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2025-03-22 07:05:35

老槐树下, 和李琎身形相似的男孩在抽陀螺玩。

思及李琎,脑海里闪过他瘦弱的身影,袁如珠垂睫, 握了握橙汁。

拎着橙汁返回休息室吃饭时, 有客人猛地拍桌, 这家店的油醪糟味道太巴适了!比咱们重庆本地人做的油醪糟还要巴适!这位食客是重庆人。

借美食杂志《吃点》的光, 这段时间店里来了不少外地人,各个地方的人都有。

因为杂志辐射效应,在清河火得一塌糊涂的如珠饭馆在全国稍微有了一点点名气,只不过也算不得什么名气, 只能说是稍微冒了点尖儿, 全国仅有少数人知道这家饭馆而已。

什么时候咱们饭馆能火遍全国啊。

擦桌子的时候, 刘小英喃喃道。

嗐, 我觉得火遍咱们清河城就已经很牛逼了,火遍全国, 啧啧,真的火遍全国了, 到时候我们得多忙呀。

王娇咂嘴。

火遍清河算什么,咱们饭馆这么好吃,不仅要火遍全吴桂芳国,还要火遍全世界!哈哈, 到时候全世界的外国人都来咱们饭馆吃饭!想到此, 刘小英内心止不住地澎湃起来。

听闻此言,王娇也有些期待和憧憬起来。

虽然现在国内到处都有外国人,外国人已经不稀奇了。

但她一直待在乡下, 也没啥机会见到外国人, 对她来说外国人还是有些新鲜稀罕的。

到时候咱是不是还得说英语啊。

王娇兴奋道, 哎哟,我早就把之前学的英语还给英语老师了。

幸福中学,下课铃响起。

教室里,大部分学生们都在争分夺秒地休息。

第一排靠窗位置,李琎仍在继续学习。

他后面的课桌上,女生埋怨道:学校只准穿校服,烦死了。

就是,我闺蜜她学校就不用穿校服,她每天都能穿漂亮衣服!羡慕死了。

你说只准穿校服就穿校服吧,可这都什么年代了,校服还是那么丑,真的无语了。

我想穿裙子!幸福中学的校服仍然是老式校服,款式老土臃肿,不大美观。

学生们都不喜欢穿,尤其是爱美的女生,尤其不喜欢穿。

李琎整理了一下校服衣角。

他喜欢学校的校服。

并非是他审美异常。

每天穿校服,不用穿自己那些洗得发白发旧的衣服,不用发愁自己每天穿什么,不用受到同学们异样的眼光。

所以他喜欢校服。

甚至感恩必须穿校服的校规。

下午放学,李琎快步去食堂吃饭。

就着家里带的咸菜,他火速吃下几个馒头。

然后又返回教室学习。

次日九点多钟,课间休息时,李琎一如既往埋头学习。

李琎,班主任叫你去办公室!合上书,李琎去往教师办公室。

你妈妈给你打了电话过来。

班主任将手机递给他。

电话那头,他妈妈声音哽咽,小琎……李妈妈的哭腔让李琎慌了神,妈,怎么了?李妈妈哽咽着,语句断断续续。

李琎依稀听明白了她说的话。

他愣在原地良久。

李琎,李琎?见李琎在发愣,班主任向他挥手。

然而此时的李琎根本听不到班主任的声音。

他听不到外界任何声音。

耳边只能听到片刻之前他妈妈断断续续说的话。

……如珠……资助……咱家以后……妈妈喜极而泣的哭声,一直在他耳畔萦绕不止。

许久许久,李琎从胸腔里挤出几个字,我知道了,妈。

班主任注意到李琎泛红的鼻尖,他问:发生什么事了?没事吧?李琎眼角浮现泪光,然而脸上却带着笑,他说:没事,谢谢老师。

对于袁如珠要资助李琎家这件事,吴桂芳和李长贵双手表示赞成。

其实他们夫妻俩前两天也正在寻思着这事儿,没想到珠珠也有这想法。

小琎家里太困难,他们夫妻想着现在自己家有能力了,能帮衬帮衬他家,这两日正琢磨着资助他家的事。

不成想,珠珠与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她俩来到李琎家,对卧病在床的李妈妈说了要资助她家的事后,李妈妈先是一愣,然后下床,扑通一声跪在袁如珠面前,姑娘,我、我……她满脸带泪,谢谢你,谢谢你……快起来快起来。

袁如珠连忙扶她起来。

袁如珠不知道,她挽救了李妈妈的命。

李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是儿子的拖累。

小琎过得这样苦,都是她拖累的。

见小琎过得这样苦,她时常想一了百了。

可又舍不得小琎。

今年小琎小升初,去念初中后,家里生活压力更大,小琎也过得更苦。

眼看着这几个月瘦了不少。

这让李妈妈心中一了百了的念头愈发强烈。

她不愿再拖累小琎。

她已经决定好去死,不再拖累小琎。

而就在这时,袁如珠如天神一样出现,告诉她,她能帮助她家。

她泪流满面,语句不成声,如珠,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从李琎家走出来后,吴桂芳神色黯然,她家也真是可怜,唉。

不过以后就变好了。

袁如珠笑了笑。

大步流星回家。

回家后,她坐在院子里逗狗。

吴桂芳问她:珠珠,中午想吃啥?烧鸭熏鱼糟鹌鹑,糖蒸酥酪鸡皮汤,胭脂鹅脯松瓤卷……脑中闪过各式各样的金齑玉鲙。

袁如珠托腮细想,吃什么呢。

咯咯咯!竹圈里的大肥鹅拉长脖子鸣叫。

袁如珠的注意力转移到肥肥的大白鹅上。

她吞咽唾液。

眼角余光触及院子里新晒的花椒,她再次吞咽唾液。

思索一番,她拍膝盖,中午吃花椒盐水鹅!幺姨爹,快来杀鹅!中午吃鹅!李长贵在擦车,听到袁如珠在叫唤他,他立刻行动去抓肥鹅。

肥鹅处理好之后,袁如珠用海盐涂抹整只鹅子。

里里外外涂抹均匀。

海盐腌鹅肉,大概腌了十分钟。

她把鹅肉放进开水里烫,烫出鹅肉里的血水。

鹅肉焯成雪白色后捞出来,另起开水锅,下花椒和陈皮,她撒盐和花生油调味。

接着将整只鹅放进锅里烧。

汤汁咕嘟咕嘟,肉香丝丝缕缕地从锅里爬出来。

烧了十分钟,袁如珠拎起整只鹅,倒出鹅肚子里的水。

又重新放回锅里,继续烧。

如此重复倒水又重复烧五次。

她拿筷子戳鹅肉。

轻轻一戳,肉皮便软塌下去。

鹅肉已经烧好。

此时关火,让鹅肉在锅里浸汤入味。

吴桂芳边洗筲箕边说:你姥姥就爱吃鹅掌,你姥姥还在世时,卤的一手好鹅掌,全村子都馋她卤的鹅掌。

幺姨喜欢吃鹅掌吗?喜欢。

那下次我多卤一些鹅掌吃。

袁如珠捏捏下巴,有一种鹅掌的做法,做出来的鹅掌很好吃。

啥做法?把活鹅的脚放进热油锅里,鹅被热油烫疼了,它就会跳进水里,让它在水里跳一会儿,然后又把它捉进热油锅里,继续让它被烫得跳进水里,反复这样重复四次,做出来的鹅掌会十分丰美甘甜。

吴桂芳嘶了一声,这么残忍?是挺残忍的,但是这样做出来的鹅掌好吃呀。

这时候,锅里的鹅浸得差不多了。

袁如珠掀开锅盖,微黄发亮的肥鹅若入视野。

鹅肉的鲜美和花椒的椒麻扭成了一股麻绳,紧紧实实地捆绑住吴桂芳的嗅觉。

喉眼骨剧烈耸动起来,吴桂芳被香得头晕目眩,她靠近锅。

袁如珠也靠近锅,凑近闻冒着热气的花椒盐水鹅。

鹅肉的特点是既肥又甘美,农家养的土鹅最为肥美,烧出来的花椒盐水鹅肥美而不肥腻,闻之只让人口水泛滥。

她吸溜一下口水,将盐水鹅取入盘中。

整只鹅放进盘中,并不改刀。

装盘之后,浇上锅里温热的汤汁。

滑溜溜的汤汁给鹅添了一层水光。

看着更加让人食欲大增。

浇过汤汁,撒上芝麻,花椒,最后撒上红绿葱头,花椒盐水鹅大功告成。

在院子里扫地的李长贵被香味勾进灶屋。

从氤氲的热气里看进去,看到盘中黄亮的肥鹅,似乎筷子轻轻一碰,鹅肉肉皮就剥落下来的即视感,让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立刻去夹鹅肉。

果真如预想之中的那般,筷子轻轻一戳,皮就剥落下来,软耙的肉落于筷子之间。

肉块入口,表皮的花椒灼着嘴巴、舌头和喉咙,用它的椒香迅速打开味蕾。

紧接着,酥软的肉皮溢出来咸咸的油脂。

油脂在齿间崩裂的快感让他舌尖发麻。

咬破肉皮,略微有嚼头的鹅肉迸发出浓浓的鲜味,此般鲜味混合着青花椒的椒麻,在嘴里迅速扩散。

而肉皮里的鹅油仿佛变成一种果冻状的膜,将鹅肉的鲜美和青花椒的椒香封存在了口腔里。

李长贵大为震撼。

花椒盐水鹅这道菜的特点是返璞归真。

用最少的调料,最简单的烹饪方法,从而烹饪出鹅的本味。

袁如珠做的盐水鹅,真正地做到了返璞归真。

调味适度,火候到家,滤油腻,留鲜美,驻肥嫩,保存住了蕴藏在鹅肉里的天然魅力。

他用唇舌感受着被鹅油包裹的鹅肉,感受着咸中透鲜,鲜中带麻,麻中回甘的曼妙口感,随即长长喟叹出声。

院子里细风习习。

袁如珠舀上一碗柴火箜饭,夹了几块盐水鹅,几块酸脆的雪里红,坐在屋檐下,慢条斯理地吃饭。

脚边嘟嘟和小白呜咽着,围着她团团转。

给它俩丢了一小块花椒盐水鹅,两个胖崽总算消停下来。

她咀嚼着微微甘甜的鹅肉,目光落在篱笆外面。

篱笆外面的大路上,老刘的哥哥刘光宗正挑着菜往前走。

之前刘光宗周身总像是埋着一层灰,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黯淡。

然而现在,他身上那层灰蒙蒙的灰仿佛被清水冲得一干二净。

他挑着担子,脸上映着秋日暖阳。

袁如珠想,刘光宗大抵是终于想明白了罢。

她微微莞尔。

看到刘光宗,她就想起了糊豆腐。

她又馋糊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