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树上枯枝光, 寒风瑟瑟紧衣忙。
袁如珠关上窗户,缩了缩脖子。
今儿立冬,晨间冷风萧瑟, 袁如珠拉上外套拉链, 出门洗漱。
冷冰冰的水冰冻着牙齿, 她抽了一口凉气。
有热水, 你咋不用热水洗漱。
吴桂芳见她没用热水,问道。
有点困,冷水冻一下精神些。
困就再去睡会儿。
袁如珠摇头,她还得晨练呢。
出去晨练前, 吴桂芳喊住她, 早点回来吃热饺子。
嗯。
袁如珠招呼了一下嘟嘟和小白, 走喽, 跑步去!两个敦实的小胖崽短腿一蹬跟上她。
估摸着袁如珠快回来了,吴桂芳把包好的饺子一个个下进汤锅里。
饺子漂浮起来时, 袁如珠带着嘟嘟和小白回了家。
正好,快去洗手, 洗了手吃饺子。
吴桂芳把饺子盛进汤碗里,撒上葱花。
吴桂芳煮的汤饺。
因为袁如珠爱吃汤饺。
其实以前立冬时节,家里不兴吃饺子。
北方立冬吃饺子,清河处于南方, 立冬这一天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但袁如珠说立冬早上要吃饺子, 吴桂芳就包了饺子。
饺子是用高汤煮的,皮薄馅大,里面灌了鲜美的高汤, 一咬一爆汁, 十分爽口。
袁如珠翘起二郎腿, 嘶嘶呼气。
李长贵三两下吃完饺子,起身卷去鸡笼里抓鸡。
清河这边,立冬这一天是要吃鸡肉进补的。
这大半年来家里经常吃鸡肉,翻着花样地吃,袁如珠已经吃得有些烦腻。
原本今天不打算吃鸡肉的,但前几天路过邻居家,见领居家在腌猪蹄膀,她心念一动。
有一种鸡肉烹饪方法,家里人还没吃过。
这种吃法叫做盬(gǔ)子鸡。
盬子鸡又名紫阳鸡,奉节特色美食。
这道菜起源于明清时期,是三峡地区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发明的一道美味佳肴。
盬子是一种特制的陶瓦罐,顶部呈锅的形状,中间圆鼓鼓,底部呈喇叭状,形状很特殊,甚至是有些怪异。
盬子上面边沿有四个小孔,底部也有四个小孔,上下小孔相通。
蒸盬子的时候,上下小孔相互作用,下面的蒸汽从下面的小孔窜到上面的小孔,蒸汽冷凝后化为汤汁,而蒸气与汤汁则共同作用熟化食材。
不给食物加水,直接用气蒸的方法将食物加热烹熟,这种烹饪方法在保证食物烂熟的同时,亦能保证其形不散,最关键的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的鲜嫩程度,营养也能完全保留。
盬子鸡的主要材料是鸡,腊猪蹄膀,以及腌制的大头菜(芥菜疙瘩)。
鸡要用农家土鸡,猪蹄膀要用松木熏制而成的猪蹄膀,大头菜也要农家腌制的大头菜,这样气蒸出来的盬子鸡口感才最佳。
鸡肉的鲜美,腊肉的烟熏腊香,盬子鸡以及大头菜独有的腌咸香在气蒸的过程中碰撞,只是想着让人胃口大开,不知其有多美味。
有诗云:鸡不开叫腊肉香,大头萝卜配生姜,不用生水自有水,文武火用小火常。
骨肉相离最适味,阴阳相调最壮阳。
袁如珠吸溜一下口水,停止幻想。
李长贵杀土鸡,吴桂芳砍腊猪蹄膀,他俩差不多快处理好肉了,袁如珠去坛子里捞大头菜,把新买的盬子清洗干净。
前几天决定立冬这天吃盬子鸡后,袁如珠火速在网上下单盬子,就近买的清河城的卖的盬子,不到两天盬子时间就送到了家。
将处理干净的整只土鸡放进盬子里,袁如珠按照最佳的比例剂量,依次放入腊猪蹄膀、姜片和香草料和大头菜。
盬子里不加水,直接将盬子放到开水锅里旱蒸,中小火蒸。
渐渐地,锅里的水沸腾起来,沸腾出的水蒸气从盬子底部的小孔钻进去,再爬升到顶部的小孔,化汽为汤。
鸡肉的鲜美,腊肉的烟熏腊香,大头菜独有的腌咸香味慢慢融合,融合成一道浓郁奇特的香味。
随着时间的流逝,盬子里冒出的热气越发浓香。
热雾缭绕的香味里,吴桂芳和李长贵连连咽嗓子。
不加一滴水的汽蒸,食材的水分与蒸汽凝成的水分被牢牢地锁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的鲜味,所以盬子汽蒸出来的鸡肉格外鲜,连带着腊肉也格外香。
吴桂芳喉咙发干,这得蒸多久?差不多四个小时。
在这种浓香诱人的折磨里,四个小时过得极慢,尤其当空气里的香味愈发香时,时间过得更加缓慢。
在堂屋里刷抖音的李长贵,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心思刷抖音。
他全部心神都集中到了让人口水泛滥的浓香里。
他收起手机,再次进入灶屋。
珠珠,还没蒸好呢?袁如珠啼笑皆非,这已经是是李长贵第三次问她了。
马上就好了。
李长贵看了看直冒热气的盬子。
此时,盬子里的土鸡已然被气蒸得香嫩熟烂,骨肉分离,腊猪蹄膀也被蒸得Q弹筋道,大头菜也几乎全部入了味。
只需再蒸片刻,盬子鸡便能大功告成。
袁如珠走出灶屋,准备去菜畦里掐两把蒜苗。
外头冷风飕飕,菜畦里的菜都被冷风吹得蔫儿了不少。
摘完菜,她刚起身,迎面就扑过来一个肉团子。
姐姐!小秋宛若一个糯米团子,扑到袁如珠怀里。
她在袁如珠怀里嗅来嗅去,小狗似的,姐姐,你身上香香的,是肉肉的香味!今天蒸了鸡和猪蹄膀膀。
猪蹄膀膀!小秋奶声奶气,瞳仁亮晶晶。
她身后,小夏拎着两个书包走过来,姐姐!小夏的声音原本是有些孩子气的奶的,但他现在的声音褪去了些许奶气,逐渐向少年音转变。
他快要十二岁,已经进入变声期。
哥哥,姐姐蒸了鸡肉和猪蹄膀膀!好香好香的!小秋吸溜着嘴角晶莹的液体。
小夏也闻到了从院子里传来的浓香。
他加快步伐走进院子。
今天中午怎么比以前放的早?袁如珠问道。
以前小夏都是学校十一点半午休,而小秋的幼儿园还要比小学放得早一些,每次小秋都得在幼儿园里等小夏去接她。
通常情况下,午休他们得十一点四十左右才会到家。
然而今天十一点二十他俩就到了家。
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就先放我们回家吃饭啦。
小夏解释道。
说完他直奔灶屋。
袁如珠把菜篮子递给吴桂芳处理,她来到盬子前,揭开盖子。
待冲鼻的热气消散以,蒸好的盬子里暴露在空气里。
透亮的汤汁清澈无杂质,表层浮着一层金色鸡油花儿,金灿灿的,直引人食指大动。
金灿透亮的汤汁里,鸡肉黄亮亮的,油光水滑,腊猪蹄膀红红的,肉皮微透,而其他配料则被金灿透亮的汤汁浸泡得明黄泛光。
用大汤勺搅动汤汁,汤汁哗啦作响,搅动间,飘出来的香味更加浓盛。
小夏凑近盬子,鼻子直吸气,好香呀!姐姐,我想尝一口汤!烫着呢,端上桌凉一凉了再喝。
直接将整个盬子端上桌,热气被屋外头吹进来的冷气冲散,这时袁如珠拿碗舀汤。
吃盬子鸡,得先喝汤。
鸡汤汽蒸而成,格外地透亮鲜美,未有丝毫油腻,顺滑香醇,一碗下肚,浑身都美得不像话。
吴桂芳品尝这鸡汤,喟叹:用这玩意儿蒸出来的鸡汤,是要香很多。
是呀。
袁如珠三两口喝完汤。
筷子在整鸡上轻轻一夹,肉块便轻易脱离。
鸡皮弹牙,鸡肉熟烂软嫩,肉质细腻,略有嚼头。
鸡肉的鲜香里,夹杂着腊猪蹄膀的烟熏腊香和大头菜的腌咸香味,使得鸡肉的口感变得极其丰富多层次。
而这丰富多层次的口感,赋予鸡肉独特的曼妙滋味,就连骨头里都飘香四溢,只让人不禁久久回味。
吃过鸡肉,再去吃那腊猪蹄膀。
腊猪蹄膀是袁如珠前几个月做腊的。
腊猪蹄膀,在各种调味料里缓缓入味,在松枝烟火里淌落过剩的油脂,在时间的风干过程中逐渐紧实精劲,慢慢地形成了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经过汽蒸之后,猪蹄皮子比鸡肉皮子还要Q弹,一咬开,仿佛里面蕴藏着的油脂爆出来了似的。
然而那不是油,那是胶原蛋白裹着的汤汁,故而吃起来一点儿也不油腻。
香而不腻的猪皮子包裹着同样一点也不油腻的肥肉和瘦而不柴的瘦肉。
猪皮子和肥瘦肉一起在牙齿底下裂开时,一股子烟熏腊香迸发出来,一丝一缕地缠绕齿间。
鸡肉的鲜美稀释了些许腊猪蹄膀里的烟熏腊香,因而腊猪蹄膀里的烟熏腊香不过于冲鼻,香味程度恰恰好。
而大头菜则给腊猪蹄增了几分腌菜独有的芳香,熟烂的腊猪蹄入味七分,回味三分。
吃过腊猪蹄,最后尝上几口大头菜,大头菜非常解腻,嚼着嚼着,舌尖残余的肉味分化开,整个口腔都变得清新起来。
盬子鸡肉质鲜嫩,细腻Q弹,汤醇味美,腊香十足,鲜浓爽口。
不加一滴水,汽蒸出来的盬子鸡,一口便足以让人美得升天!好吃好吃!小秋晃着小胖腿,乐得露出一口小白牙。
她嚼着骨头,吸溜吸溜地吸骨头里的汤汁。
别把骨头也咽下去了。
吴桂芳提醒道。
嗯!小夏最近个子窜得快,饭量也增加了不少,中午吃了许多肉,添了三大碗米饭。
他擦嘴,说:姐姐,我晚上还想吃盬子鸡。
锅里还有很多呢,等会儿直接把盬子鸡带到饭馆,晚饭热了吃。
袁如珠点头。
去饭馆的路上,看到老刘和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抬着洗衣机走过来,李长贵问:老刘,这是……老刘笑得憨厚,家里新买的洗衣机。
以前家里是没有洗衣机的,衣服都是手洗,这大半年来,家里靠着给如珠饭馆供应蔬菜和摆摊卖蔬菜,也算是赚了一些钱。
前两个月老刘家里买了一台二手洗衣机。
本来打算买新的,但是老刘妻子舍不得钱,觉得二手的洗衣机也一样好用,于是就买了二手洗衣机。
但是没料到这才用了不到两个月,洗衣机就报废了。
二手的果然不耐用。
冬天来了,冷水冰冷刺骨,以前是没条件买洗衣机,只能忍着冷水手洗,现在有条件了,洗衣机必须得安排上。
老刘妻子还打算买一个二手的。
老刘不同意,说二手的不耐用,不如买一个全新的耐用的。
因为之前办喜事,家里收了很多礼金,大赚了一笔,所以老刘妻子也没多坚持,很快便同意买一台新洗衣机。
这牌子的洗衣机不错,质量挺好。
李长贵说道。
买质量好点的,用得久些。
老刘说着,长贵,我先把洗衣机抬回去了啊。
行,快回去吧。
饭馆的生意一如既往地火爆。
很快临近四点。
袁如珠让帮厨们准备晚饭。
她自个儿去把从家里带来的盬子鸡给热了。
盬子鸡的香味实在是蛊人,帮厨们吸鼻子,老板,煮的啥呀?这么香!中午没吃完的剩汤,盬子鸡。
帮厨们没听说过这道菜。
袁如珠正要解释,李丽忽然说:我知道这个!盬子鸡,奉节特色菜是不是?好像还是奉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袁如珠浅笑:是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帮厨问道:嚯,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啥做的?是个啥菜?李丽回忆道:我记得好像就是鸡肉和腊肉炖汤?是整鸡和腊猪蹄膀一起汽蒸,配以大头菜,和汽锅鸡的做法有些类似。
那肯定很好吃吧……他们盯向冒着热香的锅,一个个眼冒绿光。
虽然没吃过盬子鸡,但老板做的啥都好吃啊!瞧这香味,多香啊,头都快香昏了。
袁如珠有点不好意思,这是我们中午吃剩下的,也不好给你们吃,这样吧,明天给你们做了吃。
谢谢老板!其实员工们更想说,他们一点也不介意吃老板吃剩下的。
他们现在就想尝尝香得让人发昏的盬子鸡!刘小英把菜端到六号桌。
随之快步凑到王娇身边,阿娇!吓我一跳,怎么了这么激动?刚才我去厨房里端菜,听有旺叔说,明儿老板会给我们做好吃的!啥好吃的?王娇眼睛一瞪,比刘小英还要激动。
盬子鸡,吃过吗?没!得知明天老板会做新鲜的吃食,饭馆全体员工都觉得时间难熬起来。
冉月也觉得时间难熬。
因为饥饿。
饥饿拖长了时间,仿若将时间放慢倍速,一分一秒过得尤其缓慢。
腹部里如有火焰在燃烧,仿佛烧化了她的腹骨。
下午放学,她拿出半个苹果,小口小口地啃。
同桌道:冉月,我说,你这样下去不行的,一天只吃一个苹果怎么能行啊。
还有一句话她不敢说。
冉月啃了这么久的苹果,也……没见瘦下来多少。
冉月慢吞吞地啃着苹果,还行,没事。
吃完苹果,她去学校小卖部买笔。
路过高三八班时,她瞥向八班教室。
肖艳和王秀秀已经转学走了。
这两个人已经消失在她的生活里,可是她们对她的嘲讽和辱骂却仿佛刻印在了她脑海里,如何都消失不了。
你这肥猪,怎么好意思喜欢林夏的啊。
耳边回荡萦绕着她俩刻薄尖锐的声音,冉月深吸一口气。
稳定了许久的情绪,才重新抬步走向小卖部。
买完笔从小卖部回来,她捂住肚子,嘴唇有些发白。
往前走了两步,眼前顿时一黑,而后便失去意识。
醒过来时,鼻子里全是消毒水的气味。
月月你终于醒了!同桌见她醒了,立刻出声。
我……我这是怎么了?她低视手上扎的针管。
你饿晕了。
同桌拿出葡萄糖、巧克力还有蛋糕,快吃点。
冉月没有碰巧克力和蛋糕,只拿了葡萄糖。
都这时候了,你就不要怕长胖了,快吃吧!同桌紧紧蹙眉。
冉月沉默很久,还是吃了两块巧克力和蛋糕。
医生告诉冉月,减肥要适度,尤其现在她正处于高三,是最需要补脑补身的时候,不可过度减肥。
冉月嗯了一声,看着像是听进去了。
医生离开后,同桌说:现在你就别减肥了,生命重要还是减肥重要?我……我以后会多吃一些的。
听她这么说,同桌放下心来。
然而她没想到,冉月说的多吃一些,是指每天多吃一个苹果,多吃一根香蕉。
或许吃这些,不会像之前只是一个苹果那样饿晕。
可是只吃这些还是不行啊。
高三生课业辛苦,压力大,哪个不是想方设法地大吃大补。
谁会像冉月这样吃。
你真是疯了。
劝说无果,同桌便不再劝。
后面几天,冉月天天吃两个苹果一根香蕉,同桌看着就只觉饿得慌。
就吃这点儿,真不知冉月到底是靠着什么毅力坚持下来的。
课间,班主任望向正在吃香蕉的冉月。
他走过去,这两天身体怎么样?挺好的。
以后可别过度节食了。
我知道的,老师。
现在是吃晚饭的时间,不去吃晚饭?我吃香蕉就够了。
班主任凝眉,我不是说了不要过度减肥。
没有的,老师,我现在每天都吃苹果和香蕉,足够补充能量了,不会再像之前那样饿晕的。
只吃这些也不行,现在正是高三学习的关键时刻,只有身体吃得好补得好,学习才有劲儿,你就吃这些,有精力能好好学习吗?能的,老师您不用担心。
班主任沉气。
见冉月如此固执,他不再说什么,回了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后,他即刻给冉妈打电话,告诉冉妈冉月过度节食的事。
接到冉妈的电话时,冉月正在做预习。
她接通电话,妈?电话一接通,冉妈就劈头盖脸地给她一顿骂:冉月!你简直是在胡闹!你减什么肥你!现在是你减肥的时候吗?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就算是想减肥,那也行,谁让你过度减肥的?一天只吃两三个水果?谁让你这么减肥的?胡闹!妈,我每天吃的足够补充身体能量,不用担心的。
一天只吃几个水果,能有什么营养?你给我好好吃饭,不许再胡闹!真的没事的。
冉妈直接挂断电话。
晚自习时,冉妈拎着饭盒,风风火火地进入学校。
妈你怎么来了?给你送饭!冉妈气冲冲地把饭盒放到她面前,吃,我看着你吃完。
冉妈烧了鱼,卤了鸡腿,还炖了猪肘子,满满地装了几大盒子肉。
冉月抿唇,我不吃。
冉妈忍着愠怒,听话,快吃了。
我都说了不吃!冉月也生气了,我要减肥,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她直接转身离开食堂。
冉月!冉妈差点没被冉月气死。
第二天中午,冉妈又来送饭。
冉月仍然不吃,固执地如顽石。
晚上亦如此。
后面两天亦如此。
和冉月耗了三天,冉妈耗不下去了。
她已经请了三天假,没法再继续跟冉月耗下去。
她从来不知,自己的女儿竟会如此固执,固执到有些偏执的地步了。
对于固执如顽石的女儿,她毫无办法。
只能慢慢来了。
急也急不来。
拎着饭盒,冉妈心焦力瘁地离开学校。
老板,今天还能吃盬子鸡吗?我还想吃……刘小英眼巴巴地瞅着袁如珠。
前几天吃了盬子鸡。
她一直惦念到了现在。
袁如珠哭笑不得,以后再吃吧。
这几天饭馆里虽然没做盬子鸡吃,但家里天天都在做盬子鸡吃。
因为小夏小秋天天都在嚷嚷着吃盬子鸡。
是以她和吴桂芳轮流着,天天做了吃。
小夏他们没吃腻,她倒是吃得烦腻了。
现在听到鸡这个字,她就只觉腻得慌。
心中发腻,得吃点解腻的东西。
她捏捏下巴,略一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