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半笛声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2025-03-25 23:08:03

今天是叶萧难得的一次准时下班回家。

在开门前他还是按了按隔壁张名的门铃,里面依然没有动静,他已经连着好几天没有见到张名了。

难以想象张名潜伏在深夜里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叶萧回到家也无事可做,通常他都是看书,今天与往常不同,他买了一份报纸回家。

刚一坐下,他就感到了一种难以消除的疲倦感,脑子里突然闪现出某个白色的幻影。

他想起下午他路过那家报摊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感觉。

当时,他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一张报纸上,便立刻买下了它。

他勉强展开了报纸,草草地读着当天的新闻,随后他翻到副刊版。

今天的副刊用整整一个版面刊登了一篇文章,叶萧缓缓读出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夜半笛声》。

七百年前的欧洲,遭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黑死病,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鼠疫。

瘟疫到处蔓延,像空气一样无孔不入,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欧洲。

无论是谁,一旦染上这种疾病,便等于被宣判了死刑。

人们谈鼠色变,畏鼠如虎。

可老鼠却越来越猖獗,鼠害所到之处尸横遍野炊烟断绝,无数的城镇和乡村化为坟场和废墟,总计有上千万人被黑死病夺去了生命,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无异于一场血腥的战争屠杀。

但在德国的中部有一座小城,最终却逃过了这场劫难,这就是威悉河畔的哈默林城。

鼠疫也曾一度肆虐于该城,全城人都在死神的阴影笼罩下。

直到有一天,一个身着花衣、手持风笛的陌生人来到该城,声称能灭鼠除灾。

人们允诺他灭鼠之后,必将重金酬谢。

花衣笛手吹响风笛,在神秘的魔笛声中,成千上万的老鼠应声出洞,随着笛声跳入威悉河中淹死了,整个城市得救了,但人们却背弃了诺言,不肯酬谢花衣笛手。

第二年的6 月26日,花衣笛手又来到哈默林城,再次吹响魔笛,一百多名孩子像中了魔一般随他出走,最终消失在山谷中。

从此以后,人们将花衣笛手视若神明,定在每年七月举行花衣笛手节。

节日里人们化装成笛手和老鼠的样子,再现当年发生的一切。

这就是欧洲脍炙人口的花衣笛手的故事。

但你也许并不知道,这个故事也曾经发生在本市,时间是1945年的夏天。

与七百多年前的欧洲一样,1945年本市也发生了鼠疫,疫情最先在南郊被发现,有一男子突然吐血而亡。

一天之后,其妻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死亡。

在几天之内,其全家六口人全部死亡,而且症状完全相同。

这引起了周围居民的恐慌,立刻报告了市政当局。

当局委托一家医院对六具尸体进行了解剖检验后发现,他们的死因全都是被鼠疫病菌感染所致。

不久以后,附近又有多家人家被查出感染鼠疫,并发现有大量带鼠疫细菌的老鼠出没。

当地爆发瘟疫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刻引起了众多市民的恐惧。

而老鼠更加肆无忌惮地出没于黑夜,一时间捕鼠夹、老鼠药等颇为畅销,但鼠辈对此道早已久经考验,丝毫未能阻挡鼠类扩张之势。

市政当局也对此束手无策,大批人口为躲避鼠疫之害而迁出本市,竟导致市面萧条,物价暴涨,眼看这些小小的老鼠就要导致城市的衰败了。

就在危急关头,突然出现了一位神秘的笛手。

谁也不知道他来自何方,也不知道他将向何处去,他来到市政当局求见市长,自告奋勇愿意驱除鼠害。

但笛手同时也开出了条件,在事成之后得到一千两黄金的报酬。

当时,没有人相信笛手真能做到这些,但市政当局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最后还是同意了笛手的请求。

谁都认为这笛手是个骗子,他根本就没有本领消除鼠害,自然领不了那千两黄金的酬劳。

然而,事实上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笛手站在疫区中心,吹响了他那神奇的笛子。

悠扬的笛声有如天籁之音,穿破重重夜色,最后消失于地下。

第二天,人们清早起来以后,惊奇地发现在马路上躺着成千上万只老鼠的尸体。

这些死老鼠显然是昨天晚上新近死亡的,遍布于本市西南角的每一条街道,尤其是发现疫情的地区死鼠最多,简直是堆积如山。

市政当局出动了大量的警力和民工,对老鼠尸体进行打扫和清点,发现大约有五十万只老鼠命丧黄泉。

随后,当局焚烧了这些老鼠尸体,并对本地的疫情进行了检测,结果再也没有发现一例鼠疫病情了。

神秘的笛手消除了鼠害,成为了全市的英雄,但谁都没有想到,随后他却酿成了另一场灾难。

原来,当局本来就不打算给他千两黄金,与笛手的一纸协定谁都没有当真,因为他们认定笛手只是骗子,不可能真的灭鼠。

但谁知笛手真的成功了,当局却根本不愿意拿出千两黄金。

于是,他们便以种种理由来搪塞笛手,直到最后竟然出尔反尔地撕毁了协议,并准备将他驱逐出本市。

于是,笛手愤怒了。

他要让七百多年前花衣笛手的故事再度重演,并以此来威胁市政当局,但当局却对此嗤之以鼻,他们的愚蠢最终筑成了大错。

笛手真的开始报复了。

在1945年一个夏天的夜晚,正是鲜艳的夹竹桃绽放之际。

那一晚,许多个家庭注定在劫难逃。

笛手吹响了那致命的笛声。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过程中,曾走访过许多当年听到过神秘笛声的老人。

他们都对那晚的笛声有着清晰的记忆,一切的描述归结在一起,无非是两个字——恐怖。

因为这些老人在当时还都只是少年,他们在夜半笛声中度过了一生中最恐惧的夜晚。

第二天起来,他们就发现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是哥哥姐姐,都像空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人们找遍了城市的每个地方,却始终没有这些孩子的踪迹。

事实上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谁也不知道他们是生还是死,许多个家庭都陷入了痛苦与绝望之中。

第二天晚上,夜半笛声再度响起,依然有一些孩子失踪了。

这可怕的笛声总共持续了三个夜晚,只要笛声一响起,家家户户便都关紧了门窗,紧紧抱着自己的孩子,在恐惧中度过一夜。

笔者查阅过当时警察局关于人口失踪的案卷记录,并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在夜半笛声响起的三个夜晚,总共有一百四十七名儿童失踪。

男孩与女孩的性别比大约各占一半,年龄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仅有五岁。

这些儿童,几乎全部住在本市的西南边缘的一块平民住宅区。

而那里正是此前鼠疫大爆发的重灾区,夜半笛声也就是从这块地方响起的。

那位神秘的笛手,用笛声把这些居民从死神口中救了回来。

然而,又是他用笛声夺去了他们的孩子的性命。

市政当局曾对此进行过一些调查,但因为当时正值日本宣布投降,公众和当局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抗战胜利的头等大事上。

除了那些失踪孩子的家庭以外,不再有人关心夜半笛声事件了。

那神秘的笛手也没有再出现过,也没有人再听到过那可怕的笛声,于是这件事就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记忆。

然而,所有被夜半笛声夺去了亲人的家庭,却永远都不会忘记1945年的夏夜,这成为了他们永不磨灭的心理阴影。

这就是被遗忘了五十多年的夜半笛声事件。

然而,人们对于这起事件还有过其他一些传闻。

其中有些传说带有浓郁的灵异色彩,笔者并不打算公开,但其中一些事件有确凿的目击证人,为此又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至今,仍有许多当年失踪孩子的亲属,一直都保持着某些禁忌的习惯,他们认定那潜伏在黑夜的恶魔并没有走远,随时随地都会回来带走他们。

五十多年来,他们的生活大多并不顺利,许多人英年早逝,或者有着严重的精神衰弱和抑郁症。

在采访的时候,他们大多表现出了激动和恐惧的表情,甚至流下了眼泪。

笔者用了长达数月的时间,走访了数十位亲历者,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和资料,终于完成了这次艰难的调查,在此需感谢所有提供信息和资料的人们。

当本文截稿时,笔者听到了关于夜半笛声重新出现于本市的传闻。

但愿这只是少数人的捕风捉影,但愿1945年夏夜事件永远不再重演,但愿分离和痛苦远离人间。

叶萧紧紧地抓着这份报纸,半晌都没有吭声。

他突然站起来,重重的一拳击在了墙壁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因为他立刻就想到了,这篇文章刊登以后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窗外,夜色已经降临了。

他仰着头靠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