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晚春, 水绿的田间小道上,身姿纤细的姑娘卷着裤腿,一边哼小曲儿, 一边拎着水桶往前走。
她拎着的塑料桶里, 小鱼儿在里头活蹦乱跳, 水花不断溅出来。
田坎边, 戴着草帽的大婶喊道:珠珠,你幺姨喊你回家吃饭!唉,好嘞!袁如珠加快步伐往家赶。
小道上开满了野花,星星点点若繁星, 点缀在青绿的草丛里, 姹紫嫣红, 馥郁芬芳。
踩着一路花香, 步伐轻快地爬几段过长坡,袁如珠快速往家赶。
开满野花的小路蜿蜒伸展, 没入老槐树里。
老槐树前方,房屋或高或矮, 错落有致,此时家家户户已升起炊烟。
袁如珠哼着小调儿,走进朦胧的炊烟里。
很快抵达李家院子。
院子瓦檐土壁,槿篱竹牖, 篱笆前方流淌着一股细细的溪流, 晚霞将水面染成玫瑰色,使得溪流宛若一面玫瑰色的绸布。
袁如珠放下桶,穿着凉鞋的双脚踩进溪流里。
鞋子入水, 晕开了玫瑰色, 凉沁沁的水缓缓冲刷掉她脚上的泥沙。
浑浊的泥沙晕进水里, 却破坏不了水的清澈,转瞬便被稀释得干干净净。
她刚要从溪流里出来,就听到一声稚嫩的童声:姐姐!篱笆前,捧着iPad的小秋正向她招手,姐姐,吃饭啦。
袁如珠拎起桶,穿过小溪流,走进院子。
院子里飘着饭菜香味,她吸了香气。
院子里,李长贵靠着靠椅,在刷抖音。
见袁如珠回来了,他笑道:珠珠回来了?他扫了一眼桶里的小鱼儿,笑道:嚯,捉了这么多鱼。
他一笑,眼角就堆满了皱纹,仿若有一朵大波斯菊在眼角裂开了似的。
我自个儿没捉多少,别人送了一些。
村里有孩子和她一起河里去捉鱼,都给她送了鱼。
灶屋里,吴桂芳正在炒土豆片,袁如珠进来了,吴桂芳道:马上就吃饭了,哟,捉了这么多鱼儿?嗯,晚上炸了当夜宵吃。
袁如珠放好桶,洗干净手后去端菜。
已至傍晚,堂屋里光线有些暗,李长贵打开灯。
亮晶晶的水晶灯亮起来,璀璨的光芒流淌到桌面上,覆盖在让热气腾腾的菜肴上,给菜肴添了几分颜色。
袁如珠拿起筷子,问李长贵:幺姨爹,小夏呢?在屋里写复习呢,我叫他。
李长贵朝西边的屋子喊了一声,小夏,出来吃饭了!不多久,小夏风风火火地冲出屋子,他已经十二岁,这半年个头又高了不少,声音也没了,之前的奶气,变得粗噶起来,吃饭啦?他坐下来,瞳仁亮亮地扫视一圈桌上的饭菜。
盐菜炒饭,酸水土豆片,平菇烧豆腐,香辣小炸鱼,腊肉苕粉坨,红烧肉,葱油焖鸡……他吸溜一下口水,忙不迭去夹菜。
袁如珠给小夏夹了一块肉,说: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你多吃点肉,多补补。
嗯!小夏重重点头。
六月小升初毕业考,还有一个多月他就要毕业啦!有一个多月他就要成为初中生啦!吴桂芳也给小夏夹肉,余光瞥见小秋一边吃着饭一边用手指滑动ipad,她皱眉,吃饭就吃饭,把ipad放下。
小秋哦了一声,放下ipad。
吴桂芳满意地点点头,忽而想到什么,她说:听说今天旅馆已经爆满了。
袁如珠意外,今天就爆满了?对啊,都怕排不到队,都提前来了呗。
新饭馆已经通完风,后天饭馆就要重新开张,憋了大半年的食客们生怕排不到队,吃不上饭,所以纷纷提前来了清河村。
清河村新建了一座旅馆,这两天也才新开张,一开张,生意就爆满了。
吴桂芳:昨天村长还在说,当初应该多盖两座旅馆,一家旅馆还是不够用。
她回忆起村长说这话时脸上灿烂的笑容,也不觉笑了起来。
旅馆一开张生意就爆棚,村长高兴,村里人都高兴。
毕竟旅馆生意好是在给村里创收。
吃完饭,袁如珠牵着嘟嘟和小白,去外面溜达。
穿过平整光滑的公路,面前出现一座红绿相间的大门,大门上烫金的字写着:清河农家山庄。
往里望去,视线穿过郁郁葱葱的大树,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粉墙黛瓦映入视野,再往里望去,是一江波光粼粼的春水。
水岸边上,伫立着一座亭子,亭子里放着钓鱼设备。
袁如珠踮脚再往里看,这时,守在农家乐大门边上的村民说:珠珠,要进去看看吗?等后天正式开张了我再去。
袁如珠摇摇头,牵着嘟嘟小白继续往前走。
快要抵达如珠饭馆时,嘈杂的人声先一步入了耳。
因为食客们提前来了清河村,如珠饭馆门前的小摊也提前出摊了,这两天如珠饭馆门前热闹得很。
哟,珠珠,遛狗呢。
李爷爷一边烤着凉皮,一边笑着冲袁如珠打招呼。
嗯,李爷爷,吃晚饭了吗?吃啦,你吃了没?刚吃完呢。
那还吃得下不?爷爷给你烤个凉皮?吃不下了,谢谢啦。
袁如珠连忙摆手。
她来到刘奶奶支着的摊子前,这条手链真漂亮,多少钱呀?刘奶奶眉目慈祥,哪一条?奶奶送你,不要钱。
不用了,我去饭馆里看看。
她拉着嘟嘟小白转身,望向饭馆大门。
新修的饭馆有两层楼,很宽敞,外面的装修风格和农家乐的装修风格一样,同样的粉墙黛瓦,极具乡村复古田园风。
大门亮晶晶的,打开后,里面吊着同样亮晶晶的流苏。
袁如珠拨开流苏,进入饭馆。
一进屋饭馆,清新淡雅的色调映入视野。
饭馆主体色调为白绿色,四壁画着山水田园,整个装饰带着浓厚的乡村春日气息,精致又朴素,赏心悦目的装修风格让人置身于其中只觉心神惬意。
她环顾饭馆,微微扬起嘴角。
很快到了如珠饭馆重新开门营业这一天。
天还黑着,如珠饭馆门前已经人声鼎沸起来。
终于要开门了!大半年没来吃饭,可馋死我了!是啊!这么久不吃如珠饭馆的炸茄卷,可想死我了!新饭馆大了这么多,以后吃饭没那么挤了,真好!新饭馆蛮漂亮的嘛,袁老板审美可以啊!对!我还挺喜欢这种清新的田园风,挺安逸挺漂亮的。
对了,这村儿弄了个农家乐,你们看见了吗?看见了,也挺漂亮的,里头能钓鱼呢,还蛮有趣的。
等会儿吃完饭了咱去看看?可以啊,反正闲着没事。
听到食客们提及村里的农家乐,村民们喜上眉梢。
村里的农家乐以后肯定是不会缺生意的!天色渐亮,晨曦微起,饭馆门前人群越聚越多。
通往清河村的公路上,车子堵了一路。
我靠这么堵!今天饭馆重新开张了,大半年不开张,去吃饭的人多,能不堵吗,老子被堵了一个小时了!嘟——嘟——车喇叭的声音此起彼伏。
司机们的骂声也此起彼伏。
妈的,前面倒是动一下呀!他奶奶的,我还不如下车自己走着去!别吵了别吵了,烦死了!……一辆豪车里,秘书瞅了瞅皱起眉的高总,他清清嗓子,老板,不用着急,反正我们已经找好代排了,饭是能吃上的,就是得晚一点才能到了。
高总神色不愉,未置一语。
半小时后,车子终于能动了。
车轮慢慢碾压过平滑的道路时,高总瞥向平滑的公路。
新的公路已经修好,不用再忍受清河村烂得令人发指的公路,去清河村吃饭,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颠簸得头晕目眩。
他凝视着自己出资修建成的公路,唇畔微微浮现出一抹笑意。
临近九点,袁如珠一家人穿过拥挤的人群,打开饭馆大门。
大门两边放着一排花篮,一家人站在芬芳的花篮前,准备点鞭炮。
九点一到,鞭炮点燃。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炸完,围在饭馆周围的人纷纷拱手,恭喜恭喜啊!开业大吉,开业大吉!恭喜!恭喜袁老板!袁如珠站在中央,也拱手,谢谢,谢谢!目光一一划过脸上带着笑容的李长贵,吴桂芳,小夏,小秋,老刘,老刘妻子,老王婶儿,李爷爷,小虎,刘奶奶,鸿光,王小图,邱红玲,王娇,刘小英,周莉,杨玲玲,李小刚,魏蛮子,赵建刚……袁如珠轻轻咧嘴,目光忽然一顿。
她看到了人群里站立的林芳菲和周既明。
林芳菲看着她的眼神里有骄傲,也有悔恨,周既明亦如此。
发现袁如珠看了过来,林芳菲张张嘴,下一秒,袁如珠面无表情地转移目光,对他们视若无睹。
林芳菲眼里的光黯迅速淡下去。
这半年,她和丈夫来清河村见了如珠很多次。
然而如珠铁了心不认他们。
他们终于意识到,大抵,这辈子他们都没有可能挽回自己的亲生女儿了。
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林芳菲望着袁如珠,眼眶湿润起来。
袁如珠转移开目光后,看到了站在林芳菲旁边的吴月芬和杨福平。
她也当做没看到他们,转而与吴月芬旁边的杨绘荧对视上。
杨绘荧看无声做口型:恭喜。
袁如珠没有无视她,她浅浅点了下头。
随之视线落在李琎的母亲李母身上。
李母的脸色没之前那么苍白憔悴了,大约是有足够的钱买药,有足够的钱生活,生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不那么大,她的病好了许多,现在能下床走路了。
李母牵着李琎的手,低声说:小琎,以后你也一定要像你如珠姐姐一样出息。
李琎个头长高了些,身体也较之前结实强壮不少。
他一眨不眨地凝视袁如珠,我会努力,以后一定会和如珠一样有出息。
没大没小的,喊如珠姐姐。
李琎抿唇,似乎是不想改称呼。
见袁如珠看过来,他心头一跳,一下子红了脸。
他慌忙低头。
袁如珠目睹这一幕,有些失笑。
李琎这孩子不怎么的,每次她看他,他都会脸红。
在别人面前也没见他这么害羞。
她轻轻一笑,注意力被远方的晨阳吸引走。
远方山间,金灿灿的太阳悬挂其间,金灿灿的光洒下来,世界变得明亮灿烂。
她望着明亮灿烂起来的世界,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明亮灿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