其职,继续干活。
由于杂志效应,次日来吃饭的人更多了。
人太多,店员忙不过来,不仅是李长贵,连同样作为保安的李小刚和魏蛮子都进店里端盘子了。
吃晚饭时,吴桂芳说:还得招几个人,人不够用。
袁如珠颔首:是得再招几个人。
她吸溜了一口糊豆腐,然后把糊豆腐拌进米饭里。
米饭和糊豆腐搅拌均匀,再加上一勺蒜蓉酱、牛肉酱和辣酱搅拌均匀。
每一粒米饭都吸饱了糊豆腐汤汁,每一粒米饭都入了酱料底味。
加过酱料的糊豆腐拌米饭滑嫩香辣,每一口米饭都会爆汁,浓浓的汁水里透着略辛的蒜香以及牛肉的鲜味,鲜浓可口,激发味蕾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胃口。
袁如珠微微眯眼,极其享受地嚼着糊豆腐拌米饭。
吴桂芳也学着她将糊豆腐拌进米饭里,然后一勺一勺加酱料。
她舀辣酱时,袁如珠拦截住她的勺子,说:多了,再少一点。
她直接拿过勺子,将多余的辣酱抖进瓶子里。
过犹不及,辣酱加多了,会破坏牛肉酱的鲜味。
吴桂芳嗯了一声,将搅拌好的糊豆腐拌饭吃进嘴里,又香又辣又嫩又滑又鲜的糊豆腐拌饭在嘴里开了花,她一脸满足,脸上也笑开了花,好吃!小夏小秋肯定爱吃。
小夏小秋已经放了学,这时候差不多应该也要到饭馆了。
她又往嘴里塞了满满一大口糊豆腐拌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